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的意思大家都有一定了解,但是对佛教中的意思想必有许多人是不了解的。其实忍辱在佛教中也是有一定作用的,而且影响力也不小,所以大家要知道佛教中忍辱的意思。那佛教的忍辱什么意思呢?
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度过烦恼苦海之意,而‘忍辱度’的确也有忍气吞声的意思。比如《遗教经》说:‘能行忍者,乃可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七也说:‘云何忍辱?谓由三种行相应知:1、不忿怒,2、不抱怨,3、不怀恶。’另《大智度论》卷六亦云:‘众生种种加恶,心不嗔恚;种种恭敬供养,心不欢喜。……是为众生中忍。’同书卷十五也有:‘忍诸恭敬供养众生,及诸嗔恼淫欲之人,是名生忍。忍其供养恭敬法,及嗔恼欲法,是为法忍。’在《优婆塞戒经》卷七也另示如下:忍有两种:第一是世间忍,就是能忍饥、渴、寒、热、苦、乐;第二是出世间忍,即能忍信、戒、施、闻、智慧、正见无谬,忍佛、法、僧,忍骂詈、挝打、恶口、恶事、贪、嗔、疑等,能忍难忍,能施难施。
从以上所引经论内容看来,忍辱二字的涵义甚广,有拒受诸乐而接受诸苦之意。无理的侮辱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拒绝美女的投怀送抱,也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得到的;而信受佛法中的种种法门,更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办得到的。一般而言,若与自己无关的事,大致能够忍受;若与切身的名利、眷属、男女等相关诸事,那就不容易忍了。
佛法不仅为个人忍,也要为众生忍。到达无诤的程度时,就成了八风吹不动,即对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的八种现象,无一不能忍的境界。所以,解脱的菩萨称为已得无生法忍。对于内六情的眼、耳、鼻、舌、身、意等不著,于外六尘的色、声、香、味、触、法能不受,即称为法忍。如能遇迫害而不嗔,受供养而不喜,既无能受的我,也无使我接受的他,能达如此,则称生忍。此不仅是圣位菩萨的境界,也是修行佛法的目的。能忍就能安己安人、和众共济,所以忍辱是建立和乐人间的最佳准则。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