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定课带来的调心方法

发布时间:2024-11-21 05:38:22作者:楞严经入门网
定课带来的调心方法

修学过程,也是烦恼不断起现行的过程。对境时,若起了烦恼,如何对治?以下是我的一点实践与体会。

首先:确认自己是凡夫,及了解烦恼的相状。

承认自己是凡夫,正在惑、业、苦中轮回;被贪、嗔、痴等六大根本烦恼牢牢控制着;生活在混乱情绪、错乱观念及三种感觉之中,自我保护已成为根深蒂固的习惯。在世俗中,很难彻头彻尾地对此产生定解:我是一个轮回中的重症患者吗?倒是看到身边许多人都有各种问题,常有“众人独醉我独醒”之感,令人感觉高冷,自己则感到曲高和寡,与周边人格格不入。通过修学,我明白了这个道理。通过做事和承担,烦恼现前时,逼到自己不得不承认——千真万确,就是这样。这是一条心在流血的过程,也是破茧重生的过程,我认为,这个过程在修行中很宝贵,也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认识到烦恼尤如弹簧,虽对治调伏了,但也可能百千次地反弹。知道烦恼就是这种特性,于是,烦恼反复时,不气馁,不抗拒,继续对治调伏。总之要有:你反复一千次,我对治一千零一次的决心与气势。这样,烦恼的存在,就只是一种现象与过程,而非实有,是没有自性的,看一看,就没有了。这样,就不会丢失自信。

在对治与调伏烦恼方面,体会到三级修学中每个阶段的闻思主题,及不同的定课内容,均能很好地“缴灭”当下生起的烦恼。

一、闻思是基础。这好比“养兵千日,用在一朝”。只有具备足够的闻思量,对境出现时,脑海中才会有一定的法作为“库存”,不至于“书到用时方恨少”。若平时积累够了,对境出现,法也会随之出现,一一对抗,抵消,无声无息,一场硝烟之战就此收场。每当自己通过法的力量从烦恼中逃脱出来时,总是喘口气:好险,出来了,差点又上当……好感恩……

二、对境时定课的力用。

烦恼起现行时,不同时期的定课,都可以成为解除烦恼的利器:

1、《慈经》的慈心观,无往而不胜

慈心可以令心开放,撤消对立,接纳差别。

嗔心是六大根本烦恼之首,最容易被自他觉察,也是最为粗大的烦恼,产生的原因是我执。如:与他人的对立,对人对事不接纳,意见不一,结果与期待不一致等等,潜台词是:“我是对的”。此时思惟:愿我无敌意,无危险……因为嗔恨,内心就会对对立面产生敌意,通过思惟经文,放下对立,消除敌意;也可以思惟:愿他无敌意,无危险,无身体的痛苦,无精神的痛苦,愿他保持快乐……当我对他产生敌意的时候,他是有危险的,……不要,不要,这不是我要的,我愿他快乐,愿他没有一切痛苦……于是,嗔心在正念中,无声地消失了。

2、《修习皈依》:在念诵三皈依时,反复思惟赞叹佛菩萨的品质:无限的慈悲,无限的智慧。境界现前时,内心有了不接纳的人与事,此时思惟:若是佛菩萨,面对此人此事,会如何?佛菩萨有不接纳的人与事吗?佛菩萨会像我一样陷于如此被动局面吗?一反问,烦恼就没了立足之地,惭愧心也生起。

皈依仪轨里从前行、正行到结行,都是对用心的反复训练与强化,在境界现前时,去思惟仪轨里的内容,每一项都可成为解除烦恼的武器。

3、七支供的对治

七支行愿的力量无穷,定课时的观修若够用心,每一支都是刺穿烦恼的利箭,威力无穷。

(1)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对境中对他人起嗔心、慢心、烦躁心时,思惟:难道他不是我观想中礼敬的对象吗?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难道他没有吗?于是不善的心所消失。

(2)普皆供养:心生吝啬贪著时,思惟:我不是已经把自己的身心都献供出去了吗?还要对何物起贪著?早课时可不是这么想的呀……于是,吝啬贪著的心消失了。

(3)忏悔业障:对境生傲慢心、优越感,逆境现前心生烦恼时,思惟:往昔由于无明造作了如此多的恶业,现在果相现前了,是自己活该,哪有理由生气,还不赶紧忏悔……于是,忏悔惭愧的心、接纳当下的心便会生起,烦恼也没了。

(4)随喜功德:当对人对事有不屑、轻略、冷漠、不接纳的心生起时,思惟:我早上不是已随喜过一切众生的功德吗?难道不包含他吗?难道他是独立于众生之外的唯一的一个吗……如此思惟,心里的温度回升,冰雪慢慢融化,随喜的心生起,相对的烦恼也没影了。

(5)常随佛学:对境起慢心和自我优越感时思惟:他身上的优点我都有吗?我不是发愿向一切未来佛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点吗?如此思惟,恭敬心、关注的心便会生起,心回到柔软的状态。

(6)恒顺众生:对境起对立、不耐烦、想要转身离开众生时,思惟:我早上不是发了愿,要恒顺一切众生解脱的需求吗?若不多结善缘,何来机会与众生的心交集?怕是连恒顺的机会都没有……如此思惟后,心安住于当下,烦躁心消失

(7)请佛住世、请转-法-轮:当想要自己用功、想少承担、一人静静、不想往前冲时,我思惟:我已经向一切众生(未来佛),也包含自己,祈请大众的正知正念得到开发,安住于觉性;也祈请大众开显觉性的力量,帮助无量无边的众生走向觉醒,我既然这么祈请与发愿了,如今正是实践的机会,为何想逃……思惟一番,懈怠的心消失了。

(8)普皆回向:对境时起嗔心时思惟:我不是要把三世一切善:身、财、果德,全部回向给一切众生吗?我为何想孤立对方?为何不愿意包容对方,难道对方独立于一切众生之外吗……思惟已,嗔心失去支持,正念重又生起。

4、《菩提心修习仪轨》对我的帮助:

(1)有时有无聊感,心力弱,提不起劲,心缘在一些妄想上,发现自己的低沉无力后,我就去思惟:如何令自己变得有意义些?如何将每个当下转为道用?转念想“我是要行菩萨道的,如今所做的一切,都要服务于这个大目标——唯一的、永远的大目标”。于时,提起正念并安住于当下,哪怕休息、睡觉,也要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做,有了目标,心的力量重新生起,心恢复了张力。

(2)四宏誓愿的力量:在座上思惟“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众生”既包含了我,也包含无尽的众生,我要度自他一切众生,我要断除自他一切烦恼,我要帮助自他学习无量法门,令自他成就无上佛道。在烦恼面前,我与众生是无二的,我的嗔心与他人的嗔心不会有任何区别;在佛性面前,我与众生是平等的,我的觉性与他人的觉性也无有区别。思惟已,生起与众生同体的观念。当对境出现起烦恼了,继续如是思惟一番,并想:别只看对方惹怒了你,你的样子也没好到哪,哎,彼此彼此,半斤八两啦……思惟几次后,自他相换的同理心渐渐生起,心里的波涛也慢慢平息下来。

三、缘起的思想,瓦解我执钢盔的利器

对境烦恼起现行了,一定是“我执”受到了“侵略”,于是,为了捍卫这完全子虚乌有的“我”,各种烦恼心所蜂拥而至,热闹非凡,搅得自己寝食难安。一般性的小烦恼,用以上的对治方法调伏,基本比较容易平息,但遇到比较粗猛的对境,心就很难平了,即使貌似想通了,烦恼依然会一再顽强地反扑,一触即发,有时被搞得心力交瘁。

遇到这情况,我就要通过无我的智慧来对治了。此时,让自己停下来,静静地想一想:我是谁?我把自己解析了;再想:对境是谁?又把对境解析了;最后想想:令人烦恼的事是什么?为何值得我烦恼?我要捍卫什么?一解析,就看到“我执”了,屡试不爽,除此之处,别无他物。一拆解,现象背后无一本质的东西,被捍卫的“自我”倒塌了,把心从对现象的胶着状态中抽离出来,尤如一座房子四边的墙都倒塌了,囚禁的心被释放了,对境也没有了,此时能够体会到些许无限感,一切,都只是因缘和合的现象而已。放空身心,一切烦恼实无。此招最灵,最威猛,每每粗重烦恼生起,此力用最迅速有效。由此想到“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生烦恼”,果然如此,真实不虚。

写到这里,心里其实很惭愧,看似分享了一些对治烦恼的粗略方法,但我也清醒地认识到,烦恼的层面很多,从粗到细,对治的难度越细越有挑战性,我只是初尝一点甜头而已;再者,定课的内涵甚深复甚深,我只是初探到一点清泉而已;路漫漫其修远兮,我还要持续努力,通过闻思提高正知正念,解除烦恼,回归觉性的故乡!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