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第二卷 第十二章 五阴本虚妄

发布时间:2023-01-27 17:18:51作者:楞严经入门网

第二卷 第十二章  五阴本虚妄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精虚迥无所有。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于虚空别见狂花。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色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是诸狂花。非从空来非从目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虚空。空若非空自不容其花相起灭。如阿难体不容阿难。若目出者既从目出还从目入。即此花性从目出故当合有见。若有见者去既花空旋合见眼。若无见者出既翳空旋当翳眼。又见花时目应无翳。云何晴空号清明眼。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于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受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是诸幻触。不从空来不从掌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能触掌何不触身。不应虚空选择来触。若从掌出应非待合。又掌出故。合则掌知离即触入。臂腕骨髓应亦觉知入时踪迹。必有觉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来。何待合知要名为触。是故当知受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醋梅口中水出。思踏悬崖足心酸涩。想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如是醋说。不从梅生非从口入。如是阿难若梅生者。梅合自谈何待人说。若从口入自合口闻何须待耳。若独耳闻此水何不耳中而出。想踏悬崖与说相类。是故当知想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阿难譬如暴流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逾越。行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如是阿难若因空生。则诸十方无尽虚空成无尽流。世界自然俱受沦溺。若因水有。则此暴流性应非水。有所有相今应现在。若即水性则澄清时应非水体。若离空水。空非有外水外无流。是故当知行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识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如是虚空。非彼方来非此方入。如是阿难若彼方来。则本瓶中既贮空去。于本瓶地应少虚空。若此方入开孔倒瓶应见空出是故当知识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佛开始解释说:“阿难,为什么我说五阴是虚妄的,五阴只是本来如来藏、佛性、玄妙究竟真性的虚幻表象而已?阿难,我给你打个比方来说吧:有一个人,他的眼睛非常好,并没有我们之前所说的眼病,他静静地一直在看着无云的晴空,这个晴空,除了一片光明的深邃的湛蓝之外,什么都没有,也没有鸟迹,更没有野鸭子,这个人不知道为什么,眼睛竟然一眨也不眨,一直这么直愣愣地看着虚空。”

讲到这里,在我的心中不由得想起了过去曾经看到的一个佛门气功大师,出家人,这个大师最特殊的地方,就是他能够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盯着空中明亮的太阳看,别人问他的秘诀是什么?大师回答说:“因为我能够从太阳当中,汲取最纯净的能量来净化我的眼睛,乃至我的整个身心。”这个答案在当时的时候,显得非常神奇和玄妙,以至于在相关的杂志和报道中可以经常见到这个高僧大师的事情。

后来,我在没有任何秘密口诀的情况下,也起了看太阳的心,刚开始眼睛有些难受,但是很快等眼睛中的视网膜细胞的能力适应后,我也可以长时间地看太阳了,只不过并没有因此而改善身心,就连眼睛也都在离开了太阳的位置之后,一直会在眼睛的前方看到一个太阳形状的斑点,后来在学习了《视觉生理》之后,才知道那样看太阳,对视网膜细胞的视黄醇和视黄醛的存贮量和转化能力是一个很大的伤害。

这个人也一直在看太阳,啊,不是,他是在看虚空。

佛接着说:“当这个人一直直愣愣地盯着虚空看的时候,终于眼睛累了,长时间的瞪着眼睛,令他很疲劳,结果他就在本来什么都没有的虚空之中,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图案和花色,以及很多难以用言语描述的幻相。”

这是必然的,当一个人在常时间睁着眼睛的时候,角膜因为没有经过眨眼睛所带来的眼泪去滋润,角膜表面的细胞就会变得干燥,变得不透亮,甚至严重下去还会出现更严重的伤害。在这样的情况下,外来的光线,在经过角膜的时候,就会出现不规律、不整齐的穿透和聚焦,导致在后面的过程中,光线信息会被错误地转化成为生物信号,从而会影响视觉形象的形成,乱相就因此而出现了。

佛说:“这个人因为一直瞪着眼睛以至于眼睛疲劳而产生的幻相,和你们现在所能见到的色阴,道理其实是一样的。阿难啊,这个人所看到的虚空中的各种图案和花色,既不是从虚空中来的,也不是从眼睛中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说这个花色等是从虚空中来的话,既然能够从虚空中来,那自然也就会回到虚空中去,既然这个花色能够回到虚空中去,那这个虚空自然也就不是虚空了;既然这个虚空已经不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空如也的性质,那么自然在虚空中就不会容许这些花色出现和消失,就好像你阿难的这个身体,并不容许阿难的身体离开之故。”

“如果说这个虚空中的花色,是从眼睛中来的话,那这个花色自然还会回到眼睛中去,既然这个花色是眼睛中出现的,因此这个花色也应当能够具有看东西的能力,如果说这个花色能够像眼睛一样看东西的话,当这个花色出现在了虚空的时候,眼睛中应当是空空如也的,当这个花色回转过来的时候,就应当能够看得到眼睛;可是这个花色回转的时候并不能看见眼睛,那也就是说这个花色并不具备看东西的能力,而只是一个被看到的东西而已,因此当这个花色出现在虚空的时候,就应当会对虚空产生遮蔽的作用,在回转过来的时候,还会对眼睛产生遮蔽的作用。可是当这个人在看到虚空中的花色的时候,虚空没有被遮蔽,眼睛也并没有被遮蔽啊,要不然我们为什么要说这个虚空是湛蓝无物的,这个人的眼睛也是没有任何毛病的呢?!所以说,我们所说的这个虚空中的花色,其实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虚妄的幻相而已;同样的道理,我们所见到的色尘、色阴,其实也是虚妄不实的,正因为它虚妄不实,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因缘所致,更谈不上什么自然存在,也就是说非自然性、非因缘性。”

佛通过上述对色阴的比喻分析,说明了我们认为周遭的一切存在,以及我们自己的身体,全部都不过像长时间睁着眼睛看虚空疲劳导致的虚幻的空中花色一样,全部都是虚幻的,既不能说是自自然然存在的,也不能说是因缘汇聚而产生的。

这种结论,想必对我们大家会带来很大的触动:在佛的很多经典中,都在说因缘、因果,事实上古往今来也有很多人在因缘、因果的启发下,逐渐证悟了究竟的了义。我们一直以为因缘法,就是这个世界的真理,尤其是用来解释物质世界的时候。可是现在,在这个《楞严经》中,佛竟然说属于色阴范畴的这个物质世界,竟然也不能说是因缘性了!这太令人震惊了!

其实,在佛讲述因缘法的时候,还是落在了究竟之下的种种假设之上,并没有谈及究竟的了义的见地;在这本经中,佛虽然在开始的时候,也用了一些假设,但是现在,已经逐步地贴近究竟了义的见地了,因此在这里,就直接把因缘法都归入到了错误的范畴,因为因缘法的前提,本来就是这些作为因和缘的种种条件,都是实际存在的呀,所以才会被佛否定的这么彻底!但是佛也透露出了一句:“这些也都还是本来真心的产物,哪怕是幻相。”

说完了色阴,接下来佛就直接分析了受阴。佛说:“阿难,再比方说,有这么一个人,他的身体四肢一切都很好,没有任何不舒适不正常的地方。这个人一直都是非常调柔的状态,以至于他好像连自己身体的存在都忘记了一样,从来都没有什么好的和不好的感受、体会。突然,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人突然就把双手伸出来,相互摩擦,在这个摩擦的过程中,双手就感觉到了粗糙、光滑、冰凉、温热等种种虚妄的触觉,而这种幻相产生的方式,和受阴产生的方式一模一样。”

“阿难,这种虚妄的触觉,不是来自于虚空中,也不是来自于双手掌。如果说这种虚妄的触觉来自于虚空的话,既然能够让手掌产生到触觉,为什么就不能让身体产生触觉呢?因此不能说虚空是这个触觉的来处;如果说这个触觉是来自于手掌的话,那么根本就不用双手摩擦了,直接一个手掌也就应当能够有触觉的啊,可是这是不可能的。再者说,如果这个触觉来自于手掌,当双手合起来摩擦的时候,自然能够感觉到触觉,当双掌分开的时候,这个触觉就应当退回手掌内部的肌肉关节和骨髓中去了,而这个时候我们应当能够觉察得到这个退回的过程才对啊,而且我们的觉察之心还应当对整个过程非常清楚才对,应当能够感觉得到有这么一个东西在体内出来进去的,实际上我们并没有这样的感触,还是要双掌摩擦后才能有触觉发生。所以说,我们所说的这个双掌摩擦的触觉,其实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虚妄的触觉而已;同样的道理,我们所见到的受阴,其实也是虚妄不实的,正因为它虚妄不实,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因缘所致,更谈不上什么自然存在,也就是说非自然性、非因缘性。”

讲完了受阴,佛接着进入了对想阴的分析,佛说:“阿难,在比如说,有一个人,在他谈到酸梅的时候,有口水流了出来;当他想着自己正站在危险的悬崖边上的时候,也会感觉到脚底发软。想阴的情况,和这个非常类似。阿难,这种因为谈酸而出现的口水,并不是从酸梅出生的,也不是从口中出生的。如果说是从酸梅中出生的话,那就应当那个酸梅自己谈话就可以了,根本不用人说了;如果说是从口中出生的话,那自然也就是要口来听到这个说话了,还需要耳朵干什么呢?如果说只要耳朵听见就可以出生,那为什么不从耳朵中流出水来呢?这个道理和心中想着站在悬崖边的情况是一样的。所以说,我们所说的这个因听到酸梅而流的口水,其实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虚妄的而已;同样的道理,我们所说的想阴,其实也是虚妄不实的,正因为它虚妄不实,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因缘所致,更谈不上什么自然存在,也就是说非自然性、非因缘性。”

佛接着分析说:“阿难,比如激流和波浪,看起来是后浪推前浪,浪浪相续毫不混乱的样子。其实行阴的道理也是如此。阿难,这种相续的流动性,不是从虚空中来的,也不是从水中来的,这也不是水的本性,可是这个流动性,却从来离不了虚空和水。阿难,如果流动性是因为虚空而产生,那么十方世界的无量广大的虚空岂不是全部都被流动的波浪给淹没了吗?如果说是因为水才有的,那么这个激流,也就不应当是水了,而且这个激流的形态也应当是不会变化的。如果说激流就是水的本性的话,那么宁静的澄清的水,就不应当是水了。另外,如果说这个激流和流动性离开了虚空和水也能存在的话,虚空有哪里来的什么之外呢?也就是说根本就不会有能够存在于虚空之外的事物;而且也根本不会有离开了液体形态的激流和波浪。所以说,我们所说的这个激流流动性,其实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虚妄的而已;同样的道理,我们所说的行阴,其实也是虚妄不实的,正因为它虚妄不实,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因缘所致,更谈不上什么自然存在,也就是说非自然性、非因缘性。”

“阿难,比如有人拿了一个瓶子,他把瓶子所有的孔都堵上,然后带着这个空空的瓶子,远行千里去贩卖到别的国家。识阴的情况也是如此。阿难,这个瓶子中的虚空,并不是从这个人的故乡来的,也不是等他到了目的地后才进去瓶子的。如果说是来自于故乡的话,因为这个瓶子装了一些故乡的虚空走了,故乡的虚空因此也就应当少了一些才对。如果说是等到了目的地打开瓶子的时候才进去的,那么也就应当可以看见从瓶子中能够倒出来虚空才对。可是这些情况都不会发生的。所以说,我们所说的瓶中的虚空,其实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虚妄的而已;同样的道理,我们所说的识阴,其实也是虚妄不实的,正因为它虚妄不实,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因缘所致,更谈不上什么自然存在,也就是说非自然性、非因缘性。”

至此,第二卷的内容就到此为止了。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第二卷到底都包括了什么样的内容:

首先在波斯匿王和佛的对话过程中,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我们的身体一定是会最终坏灭的,而在这个坏灭的同时,作为我们真正自己的见性,却是不生不灭的。

然后由阿难和佛对话后,我们才明白了:既然自己的见性不生不灭,那么我们所谓的颠倒、无明,其实也是虚妄不实的。也就是说我们认为我们是凡夫的这种认知,本来也就是错误的。

之后,佛用著名的“八还辨见”,再次强调了“缘所遗者,非汝即谁”的观点,加强了见性就是自己的论断。

可是,阿难对于这个论断还是反复提出自己的不理解,佛就反复进行分析之后,否定了见性属于自然性、因缘性、和和性、非和合性等四种错误论断。

接下来,佛又非常肯定地告诉阿难:之所以众生在轮回中一直沉沦,除了错误地执著了自然、因缘、和合、非和合等认知之外,更为致命的,就是把“见性”也认为是真实存在的自己的真心、本心,其实这个所谓的“见性”,也只不过是本心的幻相而已。

这其实也就是说,佛一直在引导我们要解脱,要证得清净佛果,要到达菩提果位,要涅槃,要出离轮回。可是直到最后,佛还会给我们当头一棒:连你的这个苦苦追求的,其实也都是佛耍的手段,都是虚晃一枪而已!千万不要有所得、有所证!

吃不了这一棒,那就请你乖乖地继续呆在轮回之中吧。

为了加强对种种虚妄的说明,在第二卷的最后,佛就很清楚地分析了为什么五阴也是虚妄的。

在接下来的第三卷,就会接着五阴虚妄,开始讲六入虚妄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