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家庭幸福篇

发布时间:2023-01-08 19:26:00作者:楞严经入门网

  一、幸福需具备的条件和能源

  追求幸福的人多,得到幸福的人少,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观念错误,认为幸福是无条件的,是靠运气。其实幸福是有条件的,天下没有任何事情是无条件的。万事万物无一不是条件的构成,就拿组成一个合唱团来说吧!要有指挥老师、要有团员、要有人作曲……等等,这都是有形的;其他无形的因素,包括团员的热诚、信心、士气、内部的和谐……等等。

  天下没有单一的东西,单一就代表不存在。物质最基本的单位是原子,原子也不是单一的。当你把它的条件抽掉以后,它什么都没有。所以在追求幸福的同时,你必须具备幸福的条件,而且你还要先付出代价,因为获得必先付出,付出是获得的前提。如果你不想付出,只想获得,天下绝对没有这回事。比如说那些抢劫、绑架的人,他不想付出什么,但是他得付出生命,愈不付出愈倒楣。所以说我们要完成任何一件事,有的付出时间、有的付出心血、有的付出金钱、有的付出劳力,总是有代价的,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

  那我们追求幸福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一) 忠诚

  “忠”就是忠厚。忠厚的人,表面看来,他是常常吃亏,实际上他占了大便宜。因为一个心存忠厚、不跟人计较的人,他的儿女都很优秀,他的太太也很贤淑。所以说“吃亏就是占便宜”,我们做人一定要忠厚。

  “诚”就是诚恳。有很多人,心地很忠厚,但是态度却很随便,人际关系不调和。我们要活得幸福,人际关系要好,如果你没有亲和力,和别人都处不好,那你天天都是烦恼。如果你态度诚恳的话,即使你做错了,别人都肯原谅你。

  (二) 谦容

  “谦”就是谦虚。所谓“谦受益,满招损”,你如果不谦虚,人家就不认为你可以谈问题;张良若是不谦虚,那圯上老人就不会说“孺子可教”,也就没有以后的汉初事业,所以人的谦虚很重要。

  “容”就是包容。天下没有完美的人,太阳表面有黑子,白璧有微瑕,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你必须要包容。如果你深信因果,你就更会包容,因为错误恒等于烦恼,你只要说错一句话,马上就会招来烦恼。听错了也会烦恼,别人本来不是讲你,你怀疑是在讲你,那你不是自寻烦恼吗?就算他真的是在讲你,人只有被杀死的,没有被讲死的,你管他干什么呢?所以说做人一定要包容。你看,肯包容的人,多半都是活得很幸福;不能包容的人,就不会幸福,一天到晚与人家冷战,结果打败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三) 调和

  家庭调和之后,才有温暖;同事间调和,工作才会顺利;内心要调和,才会活得幸福。如何调和?最低限度要像现在这个样子,现在我正在说话,你正听着;我不说的时候,你的心空空的,什么都没有,这个就是调和,这也是“保留余地”,这个就是充实、储蓄生命力,就是真正的“入静”。“静”是什么?“静”是生命力的充电;“动”是什么?“动”是生命力的充沛伸张。你如果不能“静”,你必然也不能“动”,所以这也是中道,这也是调和之道。你若是不擅于调和,你只动不静,精力有限,最后动得太多了,变成动物了。所以要懂得动静的平衡、身心的调和,这一点非常重要。

  (四) 勤俭

  “勤”是勤快、勤劳。古人说“业精于勤”,你如果勤快,你的事业就会精进,就会愈做愈好。

  “俭”是俭朴。俭朴就是不要浪费,比如一家人吃四菜一汤就够了,如果做了八菜一汤,结果剩下了四盘菜,这就是浪费。

  (五) 自律

  自己约束自己,语言行为都不随便。不该讲的话就不要讲,不该做的动作就不要做。例如在街上,边走边抽香烟就是不自律;随地吐槟榔汁,这也大煞风景。有些养狗的人,带着狗随地大小便,人家没注意踩上一脚,这都是不自律、没有公德心。像这样的人干扰了别人之后,他会快乐吗?

  佛教所谓的“业”,是思想、行为的总和,你做了不好的事、造了恶业,必然得到恶报。所以“菩萨畏因,凡夫畏果”,菩萨知道做了坏事必有恶报,所以他不敢造因;凡夫做什么事都率性而行,等到报应来了,害怕也来不及了。所以说人要自律才不会惹祸。说自律,其实就是要忍耐,因为不如意的事情十常八九。若不能忍耐,难免会跟人吵架,当你生气准备吵架的时候,我建议你解个小便回来再说;小便解完了,气多半也消掉了。我年轻的时候喜欢生气,一个长者告诉我这个方法,还挺有效的!

  (六) 尊重

  要做到尊重别人,《法华经》里有位常不轻菩萨,见了狗,他都磕头,并且对狗说:“你也有佛性,将来也会成佛。”什么叫做佛性?佛性就是觉性,觉性就是生命的基本属性。人如果没有知觉,就不叫众生,而叫众死。我们是有知觉,佛跟我们不一样,佛是纯知觉──除了知觉,什么都没有。纯知觉是不是不起作用了?不!现在我们说话、听话,都是纯知觉,假如不是这样,那我就是大妄语。我们说第一句话的时候,没有准备第二句,当开口的时候,并没有念头。平常就练习尊重别人,不管是大人小孩、不管是动物植物都要尊重。生命不只是人或动物,植物、矿物也都有生命,植物是准动的生命,矿物是不动的生命。整个大宇宙,用佛经的术语来讲,叫做“大圆觉海”;用现代的语言,就是“生命之海”。生命的海洋里,没有一样不是生命。

  在竺道生那个时代,《大涅槃经》只有上半部,下半部还没有翻译出来,他当时发表意见说:“不但众生皆有佛性,器世间的一切(植物、矿物)也都有佛性。”竺道生这个人的思想是超越的,他主张一元论,说“佛性是一切,一切都是佛性”。当时佛教中的人说他是外道,凡不是佛说的都是外道。这真是“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你若按照文字来解释佛的意思,过去、现在的佛都会喊冤枉,为什么?因为他不是那个意思!又说“离经一句,即同魔说”──你说的跟经上不一样,你就是魔啊!

  竺道生一肚子委屈没地方宣泄,就跑到苏州虎丘山对着一块石头发表演讲;讲完了,还问石头:“我讲的对不对?”那块石头点了头,这是“点头石”的由来。各位有机会去苏州观光时,就可以去看看这块“点头石”。这个故事说明蠢动含灵都属于我们尊重的范围。

  我们对任何一种东西都要尊重,一只小小的茶杯都要尊重它、要感谢它,因为它给我们提供了服务。当你心态最好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一切都是生命的存在”。在座的人,一定有人有这个经验,当你心态最好的时候,你看看家里的暖瓶、电视机,甚至所有的物体,背后都有淡淡的黄光,都有光影;也就是说它的光子体浮现了。别人家的为什么不浮现呢?因为物以类聚,你的心光不足以唤醒它,它就不会浮现;你的心态升华,它就跟你起共鸣。

  为什么禅师可以传心?也是物以类聚;他的本心浮现,就可以唤醒你的本心;如果他的本心也睡着了,他就没有能力唤醒你睡着的本心。所以我们对人要尊重,要向常不轻菩萨看齐,这也是幸福的条件之一。

  (七) 敬畏

  敬畏上天、敬畏佛祖,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宋明儒家的功夫就是“主敬存诚”;主敬,不是说周围没有人就可以懈怠、就可以随便,还是要如见大宾一般,这就是“慎独”的精神。要“主敬存诚”,对每一件物体都要敬,不能因为生气,一句话不高兴,就把那盛饭的杓子往地上一摔,那叫不敬;它又没得罪你,你干嘛要摔它?这个叫“迁怒”。我们不管对人、对每样物品都要敬。

  我有一个朋友,他在办公室里,如果长官夸了他两句,他做事便很顺利,回家见到儿子,就抱起来举在头上,甚至骑在他脖子上。他若是在公事上碰了钉子,事情做得不如意,回家见小孩迎上来,他伸手就是两耳光。这是个事实,我偶而也会这样,但程度没有这么深,人人都会犯这个毛病,有的人没有发露,有的人发露了。所以凡事一定要“心存敬畏”,不要随便“迁怒”。

  (八) 谨慎

  我们知道诸葛亮的一生,就是得力于谨慎。我们说话以前应三思,话到口边留半句;做每一件事情都很小心、谨慎,就不会出毛病,就不会招来烦恼,就不会破坏幸福。人活在烦恼里,是不会有幸福的,人要想不活在烦恼里,就要特别谨慎。很多人说话放肆、随便,第一次说错话,第二次、第三次依然说错,明天、后天、乃至于明年都还是如此,那就叫不谨慎。谨慎就是谨言慎行,说话不随便,做事行动不随便。我们能够做到不随便,才会珍惜自己的幸福;珍惜幸福,才能拥有、保有幸福。所以谨慎虽说是老生常谈,但很重要。

  (九) 反省

  反省什么呢?凡是影响幸福的东西,我们都要反省。凡是影响幸福的限制因素都要去掉,我们就一定能幸福。反省的内容很多,等一下我们再讲。

  (十) 感恩

  我们看报纸说衣索匹亚、索马利亚每天饿死多少人,我们想想自己天天过着安乐的日子,一家人过着天伦之乐的生活,就要知足,就要感恩。

  人若不借父母之缘,就无法出生到这个世界上;在成长的过程中,食衣住行都靠别人的贡献,自己才能生活。而阳光、空气、水的无偿之爱,父母出自天性的呵护之爱,国家的栽培及教育之关爱,社会大众相辅相成的协助与友爱,都是我们这一趟人生之旅所应该知恩、感恩与报恩的对象。

  佛教有“上报四重恩”──感谢天地的恩、感谢父母的恩、感谢国家的恩、感谢众生的恩。为什么要感谢众生?因为没有众生,你我都活不下去。你能当鲁宾逊吗?所以要心存感激。心存感激,人才会变得厚道,厚道才能载福。你若不厚道、很尖刻、忘恩负义,那你这个人不会有福气,福气都被你破坏掉了。

  (十一) 守法

  有很多不守法的人,一旦犯了法,法院开传票,一家人都不得安宁。一个进步的国家、进步的社会,一个高水平的国民,他都重视守法。台湾虽是地方不大人口不是很多,可是你看看那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他们人口更少,只有我们的十分之一左右,地方也很小,但实力很好,他们的观光事业比我们发达。为什么?因为人人守法。政府说“不许吃口香糖”,立刻就没有人再吃口香糖。我们这里若是说“不许吃口香糖”,马上就可能有人上街游行抗议,说吃口香糖是最基本的自由,你不准许,那你就是不民主。

  民主泛滥,就是大灾难;民主不是一个好东西,守法才更重要,最公平的不是民主而是法治。

  法治是什么?法治就是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法律之内人人自由,法律之外没有民主,法律之上没有权威。法律之上不许有权威,谁是权威?总统不是权威,法律才是权威。法律之外不要谈民主,法律之外的民主太多,民主就会成为灾难。

  外国那些自由主义者也承认“国家是必要之恶”,虽然它是讨厌,但它是必要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国家,哪有个人?所以守法是幸福的先决条件。你若是犯了法,不但破坏了自己的幸福,也破坏了别人的幸福。

  (十二) 弘法

  我们讲佛法,强调种因,种善因莫过于弘法。弘法贵能以“法”来供养众生,这叫做“法布施”。一切供养,以法供养最为殊胜,“法”是救心的。各位若是写文章,参加征文比赛,一晚上没睡觉,第二天上班铁定是无精打采。但你若是给禅刊写文章,虽然一夜未睡,第二天照照镜子,保证会容光焕发,这就是老子所讲的“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以“法”供养人,你会得到生命力。

  真正的法供养,就是幸福的根源,功德最大。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而救人慧命,那是永恒的功德;救人一命,他可以活下去;救人慧命,他可以成佛。成佛之后,他可以照亮世间、照亮宇宙,他能散播安祥,所以这也是我们所讲的幸福的条件。你若是具备了以上这些条件,铁定会得到幸福。

  幸福的能源──爱与慈悲

  接下来讲幸福的能源。我们思索一个问题,会消耗能量;我们完成一件工作,也会消耗能量;要获得幸福,当然也需要找到能源。比方说你有一部汽车,如果没有汽油,那还不如牛车呢!

  什么是幸福的能源?就是爱与慈悲。

  今天世界上凶杀、仇杀、绑架、勒索、金光党、骗子、夫妻反目、家庭破碎的事件层出不穷,都是由于缺少爱。爱就是牺牲,爱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爱是道德的根源。没有爱,就没有创造;没有爱,就没有道德;没有爱,就没有生命。这话怎么讲呢?

  我们看历史上最大最凶猛的动物是恐龙,它体积大、力量大、食量大,但它绝迹了。有的人说“恐龙是因为冰河期而绝迹”,这个说法不一定全对;跟恐龙同期而遗留下来的动物、植物还很多。有人说“是陨石造成的”,那也不对!人类比恐龙更脆弱,人类能留下来,恐龙为什么不能留下来?因为恐龙缺少爱心。恐龙在肚子饿的时候,觅食很困难,连它的幼儿小恐龙都会吃掉,它连最基本的爱都没有,所以它绝迹了。

  爱是生命。所有生命能够延续的主因是爱,你看现在的淡水河畔环境多么恶劣,污染多么严重,但是很多水鸟在那里孵卵、在那里哺育幼鸟,这也是因为爱。

  爱是生命的动力、生命的根芽,也是人的天性。夫妻之爱,应该是夫妻两个人生命的融合,而不是世俗所谓的“夫妻做爱,就叫爱”,这个不是爱,这叫本能。本能有没有错?没有错!这是天赋予人的,但是你若违反了中道,那就错了。爱,为什么是生命的根源呢?如果母鸟不爱小鸟,老虎残暴得连小虎都吃的话,现在恐怕老虎也绝迹了。

  爱也是道德的源头。《中庸》上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什么叫做君子?就是有自尊、有尊严的人,他的道德是从夫妇开始。而人类的进化,由草昧进入文明,由浑浑噩噩进入大清明的人类社会,也是从夫妻开始。因为没有夫妻以前,只知有母,不知有父,这样的社会谈不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有了夫妻之爱以后,才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父子有亲、夫妇有义,所以爱也是道德的根源。

  道德的总纲就是智、仁、勇,人类的智慧是由爱产生的。各位知道爱迪生只受过两年家教,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的智慧哪里来?是来自于他爱研究。有一次他在火车上做研究,不小心把黄磷掉在地板上,地板烧了起来,车长一怒之下,打聋了他一只耳朵,但他还继续研究,他不是被人逼迫着研究,也不是为了要赚钱,他是经由喜爱而研究,而产生智慧。于是他成了大发明家,发明了一千三百多种东西。我们现在用的电灯、看的电影、听的音响,都是他发明的,只不过当初发明的比较粗糙,现在是经过很多次改进的成果。例如电灯,他发明的是用碳丝,后来改用钨丝,虽然他没有发明日光灯,但是如果没有他先发明碳丝做电灯,今天可能还没有日光灯。他的发明是为兴趣而发明,工作本身就是喜乐。

  我们再看瓦特做实验时,常常忘了进食与睡眠,晚上家人给他准备了两个鸡蛋,旁边有个煤油炉子,家人关照说:“你夜里饿了,就把煤油炉点上,把两个鸡蛋丢进去煮熟了吃。”第二天清早,感觉有点饿了,准备吃鸡蛋充饥,结果发现锅里煮的是他的怀表。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所以对一个全神贯注工作的人而言,工作的本身就是享受。

  我们读《儒林外史》,王冕画的荷花,居然能把蜜蜂、蝴蝶都吸引来。王冕原是一个牧童,只因他对荷花的挚爱,而成为大艺术家。他看到雨后荷花的清纯姿容,雨珠滴在荷叶上的晶莹婉转、一尘不染,他感觉由衷的喜爱,连做梦都会梦到。于是他先拿棍子在地上勾描,给人家放牛赚的一点零用钱,拿去买颜料、纸张来画荷花,最后成了大画家。这也是因为爱才产生出智慧,终于成功的例子。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的国学大师,他读书常常不睡觉。他说:“我只要读书,就会得到生命力的泉源。”有一天读到天亮,他姐姐端来一碟白糖、一碟年糕。他说:“好!你先放在那里,我边看书边吃。”等一下他姐姐来收盘子时,发现他满嘴发黑,吓了一跳,会不会是食物中毒啊!再仔细一看,一碟白糖原封未动,那碟年糕已经蘸着墨汁吃完了,这就是发愤忘食、心无二用。

  很多读书人讲“中国人的诚,是孔圣心法”,那没有错!“诚”是什么?“诚”是知、情、意的合一,把你全部的感情,投入你的真理智,在那一点上坚持下去,就会产生意志力。那种真爱的意志力是很大的,超过练瑜伽术的意志锻炼。

  西方学术的知、情、意是分开的,中国学术的知、情、意是合一的,这个合一的知、情、意就是“诚”。“诚”的动力根源,就是一个爱──真爱、热爱。西方所谓的“哲学”,就是“爱智”。真正的爱,才是我们幸福的根源,它可以发挥生命中应有的价值与意义,贡献给社会,贡献给人群。爱的本身就是一种道德、一种勇气,爱会使胆小的人变成胆大。

  过去有一个同事和我住在同一间寝室里,他胆子很小,每次要等我回来,他才敢进屋里去。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电灯,点的是桐油灯,我若是没有回来,他一个人不敢进去,怕鬼啊!过了一个时期,他交了一个女朋友,去约会必须要通过一个公墓,那个地方鬼多不多?他老兄只要小姐一约他,他是准时报到。因为那个时候谈恋爱,不像现在那么公开,都是悄悄的、趁没有人看见的时候约会,免得人家风言风语,所以他都是晚上去,回来大多是半夜了,必须一个人通过那个墓地。我问他:“怕不怕鬼啊?”他说:“什么鬼?哪里有鬼!”(众笑)所以爱也能产生勇气。

  大家都知道二十四孝里的黄香打虎。黄香小时候不乖、不睡觉,他妈妈说“老虎来了”,他就赶快盖着被子睡了,他是怕老虎的。有一天,爸爸带着他去打柴,突然来了只老虎,把他爸爸叼走了。他那时候才八岁,拿着斧头就朝着老虎屁股上砍了一家伙,老虎丢下他父亲就逃跑了。为什么?因为突然的袭击,是老虎所没有料到的。黄香回到村子里,别人问他:“你平常最害怕老虎,一听说老虎,你就不敢哭了,为什么你敢去砍老虎呢?”他说:“我爱爸爸!我不能让老虎把我爸爸叼走。”所以爱也是勇气。

  基督教讲“神爱世人”,耶稣说“爱你的敌人”,佛教讲“冤亲平等”──仇人、恩人,你都要爱他,所以爱才是我们幸福的泉源。如果家庭没有爱,它就不是个完整的、温馨的家庭。爱你该爱的,不管他是好是坏,也不管他合不合你的意。一般人常犯的毛病,大都认为人家不合我的意。但是你反省一下,你又合过谁的意呢?你一辈子也没合过几个人的意,却要求别人合你的意,这是暴君思想,这是不对的。如果要求父母合我的意,才孝顺他们,那古代的舜对瞽叟,就不会那么孝顺了;舜的孝才是大孝。

  孝是因为爱他的父亲,慈是因为爱他的儿女,智慧是因为爱他的知识,勇是因为不让别人破坏他所爱。懂得真爱,才会自尊自重,只有爱才能长久,只有爱才能和谐;只有爱才能发挥自己生命的潜力,创造自己生命的价值。

  为什么讲“慈悲”呢?慈悲是爱的升华。爱是有条件的,爱是有等级的,爱是有步骤的,爱我自己的国家,再爱别人的国家;爱我自己的爸爸妈妈,再爱别人的爸爸妈妈;这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杨子为我,看起来杨朱这个人只管自己,别人的事我不管,社会的事我也不管,好像连皇帝都不要了;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不尊重国家、不尊重政府。其实人人若都像杨朱那样,国家就会富强。杨朱有一句话说“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纵使拔掉我一根汗毛对全天下有益,我也不干。他下面还有一句话说“举天下富于一身而不取”──你把天下的财富都给我,我也不要。这是极端个人主义,若人人都能照顾自己,照顾得很好,这个国家就会富强,为什么?因为社会没有垃圾,社会没有包袱,当然就富强。

  佛的爱是慈悲。什么是慈?就是予众生以乐;什么叫悲?就是除众生之苦,给予众生以欢喜、快乐与幸福。

  观音菩萨是无缘大慈(缘就是条件),无条件的同情。对于众生烦恼痛苦,都会同情,不因为认识你,也不因为你是我的什么人,都一概同情。

  什么是同体大悲呢?你长一个疮,等于是长在我身上,而感同身受,这就是同体大悲。

  像这样的人,他不但赢得幸福,而且会赢得永恒。

  观音菩萨,他是无所不在,法身遍虚空,从中国到东南亚,没有一个国家不供奉观音,甚至可说是遍及全世界。

  我们了解“爱是幸福的动力”,家庭充满了爱,家庭一定会温馨、和谐、完整;社会充满了爱,就没有凶杀、仇杀,没有绑架、勒索、金光党,没有了这些事,社会就是一个祥和的社会,是一个温馨的社会。如果人人献出爱心,社会就是天堂,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先进国家。

  反过来说,我们若缺乏爱,也就没有创造幸福人生的动力;我们若没有爱,就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一个冷漠无情的人,不会很健康,也不会是天才;天才都是情感丰富、热情洋溢的。所以要想活得健康幸福,就必须充满爱心,充满爱心再进一步升华,到了大慈大悲,我们才能够创造幸福的生活,也才能为人类带来永恒的希望。

  二、与妈妈调和相处

  问:我常常看不惯妈妈的举止,老师说要活在责任义务里,自己也想尝试去做,但是心力总是无法持久,而且跟妈妈之间缺少了亲密感,要如何才能改善?

  答:我们的修行是内明 —— 明白自己,不向外驰求,你常常被你妈妈所牵动。我们要求的是包容,你看你妈妈的那个样子,你就想改变她,改变不了,方法错了;是可以改变的,但是不是那个方法。

  你不应该看妈妈不顺眼,应该看你自己不顺眼,你试试看。我若讲得太紧了,也许我太夸张,放宽一点,从今以后,你做上半年,你专找你自己的毛病,找你妈妈的可爱的地方,你不断地改,半年以后,你们一定很调和;而且在这个期间,你常常怜悯你妈妈。如果你妈妈的动作是错的,说话也是错的,做事也是错的,你是知道的,“错误恒等于烦恼”—— (我举过太多的例子,大家应该不会怀疑),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个动作,都会招来烦恼;“罪恶终难逃毁灭”—— 你造了罪恶,就毁灭了。你看那些被枪毙、被法院关起来的人,都是因为罪恶。那些犯罪而不受国法制裁的人,将来还是要受宇宙规律(因果律)的制裁。他们现在不受制裁,时间拉得越长越惨,将来还要收回利息。

  所以你跟妈妈不要对立,“不二法门”—— 你就是你妈妈,你妈妈就是你,没有你妈妈就没有你,所以你看你妈妈应该要很顺眼。若看她的那些动作、说话是在讨厌你,你就感觉她很可怜,不够艺术,她活得很苦恼。如果你妈妈爱发牢骚、爱生气,你就感觉她更可怜,一个生气的人不是一个快乐的人,快乐的人就不会生气,她已经不快乐了。她那些惹人嫌的动作,她没有注意到,那表示她没有办法控制自己,没有办法掌握自己,她活得很无奈,你应该怜悯她。

  你要放弃想改变妈妈的心理,加紧改变自己。我有很多朋友都跟你一样,有同样的问题,我说“你先改变自己”,结果他的家人都改变了,跟着他改变了,小孩子也变好了,一切都往好处走。你若不肯改变自己,想改变别人,那是自寻烦恼,效果相反。所以要先改变自己。(解惑录第二集。信愿行证”会后解惑)

  三、唯求心安无愧

  问:在工作上为了使自己负责的工作顺畅,势必要通过主管这一关。如果对方是个喜欢别人奉承巴结的人,自己应该委曲求全地去讨好他呢,还是固守原则,不忮不求?

  答:如果你的修行很好,就没有这个问题存在,因为你有亲和力。你修行的安祥度不高就不能够同化别人,亲和力高的时候可以融化所有的我执、所有的偏见。

  有很多人常常跟我诉苦说:“我努力干,别人埋没我;我非常努力工作,我也是一个好人,但他不了解我,也不谅解我。”

  我说:“修学安祥禅,是以求心安为基础。无论做任何事,只要心安无愧就对了。”而且我在十年前就曾讲过这个话,我说:“你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不是建立在少数人主观偏见的好恶之上吧!”如果你的生命意义跟价值是建立在少数主观偏见者的好恶之上的话,那你未免太作贱你自己了,而你那个价值是虚伪的、不坚固的、随时会垮掉的。一方面你热心地工作,一方面要在主管面前表示“我很能干,我用不着拍你马屁”,故意表示“我不理你”,你看我是只为工作效忠,这样就不太好,这是矫枉过正,这是一种执著。你如果不要执著,像《法华经》有个常不轻菩萨,见到狗他都磕头,那你就不是拍马屁啦!如果对主管很顺从,对同事很傲慢,那你就是在拍马屁啊!你要用平等之心相待,我们对任何人都要谦虚、包容,这样与人相处才能和谐。(安祥合唱团春节聚会)

  四、夫妻信仰不同,应多包容

  問:太太信一貫道,觀念上難免不協調,這是否也是冥冥之中的因果安排?

  答:這個話,我不敢講,為什麼不敢講?因為一貫道在理論上並沒有什麼不好。《六祖壇經》:「色類自有道,各不相妨惱。」信心銘:「要急相應,唯言不二;不二皆同,無不包容。」都包容了。你用不二法門,「一貫道,即非一貫道,是名一貫道」,套用《金剛經》的三段論式,這個問題解決了。「一貫道者,即非一貫道,是名一貫道。」而且「色類自有道,各不相妨惱」,也就是「萬物並育而不相害」,不要去管他一貫道、非一貫道,要有包容心,也就是說「不二皆同,無不包容」,都可以包容。

  你要表現得比他更有包容力,表現得比他更正常,你看我們兩個哪一個是怪物,將來時間久了以後,大家看看。誰若是表現得像個怪物,那他就是怪物了;誰若是表現得非常大量、非常包容、非常和諧、非常喜悅,那這個人是佛菩薩。

  你說到「夫妻兩人信仰不一樣」,我們〈安祥禪〉不叫做信仰,就叫方法。我們〈安祥禪〉沒有理論,只是方法。什麼方法?佛法。佛法就是成佛的方法。〈安祥禪〉不屬於信仰,也不屬於理論,也不是一種學術。你若做了,就可以成佛;你若不做,就是廢知識。你看了看,你也不做,結果它一點用處也沒有,就業考試也不考這個,你肚子餓了,它也不能當飯吃,也不能取代麵包,你必須做才有用。

  所以夫妻不能心裏存著「一貫道好像是異端」,這就不對。一貫道創教的人是很好的,有無極派、先天派,都是很好的。好壞在乎人,不在乎法。一貫道也不是叫你做壞事,不要去管她,各人做各人的,要包容別人,不要有成見。(作者者座谈会)

  五、自己修行,儿女会变好

  问:自己沾污的污垢,可以借修行而涤除,但是子女先天性的疾病,或是由于过去世的因果,请问该如何减少子女所受的苦难?

  答:你自己修行,如果你自己修行很好,你自己秒秒保持安祥,这样的情况就会改善,因为母亲跟儿子之间有一根看不见的线在联系。

  我讲过,曾子去砍柴,家里来了客人,他母亲一紧张,那时候也没有手机电话,她就咬手。她一咬手,曾子在山里就心疼,心想家里一定有事,他就回来了。所以这个是连着的,你要想使你的小孩活得比较好,那你就得先把自己的心调和好,调和好以后,他就很好。你若劝他:“安祥好,你来修行”,那是不可能的,不如你自己保持安祥。

  我们认为:任何事情若通不过实验,那就是不真实的。我们当中有些人的小孩每天睡到半夜就哭,他跟我讲:“老师!我们住的环境灵气不好。”我说:“灵气应该是由你决定,开关在你手里。第一个你们夫妻不要吵架,第二个你努力保持安祥。”他说:“这个安祥保持不来呀!”我说:“你不付出,你怎么能获得呢?”你光说牛奶很营养,你每天早上到别人家门口去拿一瓶来喝,那个不是长远的事情,那样是不对的,你必须自己去订;也就是说你要想办法付出决心,照着老师的话做,你先做个彻底的反省;你也不要急躁,说我一天、两天就反省完毕。这是个大工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乃至花一年、两年都不为过。反省了以后,把自己的错误找出重点来,第一步我要把它丢掉。你们学安祥禅首要的一件事 —— 要正信因果,你们看看佛经上,菩萨有因地法行。什么叫有因地法行呀?菩萨要成佛,必须种因,有些方法他要去做,照着方法去做、去修行,叫“因地法行”。

  我们反省找出错误来了,我们把它丢掉。我有两句话:“错误是烦恼的原因,毁灭是罪恶的结果。”你看看那些活在罪恶里的人,叫做“边缘人”,随时都可能掉进毁灭的深坑里;活在烦恼里的人必定是活在错误里,他为什么甘心活在错误里,因为他没有反省,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

  你为了精神有个寄托,就像五祖叫人观月轮一样,你不妨在反省以前先合掌祷告:“老师呀!帮助我看到我自己的错误。”至于老师帮不帮你,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你有诚意,就是真的。人都是希望有个依靠、有个依仗,若孤苦伶丁的,他感觉不好着力,没有地方下力气。你先祷告一下,然后你就反省,把你的错误写出来。为什么写呢?见光死,叫做发露,你没有发泄出来,没有显露出来,就不叫发露了。

  我们读《大智度论》,佛教里有一本叫《大智度论》,说要在千人面前诉说过去的不对,毫无保留地,不要避重就轻,也不要有所保留,把自己最泄气、最不能见人的事都说出来,它就消失了。《金刚经》上也说:“若为人轻贱,先世罪业则为消灭。”这个我们安祥禅不那么要求,不要你在几十个人面前说我怎么怎么不对,不要,用不着。其实你不说,我也知道,我都知道(强调)。它(这件事)不是我愿意知道,知道这么多人的事,那不是太累吗?它(这件事)也是莫可奈何,也是无奈的,也是一种无奈,因为你喊我老师呀,我有什么办法?(众笑)所以我们修行就要反省,把错误丢掉,其他的事情、枝枝节节的……,你不要去管它。(解惑录第二集。“唱禅歌就是修行”会后解惑)

  六、婚姻是终身大事,应该随缘

  问:我对婚姻,兴致不高,有人来说亲,也会产生排斥的心理。请问要如何面对,才是正确的?

  答:我认为你这个态度就是正确的,为什么是正确的呢?因为别人来说亲,那你的婚姻是终身大事,终身大事别人无权安排,你也不应该授权于人,说我把这个事交给你,你怎么安排都好,那也不对。

  你对婚姻没有兴趣,你是没有遇到有缘人。你若遇到有缘的人,你会为他而死;你是没有遇到真爱,遇到真爱,你还会为他牺牲,所以你等着吧!(解惑录第二集。“唱禅歌就是修行”会后解惑)

  七、行正道取得收入,使家庭健康调和

  我说:“这是可以求证的。譬如现在住的公寓,并排或上下两户规格相同。一户是用劳心或劳力的血汗钱所购买的,另一户是用昧良心、做坏事的黑心钱所买的,两户的格局相同、灯管相同,但是室内的气氛却不相同。用黑心钱买的房子,里面灯光暗淡、晦涩,是低气压、不开朗、不调和,有点阴惨惨的。他如果感觉不对,再换个房屋,搬了家,仍是一样,因为他的钱来得不道德、不仁不义,那是罪恶的象征,所以住下来便不顺畅、不健康。不只是他这一家,任何一个人用黑心钱去买房子住,都有这种现象。你想验证我的话,现在是科学时代,你拿个测光仪,去测量他家的灯光,就知道有差距,如果不是这样,你可以朝我脸上吐口水。”他问:“还有没有?”我说:“有!他家的小孩子会跟他越来越不调和,原来是很乖巧的,现在处处跟他作对。为什么?因为人人都有佛性,在表面意识虽感受不到什么,但由潜意识里会感受到他父母的行为拖累了他、玷污了他,于是发生了反抗的意念。为什么反抗?他自己也莫名其妙,就那么很自然地发露了。如果你老兄不粗心、不大意,不心浮、不气躁,可以细心地去考察、去验证啊!”

  他还要我再说,我说:“太多了,我说了,你也不会照着去做的。”

  很多人不信因果,等报应到自己头上来的时候,才知道可怕,那时已经晚了。历史上有很多因果的记录,绝不是我们在强调。如果我们很细心去观察的话,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果的聚合,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因缘果的网状交叉所形成的。我们人人都活在因果里,我们怎么能不相信因果?凡是不信因果的人,对他的生活、生命就处理不好;处理不好,便遗祸给他的后代。想想,这是多么愚昧的事,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因果(安祥禅第二集,信愿行证──修行成佛的四个指标(二) 要正信因果)

  八、夫妻调和是修行的目标

  问:夫妻虽然共修,但对于世法的观点有时歧异不同,大部分的丈夫以事业为重,家庭次之,而太太须体谅他的立场,不可以有怨言。若是沟而不通,是不是反求诸己?承认、担当这样的因果?

  答:这个答案有了,你们自己问的问题,自己有答案,就是自我承当。

  人,有三世因果,凡是我没有验证的,我都不讲;我验证过的,我才讲,人是有轮回的。所以夫妻在一块,不是冤家不聚头,前世你欠他的,这一世你还他,因此夫妻不可能十分和谐、十分融洽。这个不是说“很难得”,而是说“不可能”。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夫妻关系都不顶好,都不顶好(强调)。所以让夫妻关系变成顶好,那就是修行的目标。

  中国儒家讲“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就是说一个有自尊、有荣誉感、受尊敬的人,他的道路的起点是在夫妇关系。为什么?有了夫妇关系,才有人类的尊严;有了夫妇关系,才有夫妇有义、父子有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没有夫妻,一切都免谈。

  各位!夫妻相处是很难的。我跟我太太处得是不是很融洽?我若说很融洽,我一定是在说谎;我若说不融洽,我们却过了几十年。所以要包容,要包容(强调)。因为他的意见跟你的意见不同,你们的意见差距很大,若是无关于治国平天下、无关于国计民生的事,干脆听他的意见算了。你不相信,你试试看,你听他的意见,一年半载下来,家道不会衰落,不会越听越坏。(安祥是佛出世的本怀”会后解惑)

  九、面对丈夫完全不顾家庭的处理方式

  问:弟子的先生有外遇,离家在外已经有很多年,完全不顾妻子儿女的生活。请问 师父,弟子该如何面对?

  答:我若跟你讲“这是因果”,这是死无对证的,死无对证(重复)。

  像这个问题,把他的亲戚和家里的人找来,到区公所(市公所)调解委员会,大家公开摊开来讨论、讨论,拖下去,也不是办法,讨论、讨论,看大家怎么裁处、怎么调解,应该会有好的结果。一个是他给你多少生活费,他给你生活费,而你愿意守活寡;一个是你离婚,你愿意再去找合适的人,都可以。这个事情不用拖了,拖了也不好,也不很科学,这也不合乎佛法。

  有很多人说“一个人结一次婚是道德,结两次婚是罪恶”,这个是错的,是极端的错误。大家都知道孔圣人是讲道德的,他儿子孔鲤死了,他的儿媳妇很年轻,他把她当女儿嫁出去了;他有个孙子怎么办?他自己养,孔子的孙子是孔子自己养大的。孔子的孙子小的时候,他妈妈很年轻,二十多岁,孔子就把她嫁出去了,准备了嫁妆,跟嫁女儿一样。所以孔老夫子是圣人,那是没错的,他没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爱说笑!没这个事,没这个事(强调),这是真正的男女平等。你要跟他谈清楚,找他的亲戚、朋友、长辈到“调解委员会”调解、调解。(耕耘解惑录第二集。安祥是佛出世的本怀”会后解惑)

  十、正确面对父母的吵架方法

  问:弟子在面对父母亲争执或吵架时,内心有种压迫感,事后虽能靠自觉的方法消除,但稍嫌太慢。请问 师父,应如何面对当时的状况?

  答:这个是很悲哀的。所以台北的叶灯辉会友把我的《安祥之美》用闽南语来翻译录音,我很赞成,我认为做这个事功德很大。因为现在最需要我们安祥禅的人,不是在座各位;各位每天忙于工作,脑子里都是正思维,都离不开责任义务,而最苦的是老年人。他坐在那里,没事情,说:“谁对不起我,我过去很疼他呀,现在也看不到他的影子了,他还买了新车了,我都三年没有换一套衣服了!”……都来了,不满、抱怨、牢骚都来了,结果就会生病,就会很烦恼,就会很痛苦。

  年纪大的夫妻,年轻的时候他看她很顺眼,她看他也很喜欢,老的时候有时候彼此讨厌。比方说太太看到先生又胖又老,肌肉又没有弹性,说:“废物呀,废物,没用处。”那先生看太太 ——“你冥顽不灵,讲道理也讲不通”。

  所以父母吵架,自己要负责任;自己也不用紧张、难过,如果你很安祥,你父母就不吵架了。我讲这个话也许你认为老师太夸张了,如果你是秒秒安祥,你们夫妻俩都很安祥,你爸爸妈妈就会红光满面、容光焕发,一天比一天身体好。你可以做个实验嘛,你不试你怎么知道呢?然后你再诱导他,对老年人跟对幼稚园的孩子是用同样的方法,老年人多半跟小孩子一样。像我这样,虽然没有得老年痴呆症,但是也很幼稚,有很多知识我不接触了,很单纯,非常寂寞。像我稍稍好一点,有些年纪大的人很寂寞,需要人鼓励,需要人哄他,哪怕是骗他,都可以,他很寂寞,就怕没人理他,他就很难过。像这样的话,你说:“你帮我听听录音带,帮我抄抄老师的讲词,我给你买什么东西。”慢慢哄他,有效,绝对有效。抄抄讲词可以消耗他的心力,吸引他的注意力。抄了一个礼拜以后,他的样子都会改变,你可以试试看。他若不会抄的话,你没事的时候就唱歌给他听。他们俩若是吵架,你就放录音带,看谁的声音大(众笑)。慢慢地,他们就吵不起来了。你参加意见,他若骂你,你就笑,你说:“这样子比你俩吵架好听呀!”你不要跟他认真,怎么样开玩笑,你就跟他开玩笑,他们两个吵架你就跟他们开玩笑,他发脾气你还是跟他开玩笑,最后他没办法了,最后输的一定是他,不是你呀,然后提升你的安祥;提升你的安祥,他们就不会吵架。(耕耘解惑录第二集。安祥是佛出世的本怀”会后解惑)

  十一、如何忍受及享受寂寞?

  问:学法过程中,应如何忍受寂寞及享受寂寞?

  答:寂寞就是不寂寞,不二法门嘛!不寂寞就是寂寞。甘于寂寞的人永不寂寞,那是享受嘛,不甘寂寞的人是常常寂寞。我只能这么抽象地答复你。

  实在来讲,你修行没有上路。你若上路,你就知道《证道歌》说的“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涅槃,“涅”是不生,“槃”是不灭,常常到那个不生不灭的路。什么不生?外在的一切不从我们心里浮现;什么不灭?我的觉性绝不消失,我不会就变成木头人,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没有东西,这是《证道歌》讲的“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连佛都没有了。

  你们若是有了安祥,这里头有两种人,一种是随缘,另一种是有了安祥产生欣厌心,也就是说有了安祥,没有人来感觉很好,有人来很讨厌。这就不对了,违反中道,这不叫随缘。随缘就是任何条件我都能适应,这个叫随缘。你若说“没有人,最好,有人来,就生气”,这就不对了,这就不随缘了。随缘就是说随顺条件,现实的条件是怎么样,我们就怎么样去适应,这个就叫随缘。

  所以你问“如何去享受寂寞”,你有了安祥,就享受寂寞了;你没有安祥的话,寂寞就很难过。我也寂寞过,味道不怎么好,不但不好,而且容易堕落。何以见得?“小人闲居为不善”,一个人在的时候,做坏事的机会就多,因为要消遣。消遣,有的是好的消遣,有的是不好的消遣,有的时候打个八圈的卫生麻将,这些都是消遣;有的时候租个录影带看看,毛病就出来了。

  所以你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你修行上路,也就是说你有了安祥。“行亦禅,坐亦禅”,“常独行,常独步”,不是说你到没有人的地方散步,而是说你走到顶好市场或西门町,很热闹,喇叭不停地响,好像你一个人在散步一样。我想在座的很多人有这个境界,这个就是什么呢?就是《证道歌》给你证明这个就是“道”。证道,证实你若是这个样子,那就是你在行道。

  假如你认为寂寞,感觉到寂寞,这个都是火候不到。若火候够的话,“语默动静体安然”,不讲话、静止也不叫寂寞,讲话、在动也不叫不寂寞,不二法门,海水一味,只有一种味道,没有两种感受,这个就是修行人到了一定的时间才有的境界。

  要加油呀!加油到了某种程度,你就没有寂寞感,你只有安祥感。但是这个时候最怕“讨厌别人来打扰你”,不要这个样子。有很多人一被打扰,他就生气,那是阿罗汉的根器,换一句话说是小乘根器。天下没有见不得人的佛菩萨,佛菩萨是“众生哪里多,就到哪里去”,所谓“十字街头好修行”,也不怕人来烦我,也不讨厌自己太寂寞。这样就好了,不随境转。(学禅的四个个基础解惑)

\

  十二、在逆境中,化阻力为助力?

  问:在逆境中,如何化阻力为助力?

  答:假如你认为阻力存在的话,那个阻力就不能化。阻力就是阻力嘛!怎么能变成助力呢?假如美钞存在的话,你想把它化成新台币,到银行去跑一趟就可以;你不跑一趟,口袋掏出来还是美钞。你只要不接受阻力的压力,你很乐观、很耐烦地像分解因式一样,一层层地把它的括弧去掉,问题就解决了。像小代数的分解因式,大括弧、方括弧、小括弧,你把括弧一层层地解,最后就没有了。我们用耐性、包容、乐观、不执著的态度去面对阻力,就能够化解阻力。我是个笨人,只能这么说。虽然这是个笨方法,不很聪明,但也只能这样做。(学禅的四个个基础解惑)

  十三、智慧创造之源在于兴趣

  问:怎样增加心力?

  答:修行的过程七上八下,就是你的心力不够。一个人心力不够,欲振乏力,力不从心,那这样子,不要说你修行,你做世间任何事业都会失败。你看那些成功的人都是锲而不舍的,王冕画荷花、爱迪生当发明家,不是人家逼他,而是他认为这是最高的享受。一个人做任何一个工作,如果你以这个工作为享受的话,那么这个工作会给你带来快乐,给你带来健康,会给你带来智慧,你在这个工作当中会有创意,会涌现出一种创新的能力及智慧。假如你做任何事情,若带着无奈、带着压力、带着垂头丧气、莫可奈何,那工作对你是一种惩罚,会剥夺你的健康,会剥夺你的喜悦,剥夺你的智慧,剥夺你生命的光彩,使你活得极为黯淡。这个关键是在你一念之间。

  我们如何使自己喜欢我们的工作呢?首先你必须承认 —— 你是活在责任义务里,你每天忙,每天累,你心安了,你在创造正值。假如你的欲望是每个月给我一千万美金,但我不要上班而在家里睡觉,这样的话,你是在创造负值;大家都这么想的话,这个地球要毁灭,人会饿死。这个话跟你刚刚的问题有没有关系呢?也就是说你有没有这个磁性。我们填一个机关人事部门的表格,有“性行、性向”这一栏。什么叫做“性向、性行”呢?说你对哪一类的事物有强大的磁力;也就是说这个事物对你有强大的吸引力,那么你做这个事物会成功。毕加索是个画家,美术对他有吸引力,他对美术有磁力,但是你要他去搞电脑,恐怕他要交白卷了。(耕耘解惑录第一集。杜漏”会后解惑。)

  十四、麻将之害

  不甘寂寞,是无聊的真正原因;贫困下流,乃贪婪的必然结果。

  当人们陷于贫乏忧患中时,往往能藉“希望”激励生存意志,靠“理想”振奋向上精神,在冲击顿挫中,净化心灵,于危疑震撼之际,迸发潜力,使自己的生活充满着信心,洋溢着活力,而突出诗情画意。

  反之,一旦在生活中获得了安全感,则以往所憧憬、所梦寐以求的那些,便又立刻显得平淡、乏味。这证明饱食终日,而又无所用心,的确太难了。

  闲居既然不善,吃喝又易生腻,嫖赌忒也过分,于是那些有饭可吃、有事不做的先生、太太们,藉以零星排遣时间,分期透支生命的,便只有靠卫生麻将了。

  说到麻将,刚上手似会不会,偏能引人入胜,到了后来熟能生巧,更是妙趣无穷。输家屡败屡战,誓雪会稽之耻;赢家乘胜直追,赢钱谁会嫌多?由斯牵扯夹缠,势难了断,卜昼卜夜不死不休。虽然初号牌友,久后每多成仇,尽管论交情万儿八千算不了什么,可是牌桌上为了一张牌,居然会面红耳赤。

  有些人输赢无所谓,打麻将只不过活得无聊。有些人赢得输不得,显然在打肿脸冒充胖子。无疑,一群无聊的人做不出什么好事,果然几多蝇营狗苟,都在麻将桌下进行。

  或者你们认为这只是生活细节,卑不足道。事实上,在他(她)们这种颓废意识和堕落的行为下,不知道腐蚀了国家多少生机?摧残了多少无辜的幼苗?他(她)们不仅剥夺了无数儿童和青少年们应得的关心照顾和应享的天伦温煦,无数个前途无量的青少年,竟因此而心理变态,而养成恶癖,走上太保、流氓、窃盗、邪淫的道路。请问,孰实为之?拿家庭的幸福、做人的操守、子女的前途、个人的健康、配偶的事业,换取麻将桌上的刺激,是否值得?宁不知“斯日已过,命已随减”?岂必时日曷丧,与牌偕亡?

  嗜麻将而败家、误子女者,常见报载。因打牌而苟且邪淫者,写出恐污篇幅。这里仅将亲眼所见三件麻将杀人的残酷事实,录供诸大德宣导、教化、参考。

  第一件:笔者住在南机场XX新村时。某日晨出村买菜,目击一个三岁多的漂亮小女孩,惨死在车轮下,脑浆迸出,口中吐出嚼碎未咽的包子,手里还紧握着另一个。他五岁的哥哥站在一边发愣——既不哭也没有任何动作。(请不要责备那孩子不懂手足情深,你想:才五岁的孩子,何尝经验或梦想到会面对这样悲惨的情况)等到父母闻耗,穿着亵衣跑到现场,抢天扑地,痛不欲生,已是恨海难填,回天乏术了。想必你会埋怨,这对父母自己不动,怎会安心让两个刚会走路的孩子穿越马路,去买早点呢?其实那两口子,也值得同情,试想“雀战”通宵,甫经合眼,睡意至浓,孩子吵着肚子饿,给他们几块钱,打发不就算了吗?谁晓得会出事?

  第二件:笔者迁居板桥的第四年,邻居有夫妇某,夫诚朴老实,素有季常之癖,乾纲久废,一任其太太成天打牌。某夜太太散场返家,夜黑风劲不耐久候,叩门甚急。这位先生怕动作慢了太座生气,匆忙奔走,为物绊倒,成脑溢血,竟溘然长逝。照说睹物伤情,应该是一个有感情的人的正常反应。照说此恨绵绵,看到麻将应该产生一种愧疚才对。可是不然,那位太太迄今更变本加厉,成天拉人打牌,对于这种人,我们能说什么?只好说句“予欲无言”了。

  第三件:上(八)月下旬的一周,笔者乘车经过中坜RCA电子厂附近,见人群拥塞,围观车祸现场。笔者稍具急救常识,恐耽误了伤者的急救,遂下车趋前观察。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仰卧路侧,衣履整洁,面目清秀,傍一中年男士恸极晕厥。在两位妇女互相言谈中,笔者获知事实是这样的:亡孩的母亲在马路对面的朋友(?)家打牌,澈夜未归。晨间外祖母来探视,父嘱其子叫妈妈回家。孩儿秉命急忙跑过马路,不幸被疾驰的机车撞倒,车轮辗过胸部,惨遭压毙。当孩子的父亲悲不可抑的时候,那位好赌的妈妈,还在安然无事地进行她那最后一圈呢!

  以上三件目击的事实,曾使我付出不少热泪,因此也深信那位始作俑的麻将制造者,此刻正在阿鼻地狱里接受他应得的报酬。

  最后,我要提醒国人警惕的是:毁我伦常,蚀我文化,损我治安,坏我纲纪,戕我幼苗,亡我国家者,其为麻将乎!(观潮随笔)

  十五、殷忧启圣

  对国家而言,“多难可以兴邦”,而“无内忧外患恒亡”。就个人来说,苦痛可以净化心灵,危困可以启发智慧。冥然顽石,冲击之下犹能迸发光热;寒梅吐艳,微冰雪何以成其俊挺?生命的潜力,胥赖忧患、艰危之压缩,颠沛流离与磨砺,生死挣扎之淬激,乃能凝劲意志,凝固定力,坚定信心,开拓胸襟,深潜智虑,而充分发挥、绽放出生命的华彩。反之,养尊处优者,鲜不贪生怕死;纨绔子弟辈,多数脆弱浅薄。暖室中培养出来的花木,又怎能承受得了大自然的恩宠?

  玄德有髀肉复生之惕,勾践以卧薪尝胆自励,颜子“三月不违仁”,皆得力于生活淬励。大禹恶旨酒,盖深惧理智沉迷。遍观古今中外所有开国君主、圣贤、人杰传记,莫不饱经忧患、艰危,磨而不磷,挫而愈坚,然后乃能发出潜力,成不世之功,立不朽之业。(观潮随笔)

  十六、心死

  庄子睹世人不德,而兴“哀莫大于心死”之叹,心果有生死耶?有之,缘生之妄心也。缘生者,随缘生,随缘灭,夫何叹之有?可叹者,私欲炽,天聪塞,良知泯,本心全昧,自性迷失,无暂反省之时,致由见利忘义,乃至无义可忘——以利为义,逊至执缘虑为自我,视罪行为率性,以至本心积垢愈厚,性灵蔽而不彰,遂乃以功利为人格内涵,视享乐为人生目标,本心迷失,毫无灵性,随八风而转,溺六欲而沉,全同行尸走肉,故曰:“哀莫大于心死”!

  (观潮随笔)

  十七、莫怨苦难

  生命起自苦痛,人格成于忧患。痛苦、灾难、忧伤、悲怆,占据了迄今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篇幅,一直鞭策着人类向前跃进、向上发展。尽管企图改善物质条件,追求生活舒适享受,说不上有什么不对,但除非是圆证菩提,否则一切的存在,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缺陷。在这相对的宇宙中,根本就没有绝对真、善、美的存在。不仅是祸福相倚、苦乐相随、否泰交替、成败相因,而且因果循环,轮回不息。且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长夜孕育黎明,疾风而有劲草,危难诞生英雄。况和璧晶莹,缘经琢磨;莫邪锋芒,功成百炼。含辛茹苦的生活,最能使人心灵净化;拂逆挫折之际,每能启发智慧天聪。一种忘我的悲天悯人殷忧,更是古今圣贤的共同气质。

  反之,基于私我的名利的忧喜得失之患,岂只影响心身健康,蛀蚀生命活力,尤足窒塞灵智,消退志气。须知逸乐亡身,福贵终倾,骄泰必失,何况“富贵如浮云,功名瓦上霜”,夫何忧、何患?亦何苦难可怨?今日时代的众苦,正是人间净土的孕育过程。果为弘毅之士,必能以信心驱除失望,藉挫折增益坚强,凭勇毅突破艰险,用困苦砥砺情操,以忧患净化心灵,以勤劳锻炼筋骨。彼之毒液,为我甘露;人所不堪,我甘如饴;人之因而堕落者,我方仗其成全。岂止胜于无病呻吟,抑足以救身心憔悴也。(观潮随笔)

  十八、相随心转

  关于看相、算命,我们不敢武断地说它毫无道理,不过对于那些迷信相命的人,倒的确觉得忒煞可怜。真正懂得相法的人,必不忽略“相随心转”,果真精通命理,一定承认“命由我立”,否则向前、向上的努力,便成了多余,人的价值便有了疑义。其实不仅是“相”随心转,“命”由心立,甚至参天地、赞化育,乃至夺造化,此心无所不能。不究此心,不修此心,向人问祸福、求禳解,实愚不可及,须知但能究明此心、净化此心,便是无量福田。

  如来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也只是涅槃妙心的反射,把握得自己的心,便掌握了自己的命。以貌取人,犹失子羽,自拘形骸,宁不可悲?今不遑论“是心作佛”,且请看他裴度自赞:“尔身不长,尔貌不扬,胡为将?胡为相?一点灵犀,丹青莫状!”于此应有省矣! (观潮随笔)

  十九、命由己立

  人,具明是非、别善恶之良知,趋安祥、避险巇之良能,益以学问之辨析、生活之磨练,应能自肯、自信而自立、自强。无如性相近而习相远,致私欲日炽,智聪日蔽,尽多投机取巧如意算盘,无复天君泰然刚健气质,乾坎异位,否泰无常,荣辱通塞,胥听他人决定,喜怒哀乐半点不能自决,此“我”既是迷失,自主竟乃难能。于是阴阳、星相、占筮之道大行,奉勒、巫祝、禳解之术大兴,求福避祸者趋之若鹜,前途事业悉决彼伧一言,其愚宁可及哉?

  殊不知命由己立,果由因熟,因种果生,因果循环,自作自受,孰有能替?天命无常,善人是福,“亢龙有悔”,故君子有终,欲求化凶为吉,必当忏罪悔非,冀希转变命运,必先变化气质。盖夙恶不悛,终遭恶报;铁若成金,身价自高。不则徒见自误,生机云何。论变化气质之道,则莫过于学佛,以“不二法门”,妙难思议,三宝加被,慈力无边,故一念至心忏悔发露,宿生恶业罪障如片雪之入洪炉,但肯真修实行,即身成佛亦不是分外。况屠儿尚能立地成佛,我辈岂果缺乏自信?且“在家修行亦得”,不拘定要出家。不闻乎?“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其猛省!

  昔有袁了凡居士者,为变化气质而改造命运之典型范例,近多大心人士印赠流通,愿求富贵、恶贫贱者,幸一阅读,当知求之有道,而命由己立也。

  注:伧——鄙贱之人。(观潮随笔)

  二十、有虚度此生的感觉就是“善根发露”

  一、问:最近我总是有虚度此生的感觉,请问 师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念头产生?要如何去调适自己?

  答:有虚度此生的感觉,这很好,这个感觉叫做“善根发露”。有很多人常常发牢骚,说“我这一生,生不逢辰,歹运、歹命,命运都是坏的,因此我也不得意。”一个真正善根发露的人,他就懊丧地说:“我自己年轻的时候,少壮没有努力,所以到现在还是蹉跎自误。我没有掌握住今天,没有把今天奉献出来,但是我天天奢望明天会更好。”你若不付出今天,你就没有更好的明天。你今天的成就,就是昨天的付出;你若昨天没有付出,今天不可能会有成就。

  我们知道“宇宙是个因果网,谁也逃不过因果法则”,你若想不虚度此生,你就要抓住每一秒钟的时间,好好地利用;而最佳的利用的基础,在于如何自我完成、自我净化、自我发掘,要从六尘的污染当中,把那个一尘不染的佛性发掘出来,让它抬头,让它主宰你自己。从其他的宗教的观点来看,人是个小的宇宙,道家说“人是一小天”,那是不错的。人是六十兆细胞堆积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意识,细胞也有心呀,人就是一个世界,人整个的五脏发挥的作用跟大宇宙太阳系的作用非常近似。

  人,不要说你,我在反省的时候,我自己也常常感觉到我虚度此生,对不起自己。我读书的时候(当学生)不跟功课谈恋爱,跟女孩子谈恋爱,结果谈恋爱不成。谈恋爱,要有基础、要有条件;你没有这个基础,没有这个条件,就是痴心妄想,功课反而一塌糊涂,浪费了青春。我稍微大一点,不肯去适应环境,反而认为环境埋没了我,认为环境对不起我,大家都对不起我。其实这个是无明的种子,是堕落的根由,因为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人,说是他生下来就给他预备一个适合他需要、很合理的最低要求的环境,没有这样的。你得奉献自己、付出自己,你得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迁就你,而且你得掌握每一分钟的时间做个计划 ——“我要做什么”。我们合理的、光明正大地赚钱,不是个坏事,是个好事,因为我们有了钱,我们很多的愿望都能实现。像杜甫讲的“广厦千万”,他要给天下穷读书人来住,这个是愿望。而“广厦千万”,你得有钱呀!你若没有钱,你空讲,有什么用?所以我们如何做生意赚钱,如何节约,如何不浪费,如何不让时间空过,我们有多余的时间,我们如何观心。

  人就是不甘寂寞、坐不住。以前有个人对我讲:“老师呀!我不是不想修行,我太忙,我忙得很!”我说:“不是!你要什么?”他说:“我要闲。”我说:“好!你什么时候休假?”他说:“下个月六日、七日两天。”我说:“你到下个月休假完了以后,你把休假的心得告诉我。”他休假完了以后,他告诉我:“我休息了两天,决心利用这两天修行,感觉到无从下手,心里没有感觉到法喜充满,感觉到寂寞难耐,非常寂寞,非常无聊,实在不知道把心往哪里放好。”我说:“你这样就很难办了!以前说因为太忙,很难修行;现在一闲,又感觉到没办法,束手无策。看来你修行是很难的。” (解惑录第二集。信愿行证”会后解惑)

  二十二、修行正法和弘法都很难(解惑录第二集。“唱禅歌就是修行”会后解惑)

  问:人类进化为什么这么慢?地球都已经是三、四十亿年了,人类有生命的形成也已经三十五亿年了,据说这个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时间屈指可数,可是得到心灵救济的人只是少数,那大多数的众生何去何从?恭请开示。

  答:这是众生的悲哀,众生的悲哀(强调)。众生都有你这么高的觉性,也就是说领悟力,我认为这个很可贵,地球马上会变质。因为大家都是浑浑噩噩、无明厚重,无明与生命同在,乃至于形成“无明成为生命的本质”,那就很糟糕。

  人想觉醒,不容易。你看耶稣在世的时候,给犹大洗脚,给他分饼,明明说今天晚上有个人会出卖我,结果不幸言中,犹大出去就把他出卖了。佛祖知道 —— 知道什么呢?知道他的释迦族会毁灭。要毁灭的前多少年,就回国度七王子,把王族的七个王子(按照接掌权位的顺序,有七个人够资格接管王位)都渡了,包括他的儿子罗睺罗,都渡了。但是那个王子提婆达多害佛害了很多次,不止一次,对佛的手段比政治斗争都还卑鄙、还残忍。有一次,佛在说法,就有一个女的来了 —— 提婆达多雇用了个女的,这个女的大概是个“三八”(不是很规矩的人),每天晚上故意地在佛住的门口出现,让大家去猜;“这个女人那么晚到佛那里去,大概是佛不办好事,有女朋友。”每天清早起来,她又在佛住的地方出来,人家说:“大概昨天晚上她住在这里。”这样经过了一段时间,她的肚子越来越大,到了有一天佛在说法,她去了,乱蹦乱跳,她说:“你讲的仁义道德,但是你应该有责任感呀,那我们的孩子马上要面世了,你应该另有安排呀?你一个人托钵,吃饱了,那我们将来的孩子吃什么呢?”乱蹦……,有些居士(居士都是大护法),很有社会地位,下命令要卫士把她抓起来。佛说:“不必!我们静静地参观就好,有好戏看。”跳着跳着,结果裤腰带跳断了,肚子变小了。为什么?里面有个脸盆,还有些棉花绑着,掉在地上了。大家就要办她,结果这个女的抱头鼠窜,逃掉了。别人要追回,佛说:“不必了,大家知道就好了。”

  我为什么讲这一段呢?就是说人修行正法,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弘法也不是很容易。大家都苦口婆心,嘴巴说干了,叫人信,他们也不会信的。耶稣能让死人复活,能让哑巴说话,那大家信他没有?没有!还是把他钉在十字架上。最后,他的徒弟彼德,耶稣预言说:“你有三次不认我。”不错,等到耶稣被害了,政府抓他,问他:“你是不是耶稣的徒弟?”“我不认识这个人”,问了三次,他都不敢承认。

  圣人的智慧救不了愚昧的人,这个地球是会进化的,但是进化的形态跟我们想象的不同。人类是进化的,人类进化的形态跟你主观的价值观念是相反的。不过,已经看到曙光了,哪些曙光呢?第二次世界大战沙特和卡谬写的存在主义,那是人类进化的曙光。我虽然在骂,但是那是一种曙光,那是敢想(一般人不敢想)、敢讲(有些人看透了不敢说)又敢做,可是他们两位做得过火。做得过火了,就违背了淑世主义,所以他们都不被人尊重,因为他们的行为不具备受尊重的条件,所以他们的主义也就没落了。但是人类将来会进化到什么程度呢?大致上是那个方向。

  你说这可悲,没有什么可悲的。不要说很远,你们年轻人都看得到,下个世纪那些唐伯虎的画、米芾的字都不值钱了,在墙上挂个框框,跟纸一样厚薄,电子雷射(激光)所构成的艺术图像,那比人高明多了。人类越进步,心灵越下沉。

  从以上我们就了解,人没有办法依照你的模式去发展,人也没有办法依照上帝的标准去进展;人有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人发展的途径是对的,你也影响不了的。

  到了下个世纪,你们就看得到人种处于混合,伦常淡薄,婚姻关系根本不算一回事,跟交个朋友一样,说下午我们绝交就绝交了。我不是说很远喔!几十年之内,你们就看得到,那个没有办法。所以人人接受安祥是不可能的,那不可能的。释迦牟尼能渡几个人?没有渡几个人!耶稣能救几个人?没有救几个人!

  如果你回忆你的一生,生活当中有太多的压力、太多的无奈,你只要保持你现在的心态就够了,那些无奈和压力都会消失于无形。(解惑录第二集。“唱禅歌就是修行”会后解惑)

  二十二、有福气的人会感恩(幸福之道)

  我们看报纸说:“衣索匹亚、索马利亚每天饿死多少人”,我们想想自己天天过着安乐的日子,一家人过着天伦之乐的生活,就要知足,就要感恩。

  人若不借父母之缘,就无法出生到这个世界上;在成长的过程中,食衣住行都靠别人的贡献,自己才能生活。而阳光、空气、水的无偿之爱,父母出自天性的呵护之爱,国家的栽培及教育之关爱,社会大众相辅相成的协助与友爱,都是我们这一趟人生之旅所应该知恩、感恩与报恩的对象。

  佛教有“上报四重恩”──感谢天地的恩、感谢父母的恩、感谢国家的恩、感谢众生的恩。为什么要感谢众生?因为没有众生,你我都活不下去。你能当鲁宾逊吗?所以要心存感激。心存感激,人才会变得厚道,厚道才能载福。你若不厚道、很尖刻、忘恩负义,那你这个人不会有福气,福气都被你破坏掉了。(幸福之道)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