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定律:信得真,做得到,真受益
时间是个错觉
法师首先提醒我们注意“久处暗冥”、“累堕大地狱”的“久”和“累”两字。光目女的母亲过世没多长时间,为什么说是“久处暗冥”呢?这个说明人在不同状态时对时间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同样长短的时间,当我们快乐时,会感觉时间很短,稍纵即逝;痛苦时,却会感觉如慢慢长夜。此次国庆节行脚灵岩山的信众应该体会到了这点,人在正常时与痛苦时,身心对时间和路程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佛教的五大因果
定律针对人们对佛教的“因缘果报”这个概念内涵的一些误读和误解,法师再次慈悲开示了佛教的五大因果定律:
第一、善恶因必生同类果报。根据佛教的缘起法则,“此生则彼生”,什么因必生什么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缘、果不会相互错乱,善业必生善果,恶业必生恶果。法师特别澄清了几个容易让人误解的地方,比如对于“善恶业的果报可以相互抵消”的问题,法师说:不能相互抵消,但是恶果是可以减轻甚至无法现形。原因是,当一个人行善时他的恶缘就会减少,恶缘减少,恶果也就会减轻。所以今生放生并不能抵消过去杀生造成的果,但可以减轻和缩短受报的程度。再比如,有人认为“只要到寺院做点功德,就会得到健康”,法师说,要得到“健康”这个果报,除了“在寺院做点功德”外,还需要很多助缘,包括吃好、睡好、心情好、习惯好、有信仰并持之以恒,决不是简单地在寺院烧个香、供盏灯但恶习不改就会健康的。
第二、自作自受,不由于他。民间常说:祖上做了善事,福报会一直护佑他的子孙,如果上辈人做了坏事,恶业也势必导致子孙遭殃。其实,按照因果定律,父辈所造的因果需要自己承担,而不是父亲造业儿子遭罪,母亲行善孩子享福。儿子遭罪并不是因为父亲造业,而是因为他自己过去的业力造成的,但是因为他与父亲有着相似的因缘果报,才投胎成为他的儿子。所以说“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每个人的因缘果报要自己去承受。但是当家人受恶报的时候,学佛的亲属可以做功德回向来帮助他们解除痛苦。
第三、业因多类,果报五种。1、“现法果”。就是现世报,指这一世就可得到的果报,比如学习知识技术、从事工农商业等,现前就得到果报利益;2、“等流果”。相类似的果报一直延续,像是没有间断的河流一样,叫作等流果。比如前世喜欢做什么,今生也喜欢做什么;前世爱杀生的人,今世投胎做人,就比较暴戾,还喜欢杀生;还有,有些人对某门技艺特有天赋,上手很快,实际上是因为他前世就从事这一行。在佛教来讲,就是一个等流果报的延续。法师藉此强调,学佛人一定要每天做功课,这样相续不断、长期熏修,就会形成一种惯性力量,在关键时刻就会发挥作用;3、“异熟果”。今生造的业,果报会在下一世或隔世成熟,并且重者先熟。比如用催化剂让瓜果早熟;两个小偷在偷东西时心念不同,下一世投胎时就分别成为宠物鼠和过街鼠;4、“增上果”。业力不但对我们自身这个主体会有作用,形成正报,而且对我们的外境也会产生作用,增上果指的是生存外境上的果报,也称为依报
。行善,会感得好的生存环境,比如常遇贵人相助、双喜临门、好事连连;作恶,会招致不好的生存环境,比如能力强却得不到重用、“屋漏偏逢连夜雨”,等等。所以,佛教讲究随喜赞叹,广结好的增上缘;5、“与他增上果”。指一人所作的业对其亲属和周围的人乃至社会都产生影响。比如常说“一子得道九祖升天”、“一人犯罪诛连九族”。所以,法师常对大学生说,年轻人在谈恋爱时,与其苦苦地追求对方,不如提高自己的素养,增长自己的福德,这样个人的吸引力和魅力自然就很强、很大。第四、果依众缘,报通三世。业因果报,按其成熟时间,又分成现世受报、来生受报和多生后世受报三种。所以佛家常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大宝积经》中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合遇时,果报还自受。”法师经常使用鼓掌、种地和千年古树为例来比喻这三种果报。
第五、业由心生,转消有道。虽说因果规律有因必有果、业力不能相互抵消,但果报却是可以转变的,通过行善,果报得以“重业转轻、远业挪近”。所以,学佛人不要随波逐流,我命在我不在他,人生的方向盘和油门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佛教因果规律的真谛所在。法师强调指出,凡是说业不能转的定为魔说,《大涅槃经》对此阐述得非常清楚。法师又以苹果树为例,指出在其生长过程中施加不同的干预力,就会有不同的转化机会,其最终果报,可以是苹果、也可以是苹果梨,甚至可以让它不结果。所以佛教特别强调通过忏悔来重获新生。
转化因果的四种方法最后,法师开示了转化因果、消除业障的四种方法:
第一是忏悔力。最关键的是以后决不再犯。
第二是对治现行力。以诸多法门来对治我们的习气,特别是恶言、恶语如利剑,伤人甚重,平时一定要注意口业。第三是遮止力。以持戒守规来遮止我们的恶行、恶言和恶念。
第四是依止力。亲近三宝,亲近善知识,远离“捧杀”你的恶人,亲近给你指出问题的贵人。根据因果定律,法师在回答一位居士现场提出的“是否还要孝顺伤害过自己的父母”这一问题时指出:教育父母也需要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时机指出他们的问题。为了不让恶果发展成为等流果和异熟果,要选择宽容和包容,如果改变不了父母,只有改变自己。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忏悔改过,提升增上的力量,用自己的发心和抉择,来化违缘为增上缘。
注:2016年10月23日,萧泾古寺住持妙华法师应上海市虹口区下海庙住持圣缘法师之邀,继续在下海庙宣讲《地藏菩萨本愿经》,这是第十五次开示。下海庙僧众、义工居士和其他有缘善信40余人聆听了法音。本次讲经,妙华法师从《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的经文“其后家内婢生一子,未满三日,而乃言说”,讲到“罪苦之事,不忍称说,百千岁中,卒白难竟”。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