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有爱的地方就有幸福

发布时间:2022-12-30 16:58:41作者:楞严经入门网

  有爱的地方就有幸福(1)

  另外,父母是我们的恩田,他们培植了我们的生命。父母不光是今生的父母,要知道轮回是无穷无尽的,每一世来到世界,每一次生命开始,都是伴随着父母的爱来的。

  寸断肝肠

  从前有一个猎人射中一只母猿猴,他发现,当这只猿猴中箭的时候,它并没有倒下,而是拼尽全力爬到岩石底下,把它仅剩的奶水挤到树叶子上面,然后端直坐着,抱着石头死了!

  猎人很奇怪,就走到跟前去看,这才发现岩石下的溪水边,小猿猴正在那里玩耍。猎人明白了,母猿猴在临死之时,还把最后的奶汁留在叶子上,让它的孩子饿时能再吃上一口!

  无独有偶,一只小鹿被猎人射死后,母鹿在边上哀嚎了几声,突然倒地而逝。猎人想,我射杀的是小鹿,怎么母鹿反倒死了呢?于是,他就把母鹿带回家,当把皮剥开、肚腹划开打算煮肉吃时,发现母鹿身体里面的肠子已经一寸一寸地全部断掉了。猎人猛地回忆起自己过世的母亲,以前每次见自己生病受苦时,她不也是如此痛断肝肠吗?做人竟不如一只动物!从此之后,猎人就此放下屠刀。这就是成语“肝肠寸断”的来源。

  动物都有这样良善的心,那么我们人呢?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不索求一点回报,而我们对父母呢?如果我们对父母连最起码的“尊”和“敬”都做不到,那就是孽子了。受过如山大爱的儿女对父母都没有爱心,我们又如何去爱别人,又谈什么珍惜生命,期望幸福呢?

  在敬重父母方面,我们该怎么做呢?

  有一部《父母恩重难报经》是这样说的:假使一人为报父母恩,“左肩担父,右肩担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绕须弥山,经百千劫,血流没踝,犹不能报父母深恩……佛告弟子:欲得报恩……为于父母,忏悔罪愆;为于父母,供养三宝;为于父母,受持斋戒;为于父母,布施修福。若能如是,则得名为孝顺之子,不作此行,是地狱人”。

  有爱的地方就有幸福(2)

  父母的恩德不用再多说什么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敬重他们,赡养终老。如此,你的将来就多一分福德,这实际上也是在为自己修福培福。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凡是在家里对父母非常孝顺的孩子,将来自己成家之后,家庭也是非常稳定的,而且他在生活中人缘极好,交际极广,这就是所谓的培到福报。相反,如果是个非常不孝的孩子,即便是家财万贯,也不可回避该有的恶报。

  其实,人生的很多幸福缘由是早已被父母种下的。有些孝顺的孩子从小就善于观察父母,懂得他们的内心,懂得他们的爱,更懂得他们需要什么,而这实际上恰恰是培养了将来为人处世的潜在能力。比如,今天看到父母的神色不好,他们就会担心他们的身体,是不是生病了,或是听到了不好的话,有什么愿望没有完成。当孩子能懂得父母的心了,也就渐渐养成了这样爱护父母、为父母着想的习惯--其实,这就是爱,我们给父母的和父母给我们的一样,都是幸福。

  这种关心人的习惯,在我们长大后非常有好处。假如我们成了公司的老总,就会有一套如何关心员工的方法了。这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从小就耳濡目染得来的。我们应该明白,其实世界上最好的公共关系学就是在家里和父母学的。

  作为父母,当然也要善于教导孩子,让孩子主动体贴他人,学会察言观色。说到察言观色,本来,这是一个很褒义的修饰词,本意就是指做人要懂得观察一个人的神色、说话的语调以及他的需要,这样我们才知道怎样去帮助他。不过可惜的是,这个词用到现在,已经发生了修饰方面的反转,成了贬义词了。

  其实,假如你对父母有着发自内心深处的敬爱,那么不用他们教你,你也一定会时刻察言观色,去注意他们,因为你很爱他们。天长日久,你就会把“今天他们快不快乐,高不高兴,舒不舒服”的这种关注和敬爱也用在其他人身上。这样就意味着你把每个人都当自己的父母看,观察他们,想着怎样才能够帮助他们。慢慢地,你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就会拥有远超过他人的智慧和福报。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心里面怀有对人的一分尊敬,就会获得别人对我们的十分尊敬。

  人生本就是一种修行。一个老人,他可能是一本智慧书,因他一生的经验足够我们学习了。老人在垂暮之年,就像是夕阳西下,我们将来也终会有这么一天的,因此,尊敬老人,更多的是在尊重我们的未来,存一份福德也是幸福的种因。

  有爱的地方就有幸福(3)

  真正的“有德者”就是我们前面曾经提到的“善知识”,我们应该好好揣摩这些善知识。真正的善知识是“与世间相同,又与世间不同”。“同”是指他会随顺大家,也要行住坐卧,也有痛苦快乐,他也会表现出一些情绪;“不同”的是,他的心已经超越了世间,即使在训责别人时,他的内心也没有丝毫的嗔恨心。这才是真正的有德者,我们自己除了尊重,更应该努力成为这样的人。

  德在哪里

  古人说“有德者”有几个表现:

  第一,是“言少”,就是话少。磨磨唧唧说个不停的人,不见得有多少智慧。

  从前庄子的学生问庄子:如果一个人话说得多好不好?庄子就说:青蛙天天呱呱叫,一点用处都没有,但是公鸡到点一打鸣,全天下人都起床了。其实庄子是在告诉我们,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巧。做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自己的口管住,话不在多,要说就说一些真诚的、有利于别人的语言,若说那些庸俗的事情,只能增加我们的散乱心。因此,要获得别人尊重,第一就是言少。

  第二,是“含笑”,就是待人接物时,始终保持笑容。

  这里说的可不是有意塑造一个假的笑脸出来,不是酒店、宾馆里那种通过训练日久而生的机械的职业微笑。这里所说的“笑”,是对大家怀有深刻的慈悲心,是见到每个人时内心自然升起的体贴之情,自然流露出的喜悦之意。外在神色自然温和,会让人感觉很舒服。大家当然都愿意跟这样的人靠近。

  第三,是“知要”,即要了知做人的真正道理。

  真正有德的智者,在别人请教他问题时,他会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古人常形容智者谈话时的表情,是“言不讳,色不媚”,也就是言谈给人的感觉不矫揉造作,表情不谄媚,是由修行而来。所谓“相由心生”,不是说你鼻子大小、眼睛高低就能怎么样,而是整体的神情给人的感觉很真诚,是由内心深处自然生发的。就好比双胞胎,表面上两个人长得一模一样,无法区别,但是由心里生出的那种“相”不同,就容易看出来两种感觉。

  有爱的地方就有幸福(4)

  “尊敬有德者”,我们势必会亲近他,向他学习,这样,我们的修行境界会发生非常巨大的变化。孔子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就是说,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充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沾染香气了。言外之意,人性的尊严和“德”也是在潜移默化中体现出来,别人看到都会尊重的,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咸鱼的作坊,时间长了也闻不臭了,即使把吉祥草放进去,也会慢慢变臭,是因为融入环境里了;藏朱砂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可见环境影响是何等厉害啊!

  我们在世间要与人交往共事,难免会有摩擦。而当我们好心退让时,他人往往不但不会宽容,反而还会觉得我们很懦弱、好欺负,这时的自己往往会退失慈悲心,为了不想让人嘲笑,我们会起身反抗。其实,这是我们内心脆弱的表现,因为表面的激烈是由于内心的单薄,真正的力量通常都如同流水一般沉静淡然……

  所以,我们一定要记得,获得人生的幸福,第一步其实很简单--应该和智者交往、学习。这样,你才能知道什么是幸福,幸福如何得来;这样,你一生的运气才是最好的。

\

  然后,我们来慢慢体会一下仓央嘉措的一段精妙话语吧:

  彻悟后,便去水中捞月。沿途花事轻浮,谎话香艳。我在起点与终点之间两全其美,却无法禅定于一夜琴声,直至悠悠的琴声被暗香淹没。我才刚刚赶到岸边,片刻之间,已被一缕清风绣在水面。

  有爱的地方就有幸福(4)

  “尊敬有德者”,我们势必会亲近他,向他学习,这样,我们的修行境界会发生非常巨大的变化。孔子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就是说,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充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沾染香气了。言外之意,人性的尊严和“德”也是在潜移默化中体现出来,别人看到都会尊重的,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咸鱼的作坊,时间长了也闻不臭了,即使把吉祥草放进去,也会慢慢变臭,是因为融入环境里了;藏朱砂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可见环境影响是何等厉害啊!

  我们在世间要与人交往共事,难免会有摩擦。而当我们好心退让时,他人往往不但不会宽容,反而还会觉得我们很懦弱、好欺负,这时的自己往往会退失慈悲心,为了不想让人嘲笑,我们会起身反抗。其实,这是我们内心脆弱的表现,因为表面的激烈是由于内心的单薄,真正的力量通常都如同流水一般沉静淡然……

  所以,我们一定要记得,获得人生的幸福,第一步其实很简单--应该和智者交往、学习。这样,你才能知道什么是幸福,幸福如何得来;这样,你一生的运气才是最好的。

  然后,我们来慢慢体会一下仓央嘉措的一段精妙话语吧:

  彻悟后,便去水中捞月。沿途花事轻浮,谎话香艳。我在起点与终点之间两全其美,却无法禅定于一夜琴声,直至悠悠的琴声被暗香淹没。我才刚刚赶到岸边,片刻之间,已被一缕清风绣在水面。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