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谛:为佛教基本教义‘四圣谛’之一,又称习谛、苦习圣谛、苦集谛。说明业与烦恼是苦的根源。我们要知道病苦的原因,将之断除。这是世间的因果,也是生死的流转,但是它指出我们生死流转的原因。因为我们过去造种种的业形成力量,加上过去与种种烦恼的引发,使我们受种种苦。所以这个集圣谛所要讲的就是烦恼以及烦恼所造的诸业行。
集,招聚之义。若心与结业相应,未来定能招聚生死之苦,故称集。谛,审实不虚之义。审察一切烦恼惑业,即知其于未来实能招集三界生死苦果,故称集谛;即关于世间人生诸苦之生起及其根源之真谛。苦之根源为渴爱,以渴爱之故,形成‘来世’与‘后有’。渴爱之核心乃由无明生起之虚妄我见,若有渴爱,便有生死轮回;欲免除生死之苦,须以智慧照见真理、实相,证得涅盘,断除渴爱,超脱轮回之苦。
据大毗婆沙论卷七十八、成实论卷二‘四谛品’、俱舍论卷二十二等诸论所载,部派佛教诸派对集谛之‘自性’各持异论,略举如下:(一)阿毗达磨之诸论师大多主张‘诸有漏法之因’即是集谛。漏,为烦恼之异名。(二)经量部之譬喻师(梵dr!s!t!a^ntika )认为‘业烦恼’即是集谛。业,指身、口、意等各种善恶之造作。(三)分别论者(梵vibhajya -va^din )则区分‘集’与‘集谛’之别,而谓唯有能招感‘后有’之‘爱’为集谛;其余之‘爱’与其余各种‘有漏之因’则是‘集’,而非‘集谛’。后有,指未证得涅盘者于未来尚须受生死轮回之果报;爱,指欲望、欲爱、渴爱,为所有生命烦恼之根源。(四)说一切有部则仅以‘爱’为集谛之自性。
此外,成唯识论卷九谓集谛又分为三种,而分别以遍、依、圆等‘唯识三性’来说明,即:(一)习气集,即‘遍计所执’之自性所执持之习气。(二)等起集,指依于各种外在因缘而生起(依他起)之烦恼业。(三)未离系集,指尚未舍离障染之真如。三者之中,第二项之‘等起集’相当于一般所说之‘集谛’。[杂阿含经卷十三、卷十六、中阿含卷七分别圣谛经、长阿含经卷九、集异门足论卷六、法蕴足论卷六]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