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佛教的现代学术研究,基于于近代西方的基于人本理性主义立场,其学术研究范式,以思想史为主,以考据、考古、文献、语言等研究为辅,是从世俗人的认知范围和价值观为标准重新理解宗教现象,所谓理性的、学术的立场,就是世俗化、祛魅,所谓对宗教的合理化理解。
当代宗教研究领域的思想的主流立场归根结底也就是要以近代唯物论、自然科学世界重新理解宗教,所谓意识归根结底是大脑的功能,相当于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的关系,归根结底是物理世界的派生现象,那么宗教仅仅是情感的慰藉或内心道德的诉求;保守一些的,试图以心物二元论立场来理解宗教与世俗学术尤其是科学,科学负责关于物质世界的知识追求,而宗教相关于人的精神世界,予人以心灵安顿和情感慰藉。
很多以世俗学术立场研究佛教的人,其实内心并非皈依三宝,而是皈依了唯物论或者二元论的人本主义、科学主义,也就是皈依了当代主流外道思想,这就等于破了三皈依。这些学者混在佛学研究群体里,在不了解佛教,而外道见坚固的普通人看来,这些学问精湛的学者就是高僧大德,以为他们所述就是真正理性的佛法。因此这些人无论主观意愿如何,是为了护持佛法、革新佛法,还是仅仅为了名闻利养,都有意无意地充当了解构佛法的狮子身中虫的角色。如果真信仰佛法,应知因果不虚。
佛法是从主体生命的视角理解自身和世界,这与现代唯物论的所谓客观主义立场是截然不同的,所谓客观主义立场是虚假的,因为事实上,我们总是处在我们的体验和观念构造的世界之中。我们对世界的一切理解,包括科学,都是基于主体的体验和思维而建构的,科学理论只是众生虚妄颠倒的精神世界中的文字游戏,一旦打破虚妄境界,坚固的世界、科学和理性只不过是梦境中的游戏而已,就如同黑哥帝国中Matrix的世界只不过是软硬件虚拟的世界,却只有发现破绽并突破虚拟世界才能见得真实。
伊藤义贤的《大乘非佛说论之批驳》,是从佛教信仰的学者角度,对大乘非佛说的批判,其具体观点和论证可以讨论,关于真宗等观念可以商榷,但其护教的热诚确实值得赞赏。
《大乘非佛说论之批驳》伊藤义贤(1954)序
在日本大乘佛教有数十个分支。然而在被现代学界称为定说的大乘非佛说论面前,所有的宗派都归于坏灭,完全不是其对手。这一惨状就如同数百万整装的大军在原子弹面前毫无用武之地一般。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从明治年间开始所有的学者都持有这一观点,特别是法国的语言学者西勒万列维博士发表这一观点以来,就如同原子弹爆炸一般,泰西诸国的学术界自不必说,甚至是日本的佛教学界也都一心追从这一学说,没有切身研究就盲信这一观点,肆意断言“大乘非佛说”、“大乘教是原始佛教即小乘教的发达产物”、“以《大无量寿经》为首的诸大乘经典是佛灭后四五百年代由无名的天才根据佛的灵感提出的构想,因此从思想上来看大乘教也可以称为佛教,不过从历史、科学上来看的话是非佛说。”、“这是现代学术界的定说,是不能撼动的,是常识”等。因此,没有一个人能够在这一世界性学术界的大势下逆行的。目前的现状是,佛教界将至今信奉为真的东西理解为伪造的,却依然在真假替换当中茫然自失。佛教各宗的当局眼看着宗祖的教义从根本上遭受覆灭,却不能采取一点措施,只能旁观任其遭受诽谤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