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界里头确确实实有一生成就的法门,这就是净土宗,一心念佛,带业往生。善导大师告诉我们,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
第三个周遍是「一尘含容空有遍」,就是佛门里面常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量」,一定要学,为什么?我们的心量太小。为什么这么小?你有妄想分别执著,严重的执著。心量愈小,你的生活空间就愈小,最小的空间在哪里?在阿鼻地狱。谚语所谓「量大福大」,你没有度量你就是没有福报,福报跟心量成正比例。你本来的心量呢?本来的心量就是此地所说的含容空有。含空就是心包太虚,容有就是量周沙界,这是你原本的心量。现在心量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变得这么可怜?这是学佛,特别学大乘,尤其学净土,净土那个心量还得了吗?刚才给你举的比喻,四土三辈九品在一个讲堂上课,这是什么心量!你还要分彼此,往生就造成障碍;往生没有障碍,就是不再分彼此。一定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妄想放不下,至少要把分别执著放下。这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得练功,要包容我们平常很不愿意接纳的人,要包容这个,怨亲平等,这叫修真功夫。所以学佛不在文字、不在言说。过去李老师常讲要改心,这个话说得好,说得深刻,把我们的心要改变过来,恢复到自己的「清净平等觉」,这《无量寿》的经题上显示出来。什么样的人能生净土?清净心的人能生,平等心的人能生,觉而不迷的人能生。我们具不具备这三个条件?具备这三个条件,你就有信心,我这一生决定得生。清净不再受染污,什么东西染污我们?自私自利染污我们,名闻利养染污我们,五欲六尘染污我们,五欲财色名食睡染污,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染污,环境的染污,还有贪瞋痴慢烦恼的染污,这个东西要放下。我常讲这十六个字,你能放得下,修其他的法门,你只到门口,你没进门;但是念佛的人进门了,只要这个放下肯定生凡圣同居土,到极乐世界去了。
文摘恭錄—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五六卷) 2009/11/8 檔名:12-17-2056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