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八)-海仁老法师(6)

发布时间:2023-05-22 18:56:27作者:楞严经入门网

以己心等七句,是明顶地。谓又以自己加行之因心,始觉观智;欲成就初地,佛之妙觉。观智未亡为若依,心相尽泯为非依。如人登于高山,身已入虚空,曰非依;然足犹未离地,下有微碍,曰若依。此喻行人,以一心三观之观智,欲入一境三谛之中道妙理,障地无明,将破未破,中道妙理,可见而又不可见之际,曰下有微碍,是名顶地。

心佛二同等五句明忍行。暖以佛觉为己心,则佛同己心;顶以己心,成佛所履,则己心同佛,心佛二相历然。若再加功,将佛觉泯为己心,将己心泯同佛觉,即心是佛,即佛是心,谓之心佛二同。至此因心佛果,融会贯通,常于加行心中,见佛业用,亦于诸佛行处,洞彻自心,故曰善得中道。但将证未证,此中境界,固非心可思,亦非口可议,唯心明了,而言不出;如忍事之人,心既不坏恼意,口亦无言可陈,故曰非坏非出。如斯境界即名忍地。

数量销灭等四句,明世第一地,暖地以佛觉为己心,尚存己心数量;顶地以己心成佛履,亦存有佛履之数量。二皆迷于中道,忍地虽善觉中道,仍然存中道之数量。今从忍位加功进行,至此不但无迷,且亦无觉,己心佛觉,二无所目。若心若佛,数量全销,于世间法中,最为第一,是名世第一地。

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

辛四十地

宝云经云:‘地有十义:一广大义,遍一切时处故;喻菩萨所证实际理地,广大无际。二为众生依;有情无情,皆依地住;喻十地菩萨,堪为一切众生所依皈。三无好恶;大地平等,性无好恶,净既不喜,秽亦不嗔;喻十地菩萨,赞之不喜,毁之不嗔。四能受大雨:天降大雨,余器皆盈,唯大地能受;喻十地菩萨,能受佛大法云、大法雨。五能生草木:药草木材,皆从地出;喻菩萨犹如药草,能治众生重病,犹如木材,能支持佛法大厦。六为种子依:一切种子,皆依大地,而得生长;喻一切众生,皆依地上菩萨,播菩提种,长菩提芽,开菩提花,结菩提果。七能生众宝;地蕴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地上菩萨,能生一切功德法财,利益众生,无有穷尽。八能生众药:一切药材无不从地而生;喻地上菩萨,能出生法药,普治众生,三烦恼病。九大风不动:飓风能坏众物,独不能坏大地;如地上菩萨,不为世间八风所动。十师子吼不惊:师王一吼,众兽皆怖;喻佛说法,魔外恐怖,所谓狮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唯独地上菩萨,不惊不怖。

善男子,指成就世第一位之行者。自此再由现行加功之力,突破障碍初地之一分无明,于佛所证之大菩提,善得通达。菩提,译觉道,是众生本具智光,亦即能证之智,有三:一实智菩提,觉一切法皆空;二方便智菩提,觉一切法皆假;三真性菩提,觉一切法皆中。众生迷位不失成失,非碍而成碍;今菩萨加功用道,于自性菩提,深彻明了,不期通而自通,谓之善得通达。佛之境界,即大般涅槃,是所证之理。菩萨以能觉智,证本觉理;能证所证,皆同于佛,与佛妙觉,融会贯通,故能尽诸佛,微妙境界。由于佛所证我已得,众生本具我已证,内心欣慰,名欢喜地。

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

异性,指前四十五心,虽自四住以后,已与如来同一气分,为真佛子,然所证未深,未齐佛境,名为异性。今欢喜地,能证所证,皆同于佛,谓之同性。从住行向位,而入于初地,曰异性入同。望同说异,因异立同,皆未忘境,属于心垢。今从初地,无功用道,无修而修,无证而证,不住于异,亦不住同,将此同性亦灭,得离心垢。名离垢地。

净极明生,名发光地。

前位心垢既离,而得清净;今将离垢之离,亦离。至此垢尽净极,发挥一切种智,谓之净极光通达,名发光地。

明极觉满,名焰慧地。

前位发光,是明始生;今位明至于极,即能觉之智已满。烧尽烦恼薪,如火焰烧物,名焰慧地。

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

地前之智曰异,地上之智曰同。初地觉通如来,已灭异性。二地复将同性亦灭。三地由净而明,四地明极而满。至今前之异同心垢,尽除无余,远超前位,前位功德,所不能及,名之为难胜地。

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

\

真如妙性,本然天然,非假造作,曰无为真如。由于后后胜于前前,前则净极而明,继而明极而觉满,进而会通同异,世出世智所不能及。至此凡情圣解,悉皆尽销;本具真如,自然昭明显露。若体若用,皆得现前,名现前地。

尽真如际,名远行地。

真如竖穷横遍,本无边际,今云尽真如际,即尽真如实际理地,是无际之际。以此行深而且远,所证真如,竖不能穷其底,横不能至其极,故名远行地。

一真如心,名不动地。

前地既已彻诸法底源,达实相边际,当证得真如全体,能证所证,唯一真如,无有出入。虽然,随缘赴感应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如如不动。曰不动地。

发真如用,名善慧地。

既证真如不动之全体,必发真如随缘之大用。华严经云:‘此地菩萨,能作大法师,具四无碍,善答问难。’且一言普答众问,皆令问者欢喜生信,名之善慧地。实则既称真如体,而起随缘大用,何止说法?说法不过是大用之一而已。

阿难!是诸菩萨,从此已往,修习毕功,功德圆满。亦目此地,名修习位。

诸者众也,谓善慧地,菩萨众多,曰诸菩萨。或云诸通前诸位,海公以为不然。因佛曾结前四十一心,为修习前之方便。而下文又云:‘自此已往——’此乃指九地菩萨,可知诸字,是指由四加行起,加功修习,自利利他之行,至此,修习之功完毕,而自利功德,亦已圆满。故此地亦名修习位。后位第十地,则纯属利他,但论证不论修矣。

慈荫妙云,覆涅槃海,名法云地。

慈妙是法,荫云是喻。双举法喻,以显菩萨利他之德。此地菩萨,能以三慈普荫九界群机,拔苦与乐,谓之慈荫。此地菩萨,所证法身,湛然周遍,应身如云,令诸众生,皆沾法雨,润泽身心,曰妙云。至此自利利他,因行圆满,乘其无功用道,直趣诸佛,所证涅槃果海。理智齐彰,地上清凉自在,谓之法云地。

如来逆流,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觉际入交,名为等觉。

辛五明等觉

初句明佛入俗利生,佛虽证涅槃,而不舍众生;于是倒驾慈航,逆法性流,而入生死海,谓之逆流。而法云地菩萨,刚刚相反,逆生死流,顺法性流,而入菩提,故曰顺行而至。如是如来出菩提,入生死之际;正是菩萨出生死,入菩提之时。彼此正当出入交换之际,如父从家出,一足已踏出门外;而子刚从外入,一足已入门内。谓之觉际入交,名为等觉。菩萨始觉,虽与佛妙觉等,但因顺逆出入之殊,仍未登堂入奥,故等而不妙。

阿难!从干慧心,至等觉已,是觉始获金刚心中,初干慧地;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

庚四究竟转依号

从干慧心,至等觉巳,谓自三渐次后,初伏客尘烦恼,欲习初干,未与如来,法流水接之时开始,乘此干慧初心,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向,四加行、十地,直至此等觉位止。是等觉智,坚利无比,犹如金刚,能断最后一品生相无明,而获得金刚后心之初干慧地。此亦名干慧,意谓无明初干,未与究竟如来法流水接。如是,是承上最初干慧地,至等觉,于其中间,单者有七,如干慧、暖、顶、忍、世第一、等觉、妙觉,复者有五,如十信,十住,十行,十向,十地,以一名局限一位名单,一名总括十位为复,单有七重,复有五重,谓之重重单复十二。而佛顶文句则谓:‘言重重单复十二者,如则一、干慧,二、十信,三、十住,四、十行,五、十回向,六、暖,七、顶,八、忍,九、世第一,十、十地,十一、等觉,十二、金刚心,是为单十二之一重。次则一金刚心中干慧,二金刚心中十信,三金刚心中十住,乃至十二金刚心中之金刚后心,是为复十二之第二重。如此历尽单复两重十二,则无明正习,永尽无余,更无所断,彻证本来心性,名为妙觉。而成究竟转依,无上道也。’然则,单复应多分为两重。一是自凡夫,干慧地初心起,遍历诸位,破见思、尘沙、无明正使。二是等觉菩萨,从兜率天下生,以金刚心为能历,五十五位为所历,荡除见思、尘沙、无明等习气。以其有二重,故曰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是究竟果觉,名为究竟转依号。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