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智者似水,因境而变

发布时间:2023-03-08 15:18:18作者:楞严经入门网

  智者似水,因境而变

  ——摘自 卢志丹居士《佛说舍得》

  在大西北,有一条河流从遥远的雪山上流下来,一路经过很多村庄与森林,最后来到了一片沙漠。

  当河流要穿越沙漠的时候,它发现许多水渐渐消失在黄沙里。河流试了一次又一次,总是徒劳,于是它灰心了。

  当它要越过沙漠的时候,它发现它的河水渐渐消失在沙里,它试了一次又一次,总是徒劳。于是它灰心了。它疲惫而又颓丧地自言自语道:

  “也许这就是我的命运了,我永远也到达不了传说中浩瀚的大海里!”

  这时候,响起了一阵低沉的声音:“如果微风可以跨越沙漠,那么河流也可以!”原来这是沙漠老人发出的声音。

  沙漠老人又提醒它:“你如坚持你原来的样子,那你就永远无法跨越这沙漠。你必须让微风带着你飞越沙漠,到达你的目的地。只要你愿意改变你现在的样子,让自己蒸发到微风中就可以了!”

  小河流忍不住问:“叫我放弃自己现在的样子,那么不等于是自我毁灭吗?”

  沙漠老人很有耐心地回答:“微风可以把水蒸气包含在它之中,然后飘过沙漠,到了适当的地点,它就把这些水蒸气释放出来,于是就变成了雨水;然后这些雨水又会形成河流,继续向前进。”

  小河流不解:“那我还是原来的河流吗?”

  沙漠老人回答道:“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不管你是一条河流或是看不见的水蒸气,你内在的本质从来没有改变;你只不过是灵活地适应环境,随遇而安而已!”

  生命宛如流动的水,带着时间轻轻悄悄地流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把心放得平坦,如水般自然,无常形常式,却包容万物,无往不利。

  一座禅寺的方丈,因自己年事已高,想物色个接班人传位。

  一日,老方丈先叫来自己的两个得意弟子,一个叫慧明,一个叫尘元。然后召集僧众宣布:“他们俩谁能凭自己的力量,从寺院后面悬崖的下面攀爬上来,谁将是我的接班人。”

  慧明和尘元一同来到悬崖下,那真是一面令人望而生畏的悬崖,崖壁极其险峻陡峭。

  身体健壮的慧明,信心百倍地开始攀爬。但是不一会儿他就从上面滑了下来。慧明爬起来重新开始,尽管这一次他小心翼翼,但还是从山坡上面滚落到原地。慧明稍事休息后又重新攀爬,尽管摔得鼻青脸肿,他也绝不放弃……让人遗憾的是,慧明屡爬屡摔,最后一次他拼尽全力,爬到半山腰时,因气力已尽,又无处歇息,重重的摔到一块大石头上,当场昏了过去。

  老方丈不得不让几个僧人用绳索将他救了回去。

  轮到尘元了。他一开始也是和慧明一样,竭尽全力地向崖顶攀爬,结果也屡爬屡摔。尘元紧握绳索,站在一块山石上面,打算再试一次。但是,当他不经意地向山下面看了一眼以后,突然放下了用来攀上崖顶的绳索。

  尘元整了整衣服,扭头向着山下走去。

  旁观的众僧都大惑不解:难道尘元就这么轻易的放弃了?大家对此议论纷纷。只有老方丈默然无语地看着尘元的去向。

  尘元到了山下,沿着一条小溪顺流而上,穿过树林,越过山谷……最后没费什么力气就到达了崖顶。

\

  当尘元重新站到老方丈面前时,众人还以为师父会痛骂他贪生怕死,胆小怯弱,甚至会将他逐出寺门。谁知老方丈却微笑着宣布将尘元定为新一任住持。

  众僧面面相觑,不知所以。尘元向同修们解释:

  “寺后悬崖乃是人力不能攀登上去的。但是只要于山腰处低头向下看,便可见一条上山之路。师父经常对我们说‘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就是教导我们要知屈伸进退啊!”

  老方丈满意地点了点头,开示众弟子说:

  “若为名利所诱,心中则只有面前的悬崖绝壁。天不设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牢笼之内,徒劳苦争,轻者苦恼伤心,重者伤身损肢,极重者粉身碎骨!”

  然后,老方丈将衣钵锡杖传交给了尘元,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攀爬悬崖,意在考验你们心境,能不入名利牢笼,心无挂碍,随缘而行者,便是我中意之人。”

  审时度势,因境而变,选择退却,选择舍弃,反而会顺利前进,顺利得到。以退为进,以舍为得,化直为曲,懂得权变,是古往今来一切智者面临困难时的过人抉择。

  智者似水。将自己的思想变得柔软一些,试着去顺应生命的流水,享受随遇而安。活在随遇而安里,谙熟进退屈伸的自如之道。

  人生很多时候,光有勇气和顽强并不能达到向往的目标,纵然拼得鼻青脸肿,最终还是一无所获。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有时我们缺少恰恰是退一步的淡泊和迂回一点的从容。退却和迂回,并不意味着对信念的不坚定和放弃,只是让我们拥有更多的选择和回旋的余地。凡事学会变通,讲究圆融。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达观进取。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