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培法师自题六十肖像照:
这幅假面具,从来不相识;误以你为我,反将自迷塞。
吃尽千般苦,只因一念忒;欲复本来形,几时才能得?
民国风起云涌,人物英雄际会,佛教的高僧大德呢?在现在学佛者眼中,真是群星璀璨!或有称四大高僧的,或有称十大高僧的,或有称三大师的,三大师者,有说是印光大师、兴慈大师、守培大师
。现在知道守培大师的可能不多,可他却真是一位卓绝的佛门龙象!守培大师曾自言读经不多,但是每学一经,都深究精微,一法通而法法通,再以此读经,以经印心,无有不合者!又以佛经来判诸论,与千古以来,佛教各宗以宗派论点判经教,以论驳论,真是大为不同!
暂不说守培大师的各种渊微卓识,只拿其中一篇文章的一小段来看。这篇文章叫“评印顺法师《中道方法论》”,其中一段原文如下:
(印顺大师)论曰:清辨批评佛护,不能专于破他,要以因明的论理方式,建立缘起性空的自宗。这如他的掌珍论,曾成立一量:“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有实,不起如空花”。这种自立比量的方法,在月称看来,是根本没有理解佛护的意思,没有理解中观者,与一般人的认识的方法如何不同。云云。
(守培大师)评曰:佛法中没有用因明的地方。清辨是佛教中的善知识,绝无用因明之理。唯有惯于用因明者,误认清辨用因明作掌珍论。如掌珍论云:“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有实,不起如空花”。真性二字,总冒下文有为无为二边法。“如幻”,是遣有为缘生法;“如空花”,是遣无为非缘起法;是为遣有无二边,显真性中道也。若依因明解,真性有为空(宗),缘生故(因),如幻(喻),三支量成矣。复说无为无有实,不起如空花,是何义耶?“无有实”,亦空义也。“不起”,谓不从缘起也。若此另立一量,且道比量谁耶?若于一法立二宗,岂有此理!须知:此非因明也,乃遣妄显真也。请观掌珍论全文,究竟他的宗旨,立于何处?还是立于缘生如幻耶?还是立于遣二边显中道耶?不难明白矣。
之所以注意到这一段,是因为正在写《楞严经》的白话大意,所谓“这如他的掌珍论,曾成立一量”,其实“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有实,不起如空花”这句话,应该是请辨论师引用《楞严经》第五卷中佛说的偈颂,开始一段的原文是: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
其中有三个字不一样(花同华),但意思完全一致。这一段偈颂是佛为了重宣“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而说的,意思就是,六根原本清净,一旦再立知见,就是妄见,这就是无明的根本;如果六根知见上不妄立知见,或将尘见除去,不起分别,这就是涅槃无漏真净。
再来看这篇文章,守培大师说,“须知:此非因明也,乃遣妄显真也”,守培大师也没有注意到这段偈颂出自《楞严经》,但是他的理解、解释,完全符合经文的上下文义。这不能不说,守培大师得的不是文字,而是般若!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守培大师更是直陈入中道的方法:
余言:论入中道的方法,不能于中道上着一言,离四句,绝百非,这即是入中道的方法。犹如画月,不能于月上着一笔,滃四面之云,月自现矣。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是故古德云:“一切不见,名为见中道。一切不观,名为观中道”。凡有所观,皆不是观中道。明夫此理,可以读诵大乘经,即可以谈中道矣。
新加坡南洋书局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守培大师的文集,中国也有流通,迄今已不见踪影,网上流传有几篇大师的文章,仍可见到大师以菩提心、般若笔,扫“广大深远之黑幕”的风采。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