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佛教对三教九流的看法

发布时间:2022-12-17 19:37:27作者:楞严经入门网

  第十五课 佛教对三教九流的看法

\

  儒、释、道并称为三教的说法,由来已久。释教即指佛教,为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儒教其实即指孔、孟重伦理、礼治等儒家的教化而言。道教则是以贵生为主旨,含括以丹鼎、斋醮、符籙、积善、经戒为道法的各道派之教。儒、道属于中国本土文化,佛教则传自印度,因此,三教不论在教义思想或信仰仪礼方面,多有差异。但是,三教在中国流传的过程中,由于相互影响,继而产生三教合流之说。九流之说根据《汉书·艺文志》所记载,一曰儒家流、二曰道家流、三曰墨家流、四曰法家流、五曰名家流、六曰阴阳家流、七曰纵横家流、八曰杂家流、九曰农家流。是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重要的学说流派。

  九流各有所长。儒家的孔孟中心思想着重于「仁」,强调三纲五常,四维八德,学习六艺,堪称为知识分子。老庄道家之学,「以道为理,以德为体,以常为宗,以无为本,充其极致,乃至于无所不为」。老子力主返璞归真,顺乎自然。墨家的创始人为墨翟,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以自苦利人为神圣,重视勇士的精神,即令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末流遂演变为游侠帮派。法家主张积极变法以富国强兵,通过严刑峻法使万民承顺。李悝、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皆为其中翘楚,此家学说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由于严苛的暴政也引起人民强烈的反弹。名家是专研「名实」关系的学术派别,偏好辩说理论,对逻辑学的思惟方式饶有贡献,惠施、公孙龙等专研解析名相,不过其中含有混淆辩证的矛盾观念。阴阳家以土、木、金、火、水五行相胜之理来解释朝代兴衰,预言未来变化,创始人邹衍提出「五德终始」之说,虽然引起争霸天下的诸侯好奇,但是最终成为谶纬迷信。纵横家有如现代的外交专家,当时游说于战国诸侯之间的苏秦和张仪,采取的「合纵对抗」及「连横和解」政策,即大大影响战国七雄与秦始皇的决策。杂家试图「兼儒、墨,合名、法」,综合诸家思想而理出一套治国方术,以秦朝吕不韦为代表人。农家为农业生产技术专家,致力于「播百穀,勤农桑,以足衣足食」。创始人许行还倡导「君臣并耕」。九流各具特色,皆因当时社会所需而衍生,然因时代的变迁,至今除儒、道二家仍然屹立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前列外,其余大多于春秋战国时代后就渐渐没落了。但是,若以现代观点来看「三教九流」,发现它们仍旧融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教育学说、法律典制、政治理论、外交公关、逻辑演算、民俗节庆、帮派教会、卜卦算命、心理谘商、农业知识等各行各业中。先秦的「九流」对中国社会的发展,的确有著启发带动的贡献,它汇集先民智慧经验的大成,是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儒、释、道三教历经时代文化的融会后,修行的立论,济世的宗旨,难免会有相互比附之处。比如:儒说「正心」,释说「明心」,道说「炼心」;儒以「治世」,释以「治心」,道以「治身」;儒近「人道」,释近「佛道」,道近「天道」;儒曰「独善其身,兼济天下」,佛曰「上求菩提,下化众生」,道曰「清净守心,无为而治」等。不过,仔细的探本溯源,三教说理的浅深,陈义的归趣,还是迥然不同。儒教说:「未知生,焉知死。」举凡有关宇宙来源、神秘现象、生死问题皆置之不理,一切顺天由命。道教则以「一气化三清」的理念,将宇宙的生成与神仙思想结合,并认为天地万物皆由三清尊神所化,这是唯物思想的体现。佛教则揭櫫「缘起性空」之理,以解答宇宙成、住、坏、空的因缘观,并以善恶因果、三界轮回的学说,打破人们对生死的迷惑。佛教的教义圆融无碍,使佛教能跻身于儒道九流之中,而能久远流传。

  现今的「三教九流」已脱胎换骨融入社会上的各种行业中,形成崭新的风貌。更由于科技文明的日新月异,新的行业不断的出现,已非昔日的三百六十五行可以涵盖得尽。新的行业无奇不有,然好坏、正邪杂然纷陈,因此,应以佛教的正见、正命来辨别正邪,只要合乎因果业报、五戒十善等清净律仪,能自我要求、自我净化及发起自利利他的菩萨心肠,则传统的「三教九流」,现代的「百家争鸣」,都能在善美戒法的规范之下,使社会更祥和安定,世界更趋于清净美好。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