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传奇:千年古刹大悲禅院中的神秘灵骨
天津千年古刹大悲禅院
(主持人)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津大悲禅院和一位在佛教界享有极高声望的高僧的故事。
坐落于天津河北区天纬路的大悲禅院,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而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寺院纪念堂中一座高约1.2米的莲座金色舍利塔。在这座舍利塔中,曾经供奉过一块弥足珍贵的顶骨,大悲院也因此更加闻名。究竟是哪位大师的顶骨有如此巨大的价值与影响?佛教界人士又为何对他的顶骨尊崇备至呢?
(主持人)话说在一千多年前,有位高僧法号玄奘,圆寂后,他的顶骨,也就是头骨,经过几个世纪的辗转,于20世纪40年代重现于世,之后这几块顶骨被分别供奉在中国5个城市的佛教寺院中,咱们天津大悲禅院玄奘纪念堂中的这坐1.2米高的莲座金色舍利塔,就是专门用来供奉玄奘顶骨的地方。说到这儿,您该问了,这玄奘是谁啊?如果您看过《西游记》,就一定会记得里面有个骑着白龙马、一脸清秀、慈悲为怀又会念紧箍咒的“唐僧”吧
。其实,这唐僧的原型就是玄奘!玄奘是河南人。他生于隋朝末年,也就是1400多年以前,由于父母去世得早,所以玄奘小小年纪就跟兄长在洛阳净土寺出家为僧。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玄奘从洛阳逃到长安,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这时候已经是大唐的天下了。玄奘没有受到战乱的影响,而是一心向佛。刚到长安,玄奘就开始马不停蹄到名山宝刹拜访高僧,钻研佛经,再加上悟性又高,20多岁就被当时的佛教界人士誉为“释门千里之佛”了。
(采访智如)玄奘大师在西行求法之前,应当是说在唐代初年,就已经有了“释门千里之佛”的荣誉称谓。那么这个称谓是从何而来的呢?释门二字是佛门的代称词,千里之佛谓为千里之内,所以通常我们佛教的教内把“释门千里之佛”专指是在我们佛教内部掌握对佛教的知识、理论、研究达到最高境界,最高层次的出家法师。通常都称之为“释门千里之佛”。当然这个称谓是一个荣誉称谓,会得到当时佛教信众的一种推崇和最高的尊敬。
(主持人)按说能获得“释门千里之佛”称谓的人,在当时佛教界的地位就已经是至高无上了。可玄奘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做出了个惊人的决定——去印度取经。是什么原因让玄奘选择了远赴印度取经呢?
原来,印度是佛教的发祥地,释迦牟尼又曾在印度最著名的佛教学府那烂陀寺修行佛法,只有去印度的那烂陀寺追根溯源,才能得到佛家的真传。再加上唐朝的佛教经典译本并不多,有的甚至残缺不全,漏洞百出。这样一来,佛法的精髓就无法弄清,更别提普度众生了。基于这两个原因,玄奘决定西行求得真经。
可事与愿违,玄奘多次上奏,阐明自己西行取经的重大意义,但唐王李世民始终批复四个字“不许出关”。在无望的等待中,玄奘决定冒死抗旨。公元627年,年仅25岁的玄奘抓准机会,偷偷混在一伙商人当中,踏上了艰苦漫长的西行取经之路。
屈原曾经仰天长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而玄奘也同样立下誓言:“宁向西天一步死,不退东土一步生”。苍天有眼,让玄奘在取经途中不时得到贵人相助。
(主持人)传说玄奘经过西域高昌国时,受到了无比尊贵的待遇。原来这高昌国王特别信佛,看玄奘才华横溢,那还能放他走?于是国王极力恳求玄奘留下来做国师,接受弟子们的供养。玄奘立马谢绝了:“贫僧只为西去求佛法,不为供养”。国王一气之下抛下一句话:“法师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留下,要么送法师回国。”玄奘并没有就此屈服,而是用绝食来表明自己西行的决心。就这样,玄奘一连三天水米未沾。国王又是感动又是害怕,这玄奘也太执着了,要是他真有个三长两短,那不是冒犯佛祖嘛!于是国王给玄奘准备好车马路费,又写了24封信让沿途各国多多关照,最后还和玄奘拜了把兄弟,放行了玄奘。
一曲《敢问路在何方》,唤起了人们对《西游记》的太多回忆。在这部艺术作品中,玄奘西行取经充满了神话色彩,而且还有古灵精怪的奇天大圣、有憨厚善良的八戒和忠心耿耿的沙和尚一路陪伴。那么玄奘当年冒死去印度学习佛法是否真的遇见过这三位奇人,又是否真的把他们收为徒弟呢?
(主持人)实际上,玄奘去印度一直是孤身一人,哪有三个神奇徒弟陪伴左右呀!去印度五万多里的路程,放到现在坐飞机6、7个小时就到了,而当时除了骑马以外,就得靠脚上的功夫了。而且,玄奘走的这5万多里路可不是阳关大道,一路除了荒山就是沙漠,还要躲避朝廷的追杀,再加上各国战乱、土匪遍地、豺狼出没,比起《西游记》里那“九九八十一难”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正是因为玄奘取经不是常人所能为,太具有传奇性了,到明代吴承恩这儿,又做了一番艺术加工和文学再创作,玄奘的这三个活蹦乱跳的徒弟就出世了。然而,取经故事中提到的一些地方在现实中还是有它们的原型的:比如《西游记》说到唐僧师徒最后到达西天灵山雷音寺取得真经,其实“西天”就是现在的印度,而雷音寺就是印度的那烂陀寺。
(采访许杏林)玄奘先到印度的中部、北印度,在北印度待了三年,从北印度辗转到了中印度,当时叫中天竺。当时那烂陀寺是印度最高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始建于公元三四世纪,后来历经装修,所以逐渐扩大,逐渐发展,成为印度最高的佛教中心。那么在那烂陀寺培养了相当多的高僧。那烂陀寺就是印度的伽蓝,伽蓝在印度我们说是佛寺,当时建的时候,是中印度天都的国王给建筑的,当然建筑这个的时候逐年的增加,逐年的扩大,规模相当宏大。
有志者事竟成。公元637年,35岁的玄奘来到梦寐以求的最高佛教学府——那烂陀寺,并跟当时印度105岁的佛学权威戒贤大师苦学五年,终于领悟了佛经要义,开始主持那烂陀寺的经文讲席,其非凡的经历和卓越的才识传遍了整个南亚大陆。
(主持人)玄奘除了饱读经书以外,还有惊人的口才和超常的语言天赋。据说当时印度举办了一次隆重的佛学辩论大会,参加辩论会的有18位国王和数千名高僧,来观看比赛的更是排成了十里长队。玄奘当之无愧地坐上了论主的宝座,一连18天他引经据典舌战群儒,最后竟没有一个人能驳倒他。玄奘大获全胜,按照规定胜利者要骑着宝象巡游全城,一位中国僧人在佛教的故乡赢得这么高的尊敬和荣誉,恐怕在佛学历史上是绝无仅有了。
公元645年,玄奘结束了历时17年的西行游学取经,带着657部佛教经论、9尊金檀佛像、150枚佛舍利,踏上了回国之路。
(主持人)回国后的玄奘将余生都贡献给了佛教事业。总共翻译佛经75部,1335卷。将在印度已经世传的佛教经典《大乘起信论》译成梵文,送还印度那烂陀寺,还将中国经典著作《老子》译成梵文传到印度,促进了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特别是玄奘根据自己西行经历所写的《大唐西域记》,这本10万多字的著作已成为后人研究中亚和古印度历史、地理、文化的宝贵资料。
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曾这样说:“玄奘法师为祖国赢得了当时两大文明古国间学术上最高的荣誉,他实际上已成为印度佛学发展到最高峰的首屈一指的集大成者。玄奘大师确实是我们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他是历史上中国佛教优良传统最典型、最圆满地体现者。作为一个佛教徒,他的确为生长他的时代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
公元664年2月初五深夜,一代高僧玄奘安然圆寂,终年六十三岁。唐高宗下旨把玄奘的骨灰安葬在了长安城东的白鹿原。
(主持人)上期节目咱们讲了在天津大悲院中曾经供奉过一块顶骨,也就是头骨,这顶骨的主人就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师。玄奘的顶骨又是如何落户到我们天津大悲禅院呢?今天咱们就接着来讲讲这其中的周折。
在公元600多年的时候,唐代僧人玄奘历尽千辛万苦,西行来到了佛教发祥地——印度取经,在印度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与105岁的戒贤大师学习。回国后,玄奘用毕生精力翻译佛经、钻研佛教典籍并完成了千古名著《大唐西域记》,成为佛学界的骄子和第一位得到世界公认的中国佛教僧人。
(主持人)公元664年二月初五这天深夜,一代高僧玄奘法师安然圆寂了,终年63岁。唐高宗得到玄奘圆寂的消息后,悲痛万分地说:“他死了,我失去了件国宝”,后来,高宗皇帝依照大师生前的事迹赐予他“大遍照”的称号。
(采访)大是扩大的意思,遍是普遍的意思,照是普照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样一个高僧在全国来说没有,最广大最普遍的光照全国的这么一个高僧,这就是原来谥号“大遍照”的意思。大遍照”是最高的僧人的一个称呼,没有再超过“大遍照”的这样称呼的。
(主持人)4月14日这天,朝廷在长安城东的白鹿原举行了玄奘骨灰安葬仪式,方圆百里赶来参加者多达百万余人。
可叹玄奘的墓塔也像玄奘取经一样历经磨难,先是在唐朝末年的战火中被毁坏,等战乱稍微平息,玄奘的顶骨就被转移到了陕西的终南山寺;宋朝时,顶骨再次迁移,被供奉在南京雨花台边新建的塔内。清朝的时候,玄奘塔又被战火焚毁,塔基淹没在一片废墟之中,已经没有人能认出塔的原貌了。那么一千多年以后,玄奘大师的顶骨又是怎样来到咱们天津大悲禅院的呢?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全面侵华战争。12月,日军侵占南京,竟然对手无寸铁的平民展开了长达六个星期灭绝人性的血腥大屠杀。更为无耻的是,日寇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于1944年在南京雨花台旁修建神社,用来祭奠侵华日军的亡灵。在这个过程中,日寇无意间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主持人)在修建地基的过程中,日本人竟然挖出了掩埋已久的玄奘塔塔基,接着又在塔基内挖掘出一个石盒,盒上刻有宋代迎请玄奘顶骨和建塔的过程。更出人意料的是,石盒中还层层嵌套着铜盒、银盒,最里面是一个精制的金盒!在金盒中安放着玄奘大师的顶骨!
这件事引起了全城轰动。玄奘法师在佛教界的地位至高无上,自然他的顶骨就成了稀世珍宝。作为侵略国的日本也是个信奉佛教的国家,所以他们想方设法也要把这些顶骨夺走。消息传出,中国各界人士都纷纷站出来抗议谴责日本的卑劣行径,迫于新闻界的舆论压力和中国佛教界的交涉监督,日本侵略军不得不留下了部分顶骨!中国佛教界经过多次商议和慎重考虑之后,决定将珍贵的顶骨送往北京、广州、西安、天津、成都等五个城市。我们天津就决定将这珍贵的顶骨,供奉在大悲禅院。1945年1月12日顶骨被迎请到天津的时候,场面空前壮观。
咱们听听智如法师对当时情景的回忆:(采访智如)大悲禅院昔日供奉的这一份玄奘大师顶骨,是由天津佛教信徒与地方有关人事,在1945年春天从北京请到天津大悲禅院来供奉的。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由天津佛教徒与有关人事组成迎请团,经由天津火车站到北京,在火车上专门包了一节车厢,布置成佛堂的样子,庄严如法。据老人们回忆,玄奘大师的顶骨舍利到了天津的时候,是由天津开杠房的老板们,也就是现在从事殡葬事业的人们,提供的一顶黄轿与绮罗伞盖,共同浩浩荡荡的从天津火车站,将玄奘大师顶骨送至到大悲禅院来供奉,当时沿途上数万人都在观礼,舍利送到大悲禅院之后,大家更是争先恐后的来瞻仰礼拜。
(主持人)迎请来的玄奘顶骨就放置在这座1.2米高的莲座金色舍利塔里,供奉于大悲禅院的一间佛堂内,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玄奘纪念堂。当时,天津佛教界高僧和信徒们都怀着崇敬的心情来瞻仰大师的顶骨,大悲禅院也因供奉玄奘大师的顶骨而声名远扬。
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积极呼吁亚非国家互相团结,增进友谊。在这次会议上,印度总理尼赫鲁向周恩来提出了请求:由于玄奘大师在印度佛教界的影响,希望将玄奘大师部分顶骨迎请回印度的那烂陀寺。
(主持人)这次万隆会议的意义可谓非同寻常,因为它是亚非国家第一次独立召开的会议。考虑到中印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和文化的交流互动,周恩来非常重视尼赫鲁的恳求,他慎重考虑后欣然应允,决定将大师的顶骨赠送给印度。周总理在亲自征求了各地方的意见,并通过中国佛教协会征得天津分会同意后,决定将供奉在天津大悲禅院内的玄奘顶骨赠送给印度那烂陀寺。
1957年1月12日,玄奘大师顶骨由高僧乘机护送到印度那烂陀寺。当时的《天津日报》刊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把玄奘顶骨赠送给印度政府的消息,尼赫鲁总理代表印度政府接受了顶骨。这一天,印度政府和宗教界在那烂陀寺举办了由五万多名僧众参加的拜迎大会,会上举行了隆重的赠送仪式。
(主持人)陪伴大师顶骨一同来到印度的,还有玄奘法师的1335卷译著和一部《碛沙藏》佛经,另外,中国政府还捐赠了三十万元作为在那烂陀寺建玄奘法师纪念堂的费用。一幅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精心绘制的具有中华民族建筑特色的设计草图,也无偿赠给了那烂陀寺。
冬去春来,大悲院中曾经供奉过的玄奘顶骨,如今已经在印度那烂陀寺度过了半个世纪的岁月了。而大悲院中的这座金色舍利塔,不仅留下了这位传奇大师的遗风和魅力,也成为了中印两国友谊的历史见证。现在天津大悲禅院正在扩建,玄奘纪念堂也在重新兴建的计划之中。
(主持人)距玄奘法师西行印度取经已经一千多年了,今年恰逢是中印友好之年,国家宗教局、中国佛协举办了“重走玄奘路”的大型活动。中国的两名高僧已于7月19日从广州启程,他们将沿着玄奘大师的足迹,用4个月的时间重走玄奘路,最终抵达印度,相信两位高僧将能重新体会到玄奘大师的佛学精神。
一代高僧玄奘圆寂后,他的一块珍贵顶骨历经千百年的风雨飘摇、战火洗礼,终于选择在天津大悲禅院落户安家。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