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八年早餐开示—如何得身心安稳 (共一集)1998/6/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20-013-0608
昨天晚上,在《华严经》里面讲到世尊引用光严童子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说明维摩居士教导我们,怎样将心安住在道场?教导我们什么是道场?心的安住,在大乘修学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要求得心安,先要求得身安,身心安稳道业才能成就,正如同佛家常讲“法轮未转,食轮先”,也是这个道理。我们要弘法利生,首先一个条件要叫大家生活能安定,生活安定他才有心学佛。生活没有着落,每天忧虑放不下,还有什么心思学佛?前一段时期,有几位从印尼来的同修来看我,印尼正是暴动的时候,他给我说:“佛号都念不下去”,不要说是听录音带,一句阿弥陀佛都没办法念。不知道自己的家什么时候会被人烧掉,生活在疑虑恐惧之中,没有一刻他能够安稳,所以身心的安稳就非常重要。
契入佛法,对佛法的利益逐渐逐渐我们明白了,这身心才真正得到大安。无论什么环境里面,身心总是安稳的,纵然是劫火满三千大千世界,他的身心也是如如不动,安稳如须弥山一样,那是什么人?法身大士。诸佛如来与法身大士他们是以法空为座,也就是说,他们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了、通达,没有丝毫的疑惑,这个时候心才得到真实的安住,安住在哪里?安住在一切法空。我们在大经里面读到以法空为座,这个座是师子座,座就表示安稳的意思、安住的意思,安住在法空之中,这就是真正安住在实相,事实真相。所有一切的忧虑、烦恼、牵挂、业障,都圆满的消除得干干净净,因为这些东西都不是真实的。
佛经里面有比喻说,罪障就好比霜、好比露水一样,太阳出来之后不久都消失了,这个太阳就是比喻智慧。自性智慧现前,业障才从根本拔除;智慧不现前,决定有业障、决定有罪报。虽然全是假的,就像梦幻泡影一样,梦里头确实有境界,不能说梦中没有境界,但是梦中境界是假的,不是真的。不了解事实真相的人,他在假相里头受苦;明了事实真相,知道这种假相了不可得。《般若经》上常说,佛说了几百遍,“无所有,不可得”,确确实实是无所有,确确实实是不可得。你认为有、认为有得,是迷惑,不是智慧。
佛说“有”,佛不着有;佛说“空”,佛也不着空;所以说“佛无有法可说”,佛说法四十九年无有法可说。说跟无说同时存在,同一个意思,说即无说,无说即说。我们把说跟无说看作两桩事情,这是迷,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佛用比喻,实在讲比喻是没有办法比喻到事实真相,一切的比喻只能比个仿佛,你要从比喻当中去体会,体会浅深各人不同。佛用钟来做比喻,我们击钟,“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比喻佛说法。我们撞钟,钟响了,钟有没有响?钟本身并没有意思想响,你来撞击我赶快就响,没有这个意思,无心,无心就无声,所以声即无声,不管音声大小都是无声。你能够在撞钟撞击的时候,洪钟响亮的时候,你能够听到无声你就听到法性。
《楞严经》上观世音菩萨告诉人,他修行的“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什么叫反闻?撞钟时听到钟的声音是外闻,听不到钟的声音是闻自性,谁有这个功夫?见色而不着色,闻声而不着声,才能做到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就是入佛的法界了,入一真法界,与心性体、相、作用圆满的相应,在华严经题上就是“大方广”。契入“大方广”,你过的生活就是佛华严的生活,我们学佛入这样的境界才是真正得受用,你真正学会了。宗门的大德常常问学人:会么?真的会。不会的人心被境转,这是佛在经上常讲“可怜悯者”。境是假的,梦幻泡影,怎么可以随梦幻泡影而转?凡是随梦幻泡影而转,就永远堕落在轮回当中,随业流转没有出头的日子。
大乘法里面要超越生死轮回、超越十法界,这才算是成就。小果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不是真的成就,那个成就叫相似位,不是真的。真实的成就,我们凡夫能不能做得到?能做到。贤首大师判教,五教里面有顿教,顿教是顿超,从凡夫地立刻就契入如来果地。凡是凡夫做不到的,佛决定不说,佛要是说了他就有过失。做不到,给我们说,这就是我们讲的开玩笑、吊胃口,佛怎么可以做这种事情?凡是佛所讲的都是凡夫可以做得到的。
古大德,隋唐以前有一些大德们,讲净土往生前面四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因为这四品是菩萨往生的,不是凡夫,凡夫没分。善导大师告诉我们,他们说的话说错了,上上品往生凡夫有分。善导大师给我们说,“总在遇缘不同”,善导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所说就是阿弥陀佛亲自所说的,我们凡夫可以达到上上品往生,我们要有这个信心。他说的话符合世尊说法的意思,“总在遇缘不同”。哪些是缘?你遇到正法是缘,遇到净土是缘,遇到善知识是缘,遇到好的同参道友是缘,遇到修学道场是缘,种种缘统统具足上上品往生,缘不具足品位就要次一些。这个话说得有道理,我们听起来细细去想想,欢喜接受,肯定自己有分,殊胜的法缘不能舍弃。今天这个道场,可以说是一切胜缘圆满具足,我们还到什么地方,能找到比此地更殊胜的缘分?找不到。我们将心安住在这个地方,一心一意专修专弘,弘就是自修,利他就是自利,自利利他是一桩事情。
要想得到最殊胜的成就,一定要深入经藏,深解义趣,时时刻刻提起观照的功夫。过去我讲《金刚经》的时候,提示同修们,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念念当中想到经上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观用现代话讲是看法,你应该有这样的看法。然后你才能离一切相,这个离是不着了,不着一切相;不着一切相就是一切法。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一切法叫佛法,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法法圆融,即一切法。换句话说,你要不能作如是观,心还随境转,那就不是一切法,一切法当中哪一法是佛法?连《大方广佛华严经》也不是佛法。佛法、世法就在一念之间,一念觉,一切法都叫佛法,一念迷,佛法也是世法,这个道理要懂得,这也是事实真相。我们什么时候学会不被境界转,你的功夫就得力,这个功夫并不是很高,功夫得力了,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逐渐逐渐将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所以我们坐在这个座位上,一坐下来,法空为座,佛以法空为座,这就对了。
住在一个房子里面,身得安稳,不管什么样的房子,搭个帐篷也好,在帐篷里面慈悲心现前。房舍是保护我们这个身体,慈悲心就像房舍一样,保护一切众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我们走进一个房舍,这个心就生起来了。我要像房子一样,庇佑一切众生,使他们避免雨淋日晒。你喜欢树木,看到树木,高树法幢,普度众生。所以佛在经上讲,《华严经》是一切诸佛常说、遍法界说、无间断说,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六根接触六尘,无处不是佛在说《华严经》、不是佛在那里转究竟圆满的法轮,是众生自己不觉,自己迷惑颠倒,得不到法益。我们在佛法上要想有成就,外缘重要,借重外缘开发自性;外缘再好,不知道回头,不知道开发自性,那就空过了。
昨天晚上我提醒大家,维摩讲“布施是道场”。佛在大乘经上常讲,“毫发的布施”,这是讲布施得少,毫是毫毛,发是头发,一根头发,这么一点点东西,“功德福报遍虚空法界”,你能相信吗?真的不是假的
。为什么遍虚空法界?称性。所谓称性就是与真心相应,真心里面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心量是遍虚空法界的,毫发之善也遍虚空法界,得福报无有穷尽。世间人布施,布施一万块、布施十万块,布施百亿、千亿、万亿,得的福报有限。他得多大福报?就在他限量之内,这个限量是他自己划的,不是别人划的,他心量小。如果念念为自己,他的福报,无论布施多少,得的福报是一个人受用的。他的心量要想到他一家,他就一家人受用,他只有这么一个范围,没有办法突出这个障碍。今天科学里面讲的突破界限,他不能够突破。他心量想到自己的国家民族,将来他的福报,在这个国家里面作国王,在这个民族里面作领导,他的福报只到此地。如果懂得大乘佛法,心量拓开了,大千世界,他将来也只能成一个藏头佛而已。一个大千世界还是很有限,他不能突破到第二个大千世界。所以诸位想到,你有界限,你得福始终是有限。
这些道理、事实真相,唯有《华严经》讲得透彻、讲得彻底。这样圆满的法轮,几个人一生当中能遇到?如果不是佛经上讲的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个时候成就,遇不到,真正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真正如彭际清居士所讲,“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这话说得一点不过分。真正是个聪明人、有智慧的人、觉悟的人、有福的人,希有难逢的机缘他怎么不掌握到?他怎么肯舍弃?宁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舍弃这个缘分,他才能有成就。这个我们要知道。
此地因缘具足,其他国家地区来请我讲经,我一律谢绝。为什么谢绝?这是希有难逢的因缘,我认识,我要把它抓紧。所以将来其他地方找我讲经,我就要拜托你们同学帮助我,你们去讲,到那个地方把这个原因说出来。闻法修学真正是希有难逢,要有觉悟的心、要有愿心,掌握机会,不失这个机缘,我们才能成就。这些道理、这种作法,也能够启发一些有心人。善根福德成熟的人,看到我们这个作法,他会有所感悟,他会来学习。他知道应当怎样学佛,应当怎样过这个一生,过得有意义、过得有价值、过得充实,得到真实圆满的成就。好,时间到了。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