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吃素”和“吃斋”似乎就是一回事,本来这两个名词看起来也差不多,所以世俗间很多人就认为佛教徒所说“吃斋”就是“吃素”,斋饭就必然是素食。
但其实,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素”是对所吃食物的描述,简单来说就是不含肉食、海鲜、还有一些带有刺激性的辛菜,“吃素”就意味着素食、清淡。
而“斋”其实是佛教专用词汇,是佛教徒必须遵守的一种戒律,它的意思是“过午不食”。
佛教将一整天的时间,划分为六个部分,白天三个部分,晚上三个部分,也就是白天的旦时、午时和暮时,黑天的前夜、中夜和后夜,我们日常所说“六时吉祥”便是这六个时间。
“吃斋”的意思,就是过了午时以后,大概就是现在的下午两点左右,一直到第二天的早上天亮以前不可以吃东西。
本来呢,“吃斋”严格来讲其实应该是“持斋”,就是守持“斋”这个戒律。
那“持斋”是怎么来的呢?在佛陀时代,有位弟子傍晚托钵乞食,吓到一位孕妇导致流产,被人讥嫌,又因若一天两次托钵,减少弟子学佛修道的时间,所以佛陀从此制戒规定过午不食,是为“持斋”。
再者,佛告诉我们:早上是天人吃饭的时间,中午是人道用餐的时间,晚上则是饿鬼道吃饭的时间。有一些饿鬼没有福报,所以没饭吃,尤其饿鬼道里,有一类叫焰口鬼,焰口鬼的喉咙细得跟针一样,没有办法正常的吃饭。
学佛的人发慈悲,晚上就不要吃,也避免饿鬼道众生看到你能吃,他却不能吃,心生瞋恨、心生嫉妒
。这也是减少鬼道众生的烦恼,慈悲众生的缘故所以不吃。 后来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吃”和“持”二字同音,而且又是跟吃有关,所以慢慢就由“持斋”误传成了“吃斋”。
但吃斋并不是吃素的意思,因为这个斋未必是素,因为佛陀比丘戒中没有戒肉,乞食的时候,施主给什么就吃什么,不允许挑剔分别,后来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从梁武帝时期才逐渐形成了吃素的传统。
当然,只要肯吃素,功德都是非常大,都有含摄到利益众生,这福报就在你持守吃素不杀生当中。
(完)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