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四念处—让我们看到真相

发布时间:2024-09-03 05:37:39作者:楞严经入门网
四念处—让我们看到真相

作为解脱道的行者,要想出离三界,了脱生死,应如何令念头安住呢?佛陀临涅槃时告诫弟子们说:应依四念处而住。

一、观身不净。凡夫虽有种种执著,但其中最执著的,往往是这个身体。很多人终其一生,忙忙碌碌,无非是为了这个色身的吃、穿、住,为了这个色身的调理、保养、康复。年轻人关心它是否美丽出众,费尽心思地装扮它;老年人关心它是否健康平安,竭尽全力地呵护它。但我们是否想过,这个让自己操劳一生的身体究竟是什么呢?其实,这个身体远不如我们以为的那么值得贪著。经云:“九孔常流不净。”在我们身体上,有九个时常流淌不净秽物的窟窿。此外,每个毛孔都会分泌汗液,若不及时清洗,就会散发令人掩鼻的异味。一旦死去,这个身体更会迅速恶臭、腐烂,最后剩下一堆枯骨,化为一抔黄土。常人迷惑于色身假相,才会贪著不已。若能透视其本质,明了色身的不净和不可爱乐,自然就能减少贪著。

二、观受是苦。受,即对环境的感受。很多人觉得,人生感受是有苦有乐的,当我们患病或情绪低落时,自然是苦受。但“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之类,难道也是苦受吗?明明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何苦之有?那么,佛法又是怎么看待这些的呢?以佛法智慧透视,这三种感受的本质都是苦的。苦受本身自不必说,大家都知道是苦。至于乐受,佛教称之为坏苦,因为没有一种快乐是永恒不变的。事实上,快乐的当下,就是在趋向痛苦。当快乐消逝时,痛苦就接踵而至了。我们饥饿时,品尝美味佳肴会感到快乐。一旦超过身体所需,快乐就转为痛苦了。如果品尝美味的本质是快乐的,应该越吃越快乐才对,事实却不然。所以,乐受的本质也不是真正的快乐。快乐只是来自某种欲望得到满足时的心理平衡,并没有实在、不变的快乐。此外,还有一类属于非苦非乐的感觉,为舍受。依舍受建立行苦,即有为法无常变迁之苦。总之,一切感受终会归于痛苦,就像一切生命都会走向死亡这个终点。

三、观心无常。我们的心念是无常变化的。快乐到来时,不会永远快乐;痛苦降临时,也不会永远痛苦。情绪高涨时,未必长久保持;心情沮丧时,也未必持续不变。心念总是飘忽不定的,念念都是无常,时时都在变幻。认识到心念的无常本质,就不会执著于某种感觉,不会因顺境而自鸣得意,也不会因逆境而难以自拔。

四、观法无我。法,指宇宙人生的一切诸法;我,指独存、不变的主宰。宇宙一切诸法,包括我们自身,都是众缘和合而成,其中并不存在独存的实体。但众生由于颠倒无明,妄执有我。所以,佛陀告诫弟子应观法无我,从而摆脱对世间万象的贪著。

世人由于对宇宙、人生缺乏正确理解,导致常、乐、我、净四种颠倒观念。佛陀所教导的四念住,正是为了帮助我们对治这四种错误观念。通过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的修习,最终能够摆脱因常、乐、我、净四种错误认识制造的种种烦恼和痛苦。身不净、苦、念念无

常、法无我。

时时观想,刻刻不忘。“世人由于对宇宙、人生缺乏正确理解,导致常、乐、我、净四种颠倒观念……通过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的修习,最终能够摆脱因常、乐、我、净四种错误认识制造的种种烦恼和痛苦。”

——世人有四种颠倒,遵照佛陀教诲,依四念处而住,有助于逐渐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从而有望证入“常、乐、我、净”四净德的涅槃境界,就会具有真正的常乐我净。恒常不变而无生灭,名之为常德;寂灭永安,名之为乐德;得大自在,是主是依,性不变易,名之为我德;解脱一切垢染,名之为净德。去除了无明烦恼,回归了清净自性,就会感到生命的恒常、喜悦、存在、清净。身,受,心,法——观而觉。身,受,心,法——观而入,观而出谨遵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之教诲!通过修习,对治因常、乐、我、净四种错误认识制造的种种烦恼和痛苦。:“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九孔常流不净,最后化为一抔黄土;


一切感受终会归于痛苦;
心念时时变幻飘忽;
诸法众缘和合而成,不存在独存的实体。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