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欲学佛道以脱凡俗,若不注重於此四句,则如无根之木,期其盛茂。无翼之鸟,冀其高飞也。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博地凡夫,欲于现生即了生死。若不依此四句,则成无因而欲得果,未种而思收获,万无得理。果能将此八句,通身荷担。决定可以生入圣贤之域,没登极乐之邦。【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之三、示修持方法】
世间四件事——「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印光大师这八句话,学佛的人一定要记住。头四句话是讲你在生活当中怎麼处理,要记住做到「敦伦尽分」。这可不能随缘!
敦伦尽分,什麼是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个事不能随缘。我当儿子,随缘吧,我就不去我妈那儿了,今儿困了,我就睡了。那可不行,这不能随缘。敦伦尽分不能随缘,敦有亲爱的意思,伦就是人际关系。五伦你一定要照顾好,孩子、妻子、爹娘、兄弟姐妹,这个不能随缘,是要做好的。敦伦这件事要主动,我就要主动照顾别人,我就要把这个关系弄好。
你什麼样的身分干好什麼样的事,尽分啊,这能随缘吗?说那人侵害公司利益我不管了?这可不叫随缘。你是公司的董事长,你是公司的法人。他违法侵害公司的利益,那你必须拿起法律武器,保护公司。你尽分,你是法人,你不保护公司,谁保护啊?你不维护公司的利益,谁维护公司的利益?
所以敦伦尽分,在家里头你要尽家里的本分,在公司你要尽公司的本分,本分上需要你做什麼,你就得做什麼。你不能说,我觉得这是业障,我觉得这得随缘,我觉得这师父说了得放下……没让你干这个,反而要干得更认真、更究竟、更圆满。
最近我的一位朋友反映了一个问题,我觉得我们需要注意,就是说他的太太听经闻法的时间挺多,但是饭做得不好吃了。我听了以后挺忧虑的。我觉得如果只顾自己听经闻法而没有把家人照顾好,这不是一个真正念佛的人。那你那个六个小时听经完全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表现。所以真正是会念佛,念好佛的人应该把饭做好,把别人照顾好,把自己听经放在第二位,这叫敦伦尽分。你是妻子就得把饭做好,你是妈妈就得把孩子照顾好,你的岗位上的工作一点都不能马虎,然后这才叫真正的念佛人。
要记住: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最需要你照顾的众生,就是你身边的亲人。光学佛、光看盘,把生活搞得乱七八糟,让别人生活特别不愉快;先生就这麼一个家,就这麼一个太太,最后弄成这个样子,这种佛谁还敢学啊?那学佛给人带来什麼样的利益呢?
我的太太学佛以后是不是家里愈来愈幸福,生活愈来愈舒服?大家是不是愈来愈高兴?这是检验你学佛是不是学对了的唯一指标。
所以印光大师说要想去西方,首先在世间上做好四件事:第一,叫「敦伦尽分」;第二件事,你要关注的是「闲邪存诚」。闲就是防止邪思邪念:生气、忧虑、患得患失、跟别人闹意见、跟人计较、看不起别人、背后说人坏话,等等等等,这都是邪。这个一定不能干,这个不能随缘。「哎呀,我就这脾气,所以我就发了」,这可不行。「我想喝点酒,我喝点酒」,要麼说一句瞎话,随缘嘛。不能随恶缘,随善缘。那要照你这麼说,为什麼印光大师还要说忏悔啊?随缘嘛。该修正自己就修正自己,该检讨就得检讨。
所以闲邪存诚,这个是必须做到的。存诚,对谁都是诚敬,不能对自己诚敬,对任何人都要诚敬。
诸恶莫作
「诸恶莫作」这是第三句话,所有的恶事都不能做。你看:敦伦尽分是家里的事,闲邪存诚是自己的事,诸恶莫作是社会上的事。走向单位,走向社会,诸恶莫作。小偷偷你的钱包了,你不能打人家;除非打对他有利益,能教育他,那你打。随地吐痰、上车抢座——诸恶莫作,对一般老百姓来讲是这样的。
众善奉行
「众善奉行」,节约一张纸,节约一滴水,给人送个光盘,劝人孝敬父母,用自己的身、自己的行为把佛法给演出来。
众善奉行,这四个字和生西还没关系,但是这是生西的基础。这就是卫星发射的地基,这十六个字。
出世间——「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后边四句话是什麼?「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这是出世。刚才前面那四句是世间的,这后边这四句是出世间的。这八句话就是你的指导。
真为生死吗?你怕生死吗,怕吗?怕堕地狱吗?你要不怕,那咱别耽误工夫了,那我不知道你为什麼要念佛。印光大师说,你要不为生死念佛的话,那你就是图现在的顺利、现在的顺心、现世的福报,这就完了。
你这火箭就是要往天上发的,你这个地基打得很好,目的是什麼啊?不是要在地球上用,是给它发射上去。所以信愿就是火箭的身体,佛号就是火箭的火药。这三个必须得具备。这就是我为什麼要在世间当好人,我为什麼要敦伦尽分,我为什麼要闲邪存诚,我为什麼要诸恶莫作,我为什麼要众善奉行——一个目的就是要把火箭发射上去,舍此没有其他目的。
所以后边这四句话,也是我们最缺乏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什麼叫菩提心?自利利他。我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我自己成就了,成佛了,获得了无量寿,无量的智慧,无量的能力,我干嘛呀?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我都可以度。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