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山间古刹林立,香烟缭绕,古木参天,灵秀幽静,素有“莲花佛国”之称。
九华山
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唐天宝年间(742~756)改名九华山。九华山以地藏菩萨道场驰名天下,享誉海内外。公元719年,新罗国王子金乔觉渡海来唐,驻锡九华,苦心修行75载,99岁圆寂。因金大师行持及众多迹象,僧众认定他即地藏王菩萨化身应世,九华山遂辟为地藏菩萨道场。受地藏菩萨“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愿感召,自唐以来,寺院日增,僧众云集,香火之盛甲于天下。九华山现存寺庙99座,僧尼近千人,佛像万余樽。长期以来,各大寺庙佛事频繁,晨钟暮鼓,梵音袅袅,朝山礼佛的教徒信众络绎不绝。九华山历代高僧辈出,从唐至今自然形成了15樽肉身,现有5樽可供观瞻,其中明代无瑕和尚肉身被明代崇祯皇帝敕封为“应身菩萨”,1999年1月发现的仁义师太肉身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比丘尼肉身。
地藏王菩萨道场
九华山开辟为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成为一千多年来僧侣及大众的朝圣地,缘起于新罗国僧人“金地藏”的修道故事。新罗国王族金乔觉(696 —794年),24岁时削发为僧,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来华求法,经现安徽南陵等地登上九华,于山深无人僻静处,择一岩洞栖居修行。当时九华山是青阳县闵让和闵员外的属地,金乔觉向闵员外请一袈裟地,闵员外慷慨应允,金乔觉轻轻一抖袈裟,展衣后竟遍覆九座山峰。闵员外先惊后喜,心悦诚服地将整座山献出,并让其子拜高僧为师,自己后来也随之皈依,精进修行。至今九华山圣殿中地藏王菩萨像左右的随侍者,即为闵让和父子。
金乔觉来山后,居诠在东岸峰的岩洞里(后人称之为“地藏洞”),岩栖漳汲,过着十分清苦的禅修生活。唐至德二年(757年)山下长老诸葛节等数人结伴登山,一路但见深山峡谷,荆榛莽莽,寂静无人。到得东崖,见岩洞内唯有金乔觉孑然一身,闭目端坐,旁边放一折足鼎,鼎中盛有少数白米掺杂观音土煮的剩饭,众长老为有如此苦修之人而肃然起敬,于是共同筹划兴建禅舍,供养金大师。不到一年时间,一座庙宇建成,金大师有了栖身之地和收留徒众常住寺内的条件
。其大弟子、首座僧用瑜,身体力行,斩荆披棘,率众垦荒,凿渠开沟,造水田,种谷物,劳动自给,坚持苦修。建中二年(781年)池州太守张岩,因仰慕金大师,施舍甚厚,并奏请朝廷将“化城”旧额移于该寺。郡内官吏豪族,纷纷以师礼皈依金大师,向化城寺捐献大量财帛。金大师声闻遐尔,连新罗国僧众闻说,也相继渡海来华随侍。金乔觉大师驻锡九华,苦心修炼数十载。唐贞元十年(794年),金大师99岁,忽召众徒告别,趺跏圆寂。相传其时“山鸣石陨,扣钏嘶嘎,群鸟哀啼,地出火光”。其肉身置函中经三年,仍“颜色如生,兜罗手软,罗节有声,如撼金锁”。众佛徒根据《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语:菩萨“安忍如大地,静虑可秘藏”,认定他即地藏菩萨示现。建一石塔,将肉身供于石塔中,尊为“金地藏”,嗣后配以殿宇,称肉身殿。从此九华山名声远播,逐渐形成与五台山文殊菩萨、峨眉山普贤菩萨、普陀山观世音菩萨相并称的地藏王菩萨应化道场。
据佛经记载,农历七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为地藏菩萨圣诞日,传说也为金地藏成道日,这天,九华山在肉身殿举行隆重庆典,称“地藏法会”,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守金地藏肉身塔。法会一般历时七天,农历七月三十至八月初六,圆满之日设斋供众,广结良缘。法会期间,民间有“百子会(团)” 等朝山进香。凡人数满百人即可组成一会,称“百子会”。百子会设香首和副香首。朝山途中香首高诵“南无幽冥教主本尊赦罪地藏王菩萨”,余众接诵“阿弥陀佛 ”。僧俗二众于肉身塔诵经拜菩萨通霄达旦,常见僧尼和信士一步一跪拜塔不止,求其超度亡灵、赦免罪孽、消除灾障、增加福寿。1978年以来,九华山佛教协会每年都举行“地藏法会”,或称“祈祷世界和平法会”,悬挂“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法会”飘幡。来山参加地藏法会的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十方四众弟子及善男信女,逐年增多,盛况空前。
九华山的寺院
九华山目前有大小寺庙共计99座,其中有天台寺、慧居寺、化城寺、肉身宝殿、百岁宫、祗园寺、甘露寺、旃檀林、上禅堂等9座国家级重点寺庙,以及拜经台、复兴庵等30座省级重点寺庙。
化城寺是九华山的开山寺和总丛林。寺院原有大钟一口,重约万余斤,但已毁于兵燹。现存的一口洪钟,重约两千余斤,高一丈有余。此钟铸造精美,体积超群,音质悠扬洪亮,以手轻叩即可听到清脆悦耳的微微响声,用槌撞之,则瓮声宏亮高扬,由近及远慢慢在山谷中回荡,特别是夜深人静之时,钟声更为清悠,令人仿佛置于天上佛国,超凡脱俗。因此,朝山进香之人,无不聆听化城晚钟,领略一下“化度群生悲愿宏,城开两序别西东。晚来香火因缘盛,钟送梵音澈太空”的古钟圣音,以除人间烦恼。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