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入门网

彦琮 (借势弘道)

发布时间:2022-12-17 19:37:21作者:楞严经入门网

  彦琮 (借势弘道)

  十四岁的彦琮收到北齐重臣敬长瑜、朝秀、卢思道、元行恭、邢恕联名签发一封邀请信,他们要请少年彦琮为北齐的建立讲大智论。这事在当时传为奇闻。

  彦琮确实是佛门奇才。彦琮没有出家时,就聪明伶俐、洞察幽微。后来,他投奔边法师,那时他还不到十岁。边法师对这个小孩感到很疑惑,以为他跑到寺院中来玩,无意说出连他自己也不明白的话。可边法师再看看彦琮那童稚的面孔上,表情严肃而真诚,法师略为所动。边法师试着让彦琮读须大拏经,将近七千字的经文,他一天就读完了。又让他读大方等经,彦琮只用几天时间就读完了。边法师与他讨论所读的经典,彦琮对答如流。边法师被这个少年震惊了。要知道,大方等经是大乘佛经的通称,以彦琮这样小的年龄能够在几天之内读完如此浩繁的经书,可谓是奇迹了。十岁时,边法师让彦琮正式出家,起名道江。这是希望他的智慧无穷,犹如滔滔不绝的江河一样。

  彦琮在晋阳讲大智论,敬长瑜等邀请者亲自前来听讲。彦琮旁征博引,谈吐自如,众大臣听得如醉如痴。听完,他们称赞彦琮:

  “法师所讲,我们闻所未闻。”

  不久,齐国的太后到了晋阳,皇帝也陪伴而来。当他们得知彦琮之事后,就请彦琮到宣德殿讲仁王经。

  讲经这天,宣德殿上挤满了人,大殿的前部,是宫女和太监簇拥着的太后和皇帝,再往下,是文武百官,接着的是奉旨前来听讲的二百名僧人。整个大殿,鸦雀无声,大家都在等待着彦琮的到来。

  一会儿,就见大殿门口走来一位少年。他身穿干净的袈裟,昂头挺胸,稳步从人群中穿过。他个子不高,仅到听讲者们的胸部,可他脸上庄重说和的表情,令在场的人暗暗佩服。在大殿的前方,放着一把高背椅和一张桌子,平时这里是皇帝的宝座,此时则变成了彦琮的讲法处。皇帝早已让侍中高元海站在宝座旁,侍候彦琮。彦琮走到讲座前,高元海连忙上前扶住彦琮,帮他上座。这个宝座对彦琮来说,还有些高。高元海已年过半百,须发飘动,彦琮却眉清目秀,年纪仅有十岁。这种场面如果不是在弘法的讲席上,一定会引得众人哑然失笑。

  彦琮坐在宝座上,面对下面黑压压的一片听众他毫无惧怕,神情自然,目光炯炯。开始讲经了,他那童稚的声音在大殿里回响着。听讲人仰头相望,为彦琮的学识所震动。

  十六岁时,彦琮的父亲去世。彦琮回家居丧。他利用这段时间阅读经史子集等世典,和朝中的饱学之士相互来往。

  周灭齐后,佛教衰落。周武帝知道彦琮学识渊博,就把他请到宫内,和他谈论道家的玄理。彦琮佛、道、儒三教俱通。他给武帝讲的内容,很合武帝心思。武帝封他对通道观学士。彦琮此时虽然表面上与武帝论道教,可他在内心却依然奉佛典。他在外面穿俗人的衣服,里面却是僧人的服装,并改名为彦琮。

  周武帝大力宣扬道教,宣帝继承武帝的做法,大做道场,经常是通宵是通宵达旦地进行。彦琮因为详知家典籍,被请来主持道场。彦琮在谈论道教时,把佛法加进去讲授,使听众在不知不觉接受了佛法。

  周武帝灭佛,慧远在大殿上直言驳斥,僧稠等人则远避他乡,以求得保存实力,彦琮的做法是利用道教的外衣,来弘扬佛法。在佛教传入中国的早期,翻译或宣讲佛经,本来就有用中国道家等玄理来解释的,现在彦琮把这种方法反其道而行之,可以说是弘法的创举了。

  大象(北周静帝年号)二年,隋文做了宰相,佛法稍有举起。后来,彦琮和昙延等一同奏请皇帝,继续剃发为僧。隋朝建立后,隋文帝信奉佛教,在京中设佛法讲席,四季不断。彦琮和薛道衡等人一起编写《内典文会集》,供人学法之用。彦琮又为僧人撰写唱导法,这种方法一直流传后代。

  开皇(隋文帝年号)三年,隋文帝亲临道坛,看到的都是老子化胡度佛事的像,感到很奇怪。于是下令召集僧人、道士讨论此事。此时,彦琮参与了这次讨论,讨论还没有开始,道士们已经承认此事属于乌有。彦琮做了《辩教论》一文,指责道教的妖妄不可信。佛教从此又占据了上风。

  老子化胡之争,是中国历史佛道两教争正邪的关键问题。这件事在道教典籍《老子化胡经》中有记载。西晋时,道士王浮与僧人帛远争论佛道的正邪。王浮创出老子化胡之说,认为老子西入天竺变成佛,教化胡人成浮屠,佛教由此而产生。这是在佛道斗争中,道教借以排斥佛教的论据。

  在同一年,彦琮随文帝东巡。在东巡中,彦琮受到晋王(杨广)的礼遇。不久,在太原镇守的秦王请彦琮到太原去,与彦琮谈论佛教。

  在太原时,彦琮做了一个梦。梦里,彦琮看一个金人,身高三丈,拿着一个玻璃碗要送给他,说:

  “这碗里是酒,请你喝了。”

  彦琮跪着接过碗,对金人说:

  “承蒙赐我宝器。但酒是佛律所禁止的,所以我不敢喝。”

  醒来后,不明白梦里的事,等到秦王把他画的观音像给彦琮看,彦琮吃惊地发现像上的观音与自己梦中的神人完全一样。彦琮非常庆幸自己能够在梦中守律,那是观音在考验他。

  开皇十二年,文帝再次下诏让彦琮入京。后来让他掌管佛经翻译,住在大兴善寺。

  这时,晋王杨广在京中建日严寺,请彦琮做住持。朝庭上下的高官显贵大都前去拜见,聆听彦琮弘法,彦琮由此信心倍增。彦琮改变过去弘法采用过去翻译过来的佛典的做法,而是直接采用梵文佛经来传授,以便能使学法者领悟到佛理的真谛。

  仁寿(隋文帝年号)初,文帝传旨,让彦琮把舍利子送到并州(今山西太原)。当时并州由汉王镇守,汉王在城内建造寺庙和宝塔,以迎接舍利子的到来。彦琮送舍利子初到宝塔时,天空中阴云密布。到中午舍利子将要下葬时,云开日出,天地清朗,又有五色祥云环日。

\

  仁寿末年,文帝又让彦琮送舍利子到复州(今湖北沔阳)方乐寺,当时孝院已荒废,但地方宽阔,可以建造灵塔。彦琮让人除去荒草,准备建塔。忽然,彦琮觉得头上发痒,他用手在头上一挠,得到一颗舍利子。舍利子形状象黍米,色彩鲜艳。用斧子敲两下,旁边的东西都被砸坏,舍利子却没有丝毫损伤。再用力椎打,舍利子的色彩更加鲜明。掘地七尺,又发现了藏在砖中的银和铜制成的盒子,包裹盒子的香泥依然气味芬芳。盒子中只有满盒的清水,只是没有舍利子。可以推测,这盒中的舍利子就是彦琮在头上发现的那粒。要把送来的舍利子和这颗发现的舍利子放在塔里,必须找一个大石盒子,可附近没有大石头。彦琮闭目遥感,发现竟陵县境内有一块石头,可以用来做石盒子。把石头磨完,石头却突然变成了玉,石头里面明彻可见。旁边的人又在石头中发现了众佛象。把石盒里放在塔里,立即有一只天鹅飞到放盒的地方,依偎在石盒上,驯服而又亲密。看到同群的鹅飞来,并不随它们飞去,把它们赶走后,又飞到石盒上。一直呆了十天。等到舍利子埋完后,鹅绕塔飞了几圈,就飞走了。

  又感到了塔前池子里的鱼鳖,它们一起探出头来,向北望着舍利塔。彦琮为它们说法,一天后它们才隐去。

  附近的井水,十五天里自然溢出,埋完石盒后才停止。

  四月八日 ,云满天空。正午将要埋舍利子时,云彩散尽,只有塔的上空,有一块圆如盖子的五彩云,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把舍利埋完后,彩云才飘走。

  彦琮对这些吉祥的征兆感到非常高兴,把此事奏明了文帝,文帝大喜,传旨让人把此事记录下来,藏在秘阁之中。

  仁寿二年,文帝让彦琮撰写众经目录,彦琮把众经分为五种类型:单译、重翻、别生、疑伪、随卷。

  这时,彦琮梦到自己下了地狱,看到人生的各种苦难。他在地狱中随时念佛,得到解脱。后来,他又被送到山上,在地狱中看到的情景再次出现。一些曾和他在一起讲法的名僧正在受着苦难的折磨,他们对他诉说了受苦的情况,又为他说了十善的好处。过了很长时间,他才醒来。

  文帝听说此事后,让彦琮写出来,赐给僧俗,以示警戒。

  大业(隋炀帝年号)二年,设置东都,彦琮和众僧人前去朝贺。炀帝召彦琮入宫,和他谈论佛法。彦琮所谈的东西,炀帝非常感兴趣,他们一连谈了几夜。彦琮向炀帝讲述译经之事,又给炀帝看了他所做的颂,这使炀帝对佛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炀帝传旨,在洛阳上林苑设立翻经馆,让彦琮在那里主持翻译。在新平林邑得到的佛经五百六十四甲一千三百五十多部,还有昆仑写的多梨树叶。炀帝下令,让把这些佛经送到翻经馆交给彦琮,让他阅读并编写目录,然后再逐渐翻译。彦琮于是写成五卷的七体目录,这七体是:经、律、赞、论、方、字、杂书。用汉文翻出的经书,有二千二百多卷。

  彦琮经常参悟翻译梵文佛经,所以他能够妙体梵文。从古到今的译经师,常以虚无的事做为依据,至于音、字和训诂,相符合的就更少了。为此 , 彦琮写了《辩证论》,用来做为佛经翻译的标准。彦琮的文章,总结了从道安以来佛经翻译中的弊病,提出了翻译佛经应该注意的十个问题以及翻译者要具备的条件。为佛经的翻译,制定了一个标准。

  彦琮一直患有虚冷的病,发作时不断地屙痢疾。他在五十四岁时,病死在译经馆。

  在去世的那天早晨,彦琮身体虚弱,但却精神爽快。彦琮问他的弟子:

  “斋时还没有到吗?”

  弟子回答说:“没有。”

  彦琮闭目静坐。一会儿,彦琮抬头从门洞里看了看太阳,知道斋时已到,对众弟子说:

  “我要走了。”

  要水洗了手,焚香请出弥勒画像,合掌细看,一会儿睁眼,一会闭眼。没过多长时间,彦琮就绝气身亡。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入门网