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一阿含经》三七一经 白话:
佛陀在舍卫园只树给孤独园时,告诉比丘们 :「有八大地狱。一、还活地狱; 二、黑绳地狱; 三、等害地狱; 四、涕哭地狱; 五、大涕哭地狱; 六、阿鼻地狱; 七、炎热地狱; 八、大炎热地狱。这八大地狱由十六个小地狱围绕,周围有四城四门户,以铁为城墙,顶为铁板覆盖。众生身处地狱,犹如脚踏铁床,常床下有极为炙热的火焰燃烧。
地狱的形成是众生造作罪恶因缘的根本果报,罪人在地狱之中受尽无量无边的痛苦,他们肉血消尽,皮骨相连,而每一个地狱的形成因缘与受报各不相等。
还活地狱的众生,形体挺直但身无血肉,他们为痛苦所逼恼也无法移动身体一下,经常痛苦的死去,又再还活过来,因为这里的众生口里常常呐喊着 :『众生还活,还活!』所以叫做还活地狱。如果众生没有正见,毁谤正法,命终之后就会堕落到还活地狱之中。
又是什么因缘而有黑绳地狱呢? 这里的众生形体筋脉都化为绳,以刀锯锯身,痛苦非常,所以叫做黑绳地狱。而喜好杀生的人,将来业报就会感生黑绳地狱。
等害地狱里的众生,因业力召感,每当彼此聚集一处时,就是打架和争吵,不是你扭断我的手,就是我削断你的头,直到把对方凌虐致死方肯罢休,如此死而复生,周而复始,所以叫做等害地狱。譬如屠杀牛、羊等生灵的人,将来命终之后就会堕落等害地狱受报。
涕哭地狱的众生,因善根断灭,身形枯朽,毛发散乱。此类众生在地狱中,受恼无尽,天天称怨唤呼,泣声不绝,所以叫做涕哭地狱。犯窃盗罪的人,死后就会到涕哭地狱。
大涕哭地狱的众生,天天呼唤、哭泣、胸、自掴,他们承受的痛苦,无量无边,不可称计。常喜淫、犯妄语戒的众生,命终之后就会到大涕哭地狱中。
阿鼻地狱的众生,是杀害父母,破坏佛寺塔,斗乱比丘僧团,思想偏激,信仰邪见等不可疗救的众生受报的地方。
炎热地狱的众生,形体燥热异常,身体上的热烟会把自己都烧得烂坏。这是因为前世绮语斗乱彼此的缘故。
大焰地狱的众生,在地狱里受极大的痛苦,但是他看不到自己的形体,也看不到其他罪人的遗余,只是一片灰烟弥漫,炙热难当的痛苦。这是因为此类众生贪着他物,悭贪嫉妒,心意常怀犹豫的业报。
这八大地狱,四周围有十六小地狱围绕,名称是优玻地狱、玻头地狱、拘牟头地狱、分陀利地狱、未曾有地狱、永无地狱、愚惑地狱、缩聚地狱、刀山地狱、汤火地狱、火山地狱、灰河地狱、荆地狱、沸屎地狱、剑树地狱、热铁丸地狱。这十六地狱的环境、颜色,以及处罚罪人的刑具各有不同,因众生造业不等,受报地狱的苦楚也不尽相同。
十六地狱中有狱卒官吏杂役众生,苦痛难量,或断罪人手脚,或截鼻割耳。或拿木棍压覆罪人、以火草伤罪人肚腹、竖起长发将整个人身悬挂在木梁上、或剥皮割肉二分身体,然后再缝合、以火炙烧、溶铁喷洒、五马分尸、以锋利的斧头砍首,死死生生,周而复始,直到罪恶业报消尽,才能再生。
有时,狱卒会拿大椎捣碎罪人形体,剥取罪人脊脉。或驱逐罪人爬上剑树刀山,刺死罪人。或以火山攻夹罪人,以地壳震裂夹死罪人。或是五花大绑,使罪人不得动弹。有时候把罪人丢到镬汤锅里,以铁叉翻叉身体。这个时候,地狱里的铁嘴鸟看到了会飞过来咂食碎肉。历经折磨的罪人身首四散,看似死去,但业风一吹,又活了过来,直到罪业报尽,才能再生。
当罪人无法承受这些痛苦的时候,一心欲求脱离地狱的痛苦,但不久又会堕入热灰地狱之中。从热灰地狱出,旋又进入逆刺地狱。逆刺地狱出,又进入热尿地狱中。热尿地狱中有软细虫,食罪人的骨肉,使罪人痛苦难当,于是又转移到剑树地狱,伤坏形体,痛不可忍。
狱卒问罪人 :『你从哪里来?』
罪人不知所以,回答 :『我不知道我从哪里来!』
狱卒再问 :『你要往哪里去?』
罪人 :『我也不知道我要往哪里去?』
狱卒 :『你有什么需求吗?』
罪人 :『我非常的饥饿口渴!』
狱卒一听,就把烧红的热铁丸塞进罪人的口中,使罪人烧烂身体,痛不欲生.....。罪人必须经历许多的地狱,受千万岁的痛苦,直到业报受尽,才得以出离。
比丘们! 阎罗王曾说过,如果众生身、口、意行恶业,就要承受以上种种的痛苦业报。反之,众生身、口、意行善,得生光音天。因此,愚痴的人常欢喜,譬如彼光音天人; 智慧的人时刻检视身口意,常怀忧惧堕落地狱之中。
在地狱中主宰一切事务的阎罗王常教导罪人,如何消灭往昔所造的罪业,让此生命终,可以得受人形,出生在有佛法的地方,与善知识共会,投生笃信佛法的家庭,将来值佛出世,可以出家学道,于当生了断有漏烦恼,成就无漏解脱。阎罗王说 :「要勤加用心,修习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种圣道 。」
比丘! 若善男子、善女人想要远离八大地狱以及十六隔子地狱,应修学八正道。比丘! 你们应当这样学习。」
启示:
地狱在哪里? 其实并没有一个地狱等着我们去投胎,地狱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营造出来的。
《五苦章句经》云 :「心取地狱,心取恶鬼,心取畜牲,心取天人。作形貌者,皆心所为,能伏心为道者,其力最多。」所以造恶业受恶报,修善业得解脱是必然的道理。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