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水知源——噶当塔之起由及表意
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
塔是佛教中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在藏语中,塔称为“却丹”,在梵语中称为“苏堵波”,意译为方坟、圆冢、高显处、灵庙、功德聚等。我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这个浮图就是指佛塔,而浮图其实就是佛陀之变音。佛塔原为埋藏佛和僧尼遗体、舍利之圆冢,后来也供奉安置经文、法物。另外,还有一种不供藏舍利的,称为“支提”,意即灵庙。噶当塔为佛塔之一种,在西藏之经论记载中,广大的西藏地区有各种式样的众多佛塔,如有自然形成之佛塔,还有加持之佛塔,成就之佛塔、各教派之佛塔、各续部之佛塔,还有用于调节风水用之镇压塔等。在《律部》中,对于佛、独觉、阿罗汉、上士、随佛弟子、不还果、一来果、预流果等等,这些证果之人的佛塔度量均有专门论述。但是,除了噶当塔与极少数之异形塔外,藏区所有的佛塔都可归入八大类型中,此即为本如来八塔。如来八塔是纪念释迦佛一生事迹的,如纪念释迦佛诞生的塔名“莲聚塔”,就是纪念释迦佛降生时行走七步,每一步足踏一莲花故;纪念释迦佛修行成正觉,而建的“菩提塔”,表无上菩提;纪念释迦佛初转*轮,而建的“四谛塔”,因佛初转法即四谛法门;纪念佛用十神变降伏外道而有的“神变塔”;纪念佛由天宫下降人间而建的“天降塔”;纪念佛劝息诸比丘之争端,而建的“息诤塔”;纪念佛战胜一切恶魔,而建的“胜利塔”;为纪念佛入涅槃而建的“涅槃塔”。
噶当塔其造型与如来八塔均有别,它不仅在今日之西藏很少见到,就是在佛教之乡之印度也不多见。而物以稀为贵,极少见的噶当塔,也就成了收藏品,在布达拉宫内,各殿收藏最多的就是金铜制成的小型噶当塔。此塔曾盛行于十二世纪前后,随着佛教大师阿底峡尊者入藏之传法,此塔亦于西藏风行一时,但后来建造者少,变成了一些地位高的僧人和贵族以此赠送人之高贵礼品,比如明朝格鲁派领袖宗喀巴大师,被明朝的皇帝欲迎请入汉地,而大师辞而未来,而是派一个著名的弟子入汉地弘法,并随送一些礼品回赠皇帝,其中即有噶当塔。
阿底峡尊者本是印度人,他受藏王遣使之邀请,而入藏地弘法,随着他在西藏的弟子日多,就形成了一个以阿底峡尊者为中心之弘法团体,尊者圆寂后,即由尊者指定之仲敦巴大居士接任法主,继续带领那些尊者的信众们,由此形成了西藏第一个教派,称为噶当派。噶当派之意,即是以一切佛理皆为教授传承故,此门中不舍一法,佛之教法皆含其中。“噶”即佛法之意,“当”即传承。顾名思义,噶当塔就是在噶当派中盛传之塔,此塔乃阿底峡尊者入藏传法后西藏才有的,而且一直流传于噶当派中,所以这种塔就冠以“噶当”之名,称为“噶当塔”。后来,更以此作为阿底峡尊者之一大标志,只要在阿底峡尊者唐卡、壁画等图案上都可看到,以致我们分别是否阿底峡尊者唐卡时,可以将此标志做为一个考量办法,如果某位尊者身边有一个古式佛塔,那就有可能接近是阿底峡尊者了!
那么,为何噶当塔样式特殊,与西藏众多佛塔皆不同耶?它的来源是何处呢?此塔来源于噶当派,始自于阿底峡尊者,考究它的来源当然还要求证于阿底峡尊者。阿底峡尊者身边那个舍利塔,正是噶当塔之来源,它的出处考量出就可知噶当塔之来由。那个舍利塔,是阿底峡尊者由印度带来的,是他的上师那若巴大师的舍利塔。那若巴大师是超岩寺一流密法大师,超岩寺是当时印度密法最高学府,而那若巴是超岩寺中密法大成就者中第一流之人物,著名的“那若六法”(即“六成就法”:拙火成就、幻身成就
、光明成就、梦观成就、迁识成就.中阴成就,)就是由那若巴所传下的。有人以为玛尔巴依止那若巴学法,故将那若巴算到噶举派中,其实那若巴不能算是西藏任何一派的,并且玛尔巴也不能算是那若巴的接法弟子。玛尔巴到印度去学法时,正逢阿底峡尊者由印度入藏弘法,他们相逢于中途,玛尔巴曾向阿底峡尊者求法,阿底峡告知他那若巴已示寂,此事于《阿底峡尊者传》及《玛尔巴大译师传》上均可见到。玛尔巴于印度所见到的只是那若巴的显圣身(光身),并不是肉身之那若巴,因为肉身之那若巴已示寂了,肉体早已火化,不然阿底峡尊者所带来之舍利何处来哉!于《阿底峡尊者传》上,记载得十分详尽,谓:那若巴来到超岩寺,一切人皆出来迎接,大尊者阿底峡挽着其右手,超岩寺另一位大师挽着其左手,从轿子里出来。而此时至尊那若巴付与了佛之授记说:“燃灯智(阿底峡尊者之法名)今后你是主持佛教的人了!”阿底峡尊者说:“您正如日月安住,弟子像萤火虫光,怎能照耀世界?”实际上这是阿底峡尊者为请上师住世,说的自谦之词。那若巴说:“因为我住世不久了,主持佛教的是你。”这就是把他法主之位,授记给阿底峡之证明。因为只是道别而来,那若巴在那里住了二十来日,阿底峡与那若巴谁也没向谁求法(此是传上原文,可见尊者并不只是其弟子,功德已与其相等)。后来,至尊那若巴到南方去了,又过了二十日左右,就圆寂了。阿底峡尊者请了舍利,带到了西藏,现在聂塘。这就是那个噶当塔之来由,那塔就是为供奉至尊那若巴的舍利而造的,我们看那若巴大师的舍利塔就可知道,那个塔的式样就与噶当塔了无二致。佛尊还做了一个小塔,常常带在身旁,一是做为供养培福之所依,二来也为时时怀念上师那若巴,所以后世之人才将噶当塔绘在阿底峡尊者身旁。
那么,噶当塔之来源我们知道了,可是为什么要建造成那个样子呢?为何与西藏传统的如来八塔式样都不同呢?既便是与形状独特的时轮塔、五轮塔等,也是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又是为什么呢?它的风格来自于何处呢?我们要破析这些,就要探水知源,找对思路,才会理清头绪。阿底峡尊者是印度人,他在到西藏后就已传出了噶当塔,而又从无记载说此塔式为他所创,那么就说明这是他继承古式传统的。哪里的传统?当然应是古印度之传统。但是,我们放眼今日之印度,却很少能发现与噶当塔相似之塔,这又是为什么呢?所以这里我要先提醒大家,现在之印度版图与过去阿底峡尊者时是有所不同的,现在的尼泊尔、斯里兰卡在过去都属印度国境。而在今日的印度尼西亚,这种类似噶当塔的古塔就有一些,而当年阿底峡尊者即曾到过金洲(即今印尼)学法,他很可能见到并学习过此种佛塔建筑方法,后来传入西藏,依此而变成了噶当塔,古之金洲即在今之印尼苏门答腊。阿底峡尊者到金洲学法时是他三十岁之后,听闻金洲之法称大师是佛教大成就者,便率团去学法,四十多岁才返回超岩寺任首座。阿底峡尊者有157位上师,但是在这些上师之中,阿底峡尊者对金洲法称最为怀念,每次听闻上师之名均合掌于顶上,以示敬重,因为入大乘之门的菩提心,是由金洲大师教授的。法称是他的法号,而他住的岛因地下多黄金,故称金洲,后人称金洲大师,反而忘了他的号。法称大师是佛教一大法主,《阿底峡尊者传》上称“他的名誉遍于瞻部洲,好象所有佛教徒顶上的宝贝”。阿底峡尊者历经万苦到金洲学法,住十二年学修显宗一切教法,金洲大师尤其是将《命中仇敌之心的利器之轮》一书,传给阿底峡尊者,此为修菩提心之秘要。另外,《清洁圆满教诫全寝室放光法规》,这种事部修持规范,也是法称大师传给尊者的。据说,上师寝室的清洁和对三宝的供养等等,是一般人做不好的。上师和尊者住在一屋中,只隔着一面帐幕,有一次上师掀起帐幕对尊者说,你的施食不好,是母续的施食法吗?后来他传了最好的施食法给尊者。神通广大,西藏希解派、觉域派祖师的当巴桑结尊者,他也是金洲大师的弟子。金洲大师也将法主之位授予了阿底峡尊者,他送给尊者一个金的释迦佛像,授记说:“这是授权你主持佛教的一个缘起”。尊者后来将此像带到了西藏,现供于热振寺。遵一切本尊之授记,阿底峡尊者把那个修心法要《利器之轮》传给了观音化现的居士仲敦巴弟子。那个释迦佛像,后来传给了三大著名弟子仲、俄、枯中的枯(枯敦)。
阿底峡尊者在金洲学法时,一定是留意并学习了噶当塔式的制造方法,何况本来阿底峡尊者本就是一个精通工巧、声明等五明学之大班智达。我们看与印尼相临之佛教地区,其佛塔也与噶当塔有着相似之处,如泰国等一些信奉上座部之佛教国家,他们有许多的佛塔就与噶当塔很接近,这可能就是因为地处接近印尼(过去之金洲),所以有噶当塔之形状之佛塔传入。所以,我们有时看泰国、缅甸等一些地方之佛塔,觉得与我国汉地之佛塔不甚相同,很奇特!其实不知这些塔才是古佛塔之原貌,而我国之佛塔受汉化太厉害了,多向楼阁式方向发展,而没有了佛塔表法之本意。佛塔有何表意呢?例如,噶当塔的象征意义可以与三士道次第相结合起来。佛经上说,塔就是佛,表佛之法身,礼佛塔即如同礼佛法身一般,这不是空泛说说的,因为它确实具有法身之意义。佛塔高耸于大地,下起于地,上接于天,为顶天立地之一沟通之桥梁,再加上内中地宫所置之舍利子等宝物,天宫中所安放之经文、佛像等法物之加持,礼拜之确能增大福德。显宗《法华经》上言:“若人入塔寺,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密宗也讲,佛像为修行者身之所依,佛经为语之所依,佛塔为意之所依,所以密宗行者多供有小的铜制舍利塔。塔表佛之法身,绕塔如绕佛,显宗是经行,而密宗即是绕塔,经行只是于空地来回行走,而绕塔却能不仅有经行之作用,而且还增福报。我曾于一位上师处学《绕塔寺仪轨》,知道绕塔之出处完全来源于佛经,如佛经上佛讲经时,通常是弟子右绕三匝,以示对佛敬意。佛塔表佛法身,绕塔即是绕佛。如阿底峡尊者最喜欢转塔寺,曾有弟子见尊者在桑耶寺绕塔转时,身体腾空而行走,他便将此事记在心中。又一次,他又见尊者又于半空中转经,便说:“尊者您在半空中转经呢!”尊者说:“印度也有人如此说过。”后来,以大弟子仲敦巴为首的西藏一些大师们,向尊者请求传《绕塔寺仪轨》。尊者指出,有为法的善事,没有比转经福德更大的了,能转身、口、意三业,在印度因为转大城市获得福报,转寺庙获福报,讲了很多事例,还说有的脚气病也转好了等等。
为什么佛塔表佛之法身呢?因为法身是由法性组成的,而佛塔所表的正是佛法的基、道、果。塔基象征十善之土地,佛法以十善为基,最下之莲瓣表出离心,我们学佛是为了离苦得乐,而以行善止恶为基础,不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而是为了积出世俗之福报。另外,从修持自身上来说,塔底座(装藏处)和塔顶,还象征六脉轮,即是其中的海底轮和顶轮,海底轮为拙火生发处,顶轮为迁识之处。塔阶象征四随念,在塔瓶之上,是小须弥座承托之相轮,上有十三层阶,代表十三天,这是因为我们娑婆世界位在整个法界的第十三层,所以汉地佛塔也一般多是十三层。密宗讲证得法身果位有十三地,显宗只讲了十地,但那只是化身佛的果位,应该还有十一地后补佛位,十二地报身佛位,十三地法身佛金刚持果位。所以十三层之上才是顶轮,有的塔顶不仅饰日月等,还有烈焰三宝。日月代表明空之境,就象密法圆满次第观修之“那打”,渐渐归于空性。
而中间的塔身部分,有的书中形容塔瓶如覆钵状。有的人以为那个是覆钵,其实不对!覆钵有什么作用?那样解就会将噶当塔的奥秘完全抹灭了。为什么说佛塔是修行者意之所依?因为这个塔瓶不是覆钵,而是表佛头上的那个灵力肉髻,上面的尖表佛三十二相中的无见顶相。这是中脉之顶,是佛顶,是头部的中心,而头顶为思想之处,故佛塔才说为表意之所依。所以,其实那个塔瓶就是仿照佛顶髻之状而造的。我们知道,佛说法多有先放光动地之举,而放光之处是不同的,有手放光,有身放光,有头顶放光,而这些放光部位之不同正是表所讲之经法之层次不同。如佛顶放光,有《楞严经》,讲佛之弟子阿难被外道施恶咒咒迷,险些破其戒体。佛于顶上放光,光中现本尊,宣大明咒,敕文殊前往救护,这就是“光中化佛无数亿”。《楞严经》又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这个“大佛顶”就是指顶上化光之事,所以,楞严咒又名“佛顶光聚悉怛多般怛罗”。有人不明此事,谓《楞严经》是伪经,其实《楞严经》是属灌顶部,为佛顶秘密,岂是凡俗所能解之!于西藏,有一部大白伞盖佛母法,其心咒就与楞严咒咒心一样。佛顶化光的还有很多次,如密法中有“一字金轮咒”,出自《一字佛顶轮王经》;还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谓帝释见善住天子有受七度畜生身之业因,请佛救度,佛入除障三摩地,从顶上现“尊胜佛顶”,状如轮王,白色,戴五佛冠,说尊胜佛顶真言,消灭善住天子之业障。噶当塔之境界正表此佛顶化光之境界,佛顶放光、光中化本尊,佛塔就是佛顶上的不可思议之果境。这都是观想之境界,是意之神髓,是心量广大之道果,所以说佛塔是修行者意之所依,故密法云“不供佛塔,意无所依”!大家可以参照一下泰国的一些佛像之顶部的图案,与佛塔之相互比较,就可一目了然。那完全就是依佛顶髻形式来造塔的,以表由佛塔而进入佛之无见顶相!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