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可分为:分破空、观空、自性空三类,这三种空,应加何解释?
从印度的部派小乘到大乘,讲空大概分三类--
第一种叫做“分破空”又叫做“分析空”,比如当兵的人要分解枪,枪一分解还有没有枪的体?有没有枪的相?有没有枪的用?它的体、相、用可得不可得?当然下可得。房子也一样,分析起来都是钢筋、水泥和台而成的。树也一样,一棵树要有种子、士壤、养分、水分、人工灌溉才能长出来,没有这种种因、种种缘,它也是不会有。所以是因缘和合而形成它的体、形成它的相、形成它的用,若把这些因缘分解掉,结果就发现它是空了。这是第一种懂空的方便,这也可以称为钝根人懂空;他不相信房子是空的,你把房子拆掉,房子没有了,他不得不承认空;若他不相信宇宙是空的,有一天宇宙成住坏空也分解掉了,他只有接受了,这就是分破空。佛书上常讲到因缘是空,我们最常能看到的就是分破空这种讲法,都是因缘和合,因缘一散就没有了,所以世间也是空的。
第二种“观空”是修唯识的人发现空的方法,是用观想、观照、唯识的--用心转境界。最普遍的唯识人的修法是修“十遍处观”,把十种境界观想转变叫做十遍处观;玄奘大师翻译为“遍处”,鸠摩罗什译为“一切处”--十一切处观:青、黄、赤、白、地、水、火、风、空、识。修唯识观的人观照地之坚固性不可得,他证入通达空性之后就能得神通,穿墻入地都可以;又水是软性,用观想证入空性后,则履水如平地;发现水和火没有实在性,是空性,因此而能将水转成火、火转成水,就像这样到最后十种境界变化自如。识也一样,欢喜的念头、不高兴的念头是随着境界在转的,也是空;慈悲心在那里?贪嗔癡的心在那里?这都是找不出来的,因为它是没有自性的。但是因缘和合就生出贪嗔癡,因缘和合就生出慈悲心,不管善心、恶心都是无自性的,人家侮辱我,我就发脾气,嗔心不用你请它就出来了,看到可怜人、看到快死的小鸟,生起悲愍心去救助,这时慈悲心就跑出来了;这就是“因缘生”,心与一切因缘关系密切。
进入禅定中的人,大概来说必须到四禅以上他的心才不动,四禅以上就是无色界,无色界的众生或是四禅天的众生,他们的业是不动业,即不是善业也不是恶业,他们心念没有动,不落入善、不落入恶,始终都是“无记”、享受禅悦。初禅、二禅还有法喜、还有喜悦,尤其初禅,那种喜悦是很明显、很感触性、有触觉性得喜悦;二禅以上就比较微细,三禅以上更加微细。
中观最后的“自性空”,当下即空,也不须要将这些境界分解掉才发现它是空,也下必用观想的方法把境界转化才是空,不须要那种神通的观想、观照。中观修空就是直接成当--一切境界当下就是空,一切境界当下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般若心经是讲“六不”,中论是讲“八不”--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生、灭就是有、无,生就落入有、灭就落入无,我们在这里没有谈有、无而谈生、灭这是相通的;“生”有没有实在性、永恒性、不变性?当然没有。“灭”有没有实在性、永恒性、不变性?也没有。所以生、灭没有自体性、没有实在性,这就否定了“生”的体、相、用和“灭”的体、相、用,所以用一个“不”字来诠释它。这是存在不存在的第一个层次问题,是通般若心经的,般若心经的第一个也是不生不,也就是说境界的有或无是不生不灭的,不能说是实有,实有就落入“常见”,不能说是实无,实无就落入“断见”。喜、怒、哀、乐、生、老、病、死,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等,都不是实有,实有就落入常见;也不能说实无,实无就落入断见。
般若心经第一个说“不生不灭”,生、灭就是体性、存在,是有是无的问题,这是属于哲学的形上学在处理的层次。第二个说“不垢不净”,垢、净是性质、是好或坏的问题。第三个说“不增、不减”是量的问题.这三句话就是“体、质、量”。
如果说“体”不生不灭,那我们说现在是造业啦、六道轮迥啦!怎么会没有生命呢?其实,那是说究竟解脱相的时候,众生相不可得,没有真正众生可度,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还是不可得。所以,我们追问生命最初是从那里来?宇宙的最初因、创造因是什么?那就是头上安头、是妄想、是无明的邪见;通达般若性空的人知道不必这样问。譬如说“无明”,无明从那里来?无明□□最初一念妄动;有没有一个无明?必须先假设有一个无明、无明是实在性,然后才能问它的最初因,一念妄动是那里来的,然而“无明”已经是虚幻的、无实的,根本没有无明,怎么还会去追问无明从那里来?这不就叫做头上安头以妄逐妄了吗?所以无明只是一种执迷的、一种错觉概念,悟,则当下就没有无明了,差别只在迷与悟罢了!“理”也是如此,悟到了理,则事相上来说也应该是这样。以上是谈到般若心经的六不。
“六不”以量来说,众生到底数量是多少?由凡夫成佛,最后有多少佛?如果说凡夫一个个都成佛了,凡夫就越来越少,佛越来越多,到最后连一个凡夫也没有了,通通都是佛。这些都是我们凡夫的戏论、妄想,没有这样的事;圣、凡,染、净,毕竟都是缘起、假名、施设、无自性、不可得。“时间”的长短,不论无量劫或最短的一剎那,都不可得,它没有真实相
。“空间”也是这样。天文学家说:“人类自以为是宇宙的主人,这一时代已经过去了,宇宙是没有中心的。”宇宙那里是中心?有中心就有边,中边就可得,有“空间”的观念仍是落入中与边的,缘起性空无自性,宇宙没有中、没有边的。现在天文科学家在讨论说黑洞爆炸了,大家都往黑洞收缩了,我看这是科学家还在那边捉迷藏,因为宇宙、山河大地只是众生业力所现的依报,所以佛经说有的世界像一棵树,有的世界像一只狗,有的世界是三角形、碟形、螺旋形、有的像条河……多得不得了,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是不可思议的。生命也是不可思议,现在我们会分别有你我他,这都是凡夫的世界,解脱后就没有那个差别了。以前有一位禅师,他开悟时说了一句话,我时常拿出来说:“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平等性中无自他之形象”--“真如界内”就是解脱的境界。“绝生佛之假名”--“绝”就是超越的意思:“生”就是众生、凡夫:“佛”是圣;意思是说超越了众生与诸佛这种圣凡的假名概念。“平等性中无自他之形象”,就是说,在真如平等的实相解脱的一真法界【实相即没有差别相的、平等性的】,如华严经所描述的一真法界,平等性也没有自他、你我的形象;不能以为你成你的佛、我成我的佛,彼此分别是你、是我。也许大家会怀疑,诸佛度众生不是个个佛不一样吗?其实那都是方便示现。有一次我当面请教印顺导师:诸佛菩萨度众生有没有自由意志?导师回我说:“无思普应”我再求证说:“是不是就像太阳光一样?”他说:“对!”佛菩萨不会分别这个众生要度或不度、喜欢不喜欢,没有这个分别相,是应因缘而示现的;妙法莲华经说佛来娑婆世界是应因缘,若度化众生的缘尽了,他就离开这个世界,所以大菩萨与佛度化众生是“无思普应”,如太阳普照一切,若有人没有被阳光照到也是因为自己躲在阴暗的角落,不是太阳不照你,是你无明业障太重,不敢去接受或是接受不了,邪见太深、烦恼业障太严重就接受不到了;佛经上常做这种种的譬喻。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