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意义
宗教是解除人类精神痛苦的,起初的宗教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奥秘有了神秘的向往,逐渐产生了对自然的祈愿和崇拜,这种祈愿凝聚起来的精神力量用来战胜自然灾害和精神上的困惑。后来出现了圣者用这种人类习惯的信仰和依赖引导人们向善,于是就有了神教的思想和教义。
人们通过信仰和崇拜‘神’而尊崇和接受神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从而达到改恶向善和谐和平社会的作用。就如上帝和真主的神教一样有着非常完善的教育思想体系,信徒们信仰教主的伟大和慈悲,就会按照教主的理念和所制定的戒规去做,更进一步的完善自己的行为。信仰越虔诚自我的约束力越强,思想品德也越高尚。由于信仰和人格的完善同时也为现在和未来播种下了善的种子和善的回报。所以社会上大部分的人们对有信仰的人有着尊重和赞扬的态度,就因为信仰能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对于没有知识和文化的人‘教育’对他们而言是很难生效的,宗教信仰却能把一个无知的人很快放下他自己的恶行。这是为什么呢?信仰者一般是为了自私而去寻求宗教对他的保护和援助的,为了自我的安全不得不信仰,信仰了就不能违背宗教的教义,为了自己免受恶报也不得不勉强放下自己的恶行,这就是宗教教化人的特殊作用。
宗教发展到后来由于信徒们过分的崇拜和信仰,人们把所有的精神思想都依赖于了神的能力,忘却了宗教改恶崇善的思想教义,把自己的一切行为后果寄托在对‘神’的信仰上了。就如现在各宗教的信徒们,他们认为只要对自己所崇拜的‘神’信仰了,无论自己的行为是善或是恶都会得到神的保佑,最后还能回归到神的世界而享乐。这样的信仰者恰恰却违背了上帝和神的教义,上帝和神是圣者不是凡人,也不需要人们的崇拜信仰来满足自己的虚荣
宗教里的“信仰”不是目的而是导人向善的方便。佛教也一样释迦牟尼佛的教义本来是让人觉悟自性的,而众生迷于我执我见。为说净土法门使人们通过念佛净心修善行而得生净土后再觉悟自性,而大部分佛教徒和其它宗教徒一样只停留在信仰上不去证悟解脱自己的烦恼妄心,误把净土当成不具善行只用信仰就能得生的天堂。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