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知道六度一定要智慧的引导呢?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说忍辱,忍辱在本论当中说:;于苦无动。我们菩萨很容易去布施,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他有财富的困难,我们给他财物;他有精神上的障碍,我们开导他,让他内心感到安稳。我们菩萨也很容易持戒,因为我们不想到三恶道,所以我们尽量避免造杀盗淫妄的罪业。
但是,菩萨修习忍辱比较困难,当遇到个人身心病痛的刺激,或者人事的障碍,就很可能退失菩提心,放弃菩萨道。其实一个人不能安忍,主要就是没有看到这当中的真相。如果一个人有智慧,他在修六度的时候,这个;忍辱是很容昜的!
为什么六度一定要透过智慧的观照来化解?不是说我勉强,我已经很生气了,我说我不生气,那你是骗人。你要透过智慧的观照,了解到生命的真相,你觉得没有必要生气。
我们要知道,其实人跟人之间的接触,很少有机会是他主动想要伤害你,大部分是无意间的。就是说,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活在他的妄想当中,他根本不知道他在伤害你,问题在这个地方,这很严重!如果我们不能通达这个生命的真相,你自己在那边生闷气,你自己障碍自己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本位,每一个人都活在他心中的妄想所捏造的世界,事实上如此,所以我们会用自己的立场要求别人。其实他心中有他的妄想,我们有我们的妄想,如此而已。
一般的声闻人成就禅定以后,或者初禅,或者二禅,乃至于四禅,他就不愿意来到欲界了,他生到色界,或者无色界去。在色界、无色界里面,他的色身,那个四大是精妙的四大,所以他这个老病死的障碍特别的轻微。菩萨观察我空、法空以后,他发了菩提心来到人世间,他不往生到色界、无色界,他继续来到欲界,这个时候,要忍受生老病死的痛苦,但是他内心不退转,他有这种忍力。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多多少少都有这种经验,你曾经度化你的家人、眷属、信徒,你花很多的精神体力,给他作很多的规划,但是几年过后,你看他烦恼依旧,障碍依旧,有时候我们就会放弃了。
菩萨花了很多精神体力来教化有情众生,花了很多精神体力来摄受他、教化他,让他慢慢慢慢地成长。但是众生并没有接受菩萨的教化,还是一样生起邪恶的行为。这个时候,一般人就想:这样的教化实在是白白浪费体力,就放弃了,但是菩萨不能放弃对众生的摄受。
生命的重点在过程,他曾经在佛法当中栽培善根,这个善根是不会失掉的,我们不要用结果来论断成败。
菩萨不要被那些成败的结果的风吹来吹去,所以你应该安住自己的意乐,你做你该做的事就好。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