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宗萨钦哲仁波切:远离四种执着

发布时间:2024-10-29 05:32:03作者:楞严经入门网
宗萨钦哲仁波切:远离四种执着 远离四种执着

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

宗萨钦哲仁波切应“藏密萨迦佛学研究会”的邀请,于五月二十日,在该中心开示萨迦祖师札巴坚赞所传授的心要口诀:《远离四种执著》。仁波切未依照原本的顺序讲述这四句偈颂,而是从最后一句开始谈论无见地之见地。仁波切并且开示,修持这四句偈颂的方法就是:闻、思、修。

若执著此生,则非修行者。

若执著世间,则无出离心。

执著己目的,不具菩提心。

当执著生起,正见已丧失。

我答应要讲得很短。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是萨迦传承的弟子,虽然不是一个好弟子。萨迦传承有许多丰富的殊胜教法。事实上,诸位也许都知道,萨迦教法的名声和加持曾经传遍中国,并且对元朝具有重大的影响力。萨迦称为“道果”的教法,是一个很好的修行之道。它是一条完整的道路,甚至可以把障碍转为加持,甚至修行上的缺失也具有证悟的功德。其方法是,经由了解口诀教法的一点,就能了解其余的部分。

今天晚上我将简要地讲述《远离四种执著》,这个教法直接由文殊师利菩萨传给伟大的札巴坚赞至尊。《远离四种执著》以四种反面的叙述来说明,这是相当有趣的

。有时候,要了解自己是什么,需要先了解自己不是什么;要了解某个事物,需要了解什么不是那个东西。特别是在佛法里,因为佛法是重视非二元的道路,因此了解反面是很重要的。

我们先简单地综合一下。第一点,札巴坚赞说,“如果你执著此生,你就不是佛法的修行人”;第二点,“如果你执著于娑婆轮回的世间,你就没有出离心”;第三点,“如果你执著自己,你就不是菩萨”,换句话说,如果你有执著,那就是自私;最后一点是,“如果你有执著,你就没有正见”。事实上诸位可以了解,这四点涵括了佛陀所有的教法──从声闻乘到大乘和密乘,都包含在内。让我们更深入地讨论,但今天晚上我要将这四点的顺序做个调整。让我们先来谈最后一点,“如果你有执著,你就没有正见”。

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见或见地是最重要的。用简单的话来说,见地就是一个想法或概念。大家都知道,我们随时都有很多想法。事实上,我们一切的想法都和我们的背景、教育以及习性有关。而我们的一些想法或见地是非常的脆弱短暂,比如说,你认为“所有比萨都好吃”的这种想法,可能在几天之内就改变了。可是有一些见地在我们心里是根深蒂固的,我不只是谈大家对政治的看法、对经济的看法、对道德或伦常的看法而已。在比较微细的层次上,我们对自我的认同、存在有一种看法。这种见地也许并非很确定、很坚实地建立起来,然而我们对自己的认同确实有某种见地。见地是重要的。因为一旦我们建立起一种见地,就会执著于这种看法。我们身为人类、身为中国人、身为台湾人、身为男人、身为女人,我们都有个见地。根据这个见地,我们思考、反应、行动。我们生活中的价值观,都被这些见地所决定。比如说,我们有个见地认为某种皮货应该很昂贵,特别如果它有某个牌子在上面的话,这个货品的价值就会上涨。而且如果对这个货品有更多的需求,价格就会更加高涨。因此,见地决定一切。

让我们稍微超越一些世间的见地,来谈一些比较深刻的见地。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的见地常常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通常是为了追求快乐,追求一些满足感。因此我们建立一种见地,然后如此这般地行事,做一些合乎道德、伦常的事。合乎道德伦常的事情会带给我们好的结果,因此产生了所有的宗教。当然,见地就会变得更为复杂,不只是对于这一生的见地,甚至是对无法觉知的过去世或未来世的见地。这些见地对我们而言都很重要,它们是构成我们社会的重要元素。而且如同大家都知道的,我们非常执著于这些见地。世界上发生的各种战争,常常都是由于不同宗教的不同见地所引起的。

所以伟大的札巴坚赞在此到底说些什么?他说的是:只要你有执著,那么在佛法里,你就没有见地。根据佛法,只要你有执著,你就没有见地。因此基本上,这是一种无见地之见地,你不能错失这一点。这可以说是,诸如札巴坚赞、龙树菩萨、文殊菩萨这些伟大的上师,所努力维持的一个非常聪明的立足点。只要一个见地被建立起来,它就能被用来作为一个对象,然后这个见地就会改变;因为它要依靠一个主体。而只要有主体和客体,这个见地就不是究竟的见地。这就是为什么,有时我们所看见的物体或所做的决定,从另一个人的角度来看,却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比如美与丑、好与坏、道德与不道德,这些都是主观的。任何依靠主体的见地,都是错误的见地。所以札巴坚赞在此说的是什么呢?如果你真想修习佛法,你不能有见地,你必须超越见地。

经文上说:“我们礼敬乔达摩,他是超越一切见地的佛。”当然,换一种说法,我们是在谈空性,但我认为札巴坚赞的说法非常巧妙。他不说见地是“空性”,因为如此一来,就会有建立一个见地的危险,这个见地会让你去执著。因此他说,只要你有执著,即使是认为一切都是空性,只要你执著于此,你就失去了见地。那么你会问,无见地的见地有什么好处或利益?我可以拿它来做什么?它利于投资吗?它能带我去天堂吗?这个无见地听起来是没有用的。札巴坚赞说,只要你对一种见地有执著,这个执著本身就是一种痛苦。执著是痛苦,而大家都不想要痛苦,我们都同意这点,不是吗?当然,大家对于痛苦有不一样的诠释,这是肯定的。对有些人来说,轻拍或抚摸是幸福的、是快乐的,但是对另一些人来说,皮鞭或锁链才是幸福快乐。不同的人对于快乐或痛苦有不同的诠释,可是基本上我们都不要痛苦,这是肯定的。但是痛苦从哪里来呢?当有执著的时候,痛苦就来了。为什么?因为执著有条件,执著有期待,执著有希望。即使我们刚刚说的这些名词,期待或希望,就拿“希望”来说,“希望”这个名词就告诉我们里面有痛苦,因为还没发生,我们就在希望。有一个计划在那里,就代表不确定。你在期待,所以它不是确定的。那是痛苦的,不是吗?因此,只要你有执著,就会有痛苦。是的,不管任何期待都一样──期待今天晚上的开示早一点结束,或者期待证悟,不管任何期待都是痛苦。期待来自执著,而执著来自于对于见地的执取。

因此我们现在知道超越见地的利益了。对人类来说,金子是很珍贵的东西,所以产生“金子是珍贵的”这种看法或见地。因为这样的见地,因为我们认为金子很有价值,所以产生了很多痛苦──期望有更多的金子,或恐惧金子太少。但是对于一只很小的蝴蝶来说,金子没有价值。这并不是说它已经超越了这样的见地,而是对它而言,金子无所谓好坏,金子不会引起它的恐惧或期待。当然,蝴蝶有其他一套价值观,而我现在所谈的是超越见地的利益。如果我们可以超越一切见地,我们就不需要花力气去寻找好的东西,或去除坏的东西。什么是这种不需要花力气的状态?就是放假。真正的放假就是不需要花费力气,比如说星期天早上不需要早早起床。为什么你觉得那是好的呢?因为它不需要花力气,你可以很轻松自在。而我们在此讲的是一个永恒的星期天,一个真正超越所有各种形式的努力。这就是第四点:只要你有执著,你就失去见地。现在你会说:“哇,这个不错!无见地的这个东西我想要。”我们都想要快乐,不是吗?它听起来很实际、很廉价、又很经济,但我们如何能够拥有这种无见地的见地?我们现在就来谈其余的三点,但是没那么简单!因为就像我先前说的,我会把它们混在一起谈。

首先,我们对于此生有这么多的执著。也许在极为稀有的时刻,我们会想像、会珍惜这个没有见地的看法。但是当我们走出这个房间,如果股票市场大跌,或是你的女朋友欺骗你等这类的事情发生,此生的价值就会顿时向上冲,然后你就被纠缠住了,你就没有时间去思考无见地这件事情了。无见地是非常无聊的,而我们有这么多的事情可以做。即使股票市场不崩盘,你的女朋友没有欺骗你,可是还是有很多事情在吸引我们的注意,比方说有很多吃茶的地方,有很多……那是甚么(仁波切看着窗外)?在我眼前就有一个AirGo。com的广告!有这么多的娱乐吸引我们的注意,它们都在向我们呼唤“来吧!来吧!”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有这么多东西可以买。这么多便宜的东西可以买,还有这么多昂贵的东西可以买。而且你会买,就是因为它贵。两者都是理由。“那个东西很便宜,让我们买下来吧!”这不是个好理由。“这个东西很贵重!”它也不是一个好的理由。这个世间的生活,没有本质自性,也没有逻辑,可是我们却非常执著它。所以,忘记超越见地吧!事实上,我们刻意执著在见地里。超越这些东西真是太痛苦了。为了了解见地,你要成为佛法修行人。要成为佛法修行人,就不能执著此生,这是很困难的。

同样的,如果你执著于娑婆轮回──也许在座有人认为:“我并不执著此生”,但是你可能执著来生,你可能希望下一世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或许你想成为比尔盖兹的太太。不管是什么,你都有一个目标。因为你已经四十五岁了,所以你想这辈子已经差不多了,就算了吧,让我们好好准备下一辈子……我是说我自己〈笑声〉,所以你的目标是下辈子。你的目标不是证悟,而是下辈子,是希望有更好的一辈子。这并不是真正的出离心,因为你还是执著于好的东西,你还是有条件。如果你没有出离心,你就不能了解无见地的见地,你还是不能超越对“见”的执著。因为娑婆轮回的生命,不论此生或下一世,都是骗人的。而且它不只是欺骗,还是个陷阱。执著于这样的陷阱,就如同自己走入这个陷阱,如同让自己掉入这个陷阱。而这个对世间的执著,会让你想要超越见地的愿望,退转、消失。

最后,“如果你执著自己,你就不是菩萨”。让我们问这个问题:也许我真的能够去除对此生的执著,也许我也可以去除对娑婆轮回生命的执著,可是如果你对于自己还是有执著的话──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对于此生有出离心,对于世间的娑婆轮回生命有出离心,可是你非常执著于自己,为了自己的目的而想得到证悟,如果是这样,你就不是菩萨。不是菩萨有什么不对呢?不是菩萨,你就没有一个完整的方法来超越所有的见地。你或许可以超越某些见地,但你无法超越所有见地。因为你执著于自己的证悟,光是这点本身就是一个见地。如此的缺乏慈悲心、缺乏菩提心,不会让你成为菩萨。

以上就是札巴坚赞教导我们的“远离四种执著”。我们该如何修持这四点呢?我很简单地说明一下。今晚我没有好好讲述札巴坚赞的教法,事实上这个教法是一套很完整的教授,而不是个小题目。希望今天晚上的开示,对各位来说像是一道开胃菜。我建议,如果有萨迦大上师来到这里,各位应该向他请法。这个法是一个非常精要而完整的教法。

现在我们知道,超越一切见地有这么大的价值。事实上,它应该是我们一切发心的基础,这点非常重要。为什么我们要修习佛法?我们修习佛法的目的必须是为了达到证悟。尤其是你身为菩萨,不只是为了自己的证悟,而且为了一切众生的证悟;这是最重要的,是一切发心的基础。如果在发心上有一点点的染污,有一点点无关于真正的证悟,那么这就只是为了美化我们此生,那么你的佛法修行从一开始就错了。然而这很困难,因为我们的心、我们的自我是非常地狡猾聪明。事实上有很多时候,我们修习佛法的真正原因只是为了让此生快乐而已。我并不是说修习佛法不会让你此生快乐,而是说这不应该是我们主要的目标,它只是附带得到的利益。我现在说的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一切都应该如此,即使像弟子和上师的关系,都应该是基于纯粹追求证悟上。如果你找到一位可以让你获得证悟的人,你不会在乎他以什么方式让你获得证悟,你应该超越所有这些道德伦常的顾虑;但是这非常困难。因为,不管我们多么不道德,我们还是非常喜欢道德,至少它给我们一些武器来喝斥别人。你修习的佛法非常仰赖发心的基础。我们这些密乘弟子,修习密乘常常是为了让自己强有力,甚至有法术,但这是错误的。所以我要一再强调,我们发心的基础是要寻求证悟。然后,我们的问题是如何拥有这样的发心?这样的发心是不容易的。我们常说修习佛法是为了要获得证悟,事实上我们并不真正如此想。我们的意思只是想要有一个很长的野餐,我们想保有很多财产,然后得到证悟。

所以我们要如何生起正确的发心?你需要闻、思、修。如同弥勒菩萨所说:听闻是非常重要的。请求上师开示,研读佛法典籍。当你开始听闻佛法的时候,以一种批判的心去听,真正去了解、分析它是否有道理。然后除了听闻,还要思惟,这些道理和你有什么关系?然后,再应用于禅定的修行上。

谈到思惟和禅修,让我们来思惟《远离四种执著》的四点。我们听闻到“一个人不应该执著此生”,我们听了很多遍,可是我们需要去思惟它。为什么我们不要执著于此生?因为执著此生在道德上是错误的吗?不是如此。佛法告诉我们不要执著此生,是因为在究竟上它完全没有意义。我们此生所拥有的一切东西,虽然看起来很真实,可是它们会改变,它们不确定,所以它们是无常的。因此,不管你多么执著于这些事物,迟早要跟它们分离。因此当我们说“不要执著此生”的时候,我们不是在谈一个道德上的问题,而是说一个道理。我们这么重视海市蜃楼一般的生命,是没有道理的。这是你要思惟的方式。基本上是跟自己讨论,自己把道理想清楚。而“修”并不一定是坐直、闭着眼睛,像我们一般说的禅坐。基本上,这里的“修”是指习惯于这个教授,一再地熟悉它。比如说,如果我现在对这个教授有一点概念的话,当我在此跟大家说话的时候,我应该要想到,这也许是最后一次跟大家说话。如果我现在正在喝可乐,我应该想,这也许就是我最后一杯可乐。我可能会投生为某种生物,即使掉在可乐里也不知道那是可乐,更别说去享用它。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去习惯这个概念。想想其实满可怕的,当我们今晚道别说晚安时,想一想,也许这真的是我最后一次跟你们说再见。有的人会说,“少来!”他们以为这是玩笑话,但这不是玩笑。有些人会说,你还年轻,会活很久,但这不一定是事实。然而,我并不是悲观。如果你悲观,就表示你还执著此生。这表示你非常希望明天还活着,而你知道你明天不会活着,所以你承受煎熬。但你知道吗,了解无常就是──如果你能对你的先生、太太、男朋友、女朋友、或任何人,对待他们就好像这是相处的最后一个晚上,你就可能真正得到快乐。对于初学的人,也许这么想会有点令人不安,但是你会慢慢习惯。有些人刚开始会感到悲伤,或甚至害怕,但是你会慢慢习惯并且满怀珍惜。对于此生的珍惜,会取代你刚开始所感觉到的害怕和悲伤。有时候是会令人不安。我不是吹嘘我的修行多好,可是我常常试着这么做。有时候我跟朋友打电话,当对话要结束时,我就会试着想:也许这就是我最后一次跟他通话了。这个时候,我会有悲伤的感觉,我就会说好几次再见。在电话的另一头,我常注意到对方感到有些困惑──“仁波切是怎么回事?也许他爱上我了?〈笑声〉”可是当下次又有机会跟对方讲话的时候,就会很珍惜──“哇!你还活着!”因此,禅修基本上就是习惯于那个概念。

总结地说,如果你执著此生,你就不是佛法修行人;如果你执著娑婆轮回,你就没有出离心;如果你执著于自己,你就不是菩萨;如果你有执著,你就没有见地。这就是“远离四种执著”。如何修持?闻、思、修。今天所说的只是迅速的一瞥,只是在如海洋一般广大的札巴坚赞和萨迦传承教法中的一小滴水。祈愿我们拥有不间断的功德,一直享有萨迦传承这么丰富的教法。房间开始越来越热了,大家都应该离开了。

——《轮回是战场,菩萨是勇敢的战士》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