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寂然法师
小和尚说:感觉自从工作以来,经也不看了,呼吸也不观了,日渐颓废,饮食无度,最后身体各种颓废、郁结,乃至病痛。
我说:经还是要看,呼吸还是要观,现法乐、现法得,如果不能了解这种轻安和愉悦,那么人生活得好像也没有力量和趣味了。
小和尚说:总是感觉身心疲惫,乏力、无趣,好吧,听你的,从今天开始捡起杂阿含经和出入息念。
我觉得说得不周全,并且看出小和尚之所以懒于学修,还是因为在佛法的义理上没有通透与直截,所以继续补充道:
观呼吸不是为了观到什么,或者到哪里去,不是为了达致一个欲想的净土,或者臻于一个极乐的境界,当然我们修学佛法的最终目标是无常、苦空、非我乃至涅槃,但你有没有心中慈悲地觉出这一点:观的本身,已经是生命当下存在的意义本身。
就像吃到一种好吃的,“呀!很好吃哦!”这就够了呀,这已经是胜利和胜利果实的本身,而不是为了什么未来的营养和健康规划种种。
就像佛经中总拿来做比喻的莲花,说为污泥不染,又花果同时,并一果多实,象征着我们观修禅那时,虽观修的是整个世间,但又出离了世间,正念增长一小份,身心就得到了一小份的自在与清净,立等可取不待后得,并且念念增明,最后获得众多的解脱利益。
你晓得了伐?
小和尚:晓得了一点点,但是……就是感受生命当下的那个状态吗?
我:观呼吸同时进行的本身,已经是生命存在的美味和愉悦——哎呀妈,这话说得可能有点太鸡汤了
小和尚又愤愤地说:我不想要什么愉悦,只想快点见道,早点涅槃······
我:哈哈,那也是不可能的,没有快乐的事情,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其实总是坚持不下去的
。或者说,其实佛法是讲究一个法、次法向,这是一个次第的问题,也是一个修行原理的逻辑问题——当然最终的目标,都是依远离、依离欲、依灭、向于舍,三依一向。
但是呢,在我们修行的过程中,我之所以为人的本性,也就是人性,总是不值得相信,也不值得推敲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趋乐避苦的根本的欲望,是靠压制与掩盖而不能成功征服的,所以从佛法修行的“技巧运用”上,我们不需要否定以往,只不过是要把这种趋乐避苦的欲望,如何善巧方便地导向最终的解脱,
在导向的过程中,那我们也不可能一下子完全的断绝,因为想一下子完全的断绝本身,其实很可能是我们心底的嗔心、怨由,是对于自己不争气的忧郁和焦虑而已。
所以我们佛法的办法,是用精细的乐代替粗糙的乐,用拙劣的乐被增上善精细的乐替代之后,那我们沉浸其中,充分地安详享受其中,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地上升、超越、脱离,最后臻于无所羁绊、无所依靠、也不被什么所依附的涅槃之无上乐这一最后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从粗到细、从粗到精、不断地舍弃,舍弃本身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用更好的替代原来之前拙劣的粗糙的。
晓得了伐?
小和尚说:你说的这种什么“笑得乐法”,我还是不懂……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