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随众生心,应所知量-1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见性成佛,那就是那一个妄念放下,那一念觉了,念念觉。我们今天这一念,一念迷,念念迷。惠能大师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里头,五祖给他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放下了,他一念觉了,觉就成佛了。能大师二十四岁放下那个境界,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境界是完全相等的,平等的,平等觉。这就是成佛,这就是超越十法界
世尊在经上比喻说,我们敲鼓,我们去敲有心,我去敲它,它放出声音响应时候,它没有心。它不会说,你敲得重一点,我响大一点,你敲轻一点,我响小一点,它没有起这个念头。应,没有心。没有心为什么会应?自性,法尔如是。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的人那么多,应来得及吗?我们常常打这个妄想,怕佛太忙来不及应,应误了。殊不知道他没有心,所以他能够遍应。有心就不行,有心会累死了,那就辛苦了。没有心,八识五十一心所统统没有了。所以这是讲到感应道交。这就晓得,遍法界虚空界都是自己,乃我本心现前的,觉悟的人性德显现的,迷惑的人阿赖耶显现的。本性是真心,阿赖耶是妄心。妄心离不开真心,就像影子一样,影子不是真心,离不开真身,离真身他没有影子。古人这个比喻比喻得很好。我们今天迷,迷在哪里?我们把影子当作真的,以为那是自性,真的身体忘掉了,完全不知道,错就错在这里。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七七集)2011/2/11 檔名:02-039-0277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