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人们对佛教的认识越来越接近事实。佛教的和平、理性与人本(与神本相对)精神,让越来越多的明智人士认识到,佛教就是慈悲、理性、和平的宗教。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在历史上所有伟大宗教里,我最崇尚佛教。尤其是它的早期形式,因为它几乎没有宗教迫害因素的存在。”
爱因斯坦说过:“未来的宗教将是一个宇宙宗教。它将是一个超越了人格化的神,远离一切教条和神学的宗教。这种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必定是建立在由对事物的(无论是精神的,还是自然的)实践与体验而产生的宗教观念之上的。佛教符合这种特征。”
概括地讲,在现时代,唯有佛教兼具如下数方面的品质:
1、能够自如的应付科学的挑战;
2、既能够满足人们的理性需要又能够满足人们的信仰需要;
3、能够以平等、包容的心态与其它宗教和平共处;
4、能够给人类真正带来持久的和平;
5、能够指导人们获得身心的究竟宁静;
6、能够解决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
佛教虽然具有上述优势,但是能不能使这些优势变成现实,这还要看佛教的弘法工作是否做到位,能否真正融入社会,融入人心。
我认为,在当前要做好佛教工作的弘法工作,必须牢牢地抓住“契理契机”这个原则。理就是佛教的真理,机就是时代人心。根据时代人心的特点来宣讲佛法,要用佛法来分析时代人心所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应病与药。
换言之,在现时代弘扬佛法,首先要大力的宣传人间佛教,将佛教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现实生活始终是佛教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在中国大陆,我一直提倡“生活禅”,并提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口号,并将之展开为:在尽责中求满足,在义务中求心安,在奉献中求幸福,在无我中求进取,在生活中透禅机,在保任中证解脱。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以三学为修学的总纲,以四摄为利他的方便,以六度为修学的正行,以老实做人为修学的起点,以轻安明净为修学的证验等修行理念。这些理念比较全面的提示了人间佛教的内涵。
我个人认为,这些理念是弘扬佛法中必须注意抓住的根本,离开了这个根本,佛教无法真正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同,也无法得到持久长足的发展。
根据人间佛教的原则,在弘扬人间佛教的时候,要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引导信众做好一个合格的公民,积极参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将佛教慈悲利他的精神,通过自己的尽职尽责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所谓的“即世而出世,入世而济世”的菩萨精神。
二要自觉的关注时代热点和焦点问题,如环境问题、战争问题、种族冲突问题、社会治安问题、道德建设问题、家庭教育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艾滋病问题、吸毒问题等等,要从佛教的角度,提供相应的解决原则和方法。
三要正视现代人追求的自我价值现实和物质人欲的享受这一现实,以人乘正法、大乘菩萨道和般若空现,给予正确的疏通和引导,为大众培养健康的人格,确立健康的信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通过介绍佛教的修行方法,帮助世人认识自己的心灵,克服内心的疾病,从而保障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我们要特别关注当前世界存在的诸如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恐怖活动猖獗的问题、宗教纷争的问题等,根据佛教揭示的道理,任何事物都是受因果支配的,今天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矛盾冲突不断,其原因是人类追求善的本质被异化,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追求空前膨胀,从而恶的一面在增长。在人类取得空前进步与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与忧患,当今的人类,仍然是众苦交加,并没有达到永恒的快乐,而人为的罪恶,又加重了人们的痛苦。在一些地方,少数人为了享乐,不惜发动战争,侵占别国领土,干涉别国内政,掠夺别人财富,使得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给被占领的一方人民带来无穷的痛苦。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不断加大,民族矛盾、宗教纷争、种族歧视、霸权主义引发冲突,上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以来,无辜的妇女和儿童缺医少药,因此而残废、死亡者难以计其数,远远超过战争本身的伤残人数,还有形形色色的恐怖主义制造了许多人间悲剧,以不杀生为基本戒律的数以亿计的中国佛教徒,对此感到万分的不安与痛苦。
人类和平是各个宗教的共同追求,和平是在血与火的战争中升华出来的人类的伟大理想,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是宗教的基本任务,也是宗教价值的体现,因此我们要发挥每种宗教的独特的感召力,唤醒人们善良的本质,息灭罪恶的念头,从而共同缔造出美好的人间乐土。
佛教是主张和平的宗教,和平是佛教的最重要的思想要素,早在2500年前,佛祖释迦牟尼教导信徒要“爱人如己,勿相残杀”、“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著名的佛教经典《大涅槃经》一开始便讲述了佛陀劝阻阿阇世王侵伐跋袛国的故事,可见佛教自古就追求和平,佛祖教导我们爱护生命,反对战争,从而为人类和平幸福事业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00多年来佛教与中国固有的思想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佛教慈悲为怀,众生平等,止恶行善、利他主义的情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理想追求,“慈悲喜舍”、“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奉献精神,“慈善、容忍”、“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伦理观,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净化人心的良药,应该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中国佛教继承和发展了爱好和平的思想,讲究“和为贵”,讲究众生平等,历史上的一些高僧曾为消除战争奔走呼吁,如法显法师、玄奘法师西行取经,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法等,他们是和平的使者,成为中外佛教史和文化交流史的美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为世界和平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人们通常认为痛苦的根源有多种,有自然的,有社会的,特别是人为的,从佛教的角度看,人类心灵的污染才是众多根源中的最主要的根源。由社会、人为造成的痛苦可以通过国与国、组织与组织之间协商、谈判得到一定的解决,但要从根本上消除痛苦的根源,在于净化人的心灵。因此面临社会巨变、面临人类自身巨变的时代,我们希望慈悲为怀、众生平等、追求和平的宗教,唤起更多的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们的良知与自信,使和平的事业更加深入人心,使和平运动更广泛的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使人类已经取得的文明成果为促进和平与发展做贡献。
在人类面临诸多挑战与灾难的今天,我觉得,我们要高举佛教和平主义的旗帜,发扬优良传统,继续致力于世界和平事业。我们要教导世界上的人们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不同文明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我们要提倡兼容而不歧视、交流而不排斥、对话而不对抗,共处而不冲突。我们要在彼此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发挥各种文明的积极作用,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进步。
各位朋友,让我们在三宝的慈光加被下,共同呼吁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国度的人们积极行动起来,为了地球的和平、人类大家庭的幸福以及寻求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同心同德,携手并肩,成就和平的世界,缔造光明的社会,实现幸福的人生。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