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高处走,我往低处溜
回头看看,没学佛前真地很苦。上了十几年的学,学的都是如何拼命去分别,如何打破头去竞争,如何创造所谓的自身价值,如何获得别人甚至于全社会的认可。一句话,如何出人头地。
大家都是这样,以超过别人为荣耀,以获取名利、地位和财富为人生目标。殊不知,你超过了别人,你很荣耀;可别人呢,岂不是很痛苦?你拥有了优越的地位和财富,你的目标实现了;可别人呢,岂不是都要来给你打工,而心怀郁闷?
问题是,当多数人都很痛苦,都很郁闷的时候,就算你成功啦,你又如何高兴得起来呢?人家又怎会轻易地让你高兴呢。
——这就是世间法“竞争机制”的症结所在,多数人必然是郁闷而苦恼的。少数成功人士呢,嘿嘿,也未必就快乐。因为,压力是相互的,有压制就有反弹,谁都脱不了干系。
所以呀,还是佛法最妙,如世尊所开导:“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因为,“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
关于如何才叫做“知足”,紧接着,《佛遗教经》里面是这样说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悯。是名知足。”
佛陀所说的“知足”,几乎没有底线,仅就物质层面来说,即便是家徒四壁,躺卧在地上之时,也应该知足,也可以知足,知足则安乐。“虽卧地上,犹为安乐”嘛。
——这话要是听懂了,谁会不惭愧呢!
如今这个时代,倚仗着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整个人类社会的生活条件相当不错。即便是穷人,基本衣食也不难获得。可是,有几个人会知足呢?有几个人懂得利用这大好时机去修行,去升华自己的身心呢。
在这个时代修行,其实不算难。无论出家与否,只要您肯放下,全身心地去修行,您肯定有饭吃,有容身之所。多年前,我曾参观过陕西秦岭清风山的一个茅棚区,七、八位出家人在那里住山,各自建了一间小房子,间隔很远,丝毫不会相互影响。其中,有一位老修行,根本就不曾剃度过,他就以行者身修行,好多年了,也同样会得到有缘人的普同供养,也能够衣食无忧。
虽然很简陋,大体能够衣食无忧,不就该知足了嘛,不就该好好专心修行了嘛。还要折腾什么呢。
曾有不少人劝我接个寺院,或者建一个“自己的寺院”,他们说,人要往高处走呀!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嘛。我不肯。偶尔动摇了,再仔细思量一下,还是不肯。为啥?就因为,我不可以耽误自己,不可以辜负自己。一旦有了这个事儿,习经坐禅可就没空了,无聊应酬可就没完没了啦。纵然能够一步步名利双收,那又有啥意思呢。
尽管人家都争着往高处走,我宁愿往低处溜,溜到哪儿算哪儿。我选择地方,就一个原则:有比较充分的空间,分内的事儿我会尽力,其它时间请别打扰我,待遇不计较。
实际上,由于“鸡头”太多,目前佛教界最缺的就是“凤尾”。所以,像俺这种骨灰级“凤尾”,还是比较受欢迎的。随便在哪里,谋个闲差都不算难。再加上人缘不错,这日子混得可谓是没模没样有清闲。
——哎,有清闲就好,咱别无所求,知足了。
还是要感念佛陀和三宝的恩德,感谢僧团还存在,感恩没家的好处,感激六亲不认的超然家风,那肯定不是一辈子形成的,咱得把它继续“溜”下去。
一边“溜”,一边随力学修经论,一边随分宣扬教法。拍拍胸脯,上要对得起大觉世尊,下要对得起芸芸大众,更要对得起自己的发心。岂不闻“初心不退”,将来必定“成佛有余”么!
看准了,就不要再动摇。别人争着往高处走,随他去,咱不随那大流,咱正好就顺着地势往低处“溜”吧。这是在遵从佛陀的教诲,也是咱的知足。
不必非要卧在地上,也不必刻意受苦,有了最简单的生活,就应该知足。生活上知足了,精力多用在学修上,心灵又怎会不富足呢。
人往高处走,我自知足。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