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念佛究竟应该念四字还是六字?

发布时间:2023-06-17 17:28:10作者:楞严经入门网

念佛究竟应该念四字还是六字?

  现在佛门里面念佛有一个争论最多的话题,可能就是关于四字、六字了,一些念佛堂也是在这个问题的抉择上没有定解,大家的想法就是不能互相统一。其实关于念阿弥陀佛名号应该四字还是六字,祖师大德有专门的开示,有了定论,我们依教奉行就是了。

  当前有这么一种讲法,说莲池大师讲的,有人还不打算往生,就劝他念六字,大师自己念佛是决定往生的,就只念四字的。所以,真想往生的人就念四字,因为这样提倡,现在很多念佛的人只念四字。

  其实这种说法是值得观察的,莲池大师有没有这样讲过?有必要在这里讨论一下。

  莲池大师的书里曾经有这样的问答,原文出自《弥陀疏钞》的附录,也收录于《云栖净土汇语》(答问篇)。

  大师的原文:“问:念佛或四字,或六字,稍有繁简之分。经文只云‘执持名号’,似止四字。今丛林尽从六字。毕竟何者为是?大师自用何法?”

  也就是《阿弥陀经》里面讲“执持名号”,经文原文是“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好像是让我们念四字的(这样问也不是善问,六字佛名,同样也大量出现在经文中,如《观经》),“今丛林尽从六字”,丛林也就是寺庙,泛指办道修行的地方,或者现在盛行的僧俗二众念佛堂,这些地方大家都是念六字的,下面就问“毕竟何者为是?”《阿弥陀经》讲的“执持名号”好像只有四字,到底依四字还是依丛林六字呢?接着又问:“大师自己是怎么做的?”

  莲池大师一贯平素的文风,回答得非常简洁,就八个字:“四字自念,六字随众。”

  莲池大师没有说过,我自己真想往生,所以就念四字,有些人假往生,还不想往生,就念六字。大师只说“四字自念,六字随众”,自己念四字,天下丛林都念六字,随众的话当然也会念六字,不应该自己标新立异。这个是莲池大师的观点。

  当然像现在的一些大德强调四字佛号,我们也不能说完全没道理,要看从哪个角度来理解。念佛堂里大家共修的时候,怕有些人确实信愿不够的话,种一个善根还是很好的,那应该“南无阿弥陀佛”比较合适。“南无”本来就是皈依、恭敬的意思,所以“南无阿弥陀佛”,就让他种了一个善根;单单“阿弥陀佛”,有可能和念“一二三四”差不多,心里恐怕还不知道去皈依、恭敬,所以加个“南无”非常完整。有这样子的必要,也可以说有其道理在。但也不是说想往生的人就念四字,不想往生的人才念六字,莲池大师并没有这个意思。

  印祖在《文钞》里是这样回答的,“念佛宜念六字。”应该念六字,“或先念六字,至将毕则念四字。始终念四字,颇不宜。”印祖开门见山非常明确讲念佛应该念六字,始终只念四字是非常不合适的,所以一般念佛堂里面都是念六字为主,最后快结束的时候念四字。

  印祖又说:“此‘南无’二字,即皈依、恭敬、顶礼、度我等义,人每图快图多,故多有念四字者。”好多人为什么就喜欢念四字呢?印祖就把原因指出来了,为了念得多、念得快,所以念四字。念六字的话让他一天念十万、五万非常困难,所以为了图多、图快就念四字。

  下面接着说:“常闻有人主张专修之益,只令人念四字,发愿、礼佛皆云不必,则完全一门外汉。”以专修不杂修为理由,所以教别人只念四字,乃至于呢,发愿、回向、赞佛、礼佛等都说没有必要,这种做法完全是门外汉。说明这种人对净土宗是一窍不通的,根本是一个门外汉。

  “只知自己做功夫,不知求佛慈悲力。”印祖这一句话非常关要!念四字他就一天到晚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知道“南无”——去皈依、恭敬求佛加持,只知道自己做功夫,一句阿弥陀佛念的时候不打妄想,这是专在行门表面上用功,不知道从信、愿、行的信、愿上求佛力加持。

\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彼只在行上讲究。”印祖就点出来净土法门是信、愿、行三法为宗的,信、愿、行要结合在一起的,不能单单在行门上用功。信、愿其实是根本,这个行是从信、愿而生出来的,信、愿真切你那行自然上去,所以信、愿不够的话单单在行门上搞,那就成了自力法门了,这样的行门也很难恳切、很难相应、很难持久下去。

  不在信、愿上用功的话,所以就像印祖说的:“彼只在行上讲究,而行又去却礼拜,其行便难十分恳切。久则涉于悠忽浮泛,祈依《文钞》,勿依彼说。”印祖这里就告诉我们,这种人只在口称佛号的行上讲究,乃至礼拜等都不用了,这样子他的行门就很难恳切,久而久之,念佛就是口头滑过,只剩下一个形式了。

  恳切呢,是表现在信愿的摄持下用功的,他现在不在信愿上讲究,专在行上用功,当然他就很难恳切。所以一般人念佛久了以后,就随口地滑过“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中真正的信愿心,虔诚的心,就像印祖这里讲的恳切心就很难起来,这样跟阿弥陀佛就不容易相应。

  我们净土宗是他力法门,要求佛慈悲力,在信愿上用功的;而只在行门表面上下功夫,那时间久了悠悠忽忽、浮浮泛泛的流弊就出现了,也就是说,念佛还是念,但是一直不恳切,只是个形式,不讲求质量,这样修行就不得力。

  这里印祖就讲一般人应该在信愿上用功,以念六字为主。当然你信愿已经到家、非常真切了是不用说的,这时念六字、四字,怎么样都可以。像这里印祖讲的这种情况,就是指肯定信愿不够的人。但是可以这么讲,绝大多数人信愿都是不够的,不是说我是真的想往生,这个信愿现在已经够了吧,你信愿真够量,那你现在就绝对有信心能往生,且信愿到量也是表现在行上,这个问问自己每天念多少佛、念得如何就知道了。

  对大多数人来说,信愿是关键,首先就要在信愿上用功。就像印祖再再讲的:“信之一法,可不急急讲求,以期深造其极乎哉!”信愿行的信是最关键的,信是最前面的,后面的愿、行都是由信而发起的,所以了知净土法门殊胜,了知净土法门的奇特处,这是很要紧的,这样就会增长我们的信心。

  净土法门应该在信愿上用功,而不能在专在行门上、自力上去用功,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检查信愿是否真切,可以观察自己修行念佛的情况,如果你一贯念四字的,在那里念久了,比如念了几天、几个月之后,你发现念着念着越来越乏味,念到后来就是有口无心,就是念的时候心中这种恳切心不够、念头也很难专一,如果这样子的话说明你信愿还不够,你现在专念四字还不行,不能学莲池大师。

  莲池大师是宗门上大彻大悟的人,对这样的大德来说怎么念都可以的,你要去学他的话恐怕有点不自量力。所以对你来说,如果发现自己念四字的时候心里不是很恳切、心又不容易专一、随口滑过,甚至念到后来就枯燥乏味,这说明信愿还不够,这时候应该改回来念六字,依印祖的教言“念佛宜念六字”,这样在信愿上用功,把毛病改过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否则,这个道理不懂,在自力、他力上如果没有抉择好,只是样子上念佛很精进,这样修净土法门恐怕很难相应,也就是说你修行的方向搞错了,自然不会得力。

  当然关于四字、六字,还有一点内容补充一下,也不是说一定要念六字,四字其实也是可以,甚至有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念四字。

  信愿真切的前提下,四字、六字是圆融无碍的,没有什么必要在这个地方分别的;而有些情况,则四字多有便利。比如你坐禅,为了心静下来,这个时候一般是默念,默念字多难念,所以一般是念四字,这样不耗心力,容易养心;或者你躺着休息的时候,出声容易伤气,这时也可以念四字;乃至到大小便处不清净的地方默念,当然也是念四字;或者呼吸念佛,如果你个人情况,觉得四字更相应,也可以念四字;还有一种情况,超度亡人,这个临终者气息衰弱,心力不强,而四字容易随念,这时候可将六字、四字结合起来,或者念四字为主也是可以的。所以这些不同的情况呢,就念四字,不必疑虑。

  像这个道理,李炳南居士也讲到的,他这么说四字跟六字差别:“六字恭敬,四字方便。”也就是说,六字容易结合信愿来用功,而有些时候,四字有其不共的方便。

  李炳南居士还有这样的教言,你如果一直都摄六根这样念佛,但是觉得不相应、心不容易恳切而散落的话,那这个时候就应该发起信愿来,以非常虔诚的恭敬心去念(或者结合欣厌心),这样心就容易专一;心专一了,又重新都摄六根,这时(意识)就不用专门在信愿上提了,只在行门上着力就行了。所以我们强调在信愿上用功,以念六字为主,也就是这里李炳南居士所讲的,你如果以恳切心去念,心就容易专一,修行就得力了。

  这是关于四字、六字的内容,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了一下。现在普遍的一种现象就是好多念佛的人都只念四字,这也跟一些弘法者不善巧、不圆融的说法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就在这里根据莲池大师以及印光大师的观点辨析一下。我想我们应该依法不依人,特别是弘扬净土,依十三代祖师的教言为准绳,这是很可靠的。

  但是我们要注意,对于弘法的大德们,我们不要随便去评价,毕竟弘扬净土、劝人念佛,很多人因此而能往生,这个是有极大功德的,所以我们对人不能随便去诽谤、随便批评。如果你随便批评这个弘扬的人的话,说不定本来有人因他而念佛往生,却因你的批评指责中断了善根,这样就容易造业。所以人、法要简别,不能随便去批评人,但法义上,不管是现代人——居士或者法师大德,乃至于古德当中,如果显现上法义有说错的,发布一些对教法住持的大方向上不利的言论,那么这时作一点法义上的讨论,这在历史上大德的示现是很多的,也是有非常大的必要性。虽然个人人微言浅,本不足道,可是引用的都是最受大家公认的莲池大师、印光大师的教言,想必也不可能有什么争议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