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康熙年间,邯郸有位侯老太太,秉性仁慈,乐善好施,就现生而论可说是令人钦敬的大好人。但或许由于前生的恶业,她生了一个忤逆不孝的儿子,名叫侯二。侯二性情恰与母亲相反,待人极为刻薄,吝啬异常,对于任何公益慈善事业都是一毛不拔,因此他对于侯老太太的乐善好施,非但不加赞助,并且十分反对,常常予以阻挠。 虽然侯老太太苦口婆心的晓谕儿子说:布施乃是六度万行之首,能将财物布施给穷苦人,一定能得好报。可是侯二悭吝成习,不听老母忠言,反而恶声责骂母亲:混账的老太婆,我们自己的钱也不够用,哪有什么力量布施,像你这样,今天捐款救济穷人,明天捐药救助病人,浪费金钱,我绝不能忍受!侯老太太受到儿子责骂,欲哭无泪,只得暗自饮泣。从此以后,侯老太太捐款做功德时,再也不敢让自己的儿子知道,常常背着儿子,用省吃俭用积累的金钱,做很多济世救人的好事,她还叮嘱受施的人,决不可把她布施的功德宣扬出去,也不许把捐款的收据或谢函寄到家中,深怕被儿子知道后受到责骂。 一天,一个衣衫褴褛面黄饥瘦的乞丐行乞到侯家,刚好侯二不在家中,侯老太太看见无人阻挠,才大着胆子到米仓中拿了二升白米布施给乞丐,当乞丐接过白米连声道谢时,侯二恰好从外面走过来,看到母亲又把白米送给乞丐,不禁怒火中烧,大发雷霆,冲上前把母亲打了一拳,还将母亲驱逐出门。侯老太太受到儿子殴打辱骂,不由痛哭失声,引起了一众邻居的围观。 侯二妻子在房中听到丈夫与母亲争吵,急急忙忙跑出门来,哭泣着向侯二劝谏,苦劝丈夫不该殴打辱骂母亲,侯二还是不听妻子劝告,仍坚持不许母亲进家门。众邻居都为侯老太太抱不平,然而侯二总是不改忤逆恶行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