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人生》,共从六个方面阐述了佛教信仰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导师结合现实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通过对比儒家思想和其他宗教思想,让我们认识到:佛教道德观更具有普世性,佛教智慧可以最为究竟地解决人类生命永恒的困惑,可以让我们成就像佛菩萨一样的生命品质;可以让我们看到生命的长度和深度,保有超然的心态;佛教慈悲大爱的社会精神是我们所需要的,学习佛教的生死智慧,可以拓宽认知生死的角度,找到生命的归宿,了解临终关怀的重要意义;我们可以通过佛法智慧和觉醒的教育找回自己。
修学内容丰富、熟悉、深刻,导师多视觉、多角度、多层次地为我们开示了佛法的正知正见。认真修学后,在总结中,我被佛法的智慧震撼了。这绝非是夸张的修辞,它让我再次生起了非常强烈的使命感。我要坚定地树立佛教信仰,皈依三宝,运用八步骤的修学方法安住修学,让生命循序渐进地从迷惑走向觉醒,离苦得乐。
随着对法义的接受,我思考了一些问题。
以前因为没有轮回的概念,感觉生命如同沙漏,在倒计时里开始,顺势而不可逆。因此,对于死亡,我倒真没有什么避讳和太多的恐惧。因为人是物质的,长生不老不符合自然发展规律,这是对立于生的一种生命状态,所以我能够接受死亡。看到几位至亲在备受折磨的病痛中离世,我觉得死亡是一种解脱,意味着痛苦的结束,但很痛心它所带来的离别和无奈。所以死亡传递给我的是消极,无助,是一个残酷的句号,是人生不可逆转、无法回避的深痛。这种观念对我影响很大,让我在比较小的时候就有一种困扰:如果人生下来只能被动地接受死亡,无论学习的好坏,无论身边的人怎样相亲相爱,都注定会伤心,注定是相同的不可逆转的结果,那么人生要追求什么?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到底在哪里?
导师的开示,在帮我解惑的同时,也真的把我深深震撼了。原来死亡是生命的关键,是我们作为人这一生非常重要的事。从某种角度上理解,觉醒智慧地活着是为了让我们有能力认真地死去,是让我们可以清醒地结束对肉体依赖的生命,让这个有限的生命回归到无限中去,是以轮回做道场的大自在。死亡居然有着希望和光明的属性
。由此深深地体会到,人类不能明白也无法珍惜自己的修行能力,任生命稀里糊涂地活、不明不白地死,将是一件多么遗憾而可惜的事,这也是太多人不能摆脱轮回离苦得乐的根本。同时也深深明白了,对身边亲人真正的爱,不是全身心地尽孝陪伴或者白头偕老幸福死去,这是小爱;用佛法智慧开启他们的觉性,才是永恒的爱。写文章的当下,我在体悟着佛教讲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但能够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基础是消除对小我的执著,用佛法“空”的智慧认识到世界是缘起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由众多条件决定的,是因缘和合的假相,是变化无常的,这样我们的心才不会被现实中的各种念头所住。没有“我执”,才能找回迷失的自己和觉悟的本性,才可以让我们安住在空性上。而无我的空性智慧可以让我们体会到,我们跟六道一切众生,跟天地万物,是本质相同的一体,帮助众生就是帮助自己,而且是没有条件、没有任何期待的帮助。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也体现着佛教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核心思想。我发心要成就佛菩萨一样的生命品质,建立崇高的利他主义愿望,帮助众生离苦得乐!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