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小时候家境贫寒,父亲由于过度劳累和贫困生活的折磨,身患肺病,过早离开了人世。为了给父亲买口棺材,借了四十吊钱的高利贷,这样,使本来就十分贫困的家境又雪上加霜。父亲去世以后,年仅15岁的刘伯承就和母亲一起承担全家七口人的生活重担,并且成了全家的主事人。他事事为母亲分忧,能自己做的事情从不让母亲去做,家里的大事小情、里里外外全靠他去张罗。
虽然一家人勉强度日,但生活上的安排还是井井有条,每天天刚放亮起床,日落之后才回家,精心地侍弄家里的那几亩薄田
打这以后,他更加忘我地劳动了,还锻炼了灵活的经济头脑。每天除了种好家里的几亩田外,还见缝插针到有钱的人家里打短工,挣几个铜板或换几升米回来,这样就能改善一下家里的伙食。可一到农闲时,他就特别着急,因为这个时候,谁家也不雇短工,他就把眼光投到别的地方,寻找挣钱的门路。当他听说御河沟煤厂用人挑煤时,他心里很高兴,回家就与母亲说了,可母亲说什么也不同意,对他说:“孩子呀,你不能去干那个活,御河煤厂离咱家20多里路,这一去一回就得50里路,再挑一天煤,你受不了呀,压伤了身体可是一辈子的事。”伯承一听母亲不同意,知道是为自己好,可好不容易有这么个挣钱的机会,怎么也不能把机会放过。于是,他向母亲表态自己会多加注意的,母亲无奈,只好答应了他。
伯承为了每天多挑几趟,天不亮就起床,可晚上一回到家里,肩膀磨破了一层皮,钻心的疼,两条腿就像灌了铅,每走一步都很费劲,腰酸背疼简直难以忍受,可他怕母亲看了难过,总是装着一身轻松的样子。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