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大乘佛法的无上观修——《普贤行愿品》

发布时间:2022-12-22 20:27:33作者:楞严经入门网

  大乘佛法的无上观修——《普贤行愿品》

  朗明

  仰望星空,宇宙无边无际,俯观沧海,海天无穷无尽。一个人的生命,在这无限的时空中显得如沧海中的一粒尘沙,如此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人生百年,更是犹如时空的一声嘀嗒,转瞬即逝。所以古往今来,多少人因此感慨生命的渺小和脆弱,而为之伤感和无助,生命的价值究竟在哪里,什么才是生命的本来面目,人生的意义何在?

  直到你翻开《大方广佛华严经》,直到你走进这佛教的根本殿堂,生命的真相方才露出其无比庄严华美的境界来,你才会感叹这人身的难得,佛法的难闻,你才会体会生命的真正价值是如此伟大和圆满。

  “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华严经被称为“经中之王”,岂是偶然,因为它呈现的是佛果地上无尽庄严,呈现的是大乘佛法中菩萨六度万行,同归华藏玄门的重重无边境界。而《普贤行愿品》为华严经的最后一卷,有普贤十大行愿最后囊括华严法会的重重境界,五十三参的种种法门,故而,可谓大乘佛法中的顶尖究竟法门,不可思议的无上观修。若是将这十大行愿只看做往生净土的资粮,或是一般行善之法门,那真是拿着黄金当稻草,太辜负这华严大法了。

  要了解《普贤行愿品》,必须得了解《华严经》。《华严经》全称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它本非人间的经典。根据北传小乘佛教记载,佛在印度菩提伽耶成道后的四十九天内,每七天都在不同地方入定,出定后,起初不愿意在人间说法,原因是佛所证悟的境界并非浅智浅见的人类所能了解,后来,经过梵天王三请,佛才在鹿野苑为五比丘初转*轮,依人类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以“四圣谛”来开示解脱生死的道理。南传佛教也记载佛成道后四十九天没有说法。

  但是,根据大乘经典记载,佛成道后先度大菩萨众,譬如日出先照高山,在佛成道后四十九天中,佛在人间应身确实入了定,而他的化身在二十一天中为大菩萨众演说了《华严经》,所说佛法唯大菩萨方能直接体会。而《华严经》中最后一品《入法界品》,主要讲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一品不是佛刚成道入定时所说。而是后来佛到舍卫城开演不思议解脱境界时所作开示,此时就有声闻弟子了,因为《入法界品》也是开示不思议解脱境界的,所以被编入华严经。至于《普贤行愿品》则是《入法界品》最后一卷经文。

  这样的一部非人间所能了解的经典,直到佛入灭后五六百年后,由龙树菩萨从龙宫中取得版本,方得以流传人间。在我国,根据不同年代,不同译师的翻译有六十华严、八十华严和四十华严三种经本。而四十华严其实就是《入法界品》的别译。

  那么,华严的境界究竟高妙到什么程度,为何为经中之王,为何非人间所能了解。我们只要解释一下经名,就可以从中稍稍得以明白了。在自古的解释经题中,唐朝清凉国师华严宗四祖澄观法师的解法甚是简练而透彻:

  极虚空之可量,体无边涯,大也;竭沧海之可饮,法门无尽,方也;碎尘刹而可数,用无能测,广也;离觉所觉,朗万法之幽邃,佛也;芬敷万行,荣耀众德,华也;圆兹行德,饰披十身,严也;贯摄玄妙,以现真经之彩,经也。

  现代谛闲法师赞叹说:“总斯七字,为一部之宏纲,则无尽法门,思过半矣。”就是说清凉国师关于华严经的这七个字解释,提纲契领,华严的无尽法门,从这七个字的解释中能了解大概了。

  那么,清凉国师的这段文言文解释经题,我用通俗的几个比喻来作白话翻译是这样的:“如虚空一样不可测量它的边际,这叫做大;如沧海一样,无论任何众生都能从中得到利益和相应法门,这叫做方;无边世界碎为微尘,也能知道他的数量,佛的妙用无法测量,这叫做广;离开所觉和能觉,一体真如,朗照万法的根源,这叫做佛;如花一样芬芳的万德庄严,叫做华;无量的德行来成就庄严佛的十身,叫做严;如一条线般串起所有经文真经,叫做经。

  这就是《华严经》。

  以这样的境界为普贤十大行愿的基础,我们方能体会行愿品中每一大愿中的文字,如: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

  所以,诚如有大德说,《普贤行愿品》为“菩提心的无上观修,佛陀品质的临摹方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直接对佛果功德进行临摹。密宗将修行分成因乘和果乘,以大乘为因果,通过发菩提心,修六度四摄而积累成佛资粮,此为因乘。而直接从佛的果德和品质着手修行,是为果乘。《普贤行愿品》就属于果乘经典,果乘修行之法,是为无上至高之修法。从而使我们了解,我们的生命原来是如此庄严,如此无边无际,如此的伟大。这也是《华严经》所要开始的生命境界。所谓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普贤行愿品》也被列为净土五经一论之一,原因是十大行愿最后导归极乐。然而,这十大行愿绝非普通净土资粮加行。它所归向的净土应是四种净土中最高佛果的净土,导归极乐乃是完成修行路上的最后成佛,修习普贤行愿品的菩萨一进入极乐世界即是授记成佛,成就最后圆满。有原文为证:“我即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

  所以,在净土五经一论中,从境界及品位来衡量,《普贤行愿品》当为净土第一经。这是修习净土和读诵普贤行愿品的修行人所应该注意的,绝不可将十大行愿当成普通善根福德资粮和普通善行来定位。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无法对经文做一一铺陈解释,然而,如果有了对普贤行愿品上述的定位和知见,再来观修这部经典,我们方能契入经文之深意,才能产生如经所说无尽功德,才能真正得到这部经的利益。

\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