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愿念佛讲话-第三讲(二)
圣苏法师
第三讲三愿三经三辈九品 (二)
“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才是真实功德,这真实功德可以显现成为丈六金身,也可以显现成为六十万亿那由他由旬那么大的报身弥陀相,不过都是六字名号所显现出来的,六字名号的功德无增也无减,不会更多或者更少,不存在佛相有高、有矮,或者光明有大、有小,根本不存在,它是真实功德。
所以,领受阿弥陀佛本愿救度的人,根本不谈佛的临终接引,现在就是临终了,因为弥陀的名号现在就在我们心里,弥陀的名号现在就在救度着我们,它把一切时间的观念和有形、有相、有限碍的观念全部打破。
领受名号功德的人当然是往生到报土里去了。报土是一多相容、圆融无碍的境界。
如果执着于形象、执着于临终接引,执着于自己功德的大小,那样往生的人当然到边地,边地的特点就是:宫殿大小有限碍,水池大小有限碍,莲花大小也有限碍,菩提树的高低也有尺寸, “高四百万里”, 讲一个具体的尺寸。
可是,报土往生的人,是 “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多大多小?没有说啊,“虚无之身、无极之体”,都是圆融无碍的境界。
依第十九愿念佛往生的人,是靠自力,我们愚痴下劣凡夫的自力跟他们的自力比,连一个小指甲也比不上,可是,任何大菩萨的修为、任何有能力的人的修持,如果和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相比,都是小。在经典里说: “声闻、菩萨一切光明皆悉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 我们昨天也提到这句经文,连声闻、菩萨的光明都没有了,和佛光相比,犹如聚墨,象墨炭一样,当然就见不到了,只有佛光了。
是哪一尊佛的佛光呢?
? 诸佛中之王也,光中之极尊也。
南无阿弥陀佛的光明,是诸佛中之王,是光中之极尊,所以说:
?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
都成第一的啦。当然,我们凡夫能够乘上这样的弥陀本愿,才可以说往生有份,不然,我们不敢说啊,“你如何说你往生有份?”
我们不是自我高慢,而是完全归顺弥陀。
就象昙鸾祖师在《往生论注》里说的,一个缺腿、缺脚的人,他上毛驴都上不去,就不要说到远地出游了,但是他可以乘转轮圣王的轮宝,游四天下──可以把整个地球游遍了。
这就是他力的特点,用现在的比喻,他虽然是一个残疾人,可以说走路都不方便,但是一乘上飞机,就可以遍游全球了。如果不乘上飞机,你就是运动健将又怎么样呢?我是个残疾人,坐在飞机上,看到你在地下走路,我还怜悯你呀:“你跑得再快,还是很慢呐!”
我们是恶劣的凡夫,我们乘上佛的本愿,心里边就为那些人惋惜了:纵有修行,可是不信佛的本愿,太可惜啦!自己小智小慧这样搞,跟弥陀智慧是无法相比的。
第十九愿往生,就是到方便土。
很多人对第十八愿的信受有障碍,因为他对弥陀不可思议的救度觉得心里没有着落;可是,对第十九愿的自力修行,胆子越发小了,想也不敢想,也知道自己是五浊恶世凡夫。这些人对第十八、第十九愿都感到不太相应,那么怎么办呢?弥陀也决不漏弃,弥陀还有第二十愿,他说:“你别灰心丧气呀,我还有一招啊。”还有一招,第二十愿: (第二十愿文)
? 设我得佛,
?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德本,
?至心回向,欲生我国,
?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假设我要作佛,十方众生听到我的名号,心中系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就叫‘系念我国’。”这样不间断,“德本”解释为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是一切功德之本、是一切善法之本,“植诸德本”就是不断称念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象种树一样,栽植德本、善本,每天一万、两万、三万,称念名号; “至心回向”,把自己称念名号的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我不是求人天福报,不是求来生怎么怎么样,我是愿意往生西方的,我做的一切善法,都回向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我想很多人都是采取这种修行办法。对这样的人,弥陀说:“不果遂者,不取正觉”,“果遂”,从净土宗的教义上,有当生果遂、二生果遂、三生果遂等,“果遂”的意思就是要导入第十八大愿、导入真实。 ?总而言之,是佛的力量。
这三条愿当中,以第十八愿做为弥陀的本怀,之所以将第十八愿做为本怀,就是说:“我对你救度,没有任何条件,我必定救度你,我毫无条件地、主动地救度你,如果我不能救度你,我誓不成佛!现在我已经成佛了,叫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毫无疑问,我能救你,能救一切众生。”
领受弥陀这样的悲心,我们就进入第十八愿。
第十九愿、第二十愿都是带有自力色彩的。当然,第十九愿是自力色彩非常浓厚的,第二十愿叫半自力、半他力:心里也知道,象我们这样的凡夫,自己没有力量去往生,要靠弥陀,可是还是不敢百分之百地靠,心里面还不是很踏实,觉得自己也搞一点比较稳当一些。
(猴式念佛) 曾经有这么一个比喻,说明第二十愿念佛和第十八愿念佛的区别:一个叫“猴式的念佛”,一个叫“猫式的念佛”。古德都善于打比喻,我们听起来很舒服──经文说得多了,不大懂,而比喻很巧妙。什么叫“猴式的念佛”呢?老猴带着小猴子,从这棵树上跳到那棵树上,小猴子没有弹跳、飞跃的能力,就要老猴带,小猴子就要紧紧抱住老猴,老猴一悠,就过去了,小猴子也顺便过去了,如果老猴悠过去的时候,小猴子的手松掉了,它就掉下来了,当然,小猴子是靠母猴过去的,但是,它自己也要抱得很紧,如果不抱得很紧,它就掉下来了,这是“猴式”的。我们说了:“我当然是靠阿弥陀佛去往生西方了,可是,我要把名号抱得很紧呐!要不抱紧就掉下来了!”所以,一天到晚地念,这个是一种念佛方法,这样的人当然也往生啊,毫无问题的,只要你抱得紧。
(猫式念佛) 还有一种念佛,叫“猫式的念佛”。善于观察的人都会知道,老猫叼小猫,用嘴巴把小猫的后颈拎起来,小猫的四个爪子就伸开了,根本不动了,它抓也抓不着,它也不需要抓,是老猫抓住它不放啊,然后,就从这个地方被叼到另一个地方去了,所以,它是完全任凭老猫的,用不着花力气。这就是摄取不舍啊,这样的念佛叫“猫式”,也就是第十八愿。第十八愿就是完全任凭弥陀,弥陀对你摄取不舍,抓住你不放!
(南无阿弥陀佛!)
弥陀明明说了:
?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归命我,我就摄取你不舍呀,我抓住你不放,你就放心大胆了,还有什么好担心害怕的?”
果然如此,我们就进入弥陀的本愿了,这就是“猫式的念佛”。
(南无阿弥陀佛!)
六字名号也好、极乐世界也好、无量光也好、无量寿也好,皆是为了我等而成就,都是为了我们,对不对?所以,我们的念佛,弥陀早都有了安排了,他的安排很巧妙,“我要成佛,十方诸佛都宣扬我的名号。”十方诸佛果然宣扬他的名号。
让十方诸佛宣扬弥陀名号的目的呢,是让众生得以闻信,闻信就能往生,所以:
?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我们能够闻名,是佛的本愿力;我们能够发起欲往生彼国之心,也是佛的本愿力。我们就自自然然地,通通往生极乐世界,弥陀早就有了安排了。
所以,才市老先生说:
? 我只需轻轻合掌,
?弥陀必定为我作好安排。
轻轻合掌,一心归命,决定往生。
佛法有五种不可思议,尤其佛力不可思议,众生毕竟要被弥陀的大愿摄受,往生西方,就象百川必定要归向大海一样,十方众生必定要归向弥陀的救度,因为在第十八愿里边,弥陀为我们十方众生规定了前进的方向,那就是“欲生我国”的呼唤:“你要往生我的极乐世界!”
本来,众生在六道里边,昏昏茫茫,没有目标,没有方向,转过来、转过去,不断轮回,而弥陀说:“欲生我国!”
欲生我国”就是弥陀为我们定下的前进方向,“欲生我国”就是弥陀为我们定下的人生最高目标,由此,我们的人生才有了真实的意义。不仅如此,这也是一切国土、一切世界,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根本意义所在。
由于法藏菩萨的大誓愿这样不可思议,感动得天雨妙花,大地震动,十方诸佛证诚,虚空中才有声音说: “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法藏菩萨发的誓愿是真实啊,决定是要成佛的。
连十方诸佛赞叹弥陀的名号,都不是十方诸佛自己的力量,十方诸佛赞叹弥陀的名号,也是弥陀第十七愿的力量,何况我们这样小小的凡夫?有什么力量可言?我们能念出“南无阿弥陀佛”,当然是弥陀的力量在我们身上的显现呐!所以,毫无疑问的。
(风动树叶喻) 曾经用这样的比喻,说明念佛纯粹他力的特点:比如说,风吹过来了,树叶子就要动了,树叶一动,就“哗啦哗啦”响起来,问树叶干吗动?“我不知道啊,风吹来了,我不得不动啊。”弥陀的风吹来啦,我们的舌头就象树叶子,它就动啊:“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不动不行啊!有人说:“我就不动,我就不念!师父讲的我就不相信。”
你不动啊,你不动,你耳朵也听见了,你听见了,也知道南无阿弥陀佛了,还是动了。
(南无阿弥陀佛!)
就是这样子,只不过众生认为是自己在念佛:“明明是我自己在念,你干吗说他力念佛?我嘴巴不动,能念吗?”从自力念佛到他力念佛,有种种类似的怀疑。
不是你嘴巴动啊,你的嘴巴原来也没有动过,你生下来也没准备念佛啊,干吗后来又念了佛呢?因为弥陀有这样的誓愿,所以,你以前没念佛,今天要念佛;今天没念佛,明天要念佛;这辈子不念佛,下辈子要念佛。
弥陀成佛十劫了,我们在十劫以来都跟阿弥陀佛较着劲儿:“我就不念!我就要自力!”结果呢,今生乖乖地投托了弥陀的愿海,你就来念佛了,才知道:“这是弥陀让我不得不念呐!我就念佛去往生了。”
本来如此,念佛就是佛力所摧显,连十方诸佛的念佛都是弥陀的愿力所显现,如果阿弥陀佛没有第十七愿,十方诸佛也不会称赞弥陀的名号。阿弥陀佛的愿力调动了十方诸佛,当然象我们小小的凡夫,自然在他愿力的范围之内。
(三种光明) 弥陀光明有三个阶段性的说明:一个叫调熟光明,一个叫破暗光明,一个叫摄护光明。经中说了弥陀的十二种光明,不过这样分为三个阶段,来说明对我们众生的救度。
调熟光明: 就是说,弥陀从发愿的时候,就已开始调摄众生了,慢慢地、不断地调理、摄化。我们就象牛一样,农夫要把它慢慢调顺了。我们在这个世界刚强难化,弥陀慢慢调化我们,使我们得到人身,使我们听闻佛法。调熟光明经历无量劫,过去累劫我们都在弥陀的光明调化之下。
破暗光明: 就是说,众生慢慢地成熟了,当闻信名号这一念的时候,弥陀的光明就进入众生的内心了,把我们所有的黑暗、无明破除掉,成了破暗光明。破暗光明当然是一刹那的事情。今天大家来听闻,相应的人,就是得到了破暗光明。
摄取光明: 弥陀对一念信心发起的人,绝对给予摄取不舍的利益,不分昼夜。
三种光明,只是一个:光明名号。信前称为调熟光明,信心的当下称为破暗光明,信后的摄护不舍称为摄取光明。
弥陀的光明是不断光,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也摄护不舍:“你好好睡吧,孩子啊。白天干活儿累了,晚上要睡觉。作梦的时候念出佛来,大概也是很尊贵的,可是我看你念不出来,所以呀,我要用不断光照护着你,你做梦颠倒了,妄想纷飞了,我的不断光仍然要照射你。”这样,我们的内心才从根本上得到安稳:“弥陀的不断光照射着我,所以,睡觉也睡在弥陀的光明当中。”古德说得好:
醒来一日兮,行在常行大悲场;
睡去一夜兮,卧在光明摄取床。
“我睡了一晚上,睡在哪里呢?我是卧在弥陀摄取不舍的光明床上啊;我醒来的时候,走在什么地方呢?在此娑婆世界,我所到之处,都是弥陀大悲摄化的道场。”这样的人念佛,你看多么得潇洒自在呀!
有一位照广师,说得太好了,他说:
?“欢喜也在南无阿弥陀佛的怀抱当中,
?痛苦也在南无阿弥陀佛的怀抱当中,
?我极恶的人哪,极恶的欢喜,极恶的痛苦,
?都在南无阿弥陀佛摄取不舍的光明当中。
?所以呢,所以还不如潇洒走一回呢!”
(南无阿弥陀佛!)?“我们痛苦,是在弥陀的怀抱当中啊,烦恼也在弥陀的怀抱当中,干吗要痛苦烦恼呢?不如潇洒走一回呀。”这样的心境,只有被弥陀的光明彻底照耀到内心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他还有几句话说得更巧妙:
(傻乎乎地交给他) “也不用我流泪,也不用我欢喜,也不用我去感恩,
就这样傻乎乎地交给他就行了。”
就交给阿弥陀佛就可以了,因为有弥陀,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就够了。
?“往生也是你的事,
?不往生也是你的事,
?你当然主动送来喽。”
这个“你”是指阿弥陀佛,“往生也是你的事”,为什么?“是你发了大愿,你说:我不往生,你不成佛!所以往生是你的事啊!不往生呢?不往生还是你的事,因为你讲啊:我不往生,你不成佛!所以呐,你当然要主动送来喽。”
(南无阿弥陀佛!)
“你不主动送来,你的大愿就不能实现哪,就不能圆满哪。所以,我呢?我怎么办?我就傻乎乎地交给你就好了,就完成了。”
念佛就是这样子的,太好啦!
他有一个小笔记本,文字不多,翻来覆去就写那么几句话:
南无阿弥陀佛,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好,这一页是这样的,然后第二页还是这么几句话:?
南无阿弥陀佛,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总是这样的,他跟别人讲本愿,讲南无阿弥陀佛救度,也是讲这几句,他也不多讲,这就够啦!这几句还不够,那就没有更多的啦,就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甚至有的说法让我们听起来大吃一惊,不知道他的话是从哪里出来的:
?“南无阿弥陀佛啊,你真太好啦,
?我一朵莲花都给你咬掉了,
?你把我吃掉了,好!我要你!”
?(南无阿弥陀佛!)
他的意思说,阿弥陀佛把他吃掉了,阿弥陀佛把他吃到肚里去了,为什么?因为弥陀的光明、弥陀的无限慈悲,使得我们这样的人,不得不去往生。
本来就是弥陀的光明铺天盖地而来,就象汹涌的海浪一样,把我们淹没了,把我们席卷而去。他说,弥陀把他吃掉了。弥陀的慈悲把我们吃下去,我们很自在呀!“好,我就要你了。”
可是,我们很多人不是这样的,我们想把弥陀吃掉。
我又想起才市老先生所说的:
是南无阿弥陀佛变成了我,
而不是我变成了南无阿弥陀佛。
(我变成佛与佛变成我) 这样的话很有意味,所谓“我变成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呢?我好好地修哇,我修成清净心,我怎样怎样做啊,我功德回向啊等等等等,我自己修出来的:“我变成了南无阿弥陀佛”,这个都是做不到的。可是,佛呢?“南无阿弥陀佛变成了我”,这就是佛力啦。南无阿弥陀佛说:“我一定要救你,摄取不舍!”阿弥陀佛的慈悲感染了我们,使得我们不断念出“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样,佛的名号念出来,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变成了我”,这就是佛的力量在我们身上的体现。
对自力念佛的人来说,存在一层微细的障碍,也不过是一层纸的关系,这一层纸,捣破了就是啊,但不大容易捣得破。
(化土与报土) 根据经典,根据道绰大师、善导大师的分判,往生极乐世界分成两个地方,一个叫做化土,一个叫做报土。“化”就是化现,“化土”就是弥陀方便化现的地方;“报土”是酬报弥陀的本愿而形成的庄严净土。
第十九愿、第二十愿叫方便接引愿,往生的人往生到化土;第十八愿叫真实本愿,现生就住于正定聚,往生就到佛的报土,往生之后就跟佛一体正觉。?一句名号具足无上功德,我们在此世界,就成了 佛凡一体的念佛人。 将来往生极乐世界,自然而然成就佛道。
(明信佛智) 经典里说,有两种往生,一个叫做明信佛智,一个叫做疑惑佛智。毫无疑问的,这两种往生来自于摄生三愿:第十八愿是指明信佛智,“至心信乐”当然是明信佛智;第十九愿、第二十愿的“修诸功德”、“植诸德本”,配属起来,也配不到明信佛智啊,属于疑惑佛智者。
曾经有人问:“怀疑佛智的人能不能往生?”
这要看你怎么怀疑法儿,大街上有很多人,根本不相信有极乐世界,那当然就没有份啦。可是,你还愿意念佛去往生极乐世界,心里边觉得好象不是很踏实,这样的人,但只念佛,个个往生,没有问题,百分之百。
(南无阿弥陀佛!)
因为经典里讲:
? 疑惑佛智,生彼边地。
(疑惑佛智) 就说,疑惑阿弥陀佛不可思议誓愿的人,他往生到边地去了,这是经典所讲。“疑惑佛智”是什么意思呢?“哎呀,弥陀果然有这样不可思议的誓愿吗?果然有这样不可思议的智慧吗?果然有这样的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吗?象我这样的罪业凡夫果然能救度吗?我是不是修到什么程度才能去往生啊?”等等,他的内心一直不能安住,一直有一层微细的疑惑,有一层难以突破的障碍。
这样的众生很多,这样的往生当然是到边地了,不能到报土,欠缺了一个层次。之所以到边地,是因为疑惑佛智啊,不是说弥陀惩罚他,让他到边地去,因为他内心对弥陀不可思议的救度、对这一句名号的功德没有完全领受,他的往生是靠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去往生,以佛的愿力做为接引的方便,是自力和他力两相配合的修行方式,这样,由于疑惑佛智之故,就往生到边地。
边地往生的缺陷在哪里?往生边地之后, “五百岁不见诸佛”, 不见三宝,不能听闻经教,也不知菩萨法式。
“五百岁”是个大致的数字,总的说,在莲花胎里边,外面看是一朵大莲花,里面看就是座大宫殿,快乐犹如忉利天上,但在《无量寿经》里说:
“虽有余乐,犹不乐彼处。”“生彼边地七宝宫殿,五百岁中受诸厄也。”
对于真实明信佛智的人呢,就直接往生到报土里去,不需要在莲花胎里经过这段时间,莲花胎叫胎宫,“胎”就是包裹在里边的意思,包裹在莲花里边。其实,这种包裹,是我们的自心所感,因为我们内心没有对弥陀完全开放,总是说:“哎呀,要这样才行、那样才行吧?”限了很多条件,自己捆了很多东西,比如:“我每天应该念三万声佛号才能去往生。”那好,你那莲花胎的城墙可能就是三万声佛号砌成的,因为你自己把自己陷这里边了。弥陀的名号说“乃至一念,信心欢喜,即得往生”,当下就是信心开放的。
(信疑得失) 所以,龙树菩萨才说:
若人种善根,疑则花不开,
信心清净者,花开即见佛。
当下就得到弥陀的救度,就是往生成佛决定之人,那么,今生今世就是一个花开见佛的人,“花”是指什么?信心呐!信心之花。信心清净的人,就花开见佛了,信心的大白莲花就展现出来了。
在胎宫里面呆,疑惑佛智的罪忏悔尽了之后,也可以往生到报土,所以,它是一个过程,象中转站一样:先到化土去往生,经过长时间的调化、成熟,然后花开,花开之后,再往生报土。这就是一大损失了。
而从另一方面讲,自力念佛的人对于今生的往生,内心不能安定:“我的往生,到底有把握、没把握?”今生就是不定聚的,不能够处于正定聚的位置,所以,没有安心感和满足感,也没有被弥陀救度的喜悦的心情,要等待临终的时候佛来接引,如果临终佛不接引,往生边地也没有份。
(三辈九品) 作为第十九愿和第二十愿往生方便化土的人呢,才说有三辈九品。
这个地方,大家细细地听,这是佛法非常重要的概念。
有的莲友问:“如果这样的话,在因地既然都是仰靠弥陀的名号功德、仰靠佛的慈悲愿力,是平等的,那么往生净土不应分成三辈九品呐。弥陀平等救度,你靠阿弥陀佛,我也靠阿弥陀佛,你靠百分之百,我也靠百分之百,那怎么到西方去还不一样呢?”
确实如此,对于第十八愿往生的众生来说,一个下劣凡夫,是完全仰靠弥陀的本愿;一个高智、多才、福重的人,同样也是仰凭弥陀的本愿,大家的往生是平等的、没有差别的,到了极乐世界,都是和阿弥陀佛一体成就、同体正觉,当然是到报土了,往生就成佛。
可是,到化土的人就不是这样的,因为往生的业因有差别,《无量寿经》说“三辈往生”,《观无量寿经》说“九品往生”,三辈也好、九品也好,是因为开合的不同,大分三辈,细分九品,再细分是无量无边品,众生自力业因千差万别,往生彼土也是千差万别。这里有自力搀杂在里边:自力修行的功德大,往生的品位高;功德小,往生的品位低。信心深,往生品位高;信心浅,往生品位低。这个自然是这样的,所以,藕益大师说:
? 品位高下,在于持名之深浅。
这是由于自力搀杂在里边,才有这样业因的差别。在莲花胎里,也根据疑惑心的深浅:疑惑心轻的人,一天一夜莲花就开了,甚至一刹那之间,莲花就开了;疑惑心重的人,在里边五百岁不见诸佛,乃至三个小劫、六个大劫,最长的十二大劫,总而言之,在莲花里呆很长时间。
三辈也好、九品也好,就是因为我们的自力往生的业因千差万别,往生的地点自然也有档次的差别。
凡有辈品差别即是在化土,也叫边地、疑城、胎宫;依佛本愿往生报土没有辈品的差别。
这是根据《无量寿经》来判,不是根据天台的教义判,我们以前接触的,是天台智者大师所判。
净土宗在中国,其实是经过很复杂的演变,因为净土宗太殊胜了,各宗各派的祖师都学净土,所以,象天台、华严,许多祖师大德最后都归向了西方净土。由于要吸引天台、华严各宗的行人归于净土,所以,他们是以各自宗派的观点来看待净土宗,方便引导大家进入阿弥陀佛的本愿,但毕竟不是完全站在净土宗的立场上。
(善导教判) 善导大师是专门净土宗的祖师,他完全站在净土宗的立场上,直接分出了报土和化土(化土也称边地)。天台智者大师是分成四土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和凡圣同居土。由于宗门不同,无须和会。如果勉强和会,那么报土相当于常寂光土,往生就成佛去了,其它的几个土相当于化土。这样的分法,可能他宗的人会觉得不以为然,当然,我们学净土宗,就以净土宗的观点来判断,就依《无量寿经》来判断。
三辈、九品大致如此,由于我们的业因不一样,才感得的果报不一样。
上午就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提一些问题,如果南无阿弥陀佛本愿救度之法听完之后,什么问题都没有,可能没听懂,如果听完之后,问题不断地翻滚,那大概是快进去了。那么,可以把问题整理一下,送上来,下午我们可以作一些解答。好。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