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第九讲
8月23日上午 9:00,释亲佛法师在榕桦寺念佛堂向四方信众讲授《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今天是第九讲。
在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和念佛开经偈之后,释亲佛法师讲道:本师释迦牟尼佛代表我们的清净自性。通过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就是显现出我们的清净自性,同时也是请他老人家加持。我们要认识到佛法是“无上甚深微妙之法”。而如来真实之义,就是让众生都成佛。佛即觉悟圆满,一切种智。无论大家是初发心还是已有多年修行,都要重视听经闻法。佛教是以人为本,佛法就是针对人所讲。当然心佛众生无二无别,佛法也是对佛所讲。大家一定要多受教,多看经藏光盘,踊跃听闻法师讲法。
从戒律来讲,四十里之内有法师讲法,若得知而不去听闻就是犯戒。现在皈依的信众很多,修行的居士很多,但是精勤听法深入经藏静心修行的却不多,凤毛麟角啊!昨天一个老居士来找我,她问我:“师傅,有一个来自五台山法名释某洪的僧人,是不是经常在咱们寺院挂单,他是否和您很熟?”我回答她没有此人。她说这名出家僧人给自己的女儿治病,声称不收费,但此人就是住在自己家中不走。给他钱以后,这僧人就走了。可是没过几天,又返回来赖在家中。并且这名僧人声称,以后还要经常回来居住。她问我,若是这名僧人再来怎么办,我告诉她去派出所报案,找人民警察解决问题。
各位,这就是不听经闻法带来的愚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佛教协会规定“出家人不允许在外化缘”。我们周围有很多假冒出家人进行诈骗的例子。前十几年,罗城头有一个老居士,老伴去世多年,靠一点微薄的养老金渡日。有一个所谓的二僧上门,告诉老居士,她家要有祸事临头。然后问她有什么贵重物品,可以用来消灾。老太太没有什么钱,只得把积留的一些金首饰拿出来了。这个二僧说把这些首饰供在家中的佛前,一个月后即能去灾免难。可是这个二僧来了个调包计,用一包石头偷换了首饰,悄悄溜走了。老居士发现后,后悔不迭。报纸上还曾刊登过,南方某村,农闲时村里人就会把头剃了穿上僧服身揣戒碟,出来骗钱。
要知道“慈悲出祸害”。居士们对出家人都是很友善慈悲的,但是经常会上当受骗。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智慧,也不懂得国家和宗教部门规定的相关政策法规。造成这样的原因,就是读经少、看国家的政策少。大家一定要多听经闻法才能有般若智慧。要知钱无自性,把钱给了三宝,可以用来印经书制光盘、建寺院、渡众生。而把钱给了坏人,坏人用它来做恶。本来恶人就是往下三途地狱走的,你却还给了他助力,在背后推上一把,这不是慈悲。
现谨取亲佛法师正文如下: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身重无仪检 懈怠少堪任 颜色无光泽 是乐睡眠过
出家人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本身就可用来渡众生。相传,舍利弗和目健连原来都是六师外道之一,也都各领有一百个徒众。虽然如此,他们心中乃因未能找到解脱道而不安,于是各自出外寻找善知识,而且相约谁先找到好师父,一定要互相告知。有一天,舍利子到王舍城,看见马胜比丘迎面而来,威仪庄严,就问他:「你的师父是谁?他都教了你们什幺?」马胜比丘就告诉他佛陀的名字,并说了一首偈诵:「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子听了有所感悟,就到竹园精舍听佛亲自说法,得到法眼净的悟境。他于是告知目健连,两人就一起归依了佛,他们的二百个弟子也都入了佛们。后来舍利子知目健连都成为佛弟子中很重要的人物。
佛制比丘,前夜后夜用来办道,中夜休息。前夜是指晚上六点至十点,中夜是指晚上十点至凌晨二点,后夜是指凌晨二点至六点。
彼人常病恼 风黄多积集 四大互违反 是乐睡眠过
人体是由地、火、水、风四大组成,若其中一大有病,就会产生100多种疾病。
饮食不消化 身体无光润 声嘶不清彻 是乐睡眠过
其身生疮疱 昼夜常昏睡 诸虫生机关 是乐睡眠过
退失于精进 乏少诸财宝 多梦无觉悟 是乐睡眠过
佛教导我们,修行要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印光大师讲过,行住坐卧二六时中,一句佛号无令间断。而我们现在一切时中,多是妄念不断,所以大家要尽量纠正过来。
痴网常增长 乐著于诸见 炽盛难疗治 是乐睡眠过
诸见,即邪见。
损减于智慧 增长于愚痴 志意常下劣 是乐睡眠过
彼住阿兰若 常怀懈怠心 非人得其便 是乐睡眠过
阿兰若即寂静之处。若寺院中的常住们不精进修行,寺院也不能称为阿兰若处。有句古话:“天下名山僧占多”。佛寺多依山而建,同秀丽的山色融为一体。佛教禅宗主张从“物我同化”、“万物与我为一”中寻求佛的境界。这种追求人与自然的“物我同化”境界,在居住上,禅僧必然喜欢生活在“幽涧泉清、高峰月白”的山林中,以在大自然中陶冶性情,修心养性,体悟禅门" 物我合一" 的境界。
过去称之为“阿兰若处”有一个标准,即牛叫声传达不到的地方。因为牛叫声音域宽广,可以传至很远。可现在这样的地方很少了,像五台山,五个台子已通公路,汽车可以直达上去。一路上去,人车川行,已有喧闹。但是终南山还是一个僻静的地方,有很多人迹罕至的地方,这可以称为阿兰若处,有很多苦修的人就选择终南山作为修行之地。
蒙愦失正念 讽诵不通利 说法多废忘 是乐睡眠过
愦,即糊涂。正念很重要,在净土宗中一句阿弥陀佛即正念,在禅宗中,心清静无妄念但不顽空即正念。
由痴起迷惑 住于烦恼中 其心不安乐 是乐睡眠过
例如大安法师的法名,代表大安乐大安稳。而若睡眠过多,是无法得到安乐安稳的。
功德皆损减 常生忧悔心 增长诸烦恼 是乐睡眠过
远离诸善友 亦不求正法 常行非法中 是乐睡眠过
非法,即贪嗔痴慢疑,五欲六尘。
不欣求法乐 损减诸功德 远离于白法 是乐睡眠过
法乐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我们常说的“法喜充满”,很多人其实并没有达到。心清静无有分别,即可做到法喜充满。白法,即正法善法。
彼人心怯弱 恒少于欢喜 支分多羸瘦 是乐睡眠过
自知身懈怠 嫉妒精进者 乐说其过恶 是乐睡眠过
本经开始即讲过,不举人罪不说他过。乐说其过恶的人是无法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
我反复讲过道宣律师的偈子“应世天下,如是拭巾,推直于他,引曲向己”,大家要按照偈中所讲,把好的东西都让给别人,不好的留给自己,像擦桌布一样,把桌子擦干净了,污垢自己留下。
大家都知道道宣律师持戒精严,感得天人送饭。有这样一个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的故事——
唐朝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时,于途中见一位老修行在打坐,小鸟在他头上筑巢,衣服都已破。玄奘法师用引磬为老修行开静。老修行问:“你从何处来?”玄奘法师答:“我从唐朝来,现在去印度取经。你在这里做什么呢?”老修行说:“我在等待释迦牟尼佛出世,帮助佛弘扬佛法。”玄奘法师说:“怎么你还在等佛出世,释迦牟尼佛已涅槃一千多年了。”老修行说:“真的吗?既然这样,我只好等当来下生弥勒尊佛降世吧!”老修行准备再入定,玄奘法师对他说:“我有事跟你商量。”老修行回答:“你不要再打我闲岔,我不要管闲事。”玄奘法师说:“这不是我私人的事情,虽然释迦牟尼佛入涅槃,但佛法仍然住世,我要你帮助弘扬佛法,续佛慧命。你现在到大唐国去等候我取经回来,一同弘扬佛法。你从这里向东行,托生到有黄琉璃瓦的人家去吧!”
唐玄奘法师于出发往印度取经之前,曾对唐太宗预言:“松树的树枝,现在朝向西方长,等朝向东方长时,我便取经回来。”有一天,唐太宗看见所有的树枝,都朝向东方长,便知玄奘法师将要回国。玄奘法师回到长安时,太宗率领文武百官到西门欢迎,仪式非常隆重,可说车水马龙,万人空巷。玄奘法师见到唐太宗,便立刻对太宗说:“恭喜陛下,添了一位皇子。”太宗说:“我没有多添儿子,仍然只有一个太子。”玄奘法师立刻观察究竟怎样一回事?原来他叫老修行托生到皇宫,老修行走错门,跑到尉迟敬宗家中,作为尉迟公的侄儿(出家法名为窥基)。玄奘法师乃令尉迟公的侄儿出家,但被他拒绝。于是要求唐太宗下诏书,命令他出家,并且对唐太宗说:“只要他出家,无论要求什么条件,皆可答应。”唐太宗即时下圣旨,命令尉迟公侄儿出家。他奉旨出家,便向皇帝要求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本来佛教不允许喝酒,可是我不愿戒酒,我希望不管到那里,要有一车酒跟着我。”皇帝知道佛教五戒中,有一戒不饮酒。但玄奘法师曾说,他有任何条件的要求都要答应。于是皇帝准许第一个要求。“第二个条件,我生在武将之家,习惯吃肉,以后每天要有新鲜肉供我吃。”本来出家人不吃肉,但玄奘法师声明在先,请皇上答应他所提出的任何条件,于是唐太宗答应他第二个要求。“第三个条件,我有生以来,便喜欢美女,不论到哪里,也要有一车美女陪同。”唐太宗满他的愿,答应他第三个要求。
尉迟公侄儿出家时,朝廷文武百官皆送他到长安入兴善寺出家。是日,寺中钟豉齐呜,他听到钟豉声,顿然开悟。记起他原来是老修行,为了帮助玄奘法师弘扬佛法而来的。自证得宿命通后,他便放弃醇酒、鲜肉、美女三车,所以窥基祖师(法相宗第二祖)又名三车祖师。
这位祖师可以目下十行字,耳听百人声。窥基祖师帮助玄奘法师翻译法相宗诸论,功不可没,有“首论疏主”之称。
窥基祖师生于武将之家,性情豪放,身材健硕,表面看来有点粗豪。虽然吃斋,仍很肥胖。他听说终南山有位道宣律师,精进修行,严持戒律,德行感动天人送饭。这位律师具足四大威仪,所谓“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他日食一餐,持戒清净,天人向他求福报,故每天供养,为他送饭。
窥基祖师听到这个消息,动了一念,希望能尝试天厨妙供的滋味,于是便往道宣律师处赶斋去。佛教里的规矩,出家人有供养,必然大家分享,有地方大家同住,不分彼此。当天未到中午时,窥基祖师已到达终南山,来到道宣律师所住的茅蓬,说明来意。道宣律师表示欢迎,大家分享天食。在往日,天人必定准时把供养送到,可是这天迟迟未来送饭,等待到天黑了,始终不见天人送供养。窥基祖师很失望,发唠骚埋怨道宣律师。律师遵守戒律,没有反驳。
晚上住在律师茅蓬中,大家相对无语,窥基祖师不久便睡着了,鼾声如雷,把道宣律师吵得不耐烦,心想:“什么修行,呼呼大睡,鼻鼾如雷,吵得我不能专心打坐,早知如此,不要他留宿!”道宣律师继续打坐,忽然觉得身上有点痒,伸手往痒处一摸,摸出两只虱子,为持戒不杀生,把它们放在地上,又继续打坐。
翌日早上,道宣律师很不高兴地责备窥基祖师说:“你整夜呼呼大睡,一点也不知道修行,还打扰我不能打坐,那有资格当论师呢?”窥基祖师回答:“你昨天晚上,从身上摸到两只虱子,虽然没有杀死它们,可是把它们摔到地上,一只的腿断了,一只被摔死了。摔死的那只虱子,它到阎罗王处告你一状,说你破戒把它摔死,我却为你说好话,说你无心杀那虱子。”
道宣律师听了之后,觉得这确是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位法师睡得鼻鼾如雷,竟然知道他从身上摸着两只虱子这回事。窥基祖师不等待天人送供养,只好离开终南山,返回长安去了。
这天午时,天人准时把供养送来,道宣律师问天人:“何故?昨天不送供养来?”天人立即跪下答道:“昨天我依照时间来送供养,可是在四十里外,便见金光闪耀,照得我无法看见前路。我曾问当地的土地神:“这是什么缘故?”土地神告诉我说:“有一位肉身菩萨到你的茅蓬来了。”金光闪烁,所以我无法给你送饭。今天金光消逝,我才可以送供养来。”
道宣律师听后,生大忏悔,忏悔自己见到肉身菩萨不知景仰,反责怪菩萨鼻鼾如雷,从此之后,这位律师更加努力修行,成为南山律之初祖,撰《高僧传》流通于世。
智者了其过 常离于睡眠 愚人增见网 无利损功德
智者常精进 勤修清净道 离苦得安乐 诸佛所称叹
对于净土宗,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就是勤修清净道。
世间诸伎艺 及出世工巧 皆由精进力 智者应修习
若人趣菩提 了知睡眠过 安住精进力 觉悟生惭愧
印光大师别号常惭愧僧,他在对惭愧的开示中讲道:“惭愧是入圣初步,惭愧心是真佛弟子,惭愧心与净土相应,无惭愧有碍往生,大惭愧方能解怨业,不生惭愧是无志之人。”我们看到,凡夫多是骄傲自满的,所以大家要常生起惭愧之心。
是故诸智者 常生精进心 舍离于睡眠 守护菩提种
菩提种,即觉悟的心性。
尔时弥勒菩萨。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乐著睡眠乃有如是无量过失。若有闻者。不生忧悔厌离之心。发起精进。当知是人甚大愚痴。若有菩萨。为欲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闻说如是真实句义。功德利益。于诸善法。而生懈怠。不起精进住菩提分。无有是处。
既然已知睡眠有如述二十种过失,就应生起忧悔厌离之心,精进修行。像净土宗二祖善导和尚,修行是非常精进的。他每次长跪念佛,非力竭而不休。即使天气寒冷,也念佛至汗流浃背,以表至诚。他念佛一声,就有一道光明从口而出,十声百声千声,声声有光出现,人们都能看得见。修行须制心一处,才能与佛相应。为什么我们念佛不得受用?因为妄念太多,功夫不到。功夫是需要时间来保证的。大家想想自己,一天之中究竟用了多少时间来念佛,而有多少的时间在打妄念呢?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众务中过。若观察时。令诸菩萨不营众务勤修佛道。
众务,即与修行没有关系的事情。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乐营众务二十种过。若观察时。能令菩萨不营众务勤修佛道。
弥勒。云何名为二十种过。一者耽著世间下劣之业。二者为诸读诵修行比丘之所轻贱。三者亦为勤修禅定比丘之所呵责。四者心常发起无始生死流转之业。五者虚食居士及婆罗门净心信施。六者于诸财物心怀取著。七者常乐广营世间事务。八者念其家业常怀忧叹。九者其性狠戾发言粗犷。十者心常怀念勤修家业。十一者爱著诸味增长贪欲。十二者无利养处不生欢喜。十三者多生恼害障碍之业。十四者常乐亲近诸优婆塞及优婆夷。十五者但念衣食而度昼夜。十六者数问世间所作事业。十七者常乐发起非法语言。十八者恃营众务而起憍慢。十九者但求人过不自观察。二十者于说法者心怀轻贱。弥勒。是为菩萨乐营众务二十种过。
亲佛法师详细讲述了乐营众务的二十种过失。(具体略)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