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婆罗痆斯城中,有国王名为「梵授」,常行正法以教化世人,因此备受人民拥戴,于此安居乐业,国力富强且昌盛。
梵授王因为深信正法,禀性贤德良善,胸怀自利利他之志,常行布施,救济贫苦之人,借此善行长养广大慈悲之心,远离贪染爱着、悭吝不善之恶法。
一日,国王的大夫人发现自己怀有身孕,变得亟为渴望听经闻法,便向国王提出请求。国王听了又惊又喜,急忙询问相师:「这是什么征兆呢?」
相师观察之后,欢喜地恭贺国王:「大夫人怀有圣胎之故,母子连心,遂乐于听闻法音。」
梵授王喜不自胜,立刻召集群臣,准备满载着一箱箱黄金的车乘,走遍全国各地寻访名师,为大夫人开示妙法。然而,历经数个月,竟觅无一人。
转眼间,王后怀胎已满十月,小王子安然降生,并且具足一切相好,相貌庄严,无与伦比。
国王心想:「小王子生而容貌端正、人见欢喜,未生之时已知希求妙法,该为他取什么名字呢?」于是慎重地召请宗族王卿集思广益
。几经讨论,群臣启请:「王子未生之时已知希求妙法,国王何不赐名为『求妙法』,以昭其德!」
国王称叹应允,并且请来八位乳母,悉心育养小王子。王子日渐成长,资质容貌清净皎洁,如莲花出水一般,然而,却始终未能得偿求法之愿。
梵授王驾崩之后,求妙法王子即位,更加积极诏敕群臣,远迄十方国土,遍寻天下有德之师,为其宣说妙法。然而,臣子们带着黄金、珍宝,翻山越岭,历尽千辛万苦,依然不得其人。求法王为此,心中常怀忧恼。
此时,帝释天观察到国王求法不得而愁忧苦闷,不由心生慈愍:「国王虽然四处求法,但未知其心真伪,不如我亲身前去考验。」
刹那间变身为大药叉,张牙舞爪、面目狰狞地出现在国王面前。国王被那恐怖的模样吓了一跳,但是,更令他惊讶的是,药叉随口说出一句偈颂:「常修于善法,不作诸恶行,此世及后生,寤寐常安乐。」
其中正蕴藏着他渴望已久的真理!求法王非常雀跃欢喜,急切地恳求药叉:「仁者,请您再重述一次刚才的偈子好吗?」
药叉说:「大王如果能够依照我的要求,我就为大王再说一次。」
国王迫不及待地说:「您刚才说的偈子太有智慧了,我非常渴望再聆听一次。只要您愿意,任何要求,随说无妨……」
药叉略作沉吟,答道:「大王,为了证明你是真心诚意乐闻法语,请你挖一个火坑,于其中七日七夜烧炭不断,如果你能投身火中,我就为你重说偈颂!」
国王听到药叉愿意重说偈颂,无比欣悦,毫不迟疑地一口允诺:「七天之后,请您务必前来为我说法。」
国王随即宣告全国上下:「我为闻妙法,七日之后,将投火坑,舍身求法。欢迎一切有缘之人,乐求稀有妙法者,同来观礼,得法自在。」
七日之约转眼来到,举国万人空巷、扶老携幼咸赴法筵。由于国王敬重正法、至诚所感,虚空中亦遍现无量诸天,鼓乐弦歌、燃香供花,庆赞此稀有难得之事。
这时大药叉腾空宣告:「大王,履行约定的时刻到了,这个火坑燃烧了七天七夜,火势正当猛烈,你准备好舍身求法了吗?」
求法王召来太子,在全国子民面前交付王位,辞别众人从容走向火坑边缘,发大誓愿:「如是炎炽大火坑,红焰如日令人怖,我今欢喜投身入,为法曾无悔惧心;今我虽处火坑中,决定当求希有事,愿此福利资含识,猛火变作妙莲池。」
语毕,便跃入火坑,消失在烈焰当中,刹那间,熊熊焰苗绽放出一朵朵清莲,大火坑转眼变成莲池般清凉可爱……这时,求法王安详洁净地随百宝莲花涌现,大众见其毫发无伤,不禁雀跃、喜极而泣。
帝释天亲见此景,心中充满法喜,随即恢复帝释之身,为求法王重说偈语:「常修于善法,不作诸恶行,此世及后生,寤寐常安乐。」
当下国王礼拜受持此偈,随即吩咐王卿大臣传抄于金叶上,流布至世界各地城邑聚落,倡导人民依此偈语,恒修断恶修善、行深愿广之法。
佛陀告诉诸弟子们:「彼时求法王即是我的过去生,为求正法不惜身命。今生得遇无上殊妙法门,诸比丘们亦当生尊重、效法之心,落实修行。我对正法累劫如是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如是至诚恳切、依法修持,故能具足圆满一切自利利人之殊胜法门!」
比丘们听闻世尊开示,皆心生敬信,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十四》
省思:
佛陀往昔多生累世修菩萨行时,为求正法,不惜舍自身命,或投身火坑,或剜臂燃灯,以恭敬、珍重之心,对佛法生希有难遭遇想,因敬法故,信受佛法,故能断除坚固我执烦恼,解脱生死,到达究竟安稳解脱之道。
欲得入道,唯诚、唯敬,故古德云:「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转)
推荐几篇很好的文章:“从佛经中看什么是见性”、“从佛经中看什么是闻性”、“从佛经中看什么是六解一亡”、“《楞严经》精华篇:七处征心”、“《占察善恶业报经》中,地藏王菩萨开示的唯心识观法门”。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