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弘法寺始建于1983年,1992年完成主体建筑并举行开光大典,经政府批准正式对外开放,佛门泰斗、禅门临济宗四十四代传人本焕长老为寺院开山方丈。在本焕长老的带领下,经过两序僧众15年来的共同努力,弘法寺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寺院现已建成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卧佛殿、禅堂、弘法大楼和相关配套用房等,总占地面积为3761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7000平方米,是深圳目前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一座佛教寺庙。弘法寺由于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有着毗邻港澳的独特优势,因此,与全国各地和东南亚佛教联系密切,信众不断增加,已成为我国最富有活力的佛教寺院之一。
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多次到深圳弘法寺调研,他指出:“弘法寺的管理为都市寺院树立了样板。”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班赴粤调研组在全面考察深圳弘法寺现代寺庙管理模式后,副组长(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深有感触地说:“寺院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令人耳目一新,赢得了信教群众的普遍好评,也为城市寺院的管理探索了路子,值得肯定。”
依靠党和政府的领导,坚定地走爱国爱教的道路
弘法寺能够立足于深圳,面向港澳台,走向东南亚,放眼全世界,首先得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弘法寺在初建伊始,就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前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的关怀;在整个建设工程遇到困难的时候,已故的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亲自出面做协调工作;在寺院建成后开光时,赵朴初居士前来主持,并赋诗庆贺。因此,弘法寺能有今天的成绩,不能不归功于党和政府的关心,正是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弘法寺在中国最年轻的城市——深圳,创建了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寺院,并在中国佛教史上留下了浓重的墨彩。
弘法寺开光后,一直受到了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和中国佛教协会、广东省佛教协会等上级单位的关注,许多国家领导人每逢来深圳,都前来寺里参观留照,探望弘法寺方丈本焕长老,询问寺院的建设与发展情况。深圳统战部与宗教局对弘法寺的发展倾注了心血,历任统战部部长和宗教局局长都把寺院的发展看作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凡是寺院的重大活动,上级主管部门都要亲自审查方案,制定周密地安全保卫措施。国家宗教局叶小文局长到深圳时,除了要来寺里探望本焕长老,还对弘法寺的发展与改进提出具体地指导性意见;中国佛教协会与广东省佛教协会一贯支持弘法寺的工作,对弘法寺提出的要求慎重考虑,派遣有关人员前来指导工作。总之,弘法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和党的关心,以及上级部门的领导之关怀是分不开的,没有他们的支持,就没有弘法寺的今天。
弘法寺百岁方丈本焕长老自住持寺院以后,对寺里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焕长老通过今昔对比,深知中国佛教能发展到今天的盛况是来自不易的。他用百年亲身的经历告诫寺僧,佛教协会就是要在政府的领导下,协助政府搞好佛教的事务,佛教事业才有发展,功德无量!殷切希望弘法寺的僧众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发扬爱国爱教的精神,发挥佛教协会的作用,领导好四众弟子。因为佛教协会是我们教育信众,爱护信众,为信众了生脱死,做好事的最主要的领导机构。本焕长老指出,我们是佛教徒,信仰佛教,但是我们还是人民的一分子,其中也包含出家人。作为人民一分子,我们都要爱护国家,爱护社会,爱护人民,还要爱护佛教。爱护国家,爱护社会,爱护人民,爱护佛教不是一句空话,要大家发心去做,齐心协力地去做,只要坚持,就会做好,还要做得更好。现在,我们国家好了,社会好了,人民好了,所以佛教才好了。怎么在政府的领导下,把佛教的事情搞好,怎样协助政府把引导信众的事业发展好的问题,是关系到续佛慧命的大事!所以佛教出家人要心里装着大家,爱大家。爱大家也是要爱社会,爱人民,爱佛教。具体地说,就是办好国家的事,办好社会的事,办好人民的事,办好佛教的事。只要大家发心,真心实意把佛教事做好,把引导信众的事做好,使我们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能使国泰民安,人民欢喜,大家都得到好处。
广大居士对弘法寺的关心与爱护,也是弘法寺能够做强做大的一个有力的保证。本焕长老享誉佛教界,是中国佛教的著名领袖人物,许多居士仰慕本老,欣佩他的人格,受他的魅力所使,而主动皈依。现在本焕长老有弟子270余万人,其中有的人跟随长老长达几十年,他们关心弘法寺的发展,祈愿弘法寺的佛教事业能够不断壮大,从各方面都给予巨大的支持,弘法寺的佛教能在短短十多年里迅速地发展起来,我们不能不感谢这些有名或无名居士们的贡献。
总之,弘法寺的发展经历说明,在当代中国,只有紧紧依靠党和政府的领导,坚定地走爱国爱教的道路,中国的佛教才能取得大的发展,才能领导广大信教群众全心全意地做佛教的事业,将我国的佛教传统发扬光大。
坚持与时俱进,打造‘人文佛教’的平台
弘法寺自开放以来,在本焕长老的带领下,一直把“以道风建设为中心,以慈善事业和佛教文化为两翼”作为建寺之基础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本焕长老认为,构筑珠江三角洲乃至两岸四地面向世界的弘法利生平台,是深圳弘法寺虔心致力构建的“人文佛教”平台。在这个思想指导下,近几年来,在本焕长老的领导下,弘法寺的社会影响和寺院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现在,富有活力的弘法寺,正在为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的重要精神,不断推陈出新,特别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弘法寺人始终思考怎样才能够不断地保持和发扬佛教优秀的传统,发挥佛教在改善人心方面的特殊功能,保持清净寺院的本质,为社会做出贡献,把构建“人文佛教”平台作为深圳弘法寺践行“人间佛教”的抓手,并付诸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与时俱进是中国佛教能够长期发展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历史上中国僧人一直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将中国佛教一步步推向深入。宗教将在社会主义社会长期存在,如何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弘法寺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弘法寺认为,佛教在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清净人心上,想要化解社会矛盾和人际纠纷,消除犯罪根源和各种不安定因素,建设和谐社会,除了完善社会制度,加强和完善法制,消除外部的各种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内因,从净化人心着眼,弘扬慈悲利生的佛教文化,提高人们的理性素质和道德自律意识。
城市寺院是当代我国佛教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近年来城市寺院一直在中国佛教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在经济和文化上支撑着整个佛教的基础,引领着佛教的发展。城市佛教也有不利的一面,转型期的社会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社会上的不良之风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信仰淡化、公德丧失等等,同样会影响到信教群众,甚至向僧众侵袭,使佛教道风建设面临着严峻挑战。本焕长老一直关心这个问题,因为他看到了经济大潮发展对佛教界的冲击。面对社会上各种诱惑,出家人怎样才能抵御这些诱惑,保持出家人的本分,努力精进修行,完成佛陀的重托,为社会和众生服务,在改善人心,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所作为,特别是弘法寺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寺内的僧人每天都要面对社会上的各种情况,他们虽然大都能持戒律,但是也曾发生过影响道风的个案。所以要让弘法寺走上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关键还是要有一个健全的制度化机制。只有使僧人坚持正确的信仰,不受社会上不正之风的玷污,才能够保持佛陀的本怀,践行弘法利生的事业。
近几年来,深圳弘法寺立足于城市寺院,在构建“人文佛教”平台中,一直把道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以弘法利生作为家务,把共建和谐作为己任,做出了一些成绩。寺内每年举办的法会都有上千人参加,每场法会,都与现实社会相结合,以不同的理念来吸引众生加入行动。例如放生法会强调和谐自然,引领信众珍爱生命,行动环保。深圳市弘法寺义工护法团还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干人海上大型放生活动,祈祷国泰民安世界和谐。华严法会强调弘法利生,提升信众的慈悲仁爱之心;水陆法会强调普度众生,推广佛教的平等理念;佛七禅七强调纯正道风,引导僧人与信众的正信正行,提高修行的功夫。此外,弘法寺还根据不同的情况,、随时增开法会,例如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本焕长老亲自下令举办“哀悼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传灯法会。本焕长老亲临法会现场,亲自主持祈祷法会,手系黄丝带点燃莲花灯为遇难众生祈福,愿他们蒙佛接引,往生净土。四众弟子齐诵祈愿文,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弘法寺的常住法师和参加仪式的数干信众,点燃了数千盏灯烛,并用之组成一个“心”形图案,图案中间用灯烛摆放成“5·12”字样,象征着遭遇“5·12汶川大地震”的所有同胞都被常住法师和信众装在心中,大家心连心,在一起!
高举本焕长老大旗,发挥宗教领视垂范作用
率先垂范,发扬宗教领袖的榜样作用,以高僧大德的风范领导全体僧俗信众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是中国佛教历史上一直保持的一个优良传统。佛教历来是以高僧的典范作用而影响广大信徒的。中国佛教高僧以其良好的修为和深邃的知识,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信众,最终形成了聚焦效应,把佛教信徒更好地团结在一起,为安定社会做出贡献。弘法寺深深感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高僧的作用,对信众来说是一面旗帜,他能够正确地引导广大信众走清修的道路,生起正信。弘法寺本焕长老是当今中国佛教界的泰斗,禅门尊宿,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是弘法寺的一面旗帜和品牌。本焕长老一生经历曲折,爱国爱教,不忘弘法;慈悲心切,利益众生;正信正修,自律极严,受到了教徒的爱戴,得到党和政府的信任。他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为座右铭,践行自己的弘法事业,为当代的佛教徒做出了光辉的榜样。本焕长老善于做信徒的工作,鼓励信众努力修行,要去成佛,同时还告诫弟子要诚信守法,多做善事,并以自己的行为做出了表率。弘法寺开光以后,寺里一直高举本焕长老的大旗,任何时候都紧密地团结在本焕长老的周围,一切服从本焕长老的安排,以本焕长老为寺里的光荣,爱护长老,尊重长老已经在全寺上下蔚然成风。全寺僧人在本焕长老的领导下,严格修行,精进不辍,努力从事弘法利生的伟大事业,使弘法寺走在了全国佛教界的前面。
本焕长老是当今佛教界的领袖人物,禅宗临济宗第四十四代传人。弘法寺是禅宗的寺院,弘传的是本焕长老的禅门宗风。一个寺院要有自己的风格,否则就流于同道,因而不显。根据本焕长老的禅门泰斗的地位,弘法寺将自己的寺院风格牢牢地定位在禅宗,以宗门的形象树立在整个佛教界和世人面前,用禅门之法来塑造僧人与信徒,使弘法寺的在我国诸山各刹之中显示自己的独特风格。弘法寺的禅堂长年坐禅修行的僧人很多。弘法寺形成了规矩,凡是刚进寺的僧人,必须通过坐禅一关,僧人每天至少要坐六支香,以此来磨练僧人的意志,生起正信。本焕长老经常上堂开示,亲自教授禅堂规矩,指导僧人坐禅修行,鼓励僧人生起念头,坚持参禅悟道,在寺内最终形成了学禅坐禅的良好风气,并且影响了在家信徒的修行,每年五月的禅文化推广活动中,在禅堂打坐修行的僧俗两众达干余人,许多人都感到通过坐禅,增长了智慧,对佛教的正信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弘法寺的禅法也因之推广开来,正在形成自己的特色。与时同时,弘法寺除了坚持坐禅之外,还鼓励信徒念佛,每年举办多次佛七、禅七的活动,让念佛活动深入人心,走古代传统的禅净合一的道路。
僧众是佛家三宝之一,也是现代寺庙管理的主体和重点。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古训,是佛教发展的硬道理,佛教是由人建立的,它的发展离不开入的支持,没有人就谈不上佛教的发展。人才建设是弘法寺近年来一直要做的首项工作。寺要像寺,僧人像僧,是中国佛教外在的重要表现,同时僧人的威仪也是整个僧伽的最重要形象之一。弘法寺认为,强化和提升广大僧众的佛学水平和社会道德意识,是佛教与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特别是以僧众与佛教徒的真诚和信誉来带动整个社会诚信风气的普及,让人心得到净化,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这是佛教的义务和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佛教为社会做出的实实在在的事情之一。为了做到这一点,本焕长老提议,寺院所有僧众都要公开透明,置于广大信众的监督之下。寺里将全寺僧人的名单公布于众,使所有的僧人都处在社会监督之中,提醒做一位僧人首先要做到威仪,同时寺里在全国率先建立僧、俗分离制度,避免因俗人过多地闯入僧人居住的地区,扰乱和干涉寺院的内政,以及产生各种不必要的纠纷,为此,寺庙建有环境清静的接待室,僧众在此接待香客和信徒。同时,也使那些假冒僧人在寺里没有藏身之地,保证了僧团的纯洁性。这一制度的建立,已经树立了寺院和僧人的良好形象,也杜绝了外来的不良影响,保证寺院正常的生活与修行秩序,受到了僧俗两众的称赞。
坚持佛教学修并重的传统,是培养佛教后人的一个重要的举措。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生前就一直强调培养佛教人才的重要性,近年来叶小文局长也在不断鼓励佛教界僧人要搞好道风建设的工作。弘法寺在道风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建立抽签诵戒制度,强化对僧众的管理。凡是寺内僧人,每半月布萨时要抽签背诵经文,背不出者要受到惩罚,直到能背出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僧人的正信,时时提醒作为一个僧人的责任就是首先要知道经典的内容,同时也促进僧人文化层次的提高,增强僧人的佛学水平,最终形成寺内僧众学习经文,相互竞争的良好风气,把道风建设和人才培养落实到实处。
为续佛慧命,深圳弘法寺定期举行传戒法会,仅2006年一次传戒法会就有400弟子得戒,新戒经过严格的筛选,年龄在20至50岁之间,普遍比较年轻。戒子衣钵均由弘法寺结缘供养。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香港佛教联合会觉光大y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大师、香港大屿山观音寺融灵法师、中国佛学院常务副院长传印大师、台湾佛光山退居方丈心定大师等的亲临传戒,使此次法会聚会了两岸三地的诸多高僧大德,因缘殊胜,盛况空前,是近现代中国佛教史上不可多得的大型出家男众传戒法会。
按照本焕长老的要求,把弘法寺办成我国有名的文化寺院,体现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弘扬佛教文化的重要窗口,成为同海内外佛教界联谊及佛教学术交流中心的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2006年寺内建成一座可同时住800人的弘法大楼,基本上满足了弘法的要求,使这座清静庄严的道场硬件建设得到完善。同时配合国家经济发展的总要求,寺庙力所能及地配合深圳旅游业的发展,使处于深圳著名景观——仙湖植物园内的弘法寺不仅成为一方净化人心的净土,而且还是促进深圳旅游的一个重要的景观,如今来寺里礼佛、敬香、参拜的信众和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弘法寺成为深圳特区旅游最佳热线,带动了深圳旅游业的发展。
引进现代管理念 加强传统寺庙的管理
作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之一的佛教寺院,历史上一直有着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从唐代起,百丈禅师制订的《百丈清规》成为禅宗寺院的规制,到后来变成了整个丛林的规范。古代的清规对封建社会以后寺院的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进入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原有的清规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寺院管理。这个矛盾成为当前中国佛教发展的一个瓶颈,如何管理寺院始终是各个寺院与山头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现在全国各个寺院都在进行探索,试图找出一条管理方面的新路,弘法寺也在这方面按照深圳佛教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一些新的管理制度与规定,力图将寺院的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保证僧团正常的学习与修行活动,同时也为寺院与社会的联动打下浑厚的基础。
中国古代寺庙的“规约”,主要体现了封建制度下的禅门丛林家长制的情况,其得所在表现为“佛教各宗大师,独能以锐利眼光,创立种种规条,以期整肃和合僧团。,’失在规条内容狭窄,与社会相去甚远。特别是人情的迷失放纵,使本来很好的制度变成流于形式,所以“规矩之立,昭然如日月,望之者不迷,扩平如大道,行之者不惑。,’现代世俗社会的管理制度重在法制,同时又应该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弘法的管理制度,首先明确要有鲜明指导思想,有条理的《规约》,为此近年来寺里几次修订《规约》,试图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体现出以人为本和以法治寺的理念,同时又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要充分体现与时俱进的思想,还要沿袭古代传统清规的基础,再根据现代佛教的实际情况,将两者结合以后制订新的“规约”。具体地说,就是《弘法寺规约》的制订,不是全盘复古,也不是全部新立,而是根据古代的规约,加上现实的需要之后,重新制订出来的一种具有历史基础,又带有创新的一种新的规约。为此,新的《规约》将古规约原有的寺庙的分工与称呼尽可能体现在现代规约之中,如东西两序、四大寮口的称名,以及方丈、监院等传统的僧职,基本上给予沿用,以此体现出古老厚重的佛教历史文化内涵。但在每个僧职的一些工作范围与职责方面,则尽可能体现出一些现代的思想,突出了弘法寺的“以道风建设为中心,以慈善与文化为两翼,构建连接珠江与东南亚的发展交流平台”发展宗旨,把“爱国爱教,唯在一途”作为重点,强调“道风不振,佛日难明,道风不坠,佛日长明”之道风建设的重要性,把“帐目清晰,报表及时,票据整齐,接受审计”的现代会计制度引进《规约》,将办教育,发展寺院文化,办刊宣传,以及慈善公益事业等内容,做了更多的强调,明确寺院的义务,还特别规定了“重视教育”、 “文化兴寺” “弘扬传统”、 “慈善赈济”、 “广宣梵音”为寺院的主要工作,并把知藏、藏主、知众界定为教育、文化、宣传和慈善各部门的负责人,这些都是在现代形势下佛教所要走的必然之路,也是当前佛教寺院工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工作。此外,还专门建立了负责寺院安全的部门,强调安全工作,以及防火防盗的重要性,牢固地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总之整个“规约”包含了许多现代社会所提倡和当代管理的思想,以此来强化现代寺院的管理工作。这部经过自下而上,反复酝酿,拟定的《弘法规约》,除了刊登在《弘法》杂志上外,还在客堂、禅堂、斋堂、 《弘法》编辑部、弘法大楼交通口、义工办公室等场所张贴出来,让全寺的僧职人员心中一目了然,随时遵照执行,真正起到提醒与监督的作用,体现了以法治寺的思想。
弘法寺为了把寺院建成清净整洁的修行场所,让来寺参拜的信众起欢喜心,在管理实践上进行了探索,根据当前国内通行的物业管理专业发展的趋势,首次在国内佛教界启用社会化管理机制,聘请物业管理公司承担寺里的相关管理工作。现在已经与有关安保、绿化、卫生、日常用品采购等专业单位建立了广泛地联系。采用社会化模式,与相关的公司签订协议,让有相关资质的人员来参与管理,既能够减少寺里的工作压力,同时也能够增加管理效率,并且保证僧人能有充分的时间与精力从事修行的活动。寺方与物业公司签定合同,寺内公共区域的卫生和保安工作由公司负责管理,公司按合同要求对寺院负责,诸如随时清扫,不留污物;保安要经过培训,听从寺里的统一管理和指挥,遵守寺院的规矩,对待僧人和信众要态度和蔼,以慈悲心善待众生,维护弘法寺的良好形象等。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目前已经取得初步效果,受到好评。
现在,弘法寺完全实行财务透明公开,以此消除因权力带来的暗箱操作而可能滋生的腐败现象。建立寺庙完善的财务日报制,每日公开,接受寺内外全体大众的监督。寺庙后勤采用集中采购制,确定定点采购的正规供货商渠道。采购人员根据寺内需求,参考市场的价格,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确定当日采购商品的数量与质量,尽可能避免积压与浪费。所有采购只能通过票据,减少现金的使用,降低流动资金的速度,遵循市场规则,用最合适的价格买到最好的商品,将现代管理的理念运用于寺内的管理工作方面。这一制度的建立,使寺庙的管理成本降低到15%,资金的使用发挥了最大的效率,腐败也得到了根治,安定了人心,保证了寺院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
为维护良好的寺庙环境卫生,保持寺院的清净特点,弘法寺不设香火街,不售门票,并为香客提供三支免费香,在寺庙多处均设有免费自动饮水机。弘法寺建立了严格的卫生清洁制度,为香客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心灵家园。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制,寺庙主要道路、公共场所由环卫专业队伍实行跟踪清扫保洁,寺庙各点由各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并落实保洁措施,要求香客自觉维护寺庙内公共卫生,不随地便溺,不得将院内、室内、车内及卫生责任区垃圾投放到公共场所。
从2005年开始,弘法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建立了全国领先的档案管理系统。所有的原始资料与史料,分别建档,输入电脑,成立电子档案室,如要检索,只需要一秒钟即可完成。寺庙档案的建成,对保护与研究寺院的发展历史提供了依据,促进了整个寺院工作的安排有序,调度有方,极大地便利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减轻了工作强度。
弘法寺还将居士与义工的管理纳入寺院的正常工作之一。寺里为每位皈依居士建立档案,凡皈依的居士必须留下真实的身份与联系方式,之后才能颁发《居士证》。寺里为了改变以往居士随顺法师的游动性大、不好管理的情况,借鉴其它宗教的“堂口意识”思维,尽可能在居士中确立佛教的“寺院意识”,强调居士要以寺院为中心而进行活动;同时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广泛地居士网络,将居士纳入网络系统,整合居士资源,平常利用网络向居士介绍弘法寺的情况与佛教知识,有事情时通过短消息,请他们前来参与。寺院将居士按所住的地域,划片分组,任命组长与片长,负责日常联系居士的工作,最终形成了一个有序与团结的,围绕寺院的院外居士团体。寺院还在节假日与公休日期间对居士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佛学知识水平与公益心,如只要能通过修养品德、佛学知识的考试和禅堂修炼三关考验的居士,弘法寺便可向这些信众免费提供食宿。寺里经常组织居士参加正常的佛事与公益活动,如赈灾救济,放生诵经等等。每逢寺院举行大的佛事活动,寺庙里面义工云集,所有参与的义工都经先期造册,按照自己的特长预先输入档案,需要他们帮忙时,则进行统一调配,统一管理,提前进入有序的调度,可以避免无序地混乱。这几年来,弘法寺举办的多达数万人乃至几十万人的活动,都是依靠义工无私贡献而顺利完成的。如今义工制度已经成为弘法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不仅使寺里的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而且还调动了居士与义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集体感与归属感,寺院与居士之间的互动也增强。2006年“深圳弘法寺义工护法团”成立,标志着弘法寺下属的居士事业又上一个新的台阶。义工护法团成员中青年居士占一半左右,队伍呈年轻化,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义工护法团成立后,坚持每周日集中学习佛法及《义工须知》。通过居士义工的管理,寺庙的形象得到了提升,最终形成双方之间的良性循环。
深圳弘法寺努力发挥佛教的优势和作用,努力打造国内外一流的寺庙人文环境,一个完美的菩提道场正在形成,弘法寺正逐渐成为满足信徒瞻拜,也是大众心情放飞的愉悦场所。弘法寺在国内寺庙首开先河,第一个把寺庙管理交给专业公司打理,物业公司管理专业到位,寺容寺貌焕然一新,几乎没有乱刻乱画痕迹,信众到庙宇礼佛井然有序,有关主管部门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称深圳弘法寺自然环境管理,特别是卫生管理在国内独一无二。
培养优秀人才,开展文化兴寺的事业
深圳是个新兴的城市,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高速度的工作节奏,成为年轻人创业的乐土。这个城市的人口文化素质偏高,人口年轻化的特点。我国这个的著名的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中经济、贸易发展很快,和香港相接,与澳门为邻,三地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交往频繁,其辐射又影响到整个东南亚地区,使之成为我国对外展示改革开放的窗口。
弘法寺的建成,除了具有宗教的意义之外,还兼有展示我国政府完全贯彻实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样板作用。弘法寺的事业能否做好,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与宗教信仰自由国策的实施之大事。深圳的特殊地理位置,造就它成为各国关注的对象。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同时,也兼有宗教与文化的竞争与渗透和反渗透的作用,所以深圳成为当前我国最受到世界各国宗教界关注与渗透的重要地区之一。作为佛教的代表寺庙——弘法寺,女口何要在这个特殊的地区,发挥自己的最大影响,无疑是摆在弘法寺人面前一个重要的难题。
深圳城市人口年轻化、多元化、文化素质高,但是并不是说年青入没有宗教信仰,相反在这个工作节奏紧张,生活压力大的地方,人们更需要心理的抒解与调整,所以宗教在这个地区是有充分市场的。佛教在这个大的信仰市场影响下,去怎样面对,又该怎样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弘法寺一直在考虑的问题。根据深圳信仰市场群体以年轻人为主,同时周边城市香港西化程度较高,其它地区则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的诸种复杂因素影响的现实情况,弘法寺决定以发展佛教文化作为打造寺院的品牌之一,利用香港没有大的寺院,佛教信徒去大屿山拜佛很不方便,到深圳弘法寺又近又方便,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将佛教文化事业做大做好,去争取更多的信徒。而且只有将弘法寺的事业办好了,才能让深、港、澳三地越来越多的人正信正行,本焕长老特意指出,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个“道”就是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的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佛教现代化的“大道”,也是当前党中央和中国政府所强调的社会和谐的弘大之道。把弘法寺建设好、管理好,使之成为一个好的榜样,让海内外信众与游人,从这所寺院看到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看到佛教文化,看到中国僧人不但素质高、形象好、持戒严,而且还有较高的政策水准、管理能力和文化水平,真正成为国内的模范道场。
为了办好佛教文化事业,弘法寺广大僧众呕心沥血,克服困难,知难而上。为了解决佛教界人才不足的问题,寺里决定引进寺外各界的力量,开放办文化,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监院印顺法师亲自到北京请教有关专家,请他们为弘法寺的文化发展献计献策。根据专家的建议,弘法寺在打造寺庙和信众心灵互动的模范道场方面,主要打造“人文佛教”的特色,发扬中国佛教传统文化中的禅精神,用禅文化来指导信徒诵经礼佛,和信众建立文化交流平台,将博大精深的禅文化理论与信众的事业结合起来;用禅学具有科学性的道理来为信众开示现实生活中的苦恼和问题,禅解事业、禅解人生。弘法寺已经举办过多期禅与现代化管理等专题讲座,特别是佛教、哲学、人生、禅与现代化管理课题,在深圳这个高度商品化、资本化运转的现代都市引起了强烈共鸣,就连港澳的知名企业家都慕名前来弘法寺进行研讨,并有系列凝聚着本老参禅精华的图书出版,为服务信众、回报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同时弘法寺创办《弘法》杂志,其宗旨是突出禅宗特色,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佛教协会的指导下,宣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贴近国家改革开放取得的新形势,弘扬传统佛教弘法利生精神,提倡正信佛教,团结广大信徒,走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为广大佛教徒提供心灵的家园,至今已经发行数十期。创建《弘法文库》,出版不同层次的佛教文化著作,其中《行愿大干》一书,荟萃了大陆、台、港、澳之两岸四地著名专家学者的鸿文,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利用弘法寺的平台,召开学术会议,请专家前来参加禅宗之旅,亲自了解弘法寺的情况,得到了专家高度的评价;举办各种佛教文化讲座,聘请专家和高僧大德来深圳讲课,普及佛教文化知识,至今已经举办了十届,国内著名的佛教学者与高僧大德都在此作过精彩的报告,推动了泛珠三角地区研习中华文化包括禅宗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活动;举办佛教音乐会,扩大佛教文化的宣传,合力打造中国佛教史上首部交响乐《神州和乐》品牌,演出之后反响巨大,先后在上海杭州、北京与东南亚各国演出,受到热烈的欢迎。此外,这几年弘法寺还支持香港文汇报创办《和谐人生》专版;筹建并成立“弘法心光禅乐坊”,积极参与广东省佛教协会举办的禅宗历史文化长廊的活动,举办“禅宗历史文化暨本焕长老百岁寿庆音乐会”; “弘法金秋书画展和本焕长老百岁寿庆海内外名家书画邀请展”;编辑出版了《弘法金秋本焕长老百岁寿庆海内外名家书画展作品集》上下两册;出版《弘法寺壁画》;举行“重走本老路”电视采访活动;启动墙体文化建设,增强寺院文化氛围,从佛教经典、禅宗公案、法师偈语和名人名言中选择内容,采用文化展板、手书刻瓷、宣传橱窗等墙体文化艺术形式,宣传佛法理念和为人处世的妙理,让前来弘法寺的信众在烧香礼佛的同时,受到佛教文化的教育。
总之,通过打造“人文佛教”的理念,弘法寺的文化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深圳市的佛教文化活动,扩大了弘法寺的影响,僧众与居士也对佛教增强了信心,在社会上有更多的人了解佛教,同时也为弘法寺办教育与办文化事业培养了人才。现在弘法寺的文化事业已经开始走上产业化的道路。
慈善救济,行使弘法利生的使命
慈善救济是佛教的传统之一,二千年来,佛教界一直在从事这项伟大的使命。佛教所奉行的慈善事业,·就是指从事慈悲善行的事业。佛教寺院本身就是一个慈善机构,因为任何一个人只要踏进寺院,见了佛陀的慈悲庄严,都能生起善念,而达到教化、救济心灵的作用。建立长久慈善机构为社会造福,是中国佛教界的一个重要的特色,弘法寺与全国的寺院一道努力从事慈善,为社会献一分爱心。秉承本焕长老“诸恶莫做,众善奉行”的教诲,度人无量。多年来国家很多重大慈善救济活动都有弘法寺参加,多次得到中央的嘉奖和表彰,充分体现了弘法寺诸僧为国分忧的高风亮节。
弘法寺方丈本焕长老经常告诫弟子:诸佛菩萨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胸怀救度一切众生。我出家79年来始终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悲愿行化于世间,并把这句话亲自题写成条幅悬挂在方丈室。本焕长老领导弘法寺用于弘扬佛教文化和推进慈善事业的钱至少也在六千万元以上。他一直强调,寺庙的钱来自四面八方,我们只是将这些钱用在了应该用的地方,为众生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众生得了寺庙慈善事业的照顾,改变了境遇,意味着我们种了福田,报了众生恩,同时,也为国家分忧解难,报了国恩。他经常告诫弟子:眼里要有大众的影子,耳里要有大众的声音,心里要有大众的功德,身上要有大众的恩惠。这就是我们出家人的慈善观。
弘法寺自建成开光以后,始终把慈善作为寺院的最重要工作之一,每年在这方面要投入上千万元,并把慈善事业推展到深圳以外的地区,远在湖南、湖北,乃至山西等地都有弘法寺慈善活动的身影。2003年春夏之交全国各地发生的“非典”事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重大的损失,本焕长老心系众生,忧心如焚,他表示:“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抗击非典,有我佛家弟子一份!”率领全寺僧众每天同时礼大悲忏,用佛教特有的方式祈祷全国人民早日战胜“非典”,重归健康安乐。又向全国佛教界发出呼吁,号召全国23个省市包括港、澳、台地区的佛教团体,同时拜大悲忏或举行水路法会,在家居士持念大悲咒,共期非典早日消除,国家安定,人民平安,并为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祈福护念,此举得到各地佛教协会和寺庙的积极响应。弘法寺先后两次向民政部捐款共130万人民币,用于抗击非典。在本焕长老善举的影响下,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其中香港的杨钊、高佩璇两位居士分别捐款2000万元和100)5元人民币。深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代表赖辉通身患白血病,弘法寺募集的6万余元捐款。华南地区普降大雨,部分地区暴雨成灾,弘法寺捐出80余万元。又派人专程赶往广东省受灾的韶关地区翁源县捐赠120万元,总计捐赠207.2万元。
2008年四川汶川“五一二”大地震发生,弘法寺迅速组织捐款赈灾、祈福法会,一些不知姓名的居士纷纷前往弘法寺为“5·12地震灾民”举行祈福法会,弘法寺的法会不断,随早晚课,或专门放焰口,或专门举行“5·12地震灾民”燃灯祈福仪式,四众弟子闻讯踊跃参加。佛门弟子与善心人士慈悲解囊,踊跃捐款,现累计募捐700余万元。深圳市佛教协会赈灾委员会派遣工作组到灾区设立工作站,运送物资前往灾区。在四川省佛协,成都市、都江堰、彭州、绵竹等地佛协的支持下,深圳市佛协在汶川地震灾区设立了四个救灾联络站,派出居士200多人,救灾工作形成了以成都昭觉寺为中转站,以都江堰、彭州营厂沟、绵竹祥符寺、汉旺云悟寺下院、拱星等处为基地的联合救灾工作站的工作格局,受到当地宗教界人士和居士的好评,灾民在得到救助的同时,心灵上也得到安慰。副会长兼秘书长印顺法师也赶到绵竹、汉旺等5个重灾区的深圳佛协救助点,亲手为灾民熬药施粥、分发物资,同时也进一步组织协调深圳佛协志愿队的赈灾工作。他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更何况出家人慈悲为怀,作为一名僧人,除了积极捐款捐物支援灾区,组织深圳所有的佛教道场举行水陆法会为灾区亡灵祈愿超度外,也有责任和义务亲自到灾区为群众做点事情。深圳佛协目前尚在进行志愿者的招募登记工作,不断充实志愿队力量,以后将分批次定期轮换志愿者,开展为期数月的灾民救济和帮扶工作。待灾区重建开始后,深圳市佛教界还将为灾区援建养老院和学校等基础设施。深圳市佛协志愿队是灾区境内第一个高效、有序在灾区开展救灾工作的佛教团体,影响很大。国家宗教局副局长齐晓非对深圳市佛教界在国家危难时所表现的善举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凤凰卫视等新闻媒体对此举还作了专门报道。
佛教慈善事业固然重要,但是慈善的目的是要帮助那些无助受灾的人最终走出困境,让他们得到自立,今后踏上全新的生活道路。弘法寺在赈灾救济的活动中,始终将教育受施者建立道德品格作为辅助手段,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帮助他们重新站起来,努力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把发挥宗教净化人心、改善社会风气的功能,救急不救穷的传统观念结合起来,做好佛教六度圆融的慈善事业。
续佛慧命,灯火相传无限期
年轻的弘法寺,为了中国佛教的事业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得到了整个社会的回报,党和政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四众弟子心情舒畅,全寺僧伽信心满怀,深圳佛教前途无限,本焕长老常青永在。
未来的弘法寺,仍然坚定地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紧密地团结四众弟子,走爱国爱教的道路,道风建设是弘法寺的命脉所在,禅宗宗风是弘法寺的最主要的特色,百岁本焕长老永远是弘法寺的旗帜,与时俱进是弘法寺前进的思想基石。
弘法寺“以道风建设为中心,以慈善与文化为两翼,构建连接珠江与东南亚的发展交流平台”为发展宗旨,用全部爱心去构建和谐社会,打造“人文佛教”的平台,致力于佛教文化与慈善事业两翼双飞,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依托佛教的理论教义,将佛法洒向人间,续佛慧命,灯火薪传,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