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历史之演变(上)
第一章 中国禅学之由来
相传中国禅学传自菩提达磨,故认菩提达磨为中国禅宗之初祖也;似乎达磨以前中国无传禅学者之可言。然征诸史册,则有未然。查中国禅学有立文宇教法禅与不立文字证法禅,有顿悟禅与渐悟禅,有祖师禅,有如来禅等。达磨以前,宋齐梁间,即有唱顿悟道生道猷及不立文字保志传翕等辈出。故达磨为中国禅宗别传之一系则可,为中国禅宗之先进则不可。良以中土禅宗先后旨趣之大异也。然则中土先有何禅乎?为教法禅耶?抑为证法禅耶?据诸史册,尚有演进遗迹在焉。
菩提达磨以前传中土禅宗者有三人焉;则安士高鸠摩罗什佛陀跋陀罗是也。此三师均为翻译家,安土高为佛教初期传入最有声望之译者,其关于禅学之译籍,则有禅行法想经及禅定方便次第法经等,其所译禅籍多为小乘禅。而鸠摩罗什(以后简称罗什)佛陀跋陀罗(译为觉贤,故以后即简称觉贤)所译之禅籍,若禅秘要法经及坐禅三昧经等,多为大乘禅,盖此二师专宏大乘之故也。又自十诵律及僧祇律译出,遂成为律宗重要之译师,而有关系之人物也。质言之,此三师所译传禅学之典籍,无论为大乘禅或小乘禅,得综合而言之,达磨以前之中国禅宗乃教法悟入禅也。加之顿悟有道生等辈、故开关中土禅宗,其功不在达磨,而在安土高罗什觉贤等之故也。
如是,则达磨以前中国禅宗,可得而言之,日教法悟入禅。但自达磨大意传来后,则中国禅风即由立文字教法禅一变为不立文字证法禅也。达磨以后虽有慧可僧璨道信宏忍之五祖密守相传,但达磨西来大意,遗传未眞,达磨慧可相以楞伽密传法印,故二祖曰,我有楞伽经四卷,可以传法印心,而三祖僧璨,则有信心录一卷,四祖以下别开牛头禅,五祖以下慧能神秀之壁书,尤为开中国千载以来未有之宗风—此为中国禅宗最后之一大转变也。从斯南顿北渐分河饮水,后北渐传于日本,其旨趣为南禅所不许,故有荷泽出而攻之,树正统于北方,一花五朵遍传寰宇,故今之言中土禅宗者,已非安土高罗什觉贤之教法禅,亦非达磨之证法禅,乃大鉴慈能之顿悟禅也。故六祖以前之中国禅宗,乃印度禅非中国禅,六祖以后之中国禅宗,乃中国禅非印度禅也。故余旧曰有六祖慧能大师,始有中国之禅宗也。
第二章 菩提达磨以前之中国禅宗
中国禅宗当以菩提达磨为传来之一显明时期,达磨虽不能算为中国禅宗之先进者,但得依之以推究中国禅宗之由来。故按于史迹研究达磨以前传中国禅宗者有三人焉。
第一节 安士高之禅学
史称安士高最长禅学,为道安所推崇。安士高安息国人,于后汉桓帝建和年间来中国,为佛教传入中国初期译者,其所译成典数,出三藏记载三十四部四十卷,但随费长房历代三宝记,谓一百七十六部百九十七卷。其中关于禅学的经典,举其要者,则则有下列数部:
1.大安般守意经 二卷 后汉安士高译
2.禅行法想经 一卷 后汉安士高译
3.大十二门经 一卷 后汉安士高译
4.小十二门经 一卷 后汉安士高译
5.禅定方便次第法经 一卷 后汉安士高译
6.禅行三十七品经 一卷 后汉安士高译
其余与安士高同时来中土之译者,而有关系禅学之译者,则后汉时,支娄迦识所译之禅要呵欲经,以及当时译者不明的阿兰若习禅法经一卷,修行方便经二卷,又吴时译者不明的内禅波罗密经一卷,禅数经一卷,禅行敛意经一卷,以及西晋竺法护所译法观经一卷,修行道地经七卷,此皆为佛教初期传入有关禅学之译典也。佛教初期传入内典不多,而译家多能以禅学内典译出,足见禅学书藉为当时修道者所重视,其影响于当时禅学界,当不鲜也。
安士高所译传多为小乘,而所译禅学中之内典,多为叙述五停心四念处等诸观。故道安安般注序曰:『昔汉氏之末,有安士高者博文稽古,特专阿毗昙学』。此所谓阿毗昙当为小乘阿毗昙也,故史称安士高为小乘禅,支娄迦所谶译多为大乘禅。故初期禅学有大小禅之别也。
传安士高禅者,史迹不明,但前曾谓其禅为道安所推崇,虽不能谓传其禅者,即为道安,但既推崇,必有相当关系焉。史称道安之长安也,居恒与罽宾三藏相接。当就安士高所译诸书,加以注解,如大十二门,小十二门,人本欲生,安般守意,阴持入诸书,皆可信为安士高所译,道安书云:「若得百禀安士高,无异见圣」,其崇信之笃若此,殆喜其长于禅乎?安般注序曰:「学其所出经,禅数最悉」。小十二门序曰:「安士高善开禅数」,其论若此,信崇之故,可以明矣!又道安比丘尼大戒序曰:「世尊立教,法有三焉,一者戒律也,二者禅定也,三者智慧也,斯三者,至道之由户,泥洹之关要也。戒者断三恶之干将也,译者绝分散之利器也,慧者,齐乐病之妙医也」。此为道安对禅之见解也,道安弟子为慧远,其师徒原皆传凈土,但其于禅之见解若何?慧远庐山出修行方便禅经统序曰:夫三业之兴,以禅智为宗…… ……禅非智无以穷其寂,智非禅无以深其照。则禅智之要,照寂之谓,其相济也,照不离寂,寂不离照,感则俱游,应必同越,功玄于在用,交养于万法……」由此观之,则道安慧远不仅传凈土,亦兼传安士高之禅也。迨唐末永明延寿之「有禅有凈土」,尤显出禅凈之关系焉,永明原为法眼宗之大匠,其所以唱禅凈兼修者,推其根源,乃安士高道安慧远诸师之所致也?质言之,代表安士高之禅者,即传凈土之道安慧远永明也。换言之,安士高之禅,即凈土禅也。
第二节 罗什之禅学
罗什乃西域龟兹国人也。距支娄迦谶安士高来华后二百六七十年,即姚秦弘殆三年来长安,居西明阁逍遥园,广译绎典,为我国佛教翻译界传大乘之第一人也。其所译出之数量,出三藏记载有二十部三百余卷,而历代三宝记,则有九十七部四百二十五卷,开元录载有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其所 尽力者多属于大乘空 宗,为传印土龙树学于中土之第一人也。其所译关系于禅学经典,有四部焉。
1.禅秘要法经二卷,(又名禅秘要经) 姚秦罗什译
2.坐禅三昧经二卷(又名菩萨坐禅法经) 姚秦罗什译
3.禅法要解二卷(一名禅要绎)姚秦罗什译
4.思惟略要法一卷 姚秦罗什译
其余关于禅学经典颇多,若后凉沮渠京声所译之治禅病秘要诀二卷,若刘宋昙摩密多所译五门襌经要用法一卷(佛陀密多撰),但罗什禅学及从教理上悟人,不同达摩专从离言说绝百非百悟入也。二者被机之宽狭当以罗什禅被机为最普遍,盖三根普被五性同机也。达摩禅,则唱顿悟专被大乘性也。噫!末法众生,去佛云遥,有几顿超根性,禅禅之不兴亦固也!
罗什谈禅,当以坐禅三昧经及禅法要解为代表,坐禅三昧经分上下二卷,上卷以五门说明初习禅定之要诀法门:(一)治贪法门,(二)治瞋恚法门,(三)治愚痴法门,(四)治思觉法门,(五)治等分法门,其下卷初说明色界,进说四念止观暖法,顶法,忍法,世间第一法,更以法忍法智比忍比智,自初心至十五心为断道,以十六心为须陀般那。又就息忌陀伽迷,阿罗汉等详加说明,进及辟支佛与佛,再说十方三世诸佛之生身观,佛之功德智解观等,然禅法要解所说与坐禅三昧经大体相同,但不及坐禅三昧经影响于当时禅宗之大也。坐禅三昧经中有言曰:
『汝于摩诃衍中不能了,但着言声,摩诃衍中诸法实相,实相不可破,无有作者,若可破可作,此非摩诃衍,如月初生,一日二日,其生时甚微细,有明眼人能见,指示不见者,此不见人,但视其指而迷于日,明者语言痴人何以但视我指,指为月缘,指非彼月,汝亦如是,言音非实相,但假言表实理,汝更着言声,暗于实相。』
此种譬喻论调非始于圆觉经(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楞严经(亦有此相同论语)二经。殆为罗什译禅经以来门徒多唱此调,妙在言外彻见真性,尢为南方人所素喜,亦即空宗禅发达之端绪,故南方禅与空宗大有相仿之论旨也。中国佛史亦云,竞传为达磨禅,实出于罗什系统者,当推保志,传大士,此二人在梁武帝时,唱为别调,殊与达磨无关,证诸此种事实,宁以南禅属于罗什系统,较为允当。
罗什所传之系统,原为空宗,但后来却因此而分出禅宗与天台宗,以倾于空宗的方面,即成为禅宗,以倾于中道方面,则化天台宗。此二宗,故与罗什有密切系统焉。禅传于南方,天台传于北方,同出于一炉的禅宗与天台,亦渐携手相传,故传天台学者,均富有传禅与谈禅之思想,则如慧文慧思也。夫慧文禅师,由大智度论一心中得之文,及中论三谛偈,悟中道之理,遂为天台宗之初祖,慧文传其弟子慧思,慧思为北方人,专务修襌:因其曾居南岳,故世称南岳禅师,其所著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专谈禅学,其中有云:
「夫欲学一切佛法,先持凈戒,勤禅定,得一切佛法诸三昧门,百八三昧,五百陀罗尼及诸解脱,大慈大悲,一切种智,五眼,六神通,三明,八解脱,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六波罗密,三十七品,四弘大誓愿,四无量心,如意神通,四摄法,如是无量佛法功德,一切皆从禅生。」
凡此种种皆为南岳禅师,对襌学功用伟大之认识,南岳禅师禅学见解,多由于法华三昧得来。故其行分有二种,一无相行,一有相行,夫有相行,即一心读诵法华经之谓,此为不由禅定三昧之法:夫无相行,即行、住、坐、卧、饮食、言语,时常在定之谓,即禅定也。其什安乐行之义曰:『一切法中,心不动,故曰安,于一切法中,无受阴,故曰乐,自利他,故曰行』。故南岳禅为后来传禅者之先辈。由此观之,则禅与天台宗之关系,由斯而生,故罗什襌学不传于今者,及混传于天台故也。故代表罗什禅者,乃天台宗也。
第三节 觉贤之禅学
觉贤生于北天竺那呵利城,其先世迦毗罗人,祖达摩提婆;迁居北天竺,父达摩修耶利,觉贤幼年即丧父,往罽宾学佛法,其师佛大先,乃大禅师也。觉贤从之专学禅法。尔时西凉智严亦学禅于佛大先,其回国时礼聘觉贤来中土传禅法,故觉贤来中土专为传禅法也,不同罗什等之故也。先与罗什同居长安,后因意见不合避居卢山与慧远大师游,其所译出禅法经有达摩多罗禅经二卷。其中要旨以三观说明禅义,(一)为安那般那观,(二)为不凈观,(三)为界观。但此达摩多罗禅经非出于觉贤一人之手,乃根据佛大先达摩多罗二人,盖达摩多罗为佛大先之弟子也。
传觉贤之禅者,当推智严玄高,智严昔自罽宾伴觉贤返国,觉贤自长安赴南方,知严与之分散,往山东修禅。后为刘宋崇仰,高僧传曰:
『始兴公王恢从驾观山川,至严精舍。见其同山三僧,各坐绳床,禅思湛然,恢至,良久不觉,于是弹指,三人开眼,俄而还闭,问不与言』先居建康始兴寺,后居相国寺。』『常觉贤居长安石羊寺时,有弟子玄高,专修禅法,后往西秦,隐居麦[艹/积]山,有徒众百余人,后因他故,迁居河北林阳堂山。有徒三百人,此为觉贤禅法盛行于北方之一证也。』『觉贤入寂于宋文帝元嘉六年,后五十年,有佛陀禅师来自天竺,孝文帝即为建寺于嵩山少室山,使居之。佛陀弟子有道房,慧光(即造四分律之光统律师)道房弟子为僧稠禅师,为北齐文帝所皈依,僧稠弟子为昙训,昙训弟子为静林道愿慧力,自后系统不明矣。』
自觉贤禅师六十华严译出,法界观成立,则后来传华严者亦多与禅宗发生关系焉。华严四祖澄观国师,即标禅宗为顿教,其论同别二教,以配五教,其说如左:
别教小乘(四阿含经等)---小乘
同教三乘(解深密经等)---大乘始教
同教一乘(法华经等)---大乘始教、大乘顿教(禅宗)
别教一乘(华严经等)---大乘圆教
此以禅宗为同教一乘之极至,至澄观弟子宗密,其本传荷泽禅,后乃随澄观学华严,乃依起信论众生心,迷悟,染凈,世间之出世间法,皆由此一心而生,故谓禅宗之目的,乃在显心,教之目 的,亦在一心,故唱禅教一致,华严与禅之关系,至此达乎极端。又所著禅源诸诠集,乃叙述禅教一致之要旨,而区分禅为三种,息妄修心宗,氓绝无寄宗,直显心性宗,而谓牛头禅属于第二之氓绝无寄宗,暗示自所受荷泽宗属于第三宗也。其言曰。
『直显心性宗者,说一切诸法,若有若空,皆唯眞性,眞性无相无为,体非一切,谓非凡非圣,非因非果,非善非恶等,然即体之用,而能造作种种,谓能凡能圣,现色,现相等,于中指示心性』。
此种论调,可谓为中道之襌宗也。兹将禅教配置录于左:
教
一、密意修性说相教
一、人天因果教(人天教)
二、说断或灭苦乐教(小乘教)
三、唯识破境教(唯识宗)--
-息妄修心宗
禅
二、密意破相显性教﹝三论宗﹞ 二氓绝无寄宗
禅
三、显示眞心即性教(实大乘教) 三眞显心性宗
相传圭峰—彻微—海印—法灯—长久,华严宗至此,始复兴盛,相传长久初学华严于秀州洪敏,后闻琅玡慧觉之名,随之学禅,续嗣其法,故清凉宗密以后,华严颇近襌宗,长久既琅玡之禅,别峰亦因中峰禅师之言,而弘华严,放华严与之禅关系,略可推知,又自禅宗言之,法眼宗颇取华严教意,此可谓取华严入襌者也。此等诸师,虽在达摩以后,但皆因觉贤六十华严译出而发生关系者也。故代表觉贤之禅者,乃华严宗也。其禅学不传于今者,亦固矣!
上来所叙此三师都为达磨以前中土禅宗有关系之人物也,实则达磨以前传中土禅宗有关系之人物不仅此三师,此不过举其一端而已。此外尚有道生慧观道猷等唱顿悟之流,故顿悟之说,起源甚早。道生,乃慧远大师之大弟子。即所谓「生公」是也。其生于晋宋之间,死于元嘉十一年。其为「顿悟」之开山祖师,即慧能神会之远祖。慧皎高僧传说:
『生既潜思日久,彻悟言外,乃喟然欢曰:夫象以尽意,得意则象忘,言以诠理,入理则言息。自经典东流,译人重阻多守滞文,鲜见图义。若忘筌取鱼,始与可言道矣。于是校练空有,研思因果,乃言「善不受报」「顿悟成佛」。又着二谛论,佛性当有论,法身无色论,佛无凈土论,应有缘论等,笼罩旧说,妙有渊旨。而守文之徒多生嫌嫉。与夺之声纷然竞起。又六卷泥洹(涅槃经)先至京都,生剖析经理,洞入幽微,乃说一阐提人旨得成佛。于是大涅槃经未至此土,孤明先发,独见忤众,于是旧学僧党以为背经邪说,讥忿滋甚。遂显于大众,摈而遣之。生于四众之中正容誓曰,「若我所说反于经义者,请于现身即表厉疾。若与实相不相违背者,愿舍寿之时据师子座。」言竟,拂衣而逝。……以元嘉七年投迹庐岳,销影严阿,怡然自得。俄而大涅槃至于京都,果称阐提皆有佛性,与前所说,若合符契。生既获斯经,寻即建议。以宋元嘉十一年冬十月庚子,于庐山精舍升于法座 ……法席将毕,……端坐正容隐几而卒。……于是京邑诸僧内惭自疾,追而信服。
由此观之,则中国禅宗不立文字顿悟成佛,非始于达磨,亦非创于六祖,乃由于生公也。生公殁后,二三年间,宋文帝偶述顿悟成佛之说,僧弼等起而攻之,文帝曰,「若道生在当不屈于汝等,后道王弟子道献亦继承顿悟成佛之旨,文帝问慧观曰:习得顿悟义者何人?慧观以生公弟子道献答之,慧观曾着论顿悟渐悟义,其弟子法瑗附和之,故闻者叹曰,常谓生公殁后,微言永绝,今日复闻象外之谈,可谓天未丧斯文也。后传顿悟实不乏人,渐及于齐梁间矣。
时梁武帝世,有保志之大乘赞不二颂,傅翕之心王铭,颇有特异之风,史称保志宋初祝发,常执一锡杖,杖头挂剪及镜,或帛一二匹,步行市中,奇迹甚多,颇涉怪诞,似不见重于宋齐两朝间,梁武帝特皈依焉。傅翕躬耕松山,修佛道,梁大通六年奉召来建康。相传与武帝问答焉。帝请讲金刚经,翕纔升座,以尺叩案即下,一日戴冠,着法衣,靸履,参宫中,帝见之,谓曰,今日为僧装耶。则默然指其冠,又问曰,然则道士耶?即指其履,又问曰,俗人耶?则指法衣而还」。此皆为常时修禅者特异之处也。
至于大乘禅,小乘禅:如来禅,祖师禅等,乃为后世学者之自撰隋唐以前中土禅风决无此种严密之区别,按于事实,则罗什之坐禅三昧经,人皆谓为大乘,虽民大乘无甚区别。然世人多指为小乘禅,觉贤之达摩多罗经,人皆谓为大乘,虽无日不可,但觉贤之禅学源出于罽宾,按罽宾实为传小乘教之中心也。出三藏记中萨婆多部记目录,则称为『长安城内齐公寺萨婆多部,佛大跋陀罗』。 ─齐公寺或系觉贤在长安时所居之寺—故有疑其传有部宗者。然若依其与罗什问答情形推之,—觉贤初至长安与罗什在姚秦太子泓(姚兴子)前问答。罗什问;诸法何故空?答曰,一切万有为极微之聚合故曰假—问曰,然则极微如何可谓之空耶?答曰,多数学者剖析一微,剖析尽,则归于空,此决不然一微亦因缘而生固无自性。—由此观之,则非纯传有部系统之人也。究之,慧远大师序达摩多罗禅经叙曰:今之所译出自达摩多罗与佛大先,其人西域之侨,禅训之宗搜集经要,劝发大乘」,尤足证 觉贤之思想也。故以安士高为小乘禅,罗什为大乘禅,觉贤为大乘耶!抑为小乘禅?读者若研阅上文,则不难辨别也。虽然,若以传递代表论之,则安士高禅为凈土宗,罗什禅为天台宗,觉贤禅为华严宗,斯三者,皆为华土之大乘也。故以上三传,或得方便而言之,曰皆为大乘禅也。(未完)
东初,(中国禅宗历史之演变),《海潮音》,第17卷第10号,1936,页51-57。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