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佛教徒为什么不吃荤腥

问:吃酒肉的危害是什么?成刚法师答:刚才跟大家说了,因为我们发心学佛,皈依三宝,佛是我们的学处、皈命依靠处,是我们的师范表率。我们是向十方三世诸佛学,不是向哪个人学,不...
佛教徒为什么不吃荤腥

佛教对于当今的普世价值

许多宗教人士为了传教的需要,把宗教附会于自由民主的现代理念。典型的是,部分基督新教徒认为是基督教促成了自由民主社会的产生,例证是现在发达的民主国家大都是基督教国家。这是...
佛教对于当今的普世价值

佛教常用器物——钵

佛教常用器物——钵...
佛教常用器物——钵

佛教徒的各种名称介绍

佛教徒的各种名称介绍 佛教徒名称的正式称呼  三、和尚,也称“和上”。在我国,“和尚”的称呼最为常见。其实,和尚本来是对有相当地位、学问并堪为僧师的男性佛教徒...
佛教徒的各种名称介绍

佛教如何看“鬼”_2

从佛教的观点鸟瞰有情世间的概貌,佛教世界的一切众生,在生来死往之间,会依业力的流转,分别居处在六种生活情境之中,这六种情境称为“六道”,又称“六趣”,包括天...
佛教如何看“鬼”_2

佛教徒要学会智慧的放生

佛陀制定的一切戒律,都是让我们懂得众生平等,尊重自他生命,用我们的心,;听懂众生的语言。会给众生带来伤害的身口意,不要去做;能够给众生带来快乐的身口意,努力无私付出。众...
佛教徒要学会智慧的放生

佛教对社会自杀行为的预防

一、前言自杀就是自己主动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一般有精神疾病性自杀与冲动性自杀。前者以抑郁症患者为常见,自杀行为又是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的常见症状。后者常常由爆发性的情绪引...
佛教对社会自杀行为的预防

佛教寺院的文化内涵

【内容提要】 佛寺具有宗教的属性,同时又担当了文化的社会功用。总结佛寺自然景观与人文生态的规律,将给环境学提供人与自然和谐的范例。当人们认识到“大地伦理”的时刻,更显现...
佛教寺院的文化内涵

佛教小故事-不杀生

在释迦牟尼佛未成佛道的多生以前,曾有一次,转生为一条力大无穷的毒龙。它有一个庞大的身躯,一双可怕的大眼晴,假如有人惹它,它会用那双毒眼把人瞪死。身体强壮的,即使不被瞪死...
佛教小故事-不杀生

佛教常说的“本性”在何处?

佛教常说的“本性”在何处? 问我者是谁?若无谁,何以能问我,当下肯定这个能问者,即是汝性也,不用客气,也勿生犹豫不决;若无性谁能宣扬佛法?若无性何人能行住坐卧?若无...
佛教常说的“本性”在何处?
  • 首页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尾页
  • 共 1000 页
  •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