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尊重生命 慈心不杀

发布时间:2024-12-30 05:38:39作者:楞严经入门网

有一位心怀慈仁的贤人,出生在一个以屠杀羊只为业的人家。长大成人后,父母很高兴的要将杀羊的家业托付给他。但是慈悲的孩子看到羊只临死前的挣扎与哀鸣,心中有如刀割,不忍见其被杀,于是忧伤的恳求父母不要再杀羊了,并坚定地表示不愿接下这个杀生的行业。  他的父母一生都以屠羊为生,眼中只看得到宰羊所得的利益,怎么说也不愿意放弃这个赚钱的行业。两人不能理解孩子的恳求,便商议出一个妙计──无论如何一定要让孩子有勇气持刀杀羊。于是他们将孩子和一头羊、一把利刃,一起关在屋中,并恐吓孩子:“如果你不杀了羊,就让你无法出来见到天日,也不让你吃任何东西!”   被父母关在屋内的孩子,看著这头茫然无助的羊,再看看一旁的刀,想著:“我如果杀了这只羊,将来必定终生都要从事杀生的行业。这是何等残忍的事,我岂能为了自己,而杀害这些无辜的生命?”于是便拿刀结束自己的生命,希望藉由自己的舍身,能让父母有所觉悟,从此停止屠杀的行业。而这孩子也因舍身护生的善行,死后即得生天的善果。  杀生,是指故意断绝有情之生命。众生都爱惜自己的生命,小至蜎飞蠕动的虫蚁,也一样畏惧死亡。佛菩萨教导我们应以慈悲心,平等看待一切众生。不杀生,即是尊重一切众生的慈悲、平等心。而佛法提倡吃素的原因,就在这念不忍众生受苦的慈心。   古德有偈云:“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可知世间的刀兵战火,众生遭受烽火连天的无情杀劫,都是由于杀业所造成。人与动物不断地互杀,彼此生死辗转于六道之间,生而又死,死而又生,永无休止。有一次寒山大师经过一个村庄,一户人家正好在娶亲。当时这户人家中高朋满座,主人杀鸡宰羊宴请宾客,客人们吃得正欢喜时,寒山大师却于门前放声大哭。主人问他为什么哭泣?寒山大师便念了一首偈子:“六道轮回苦,孙子娶祖母,牛羊为上座,六亲锅内煮”,来表达众生无始以来互相食啖杀戮的悲惨。《楞严经》有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可见六道众生实可悲,不了解因缘果报的道理,而一再地胡为妄作。若能明白一切众生都与我们有亲眷的关系,都是我们生生世世的父母,怎么忍心去杀害他们呢?   孟子云:“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想想一只动物临死之前的嚎啕哀叫,心里是何等悲伤无助!《梵网经》云:“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基于慈悲心,护念这些动物的苦,知道众生都有佛性,有这样的正知正见而发心吃素,就是慈悲。更进一步,连一只蚂蚁、蚊子都不忍心伤害,积极地护生、放生,就是真正的慈悲心、平等心。《弥勒菩萨偈》云:“劝君勤放生,终久得长寿,若发菩提心,大难天须救

。”修行人发菩提心,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萨行,长养慈悲心是最重要的前方便。   古德云:“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修行,就是要修正行为,让我们不执著这个身体,而是运用这个业报身,听经闻法、用功修行,成就转凡成圣的道业。所谓“身安则道隆”──饮食,只是为了支持这个色身,让我们可以继续修行。如果因为自己的贪欲,在三寸之舌上费尽心思,让鱼儿开肠破肚、鸡鸭受刎颈拔羽之苦,为满足个人短暂的口腹之欲,让其他生命饱受煎熬与迫害,于心何忍?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菩萨视一切众生如其子,所以也不希望众生自食子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们自己在受伤或生病时,身心都承受极大的痛苦,这个能知道痛苦的心就是佛性。人们重视自己短短不到百年的生命,为了追求个人的贪爱与执著,加诸于他人及众生的痛苦何其之多,若能感同身受一切众生所受的苦,而不去伤害他们,甚至保护他们,就是佛法所教导大众之慈悲心、平等心,亦是行者当具足之“普度众生”、“愿代众生受苦”的菩萨愿心。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