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 到了道场只有祖师的知见,没有个人知见,个人的知见就是矛盾啊,佛法说有知见都不对,没有说哪个知见是对的,无见之见才是对的。
2. 有知见就是有分别,有对立,所以般若就是要破法执。一定要破法执,你不破法执的话就是所谓的有相的、有形的知见,这个知见它就会有对立,不够圆融。
3. 有尺度,有比量的话,它都是有限的。
4. 你就得要从般若的角度来思考这些问题,而不是用分别的角度,不是用知见的角度,而是用无相的角度。
开示正文:
学人:老师,哪知见不一样怎么办?
老师:照道理应该是没有知见的,到了道场只有祖师的知见,没有个人知见,个人的知见就是矛盾啊,佛法说有知见都不对,没有说哪个知见是对的,无见之见才是对的。所以佛法就是这样讲,没有哪个知见更高,哪个知见更低。有知见就是有分别,有对立,所以般若就是要破法执。刚才也讲了,一定要破法执,你不破法执的话就是所谓的有相的、有形的知见,这个知见它就会有对立,不够圆融。所以佛法的圆融是无条件的,不是说我这个尺度大一点我就可以容纳得多一点,佛法不应该有尺度。你说你有一米的尺度可以容纳一毫米或者十公分,那人家一丈还容纳你一米呢,到底谁的知见更大?有尺度,有比量的话,它都是有限的。佛法说这种都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而且会制造新的问题。
所以你要修行佛法就得要这样考虑问题,光是凭自己的善良、奉献还不够,这个方面你肯定在做,但是还不够。你这样做的话,你的心啊就是说普度众生,度一切众生无余涅槃而灭度之,但如果有众生相,有这个尺度的话,你还会退失的。因为你着相了,你还会有烦恼的,你还降伏不了习性的,因为你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其实我们面对的就是这个问题,修行啊,跟这个具体问题就是属于一个原因,你要度众生,你自己要修行,这都在着相了,还有哪个知见更高一点、知见更低一点的分别,那你说你是降伏不了自心的,你也没办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
要学习这个,你就得要从般若的角度来思考这些问题,而不是用分别的角度,不是用知见的角度,而是用无相的角度,只有这样。你说我的知见已经很高了,可以做到很好了。有这个根子肯定有个死穴的,肯定有一天会崩溃,它这个绳子再拉,不断地加码加码,肯定是要断的
。所以佛法就说你必须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有所住的话肯定是要断的,肯定有极限的。你要想办法,平时随时要认识,然后要突破自我,要有善巧,要有智慧,要有智慧前提下的慈悲,慈悲前提下的智慧,反反复复要这样做。光偏一方面,我们说两口子发心这么大,付出这么大,功德非常大了。但从自觉的角度讲,你还要破法执,还要开无相的智慧,这样才能真正的更强有力,也更善巧的,而不是从一端一下子走到另外一端。为什么?它自然是有盲点的,所以这个方面就是要学习,下次应该怎么做,这个难忍能忍,难行能行,还有就是说难以认识的要想办法能够认识到,不是钻到固有的套路里面。录入:演慧2016.11.14
录音校对:孙仕强2016.11.6
校核:刘闯闯 2018.6.19
审核:沈洪2018.12.10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