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求生净土 必具真信切愿
——2007年秋季佛七讲话提纲
释昌臻
念佛法门的三资粮(三要领)是信、愿、行。今天着重谈信、愿问题。大家都修净土,当然有一定信心,说愿,每天都在发愿。但是,信得真不真实,愿得恳不恳切?这就值得思考。现在和大家一起学习祖师有关真信切愿的开示。
明末高僧、净宗九祖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全由持名之深浅。”(“持名之深浅”,指念佛功夫,达到功夫成片或一心不乱。)又说:“信得决(坚决、坚定),愿得切(恳切),虽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信不真(真实),愿不猛(猛烈、强烈),虽一心不乱,亦不得生。”
近代高僧、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说:“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指一般人)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失其要(没有掌握净土法门的要领)。而又生出‘既(然)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
(但请不要误解两位祖师的意思,不是说念佛不重要,而是说“一心不乱”并不是往生的必具条件。否则,净土法门变成“难行道”,中下根性还能往生吗?)
一、念佛求往生,就不应怕死,怕死会障碍往生。
有些念佛同修,平时也发愿求往生。一旦检查是癌症,便改念药师佛,求消灾延寿。有的就先念观音菩萨,求救命,到最后,再念阿弥陀佛,求接引往生。结果,还是死了。死了当然不可能往生,因为你自己信愿动摇,不愿往生嘛?!
印祖说:“念佛人有病,当一心待死(意为一心求往生)。如世寿未尽,反而速愈。因为全身放下求往生,最能消业;业消就病愈。如世寿已尽,必然往生。如只求病好,假使病不能好,当然不能往生,因你不愿往生嘛。这些道理都不明白,岂能得到弥陀愿力接引?!”
我们都是凡夫,不知道自己世寿还有多长,一旦病了,只能发愿求生净土。如寿未尽,反而好得快。如寿已尽,必定往生。
还有,真能发菩提愿求生净土,就是心与佛合,定业都可改变。净空法师三十几岁时,在台湾有著名相士给他看相,说他45岁要死。他认为说得颇准,因他父亲和伯父都是45岁死的。他到45岁那年,就一心念佛,发菩提愿,求生净土。结果患了一次小病,便过了。从此身体就改变了。
不学佛永远不了解生死的真相。有些说:“人死如灯灭”。死了便了。这是断灭见,是邪见。当代大文豪巴金久病,最后想“安乐死”。他虽学识渊博,但不信佛法,不明生死真相。“安乐死”是自杀,必堕恶道。
有些说,人死又变人。这是常见,也属邪见。过去曾有绑赴刑场的死囚,临刑前还大呼:我不怕,二十年后,我又是一条好汉。
“业力支配生命的轨迹(轮回),愿力改变生命的方向。”不学佛对此永远无知,更无法改变。学佛方知,生死是小苦,轮回才是大苦。念佛生净土,就是要了生死,出轮回。也才知道,“十法界不离一念心”,“业由心造,业由心转”。业虽是过去造的,但造业、转业都在自心。印祖说:“心造地狱,临终地狱相现;心造佛国,临终佛国相现。”五逆十恶的人,临终地狱相现,此时善知识,教以忏悔念佛,求生净土。也能蒙佛慈悲接引,带业往生。这是由“业力支配生命轨迹”,转变为“愿力改变生命方向”的事例。
这就很清楚,想了生死,出轮回,不学佛,决不可能。想今生了脱,不仗佛力,求生净土,也很难很难。印祖说:“来生得人身,比往生净土还难。”因为只说今生杀生吃肉这一项罪,就得先到三恶道偿报。往生是仗佛力,还可带业往生。(《印光大师文钞》第三编,复李正智母书)
所以,祖师大德教导我们,学佛的人必须把“死”字顶在头上。这样,生死念才紧迫,信愿才容易真切,念佛才易感应道交。
二、念佛求生净土,必须一切放下,有一点放不下都会障碍往生。
举一现实事例:四川德阳市一位女居士。公务员,夫妻都信佛,退休后更互相勉励,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一天晚上,她静坐念佛,看见阿弥陀佛来了,问她愿不愿往生净土?她说当然愿意。那幺现在往生好不好?她便迟疑了,心想幺女个人问题还没解决,我怎幺放心得下。又不好说出口。这时,佛一笑,就不见了。很后悔,后来她的先生吸取这一教训,就往生了。(印有资料送给各位)
其实,这类问题,哪家都有。比如,儿女的读书、工作、房子等等说不完的问题。有些人直到临终,还有放不下的问题。怎幺办?古德说,学佛是一番脱胎换骨的大事。“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用现代语言说,就是世界观的改造。什幺是佛法的世界观?《金刚经》的四句偈就是: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有为法”指有生有灭的世间法法。梦、幻、泡、影,比喻它有而非真。如露如电,比喻他刹那无常。对于宇宙人生,都应作如是观。沈家桢老居士,在美国讲《金刚经》,编了四句偈,概括社会上一般人的世界观。劝人对照参究,便易醒悟。偈曰:
权势及财富 佳偶并子女 凡此皆真实 争取并保持
“权势及财富”,指升官发财。“佳偶并子女”,指满意的夫妻和子女。“凡此皆真实”,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都是千真万确的。正是把梦、幻、泡、影的事,当作真实的。把刹那无常的事,当作永恒的。一辈子都拼命去争夺,还想永久地拥有它。结果,一日无常到,都是“万般将(带)不去,惟有业随身”,又有谁能例外呢?
下面介绍沉家桢老居士的事迹。他是这样劝人,自己也是这样实践的。他五十年代,在美国和朋友集资创办一家油轮公司,从事远洋运输。他本来学佛很虔诚,后来事业兴隆,成为大老板。这时,他便退下来,一心学佛。把所获得的一笔巨额财富,几十亿美金,也不用于再投资,也不修建高级别墅,也不把儿孙留在身边,晚年共享天伦之乐。他把绝大部份财富用来做佛教及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少量用于子女和他夫妻的生活。举一件事说,他在纽约修建两座宏伟的寺庙,一是大觉寺,一是庄严寺。他夫妻俩在庄严寺内,修几间平房,住在那里无挂无碍地修行。他的夫人前几年安详走了。他还健在,已九十多岁,身体健朗,还在努力修行,将来必获大成就。
这就是按佛法的世界观,来看待和处理人生的一切问题。所以,什幺都放得下,兴旺发达的事业放下了,巨额财富放下了,儿孙满堂放下了。并且还把带不走的巨额财富,转化为能带走的福德资粮。真是具有大智能大福德,是善于学佛的典范,值得学习。
以上说明,真信切愿,是念佛往生的关键问题。
希望各位同修,要认真领会祖师大德的开示,在真信切愿上多下功夫,树立佛法的世界观。这样,今生了生死,生净土,定有保证。愿与大家共同勉励!
(乐至报国寺《蜀中净土》网 2008.1.17)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