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17日电(记者刘奕湛、吴晶)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幼儿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比例大幅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实现免费上学;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全部免除学费并补助生活费……
自2002年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资助政策和民族地区的特殊资助措施,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各民族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同在蓝天下、共沐春风里”的教育温暖。
“软”“硬”兼施:提升民族地区教育质量
“最安全的地方是学校、最漂亮的建筑是校舍、最美丽的环境是校园
。”无论走到祖国哪里,学校越来越成为民族地区一道亮丽风景线。发展民族教育,直接关系着民族地区的未来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要重视和加强民族教育发展,资源配置要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
民族教育已经迎来投入最多、建设规模最大、民族地区办学条件改善最显著的时期:中央和地方政府先后投入4000多亿元,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薄弱学校改造等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建成了一批教学、生活、活动和卫生设施配套齐全、办学条件基本达标的寄宿制学校和双语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覆盖了边远民族地区乡村,优质教育资源初步实现了共建共享……
办学条件的改善,是民族地区发展教育的基础“硬件”;而教师素质的提升,是民族教育提升质量的核心“软件”。
近年来,通过实施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等项目,广大民族地区迎来了17.7万名有志投身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新课程网络培训项目”“援助西藏教师培训计划”“援助新疆教师培训计划”“援助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等培训项目,民族地区140万人次的教师获得了有效素质提升。
教师队伍规模和质量的双提升,无疑为双语教育的科学稳妥推进创设了良好的环境。目前,从学前到普通高中,我国实施双语教育学校有1.2万多所,接受双语教育学生有410万人,双语教师有23.5万人。
为加大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国培计划”向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双语教师倾斜,“特岗教师”优先保障双语教师需求。2014年,中央安排0.6亿元专项资金,培训双语教师1.58万人次。与此同时,双语教育资源库的开发建设也紧锣密鼓。其中,中央和新疆共投入9.1亿元,实施了854个计算机教室和4.07万个班的“班班通”建设项目,新疆中小学双语班“班班通”覆盖率达85%。
技能培训:助力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创业
“职业教育就像一束阳光,照亮了我的人生。如果没有国家开办的内地西藏中职班,我可能现在还在老家务农。”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冠军扎西曲邓说,他的老家在西藏昌都。
因家庭经济困难,他初中毕业后便辍学在家务农,一干就是5年多,直到2011年,他考上了浙江的内地西藏中职班。
3年后,扎西曲邓以过硬的技术,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勇夺汽修大赛车身修复(钣金)项目比赛冠军,并被保送进入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深造。而他的同学,有一半以上已在家乡的汽修行业就业。
在民族地区,像扎西曲邓这样因职业教育和国家特殊帮扶政策而改变命运的学生还有很多。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着力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创业技能和幸福生活指数。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向5个自治区安排21.04亿元,支持了576所职业学校建设。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规划部署,民族地区承担了4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中等职业教育重大试点项目和16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试点项目。
作为我国第一个西部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2009年,四川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每年组织约1万名藏区学生到川内优质职业学校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其中87%以上的学生来自农牧民家庭,实现藏区贫困农牧民学生“零缴费”和“无障碍入学”。
如今,已有4届“9+3”毕业生走向社会,初次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这一计划让藏区老百姓感受到了党的温暖,也看到了一人成才、全家脱贫的美好前景。
守望相助:筑牢民族团结深厚根基
对于杭州师范大学附中新疆班2011级学生艾尔登才次克来说,在内地的4年是一种蜕变。通过在内地民族班的努力学习,这名来自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的蒙古族姑娘已经从一名青涩少女成长为自信、优秀的校学生会主席。
1984年,针对西藏教育落后、人才匮乏的状况,中央政府开始在内地创建西藏学校、举办西藏班。随后,内地民族班如雨后春笋,一批批少数民族学生的命运由此改变,民族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日俱增。
时至今日,我国已经形成涵盖初中、高中、中职、本专科、硕士、博士等各层次的内地办学体系。通过内地办学,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了自己民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教育和人才为重要依托的“对口支援”已成为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耳熟能详的字眼。
在西藏,3万余名从内地毕业的藏族学生已在教育、医疗、交通、部队等各行各业成为骨干力量,他们不仅带回了内地先进的知识和经验,也带回了与各族同胞的深厚情谊。正如从事教育工作30余年的西藏山南地区教体局局长赤列边巴说,内地民族就是少数民族群众“远方的家”。
举办内地民族班,不仅是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中的惠民创举,也是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的独到经验。它不仅是培养少数民族人才队伍的有效手段,更是增进各民族团结的情感纽带。
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一段时期,民族教育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为重点,完善普惠政策,采取特惠措施,扎实推进民族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要完善民族教育优先发展的保障机制,二要加强民族地区教育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三要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要坚定不移推进双语教育,五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六要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七要加快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