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行善
“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是行善,又称行福,是大乘福。
发菩提心即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也即是求往生极乐之心,只要信愿行具足,求生净土,就是发菩提心,愿与诸众生,同生极乐,同成佛道,同度众生,就是无上菩提心。不求生极乐净土,就没有发净土宗的无上菩提心,所以真正的净土行人都是发了菩提心的。我们天天念发愿文,念回向文,就是在发菩提心。有人说菩提心是杂行杂善,应舍弃,这是不对的。
深信因果是学佛修行的基础,也是佛法的核心。念佛必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住不退转,一生圆满成佛,这是净土法门的大因果,我们必须深信。不相信这一至高无上的因果大法,就是怀疑佛智佛语,否定佛法,即使念佛,由于无真正信愿,也是不能往生的。
读诵大乘可以开发般若智慧,善导大师说:“言读诵大乘者,此明经教,喻之如镜,数读数导,开发智慧,若智慧眼开,即能厌苦快乐,涅盘等也。”净土宗同样是以般若智慧为先导的,有条件的净土行人,在对净土了然于心,信愿坚定后,可以尽可能多的读诵大乘。对于一般太忙的人,文化水平不高,年老的念佛人,还是按莲池大师的“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的开示行持为宜。
劝进行者就是随缘弘法利生,劝人学佛念佛求生净土。念佛不忘众生,念佛不忘报四恩,念佛不忘佛法久住,念佛不忘世间法,念佛念心,要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行善积德。
圆瑛法师依净业三福提出“求福、求慧、求生净土”,自称“三求堂主人”。我们在净土行持中也应成为全面奉行净业三福的三求堂主人。
在信愿念佛求生净土的前提下,以上三福中,只行一福并回向极乐即可往生净土,行持二福回向亦可往生,具行三福回向亦可往生。
具行净业三福,老实念佛就是三皈、五戒、十善、四摄、六度万行,一切善行全皆具足,其重点却在念佛正行,助行只要随缘随分尽心尽力即可。
印光大师指出:“念佛之人,必须事事常存忠恕,心心提防过愆,知错必改,见义勇为,方与佛合。如是之人,决定往生。”也是指明正助双修的重要性。
三、折伏现行烦恼是修清净心的要务
佛法是心法,学佛就是识心修心,修心就是去除妄心,令心清净,以清净心而回复本具真心。学佛就是明心见性,彰显真心的过程。净土法门也不例外,也是去妄求真。净土法门就是以一句阿弥陀佛的无上妙法来去妄住心,以蒙佛接引往生不退为捷径的心开见性,究竟成佛的妙法。我们在平时修行中,就是要折伏现行烦恼,来修清净心。心清净,念佛才得力,往生更有把握,所以修清净心是净土修行的助行。
净土宗第十二祖彻悟大师提出:“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就指明了修清净心的内容和方向。
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思想言行,也即是修正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关键在修心,修心的关键在去妄,即去除妄想执著。佛陀悟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所以学佛修行就是去妄修心。净土法门认为念佛就是念心就是修心。念佛就是“是心作佛”,即是“是心是佛”。持戒修正行比较容易,修心去妄想执著很难。佛说:“阎浮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所以修行要修在起心动念处。如果不尽可能地去除妄想,修清净心,就会业障现前,障碍我们的深信切愿,老实念佛,求生净土的信心和决心。所以修清净心是净土修行的重要助行。
净土法门不但特别重视念佛的正行也很重视持戒、行善积德,发菩提心,六度万行,修清净心等助行。发菩提心,六度万行在前面章节已多次讨论过,不再赘述。
彻悟大师提出净土宗的十六字纲领:“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印光大师强调:“真为生死,发菩提心,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些都是净土行人应诚敬谨遵的正助双修的准则。
四、潜修普贤十大愿王
普贤十大愿王是净土修行的重要内容。《普贤行愿品》是净土五经之一,它是经中之王《华严经》中的一品。华严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依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在《无量寿经》中参加无量寿如来法会的佛子,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精修普贤十大行愿,方能与阿弥陀佛本愿相耦合,保证圆成佛道。
普贤十大愿王的内容是:
(一)敬礼诸佛
敬礼就是恭敬礼拜,就是虔心皈依,就是恭敬信仰。无信不会诚敬礼拜。礼拜可破除我慢心,破除我执,一切依佛的圣言量为准则。礼敬三世一切诸佛,也要礼敬一切众生,因为一切众生皆当成佛,是未来佛,也要礼拜自己的自性佛,敬重己灵,自己也一定能成佛,不可妄自菲薄。净土宗的敬礼诸佛,就是专诚礼敬阿弥陀佛;礼敬阿弥陀佛就是礼敬三世一切诸佛。因为三世一切佛,共同一法身。所以善导大师提出:“身业专礼阿弥陀佛。”礼拜也是《往生论》五念门之一的礼拜门。
(二)称赞如来
赞佛偈唱道:“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释迦世尊因念佛赞佛先于弥勒成佛,证明赞佛功德不可思议。称赞如来,就是赞叹佛的功德智慧神威猛力。称赞如来就是以虔诚恭敬心皈信如来。称赞如来必可培植福德,增长智慧。称赞如来就是念佛。称赞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就是称赞阿弥陀佛,称赞阿弥陀佛也即是称赞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善导大师提出:“口业专称阿弥陀佛。”称赞如来就是称名念佛,也是《往生论》五念门之一的赞叹门。
(三)广修供养
一切菩萨常以种种上妙供具,供养诸佛,皆有广大殊胜的功德果报。念佛行人应随力随分在佛前供一灯一香,一果一杯清水,只要心至诚,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供养阿弥陀佛就是供养一切佛。
供养可分为财供养和法供养两类,法供养最为殊胜,法供养又可分为七种:一者如说修行供养,二者利益众生供养,三者摄受众生供养,四者代众生苦供养,五者勤修善根供养,六者不舍菩萨业供养,七者不离菩提心供养。只要是三轮体空,财供养也就是法供养。供养离悭贪。
(四)忏悔业障
宿世恶业皆成出离生死的障碍,因此有罪障必须忏悔。垢除障灭,诸苦自息,任修一法,皆易成就。要忏悔业障,应该发起十种心:一明信因果,二自愧自责,三怖畏恶道,四不覆瑕疵,五断相续心,六发菩提心,七修功补过,八随喜他善,九念阿弥陀佛如说修行净土,十观罪性本来空寂。忏是明白讲出自己的过失错误,悔是改过自新,决不再犯。要勇于自我批评,且不怕别人批评,应发大惭愧心,大勇猛心,至诚忏悔,改恶迁善。至诚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忏除恶业的最好妙法,忏悔业障能离愚痴。
(五)随喜功德
看见他人行善积德,弘法利生,劝人念佛等,都要赞叹欢喜,就是随顺欢喜他人所作功德,即是随喜功德。随喜功德能除嫉妒,发起平等心。净业行人要只见众生之善,不见众生之恶。印光大师说:“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他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六)请转法轮
转法轮就是佛将自己悟得的实相佛理,转至众生心中,自觉觉他,辗转不息,如轮常转。请转法轮的行愿,能除谤法障,生起慈善心。佛在世时,可请佛转法轮,佛灭度后,也可以请懂佛法的法师大德讲经说法,代佛转法轮。有条件的寺院、居士林、念佛堂等都应常请法师大德讲经说法,组织听众,提供讲堂。一切菩萨声闻无论在家众或出家众,只要是有正知正见的修行人,都有弘扬佛陀正法的责任和义务,也有讲经说法的资格。劝人念佛求往生,乃至一句两句,功德都是很大的。另外利用录音磁带、录像带、光盘、互联网、刊物杂志,印赠佛经佛书广为流传,都是请转法轮。
(七)请佛住世
佛住世弘化,能令众生脱离生死苦海,圆证无上菩提。有佛住世是稀有难值的,所以请佛长久住世是众生心愿。请佛住世也是请佛法长久住世,正法久住,一切善知识都在劝请之列。念念阿弥陀佛名号,无有间断,就是请佛住世。
以上七愿是菩萨的愿行。以下三愿是菩萨的回向行。
(八)常随佛学
常随佛学是回向菩提的自利之行愿。常随佛学可以提升人的生命品质,速证佛果。佛是最完美的人。学佛就是学习佛的所言所行,人佛的知见。佛是人天导师,行为的楷模,我们一定要虔心信佛,虔心永远常随佛学,净业行人常随本尊阿弥陀佛学,也向导引我们的诸大菩萨学。无量寿如来会上诸大菩萨及贤护等十六大士,咸共遵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我们也要恭敬学习。
(九)恒顺众生
对一切根性的众生都起恭敬心、大悲心、平等心、忍辱心。不说他人过失,只看他人优点好处。众生是未来佛,当起恭敬心。众生受苦,生同体大悲心,解除众生苦难,就是解除自己的苦难,全心全意为众生求安乐、拔苦根。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佛性等同不失不缺,人人平等,不起分别心。众生对不起自己,不起瞋恨心,忍辱解冤,不起报复心。众生欢喜,诸佛欢喜。平等饶益众生,随顺供养承事,善以权智,恒顺众生根性而度脱。对迷茫众生,导向菩提正道,对无明愚痴众生以法施给予光明,劝人学佛念佛,让众生走上真正解脱之道,才是真正恒顺众生。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人人都实践这一行愿,就能创造和睦的家庭,和谐的社会。净业行人,往生极乐,才能圆满成就这一行愿,在此世间,也应随分力行。
(十)普皆回向
普皆回向,是将前九大行愿的善行功德,回转趣向三处,回向实际,回向菩提,回向法界众生。净土宗的回向,正如《往生论》说:“云何回向?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心常作愿回向为首”。又说:“回向有二种相:一者往向,二者还相。往相者,以己功德回施一切众生,作愿共往生彼阿弥陀如来安乐净土。还相者,生彼土已,得奢摩他(止)毗婆舍那(观)方便力成就,回入生死稠林,教化一切众生,共向佛道。若往若还,皆为拔众生渡生死海。故言回向为首,成就大悲心故。”我们常念的回向偈说:“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登极乐国。”普贤教我们普皆回向,就是要利益一切众生,所作功德全部布施给众生,舍去有所得心,舍去有所舍心而成就广大心,大慈悲心,唯求无上菩提,速证佛果,普度一切众生。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