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了义皈依与非了义皈依

发布时间:2023-02-03 17:15:47作者:楞严经入门网

  其实「皈依」两字,并不是佛教的专利品,因为皈依两字,从字面上解释,「皈」是回转或是归投,「依」是依靠或是信赖,凡是回转依靠或是归投信赖的行为,都可称为皈依,所以皈依两字并不是佛教的专利。那么信仰佛教有三皈依,信仰其它的宗教,乃至是奉祀、崇拜多神以及妖魔鬼怪等的信仰,也可称为皈依,因为他们归投他、依靠他。像很多人不了解,如小孩子要去读书,平常不辅导小孩努力认真读书,要考试时才买一些水果,拿三柱香,去哪里呢?去求菩萨保佑让他考上录取!但这并非不好,可以让他内心有个寄托,这种也等于是依靠他、皈依他。

  那么什么叫做自在天魔呢?「自在」有了义自在及不了义自在之别,不了义自在就是不究竟自在的意思,了义的自在就是究竟的自在。那什么是究竟的自在呢?也就是已经达到涅盘,断除一切忧悲苦恼、离开贪瞋痴了;不了义的自在就是不究竟的自在,也就是暂时而已,暂时的自在快乐而已,马上又烦恼痛苦,忧悲苦恼又来了,所以这也就是不究竟的、是暂时的,又叫做有漏的。不了义自在就是福业的招感,就是说你福报很好,感觉你也不缺钱,身体也健壮,子女也孝顺,夫妻也和睦,但是必须了解这是暂时的而已,不论如何,再好的夫妻总有一天也会分开,再好的父子母子也会分开,再年轻、再健壮总有一天也会老化,所以这种自在只是暂时而已,即使让你有再多的财产,你也不能买到永远不老不死啊!虽然福业感招你眼前全都俱足,但那只是暂时的而已,烦恼一样会来。

  若是了义的就不同了,他彻底了解烦恼的起因、彻底了解烦恼,因为有一个不明白的渴爱,误认为有一个我的缘故,才感召痛苦、烦恼。既然已经了解彻底了,且依佛陀的教义修行,亲证了,他就不会再产生执着,这种才是真正慧的解脱、智慧的解脱。以智慧的解脱来断灭心的一切烦恼,以及束缚,这是究竟的,也是通达无碍的自在。

\

  那么天魔二字呢?天子魔之略称,第六天之魔王。天魔是福业的果报,因为我们在人间修福业,而感招到天上,人家说六道轮回不是有个天、人、阿修罗,意思是说福业的果报。在佛教的教义之中来看,佛教以外的一切宗教,即使是他们的最高理想,总不会超出升天的范围,就是说佛教以外很多的宗教,都偏向修善,或是偏向以后死后去天上,像印度很多的宗教都是修求升天,所以它的理想范围都只在天上而已。但是以佛教而言,即使生到最上、最高的天界仍是在生死轮回之中,因为他还有一个「我」,无论天上的寿命有多长,亦有其限度,天福若享尽,死后还堕,所以天魔非可靠的皈依处,也非究竟、是有漏的,并不是真正究竟的皈依处,即使让你皈依天上的天魔,想要去天上,上去了却又下来,永远在往返而已,光是上去下来,脚都走酸了,也会累的。唯有皈依佛教,才能使人渐渐地走上离苦,得到清净、得到解脱安乐之道。

  那么佛是什么呢?初皈依的人,要了解佛是什么的也很有限。佛是觉悟宇宙人生真理的人,别把佛当成是一位高级的仙,高级的神,那这样你就不了解佛了。

  「佛」——是梵语,意思是一位觉悟宇宙人生真理的人,若要更详细,我也有说一卷佛法僧,跟一卷三皈依可供各位作参考,其它的法师也有很多论及佛法僧的著述,都可供参考探讨,但是千万注意,若是我们所看的书已将佛落入神格化,那这本书是不是可以看,就该考虑了,若要看、那你只作参考就好千万不要误解了。佛不是天魔、神、仙等的神格化,佛是究竟解脱忧悲苦恼,止息轮回生死的大圣人。所以皈依佛陀的人格为行持模范,依止佛陀的教法力行才可成佛道。因为众生本具佛性,什么佛性呢?就是说众生俱足圆满的智慧,只因妄想执着,迷尘背觉不悟,认假为真,产生痛苦生死轮回,皈依佛与皈依天魔的差别就在此,大家要了解,所以皈依佛永不皈依自在天魔。凡是我们初皈依的人,在正授中都有念过的,那么若是我们能真正皈依佛,不去皈依天魔外道,那你就是真正会修持、受持三皈依戒的人,不然,你不了解天魔与佛的差别,到底如何能皈依佛呢?简单说:有了义和不了义,有漏与无漏之分,也就是有究竟与不究竟的差别,所以要认清楚。

  第二条戒:尽形寿皈依法。有这肉体活着的一天,一定要皈依法,既然皈依了,就永远不再皈依外道的典籍,我们三皈依的第二条,明明有如此的说法跟如此的记载,引导皈依的大众念诵三遍,那么永不皈依外道典籍,什么是「外道典籍」呢?初皈依的人哪知道什么是外道的典籍呢?包括现在已皈依五年、十年、廿年的人,若不用功去探讨,现今处于宗教自由复杂的前提下,人人都能说一套,那他怎么能分得清楚什么是对或不对呢?所以初皈依的人,几乎没人能分辨什么是外道典籍,所谓的「外道典籍」就是违背自然法则心外求佛者,也就是说,你不向内自己征服自己,来断灭自己的所有我执及忧悲苦恼产生执着的贪瞋痴,反而向外去追求,要使自己有智慧,追求灭掉贪瞋痴,却不向内在贪瞋痴去征服,这种叫做向心外求佛者,叫做外道。

  印度当时的外道就有九十六种之多,有名的外道有六师:

  一、阿夷多,阿夷多的教理是属某某论,他主张人皆由四大原素构成的,身体若破灭时,也随着消灭,主张极度的求乐,活着时,尽量去享受,这就是我们说的外道典籍了。

  二、散惹耶,散惹耶的教义是怀疑论。不反对别人说有无来世,有无果报等。此派学说,对一切问题都不作决定说,都无正面的答复。

  三、末伽黎,末伽黎的学说是定命论者。主张无因论,否定一切依业的轮回,一切生物轮回是无缘无故的,一切修行都是空的、无用的,只要经过八百四十万大劫,届时不管智或愚,都自然得解脱。所以他的教论很奇怪,既然修行无用,那他又修苦行,是在修什么呢?他又修禅定,又是在修什么呢?这些都叫做外道典籍。

  四、富兰迦叶,富兰迦叶的学说是道德否定论。主张纵欲,立无道德论,无善恶果报。杀害他人非是行恶,无恶报。即使祭祀、布施、克己制御感官、行好事、说实话,也不是行善,也没有善报。简单说,做恶没有恶报,做善也没善报,业的报应不可能有,他否认善恶,所以这个教派叫做外道说法。

  五、鸠鸠陀,鸠鸠陀的学说立七种要素,认为人是由七种要素而构成的。七要素是:地、水、风、火、苦、乐、生命(灵魂)。不承认灵魂的独立性、主动性,否认道德,他认为灵魂是由这几项所结合的,这也是外道典籍。

  六、尼干子(耆那教),此派立五戒和佛教的五戒只差一戒不同而已,尼干子所立的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妄语,三、不与取(不与取等于佛教不偷盗的意思。),四、不邪淫,五、无所得。耆那教他的修行法很严,我们在「宗教的起源与佛教的源起」中有介绍到,若要更了解印度六师可以参考。此派分世界为有生命与无生命,生命不得解脱是由于业的束缚。还有印度婆罗门教的奥义书等一些常、断之法,佛教称他为外道。其实外道是指无关断灭生死烦恼痛苦的教法,所以称他为外道典籍,不了解的人,错解误会外道是在骂别的宗教,其实不是,这只是名相而已,并不是说外道是在骂人,千万别误解了,心外求佛,才是外道,佛教里面也有很多佛教徒是外道,也是很多啊!这是事实。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