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道、解脱道与菩萨道的关系
——发表于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
一、序论
佛法就是心法,心有八万四千相,佛讲八万四千法。明白心之善恶流动,即知六道苦乐之无尽轮回,故能改恶向善;明白心之本体不动,即知二乘解脱之寂静涅槃,故能破迷开悟;明白心之妙用无穷,即知大乘菩萨之殊胜庄严,故能自利利他。所以,上根之人,直指之下,明心见性,十方法界,顿时了然,妙用无尽;中根之人,依法修学,藉教悟宗,拾级而上,亦得受用;下根之人,唯在闻思,不事真修,或者着相修行,把握不住佛法根本,终日辛劳,无所受用,亦能深种善根,而改善现实生命。由此之故,建立佛法的修学体系,对机施教,应病与药,实为佛陀教化众生之善巧。
佛法的修学体系各宗各派都有详细的描述,这里就撇开单一的宗派知见,来谈谈佛法本身的修学体系,所谓五乘正法,即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最终达到的圆满究竟极果——一佛乘。五乘正法的人天乘属于世间善法,归于六道轮回当中的人天道;五乘正法的声闻缘觉乘属于罗汉独觉法,归于出世间的解脱道;五乘正法的菩萨乘则属于大乘佛法,归于超越世间和出世间的菩萨道。五乘正法的一致归宿,则是觉者之无上菩提,此乃佛陀教育的终极目标,极尽佛法之源底,彻证宇宙之实相,彰显人生之真谛,成就究竟之佛道。
这五乘正法犹如金字塔一般,人天乘是一切佛法的共同基础,也是世间善法和各宗教哲学的共同基础,当然也就是金字塔的基础。通过五乘正法的逐渐提升,次第而上,最终到达圆满的菩萨乘,归于佛道之顶尖,也就是金字塔的顶尖。由此散发出无尽的光明,照亮无尽法界的无尽苍生,使天地万物一片光明而又寂静。所以,掌握好五乘正法中各乘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个佛法的高度与广度,然后都指归于无上菩提,才是佛教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一如金字塔的结构,上下左右之关系密切,构造完美统一,方能经风雨而不动,历万古而常新,屹立于天地间。
二、五乘正法即是道次第
近年来佛教界呼吁最强烈的一种声音就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修行型的人才。一提到修行,呼吁比较强烈的则是“道次第”的建设。因为,大多数学佛者刚入门满心欢喜,当最初接触佛法的那股纯粹信仰的热情过后,便觉得修道路上的前景茫然无措,进而用功也无从下手,甚至弘法事业也凌乱无序,大小显密各树己见,入世出世莫衷一是,培养人才也就难以成效。如此,佛教教育便很难像金字塔一样健康发展下去了。
明眼善知识看到这种无序的状态,发起学习宗喀巴大师著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台湾日常法师最初全力弘扬,莆田广化寺也邀请日常法师的弟子授课传法,再加上四川五明佛学院索达吉堪布的传法教授,内江圣水寺智海法师的极力弘宣,更有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济群法师对道次第的研究教诲,等等。一时间,大江南北,海峡两岸,广大信众深受法喜。而五乘正法的修道次第,实际上就是一套完整的佛法修学体系,符合各宗各派的修行次第以及证道标准。
所谓乘,就是乘坐、运载之义。如果以五乘正法来对应道次第,那么人天乘就是通往人天之道的方法,声闻缘觉乘就是通往二乘解脱道的方法,菩萨乘就是通往菩萨成佛道的方法。这五乘正法就像是五个台阶的梯子,为了接引堕落在苦海深渊的愚痴凡夫,必须把梯子的最底下两个阶梯深入苦海之内,最上三个阶梯则留在了苦海之上。我等凡夫只要能够抓住这个梯子,顺着梯子往上爬,就能通过人天乘的修学积累资粮,走上人天道而看见二乘的修学情况,最后一定能够顺利地爬到阶梯的顶上,从而超越三界,解脱苦海,圆满菩提。
要想通过真修实证来实践佛法,首先必须明白修行的五大要素,即:修行主体——身业、口业、意业,修行方法——戒学、定学、慧学,修行目标——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修行动机——善心、出离心、菩提心,修行利益——善法喜乐、涅槃静乐、菩提常乐。其次是按照这些指标,在人天道、解脱道、菩萨道的次第上对应修习,相互证明,层层递进,以先觉觉后觉,构成完善缜密的佛法修学体系。则无论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还是南传佛教,无论是人间佛教、山林佛教,还是大乘佛教,都能找到相应的位置,准确的定位,从而使佛教教育和修学体系形成一个紧密相连的网络,落实在每个有缘遇到佛法者的生命中,体现佛陀出世本怀——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1、人天道是去恶从善的基础。
佛说:一切诸佛都在人间成佛,而不在天上成佛。慧能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可见人是六道中最宝贵的生命现象。因为三恶道有太多的痛苦而迷惑造业无暇修习佛法,天道众生又有太多的快乐而坐享其乐不思解脱,唯独人道苦乐参半知道离苦得乐,最合适修学佛法。人世间就是这一期生命的生活时空,在这个时空中的人都需要提高境界升华生命,所以“去恶从善”就是提升生命的首要原则,也是整个佛法修学的基础所在。
按照戒定慧三学为标准,进行自我修复与自我净化。从戒学方面看去恶从善,去恶就是止持,停止不应有的不良行为,从善则是作持,运作应该有的正常行为。具体而言,就是皈依三宝不皈依天魔外道,受持五戒不伤害自己和他人,奉行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戒、念施,修习一切善行,进而乃至受持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等等。从定学方面来看,就是让散乱烦恼的心暂停下来,通过初步的诵经念佛、打坐习禅、持咒止观等等修行,可以打好禅修的基础。从慧学来看,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思维、观察善恶因果,思维业果轮回,树立正知正见,落实正信正行,启发积极进取的精神。
人天道主要是修习资粮和加行,就是集资净障,做好修行解脱道和菩提道的准备工作。大致而言,不外乎皈依三宝具足正信、正确发心导归菩提、严持戒律具足德行、积极向善助人为乐。此外还需要每天诵经或念佛、持咒、止观等,培养实修的好乐之心,所谓养道心。就是先要养成一个佛教人才的基本品格,也是升华生命必须迈出的第一步。
2、解脱道是破迷开悟的关键。
在资粮和加行得到落实之后,就有足够的能力去实践佛法独特的解脱道和菩萨道了。从人天道进步到解脱道,需要有必要的动力机制,那就是出离心。因为认识到人天道的局限狭隘和不可靠,所以生起了寻求解脱的必然心理。在凡夫的人生道路上,佛法将之划分为六道,其中三条是属于堕落型的三恶道,另三条是属于积极正面的三善道。但是这六条道路都是从每个人的业缘果报来彰显,无论多么善良和快乐,就算到了极致的非想非非想处天,也是会有报尽堕落之虞。同样,无论多么罪大恶极和痛苦,就算在无间地狱受尽苦楚,也是会有报尽出狱之日。这六条道路都是死胡同,都是没有出路的,都必须再回来到原先苦乐纷呈善恶是非上,所以说六道是轮回的。生命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条是解脱的道路,一条是菩萨的道路。唯有超越善恶苦乐,打破六道轮回的怪圈,才是生命的第一条出路,这就是解脱道。
轮回的主要原因是迷失了自我的真相,从而产生了颠倒的我执,由于我执而产生的行为即是造业,由于造了善恶之业,而感召了六道善恶之果报,既已形成了善恶果报,就会产生苦乐之觉受。所以四谛法所说的苦谛,即世间是苦,苦都是有原因的,集谛即苦的原因,即惑业苦是集。因此解脱的关键点就在于破除我执。破除我执有两个阶段,一是从理性上见到无我的真理,二是从事相上证实无我的正道。在缘觉的解脱道修证路上,最后的突破无明也就是破除我执。
佛陀常常在说法会上,就能令广大在家出家弟子开悟而得法眼净,言谈的当下即可证得初果罗汉,似乎见道并非难事。因为破除见惑只是在理上见到了无我,这与修行的功夫禅定是两码事。深入闻思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即可逐渐显发涅槃寂静的生命内在本质。智目行足,在看到了涅槃本体的真相之后,继而努力落实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对四禅八定的逐渐修习,于一切具体事行上得以证实无我真相,如理而行,次第证道,最终真正达到了理事不二,见修合一,破除我执,而证悟空性的解脱道。
3、菩萨道是自利利他的妙用。
菩萨道的自利利他之妙用,真是无穷无尽啊!之所以能够在解脱之后自利利他,那是因为曾经发过殊胜圆满的菩提心,以菩提大愿作为菩萨广度众生的强大动力,故能生生世世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任运度生而无所住。因为菩萨的境界是:有大智慧不住生死,有大慈悲不住涅槃。只有证得解脱道之后,才能真正发起菩萨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也才能真正展现“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菩萨境界。自利利他,圆满无缺,即可到达生命的巅峰,证悟究竟菩提。所以,大乘佛法对于个人修行和大众修行是紧密相连的,即大乘佛法的修行不仅是个体生命的圆满,还是全体大众生命的共同圆满。
修习菩萨道的动力就是菩提心,从凡夫发起的世俗菩提心,经过伏心菩提、解脱之后的明心菩提、出到菩提,直到最后证悟的究竟菩提,一切都是围绕“菩提心”而展开的。有了明确的出离心、无我的空性见和圆满的菩提心,再加上实践菩萨道的正法,诸如对大乘佛法的戒定慧三学的实践,就能对生命作最完美有序的提升和展现。
菩萨道上自利利他的戒学为摄善法戒、摄律仪戒、饶益有情戒,菩萨的定学为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自利利他的慧学便是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大乘佛法都可以被摄入戒定慧三学当中。在菩萨道的无我法中,便可以尽一切努力来实践生命内在的第二次超越(第一次超越为解脱生死破我执而证涅槃,第二次超越为不住涅槃破法执而证菩提),到达生命中最为极致完美的境界,即是金字塔的顶尖,即至善圆满的菩萨道上终极果位——成佛。
上述简要介绍了五乘正法的相互关系,建立一个完整的修道弘法体系,将佛法的金字塔树立起来,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弘扬。诸如受三皈依、受五戒八戒、受菩提心戒、受菩萨戒等戒学为基础。或者修习禅定止观、如来禅、祖师禅,乃至无出无入的首楞严大定,以及念佛持咒等各种禅定之学。或者借助大乘佛法的直指,乃至各种观修方法,直接打开见地,突破我法二执,能所两忘,明心见性,彻悟本来,悲智双运,由此而开发佛陀的无尽功德,展示生命的无尽庄严。
三、五乘正法要分工合作
光从个人自我修行的角度看,五乘正法的安立就是道次第的建立,无论个人根基如何,只要找到了自己相对应的位次,就能够如法纳入正轨修道,最终证得圆满的解脱和菩提。但从弘扬佛法的角度看,则要对机施教,契理契机,以各种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为契机,展开各种根基的众生都能得度的善巧方便,就如当今世界各地的各种语系和各种传统的佛教一样,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特色鲜明,宗旨一致!所以,弘扬佛法就要依照五乘正法不可忽略的教理体系,来统筹安排,分工合作,以人天道、解脱道、菩萨道为内容,纵横自在、深广圆融地建立起构架完善的佛法金字塔。
佛说一切众生都能成佛,所以佛法是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的。下自散心念佛一声也是种下无上菩提的善根,举手投足、烧香拜佛、随喜赞叹都是佛法慈悲接引众生的方便,上至七地菩萨都还要接受佛陀亲自的教导,其中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古今中外数千年来的一切文明。
在人天乘的佛法里面,可以包容世间一切知识学问,举凡孔孟老庄、诸子百家、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音韵逻辑、医方心理、哲学思辨、宗教伦理、东西文化、千古文明等等,因为这些修学的取向都是围绕“自我”而展现美妙深透的人天境界,所以都是在趋向人天的道路上。声闻乘和缘觉乘的解脱道,也包含了禅定之学、南传佛法、涅槃根本、性空无相、汉藏相关的解脱道法,凡是寻求脱离生死苦海,趋于涅槃寂静、真如本体的教理思想,都是从凡夫到成佛的核心中转站。不经过这个中转站,基本上是无人能够顿超无为直达佛境的,除非过去世善根早已成熟。经历破除我执的彻底空净而如如不动,是建立菩萨道佛法的直接根基,是不可逾越的证悟关键所在。菩萨道是回归六道四生诸法缘起的世界,展现生命无与伦比的清净庄严,一切大乘教法都可以被融摄在这个阶段,直到最终圆成佛果。
人生有限,岁月无常。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果有各方面的才学、品行、修证集于一身的人才来弘法利生,能够建立体系完整包罗万象的正法道场,自然就会成为佛教教育中心,诸佛正法贤圣僧将再现于人间。如果每个佛弟子所作所为,都能以五乘正法而行,则能符合世间善法,符合各宗教义,符合人们生活所需,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各司其职,各尽其能,自我修证如法而行,慈悲利他如理弘扬。只有彼此尊重,相互交流融摄,真正成为一味的佛法,佛教才是完整的修学体系,也是完善的实践智慧,更是完美的生命教育。
四、五乘正法指归在菩提
许多人一生的努力修行,其实只是做些修行的基础工作,如行善积德、改过自新,节制勤俭,布施修福,助人为乐,广学知识,音乐艺术,陶冶性情,哲学思辨,涵养德行,心理治疗,性格洒脱,少欲知足,四禅八定等等,都是建立在“我执”的基础上,围绕自我为中心的行为表现,我见未断,我执未破,见思惑依然存在,还是一介凡夫。只是把恶欲转变为善法欲,去恶从善,成就人天道的果报。这可以作为修习佛法的基础,但不能误以为就是修行佛法的重心所在,更不能认为就是全部的佛法了。其实,佛法在世间的真正价值意义,是佛法有不共世间的出世间法。如果一味地弘扬这些世间善法,却忘记了出世间法的宗旨,那就很容易把通俗弘法演变成低俗化佛教和矮化佛教,所谓“世间善法,乱菩萨正法”。
但如果定位非常准确地把人天乘善法,放在大众修行的基础位置上,则能够在世间接引无数众生,树立佛法在世间的良好形象,不至于让人误会佛教是死人的宗教,或者误会为愚昧落后的迷信行为。人间佛教、人生佛教、生活佛教、慈善佛教等等的提倡与弘扬,都可以归纳为“以人为本”的人天道修行基础阶段。这与一般世间善法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世间善法的终极果报依旧是轮回的世间,而佛法的基础修学,都是指向解脱和菩提,最终回向圆满的佛果。
有了完整的修学体系,又有了个人爱好的对机施教,还能够找到不停进步的台阶,生命便充满了完美的希望,就能积极快乐地走在解脱道和菩提道上,展现生命无穷尽的奋斗!
五、结语
太虚大师曾在《汉藏教理融合谈》中说:“今应普容遍摄锡兰等三乘共法、律仪及大乘性相与西藏密法,乃可将中国佛法发达兴旺,一天一天的充实复活。而在复活的过程中,发挥台、贤、禅、净总合的特长,将律、密、性、相,彻底融摄成整个的佛法,于是中国的佛教因之重新建立,而亦可成为现代的世界佛教了。”(《太虚大师全书》第2册第438页)又在《人生佛教开题》中说:“大概言之,通常五乘中之人乘,即人生改善;天乘,即后世增胜;二乘,则综合前二加上生死解脱;大乘又可综合前三而加上法界圆明。”(《太虚大师全书》第二编第五册《五乘共学》)在五乘正法金字塔式的构建下,如能次第严明、分工合作、指归菩提,则佛法修学的完整体系就得以完美展现,学人亦有理路可循,与佛有缘的人就能得到相应的佛法利益,佛教也就可以在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