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编辑的这一部《群书治要》,确确实实是中国“经、史、子”里面的精华,把《四库》提炼成一部书。真正要懂得这一部书,必须这个里面六十五种原本要精通,那就没问题;六十五种原本没有精通,这时候很难,透彻了解不容易,那就完全,佛法讲,靠智慧。真实智慧现前没有问题,能解决;不是真实智慧现前,那这个六十五种就要认真去学习了,他所学习到的依然是属于知识,高等知识,不是智慧。所以不管怎么个说法,大乘里面所学的是智慧,不是知识,智慧一开,全通了,不学的也通了,为什么
?“一切法不离自性”。你见了性,哪有不通的道理!要“见性”没有别的,“放下”,这章嘉大师教给我。放下什么?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动念,这个真不容易!你说一秒钟一千六百兆个妄想,我从哪里放下?我根本就不知道啊,知道才有办法放下,我根本不晓得。什么时候知道呢,大乘经上佛告诉我们,八地以上,我们修行哪一天修到八地菩萨就见到了,见到才有办法下手。把这个东西真正舍掉,彻底舍掉的时候,是在实报土;这个东西舍掉之后,实报土就不见了,好像做梦一样,醒过来了,醒过来是什么境界?常寂光。自己的身心跟一切诸佛如来融成一片,智慧是一个,德能是一个,相好也是一个,一切佛就是自己,自己就是一切佛。《华严经》上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整个宇宙是自己的一体,叫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
我们才有个概念,为什么“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要记住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未来”一切诸佛就是“现在”一切众生;“过去”众生成佛了;“现在”有众生成佛了;“未来”所有众生都会成佛。成佛之后是一体,不是二体,是一体。所以你能够真正契入这个境界,你对于所有一切众生,真正亲爱,亲爱到极处,这个亲爱里头没有“我”,没有自私自利;“我”、“人”的相都没有,“我”、“人”的念头都没有。有念头的时候就不是真的,没有真正契入,真正契入无“我”,也就是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整个宇宙一体。这是如来证得究竟的境界,能说得清楚、说得明白,确实只有大乘经教
那么下面的解释“真实之利”
“能显此真实之际,惠此真实之利者,即此真实之慧也。”
佛法重智慧,智慧是性德的核心。“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华严经》上释迦牟尼佛说清楚了,“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慧能大师讲的“本自具足”,本自具足如来的智慧、如来的德能、如来的相好,统统具足。
那么智慧、德能、相好落实在哪里?落实在一个“爱”。在“爱”里面显示出来了,展现出来,这个“爱”是没有念头的。如果起心动念那个“爱”变质了,那不是“第一义”了;再加上分别、执着,那是众生的“爱”。要知道众生的“爱”的源头,还是自性里头的“第一德”,还是从那流出来的,但是被染污了。起心动念是第一个染污,染污不重,菩萨的“爱”;加上分别,是第二个染污,还可以,小乘的“爱”,阿罗汉、辟支佛的“爱”;再加上执着,就是六道凡夫里头的“爱”了。凡夫里头也有觉与不觉,如果觉悟,我们叫他做“大爱”,他除了爱自己,他能够爱一切众生;那“小爱”专门只知道自己,小到极处只有自己,连父母都不爱了,妻子儿女都不爱了。只爱自己的时候,那就是小到极处了。所以自私自利到极处,统统是从自性流出来的。你要找到根源你就明白了,找到根源对今天社会现象就不奇怪了,你看到怎么样你都认为正常,你都认为没事。
“慧者,大乘义章二,云,据行方便,观达为慧,就实以论,真心体明,自性无闇。”
这才叫做“慧”,这个“慧”的标准很高。那么这里说了“观达”两个字,这也是佛法里头的术语,《佛学大字典》里出来的,“智慧之用,观理而达其源底也”,这叫“观达”;“智慧”起作用,看人、看事、看物,你观察一切法,能够明了它的根源,这叫“智慧”。
“大乘义章十二,曰,于法观达,故称为慧;天台戒疏上曰,观达,无始无明源底。”
都用“观达”的意思。“达”就是通达到根源,看到最深处它怎么来的,怎么回事,能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凡是有“观达”的这个智慧,就能透彻了解因果。所以他心是清净的,他看一切众生起心动念,念头才起,他就能看到他的果报。善念果报在人天,在哪一层天他都清楚;恶念果报在三途,他没有一样不清楚,所以我们对念头不能不谨慎啊!
那么这些说法,念老把他归纳起来:
“是乃以,明自本心,见自本性,方名慧也。”
这个“慧”的标准就高了,不是普通的“智慧”,而是法身菩萨的“智慧”。他已明心见性,这才叫“慧”。
那么在中国讲到“明心见性”,大家一定能想起慧能大师,这是个明心见性的人,我们现在需要向他学习,需要依他做榜样,为什么?现在我们想恢复传统文化,我们都很着急,但是传统文化的老师没有了,那用什么方法呢?“无师自通”,要走这个路。“无师自通”慧能大师表演给我们看,他怎么通的?大乘经上讲的道理我们必须清楚,“放下”就通了。“放下”什么?放下万缘。“万缘”是什么?是执着,是分别,是妄想。所以大乘教里头告诉我们,于一切法,就是说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决定没有执着,你就证阿罗汉果,为什么呢?清净心得到了。“执着”是染污,心不清净,那么这种染污,佛很慈悲,真的细说是无量无边,佛把它归纳成十句话。这十句里面前面五种,叫“见惑”,后面五种叫“思惑”。“见惑”是什么?见解的迷惑。换一句话说,就是你看法上的染污,你看错了。“思惑”是你思想上的染污,这叫“见思烦恼”,学佛首先要断的。这是最浅的,往后一步比一步深,这是最容易断的,后面越来越难。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