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命运通三世:一定要深信因果 决不能含糊!

发布时间:2024-08-13 05:35:35作者:楞严经入门网
命运通三世:一定要深信因果 决不能含糊!

净慧长老(资料图)

净慧长老在佛界可谓德高望重。他一岁半即由父母送入尼庵抚养,14岁在武昌三佛寺拜师学经,其经历让人称奇。作为新中国第一批佛教研究生,他除了著述,还有译作。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即智慧)的积淀,近日在接受《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他妙语不断。

因果是一个连环套

因果既通于“三世”,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也通于当下,当下这一念即刻就有果报。

记者:虚云老和尚曾说,释迦如来的教义,讲来讲去就说了两个字“因果”,您也曾说“以因果为信仰的准绳”。您认为佛教的因果和科学、哲学讲的因果有区别吗?

净慧长老:相较而言,佛教的因果比世间所讲的因果要广泛、深刻。说“广泛”,是指十方世界一切事一切物、世出世间都是因果所成;说“深刻”,是指佛教的因果既是起于当下一念,也是通于前世、今世和来世,所谓“三世因果”。

记者:说当下,我们可以理解,比如我无名火起就会发脾气,即刻就得到果报,可为啥“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呢?

净慧长老:如果有好人好事得不到好报的困惑,最好先把它放下。你应该为你现在遭遇到种种不幸而感到高兴。因为你把你以往所造的恶业报掉了,以后就会有好的报应了。业通三世,报也通三世,因果的道理并不像一颗黄豆种下去马上就生出黄豆芽那么简单,它还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

记者:“前生”和“来世”我们都没有体验,我们怎么样才能相信呢?据说有科学家曾经调查过死去活来的人,他们的体验也各不一样。

净慧长老:在这个问题上一定不能含糊,一定要深信因果。我们要相信释迦佛的人格,他是一个究竟圆满的觉者,他是以他的人格来作为理论保证的。我们也要相信历代的高僧大德、先知先觉,他们在佛门修证几十年,他们对佛理都具有圆满、彻底的了解,他们都是深信因果,并且也是按照因果的道理来修行的。1987年95岁的梁漱溟被邀请参加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成立大会时也说,“我要向大家慎重地提出来,人有今生,也有前生,有来生。”梁先生以说实话著称,他也不会骗人。

信仰要落实于生活

信仰不是用来当摆设的,不要让信仰停在口头上,而应该在每时每刻都能够兑现。

记者:我们身边也有为富不仁的所谓慈善家,怎么看待这类人?

净慧长老:不少信佛的人往往把信仰跟生活分开了:信仰归信仰,生活归生活。这些人到寺院里、佛堂、念经时才有信仰,这是对信仰的天大的误解。信仰不是用来当摆设的,不要让信仰停在口头上,而应该在每时每刻都能够兑现。

记者:是否可以反过来这样说,看一个人的生活就能知道他的信仰。

净慧长老:一个人的信仰是藏不住的,它一定会表现出来。比如说,有一些年老的信徒,到庙里来可以把5元、10元放进功德箱里,可上街买菜时就不成了,少给一根豆角、一片菜叶就跟人家争得面红耳赤。这不是真信佛,这是想信佛,还没有信佛。

记者:信佛也需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净慧长老:有一个故事。佛陀跟阿难在一起走到海边,佛陀从海里汲起一滴水放到手上,然后问阿难尊者:你说,这一滴水怎么样才不会干呢?佛陀开示说:“你把这一滴水放到大海里去。”个人的力量有限,大众的力量无穷,每一个学佛的人积极地投身于一切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善行、善业,社会的两个文明的建设就会取得更大成就。

要用智慧来辨别一切

相信和洞彻世间和出世间因果,这才是智慧。智慧是修行的眼目。

记者:佛教讲“般若”,“般若”就是智慧,智慧就是讲理性,这或许就是佛教最吸引知识分子的原因吧。

净慧长老:“般若”就是智慧。我强调“以般若作为正信的眼目”,是因为没有般若,我们就没有辨别事物的能力。佛教里讲修行有三大纲领,就是“戒、定、慧”。说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说佛教是一个理性的宗教,就是因为主张用智慧来辨别一切。如果佛教只是一种迷信,它是不可能吸引一代一代知识分子的。

记者:佛教里的“般若”和世间讲的智慧肯定会有不同的地方。

净慧长老:佛教讲的智慧,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相信或能够洞彻世间因果和出世间因果这样一种事实。因为,假如世间没有因果,这世间就没有秩序,一切都乱了。所以,只有相信和能够洞彻世出世间因果,这才是智慧。

记者:世间讲智慧总会强调理论和实践,继承和发展,佛教也是吗?

净慧长老:佛教的智慧分三种:一种叫做实相般若,一种叫做观照般若,一种叫做文字般若。三种般若就是三种智慧。实相般若就是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观照般若,就是按照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思考、去认识、去修证。文字般若就是指佛的言教,指一切有利于我们身心修养的文字、语言。由文字般若而起观照般若,由观照般若而证实相般若,这是修行的一般过程。这个修行的过程与世间的智慧获得过程很相仿。

一定要深信因果(资料图)

活在当下就有了平常心

安身立命,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判断,正确的价值判断,从佛教上讲,来源于信仰

记者:活在当下不容易,人们的念头不是在过去就是在未来,就是难停留在当下

净慧长老:活在当下是要做很深的功夫才能够达到的一种境界。你如果可以活在当下,你就可以做到平常心。要进入到活在当下,一定要专一。你在观察自己心念的时候,总是把握不住,它总在走,而且往往是离开当下很远,或者回到昨天或者走到明天去了,这个就是“妄念”。

记者:您的诗中云“一念不生万体现”,说的慎始也是修炼的方法吗?

净慧长老:佛教叫我们放下妄想有种种方法,念阿弥陀佛是一个方法,深呼吸是一个方法,观察自己心念的起落、起灭也是一种方法,古代传下来叫我们制止妄念还有一个方法叫“守一不移”,又说“能守一,万事毕”,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个方法从佛教初传一直到现在。

记者:您说的其实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价值观。

净慧长老:一切的善念、恶念是和非,都是从当下一念展开的。所谓把握当下一念,就是说有心去让当下一念沿着一个正确的理念来安顿生命的当下。这当下一念就有一个价值判断。无论哪个阶层、集团,都有着人类的共同功利所在。从佛教上讲,价值判断来源于信仰。这个信仰的引导就是培养人的善心、善意、善念先决条件。

要转变命运就要转变自己

过去的已经过去,无法追回,而未来却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放下过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

记者:人们总会感叹命运无常,佛教要解决的也是这么一个人生中最重大的问题。

净慧长老:每个人就自身而言,最关心、莫过于命运。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无数圣贤哲士对命运进行过思考,创立了许多关于命运的学说,其中,最具代表性有三种:一种是说命运掌握在神祗手中,要改变命运只有依靠神灵;第二种则认为,人的命运早已前定,无可更改,人只有听从命运的摆布;第三种就是佛教,认为人的命运遵循着因果的规律。

记者:如您所说,人们信佛,就是相信自己的命运可以改变,并力图把握自己的命运?

净慧长老:佛陀是无上觉者,他具有圆满的智慧,洞察到人类乃至一切众生命运的规律,以及掌握、改变命运的方法。佛教认为人的命运遵循着因果的规律。这种规律经常被表述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谓“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人生有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因果的法则贯通于这三世,叫“三世因果”。佛经里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信佛就是人们力图改变自己的命运的行为。

记者:您提出的“生活禅”许多提法与我们政府现今倡导的理念很相仿,这是殊途同归吗?

净慧长老:佛教与其它哲学有不同,也有相同之处。根据佛教因果法则,我们就获得了掌握命运的信心和勇气,既然过去的已经过去,无法追回,而未来却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所要做的只能是放下过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这也是我们对待命运唯一积极的态度。说到底,命运就是我们自己,要转变命运,就要转变自己,转变自己的思想行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